救生圈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4410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救生圈安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圈安全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折叠收合而便于携带的救生圈。
背景技术
图1是传统救生圈立体示意图,在该救生圈A内部灌置有一发泡体,以提供承载人体的浮力,而使溺者能藉由该救生圈A浮出水面,但是,该救生圈A内所灌置的发泡体为固定而不可压缩的形体,若在无水浮力帮助的岸上行动携带时,往往造成占空间且笨重的困扰,同时,无法达到携带方便、快速救援的功效,因而错失救人的最佳时机。
此外,且该发泡体的大量使用往往造成地球有限资源的耗损。
另外,当使用者将该救生圈A套设于身上时,易因该救生圈与人体的接触部位相互抵触,造成人体接触部位发生过度顶撞磨擦而不舒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救生圈安全结构,以便于救生圈折叠收合。
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安全结构由一进气座组、一救生圈本体组成;其中,该进气座组由一进气导座、一衔接座、一制动座、一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一顶针、一旋盖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座一侧铆设有一进气导座,该进气导座内活设有一扣板,该扣板一端嵌设于一撞针的切槽内,且该扣板的另一端连设有一拉绳,该衔接座内缘凸设有数肋条,供一制动座置入后导正、固定,该制动座内环设有数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藉由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的弧状曲线,供一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快速嵌入,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一侧的架板顶抵定位,且该制动座内设有一中空容间,供一顶针的顶抵端置入,该顶针一侧套设有一弹簧及一压缩套环,并以一旋盖螺固于该衔接座上,藉由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一侧凸设的斜凸块卡固于该顶抵端的斜向导角一侧,将该顶针固顶于制动座一侧。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救生圈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折叠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本体平面剖视充气示意图;图4-1是本实用新型的救生圈本体止漏平面剖视动作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座组运用实施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座部分剖视立体示意图;图6-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遇水溶解立体示意图;图6-2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针撞击撞针一侧的立体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救生圈本体平面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救生圈;1进气座组;2救生圈本体;3旋盖;4弹簧;5压缩套环;6顶针;7进气孔;8套接部;9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10制动座;11撞针;12肋条;13衔接座;14扣板;15拉绳;16套孔;17栓扣;18进气导座;19气瓶;20中空容间;21容置空间;22斜凸块;23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24架板;25弧状曲线;26顶抵端;27斜向导角;28囊体;29扣带;30扣孔;31扣座;32第一气室;33隔层;34第二气室;35具可绕度的隔膜本体;36第二隔层;37气流导孔;38切槽;39手动式进气座组。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本实用新型由一进气座组1、一救生圈本体2组成;其中,该进气座组1由一进气导座18、一衔接座13、一制动座10、一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9、一顶针6、一旋盖3构成;其中,该衔接座13一侧铆设有一进气导座18,该进气导座18内活设有一扣板14,该扣板14一端莰设于一撞针11的切槽38内,且该扣板14的另一端连设有一拉绳15,形成一连动作用,又该衔接座13内缘凸设有数肋条12,以供一制动座10置入后,形成一导正、固定的功效,该制动座10内环设有数个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23,形成一容置空间21,且藉由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23的弧状曲线25,供一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9快速莰设入(请配合参阅图6),并以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23一侧的架板24顶抵定位,且该制动座10内设有一中空容间20,供一顶针6的顶抵端26置入,该顶针6一侧套设有一弹簧4及一压缩套环5,并以一旋盖3螺固于该衔接座13上,藉由旋转该旋盖3的松紧,可适当调整该弹簧4的压缩弹力,并藉由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23一侧凸设的斜凸块22卡固于该