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船导流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715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打捞船导流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面清扫船。具体说是用来清扫水面垃圾的打捞船导流门。适用于沿海港口、内河和湖泊等水面上的垃圾清扫。
背景技术
为保持水面清洁,在沿海港口、内河和湖泊等场合都配有用于清扫水面垃圾的打捞船。该打捞船的首部都设置有导流门,以便在垃圾收集机构的前方能形成一个喇叭形流道进口,使流道口前方及附近的水面垃圾被引导至垃圾收集机构内。其中的导流门为两个封闭的腔体,该两腔体合拢时组成船首,打开时相当于将船首沿其纵向一分为二。由于这种导流门为封闭的腔体且其合拢时作船首之用,就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使得这种导流门不仅使用钢材多、笨重,而且制造成本较高。又由于这种导流门为封闭的腔体,航行、作业时,会增加航行阻力、增大主机的油耗,使运行成本增加。另外,由于这种导流门为封闭的腔体且其合拢时作船首之用,其自身重量较大,拆卸时,对船体的浮态影响较大,常需另加压载以平衡船体。因此,这种导流门维修、更换时非常困难。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捞船导流门。这种打捞船导流门,使用钢材少、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易维修、更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打捞船导流门,包括船体,船体首部中间和两侧分别有垃圾收集机构和导流门。其特点是所说导流门为网格状,该网格状导流门呈竖向布置,它们的一边与船体首部两侧间呈可旋转状铰接,它们的铰接边上部有定位块。该定位块凸出在船体首部之上,其上有竖向孔。与该竖向孔相应的船首上亦加工有若干定位孔,若干定位孔以导流门的铰接点为圆心呈圆弧状排列。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打捞船导流门为网格状,不仅使用的钢材少、重量较轻,还可降低制造成本。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打捞船导流门为网格状,航行作业时,两导流门间的水流可从网格内流过,只有垃圾才被挡在两导流门之间。不会产生航行阻力、不会增大主机油耗和运行成本。
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打捞船导流门为网格状,其自身重量较轻,进行拆卸维修时,对船体的浮态无任何影响,不必另加压载即可进行拆卸维修,维修、更换非常方便。
(四)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打捞船导流门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A点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打捞船导流门包括船体1,船体1首部中间加工成喇叭形流道口,喇叭形流道口的底部安装有垃圾收集机构。该垃圾收集机构包括电机11和与电机输出轴相固连的网格状垃圾斗3,垃圾斗3的后方设置有垃圾箱2,垃圾斗3借助电机11、轴座6、长轴5和连杆4可进行翻转,从而将进入其内的垃圾倒入垃圾箱2内。
船体1首部两侧各设置一个门板10,该门板为网格状,它是用不锈钢框架和不锈钢丝而制成,其呈竖向布置,它们的上边一侧焊有定位块9。该定位块的中心线与门板10的上边中心线处于同一平面,其一端焊接在门板10的上边靠近船体1首部一侧,另一端伸出在船体1首部之上,其外伸段上沿其纵向加工有两个竖向孔。船体1首部两侧亦加工有竖向孔,两门板10的一边分别借助定位块9内侧的那个竖向孔、船体1首部两侧的那个竖向孔和转轴8铰接在船体1首部两侧。定位块9外侧的那个竖向孔为定位孔,与该定位孔相应的船体1首部上表面亦加工有若干定位孔,船体1首部上表面的若干定位孔以转轴8为圆心呈圆弧状排列,以便在清扫作业过程中借助定位销7和这些定位孔来确定门板10与船体1纵向间的夹角。
权利要求1.打捞船导流门,包括船体(1),船体(1)首部中间和两侧分别有垃圾收集机构和门板(10);其特征在于所说门板(10)为网格状,该网格状门板呈竖向布置,它们的一