顶抵端26的斜向导角27一侧,可将该顶针6固顶于制动座10一侧,且形成一压缩顶推的弹力;该进气导座18上凿设有一套孔16,可供一救生圈本体2的套接部8套设,并以一栓扣17固定,可将该进气座组1固设于救生圈本体2的隔层33上,以达到快速组装的功效,且藉由该救生圈本体2的可绕度,达到方便使用者折叠收合而便于携带的功效(请参见图3-1所示),且该隔层33一侧设有一第二隔层36(请参见图4),可形成相间隔的第一气室32及第二气室34,该第二隔层36上凿设有一气流导孔37,该气流导孔37的端缘处向一侧延设有一具可绕度的膈膜本体35,当使用者不慎落水时,该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9遇水则迅速溶解(请参见图6-1),同时,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23失去的支撑力距,藉由该弹簧4的压缩弹力顶推顶针6,该顶针6的顶抵端26可将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23撑开后快速向一侧冲撞,即以顶针6抵推该撞针11一端(请配合参阅图6-2),使该撞针11快速向一侧移动突刺,以使该气瓶19被刺穿,继而,该气瓶19内的高压气体快速由该救生圈本体2的进气孔7进入第一气室32及第二气室34中,进而使该救生圈本体2迅速充饱气体且膨胀起来,进达迅速充气以增加救援的效率,又可拉动该拉绳15向一侧,亦可将该气瓶19刺穿,形成第二道安全措施,且藉由该救生圈本体2的绕度,可方便使用者卷收携带,以达到携带方便及快速救援的功效,另当该隔层33不慎产生漏气时(请配合参阅图4-1),且藉由该第二气室34内部气体的压力大于第一气室32内部气体的压力,形成一抵推该具可绕度的隔膜本体35向一侧摆动的功效,俾可将该气流导孔37紧密盖塞的功效,以达到防止气体泄出的功效,进达使用安全之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将该进气座组1固设于一囊体28上(请配合参阅图5),该囊体28一侧设有一扣带29,该扣带29上设有一扣座31及数扣孔30,根据使用者的胖瘦差异来选择扣挚不同的扣孔30,以将该囊体28背挂于身上,而可于水上施救时,藉由进气座组1供应气体至囊体28内部,进达迅速气以增加救援的效率的功效;另,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于该救生圈本体2的第二隔层36设为密闭式(请配合参阅图7),并配合一手动式进气座组39,当该隔层33破洞泄气,而无法充气时,可拉动该手动式进气座组39,以达到快速将该第二气室34充气的功效。
下面将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进行比较传统技术1、无法达到携带方便、快速救援的功效。
2、占用空间大。
3、发泡体的大量使用往往造成地球有限资源的耗损。
4、折叠收合较不易,不具方便性。
5、易因该救生圈与人体的接触部位相互抵触,造成人体接触部位发生过度顶撞磨擦而不舒服。
本实用新型1、方便使用者折叠收合而便于携带。
2、体积小而便于使用。
3、迅速充气以增加救援的效率。
4、操作简便。
5、可变换各种充气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救生圈安全结构,由一进气座组、一救生圈本体组成;其中,该进气座组由一进气导座、一衔接座、一制动座、一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一顶针、一旋盖构成;其特征在于该衔接座一侧铆设有一进气导座,该进气导座内活设有一扣板,该扣板一端嵌设于一撞针的切槽内,且该扣板的另一端连设有一拉绳,该衔接座内缘凸设有数肋条,供一制动座置入后导正、固定,该制动座内环设有数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藉由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的弧状曲线,供一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快速嵌入,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一侧的架板顶抵定位,且该制动座内设有一中空容间,供一顶针的顶抵端置入,该顶针一侧套设有一弹簧及一压缩套环,并以一旋盖螺固于该衔接座上,藉由该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一侧凸设的斜凸块卡固于该顶抵端的斜向导角一侧,将该顶针固顶于制动座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安全结构,其中,该进气导座上凿设有一套孔,供一救生圈本体的套接部套设,并以一栓扣固定,将该进气座组固设于救生圈本体的隔层上,该隔层一侧设有一第二隔层,形成相间隔的第一气室及第二气室,该第二隔层上凿设有一气流导孔,该气流导孔的端缘处向一侧延设有一具可绕度的膈膜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安全结构,其中,进气座组固设于一囊体上,该囊体一侧设有一扣带,该扣带上设有一扣座及数扣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安全结构,其中,该救生圈本体的第二隔层设为密闭式,并配有一手动式进气座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救生圈安全结构,特别是一种可折叠收合而便于携带的救生圈,其主要结构在于该进气座组内设有一制动座,该制动座内嵌设有一高溶解度的卡制本体,并以该制动座的具可绕度的弹性肋体顶抵定位一顶针,该顶针一侧套设有一弹簧及一压缩套环,并以一旋盖螺固于该衔接座上,且形成一压缩弹力,该进气座组固设于救生圈本体的隔层上,且该隔层一侧设有一第二隔层,该第二隔层上凿设有一气流导孔,该气流导孔的端缘处向一侧延设有一具可绕度的隔膜本体,当该隔层不慎产生漏气时,且藉由该具可绕度的隔膜本体紧密盖塞气流导孔,以达到防止气体泄出的功效。
文档编号B63C9/18GK2631937SQ0326511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6日
发明者简顺发 申请人:合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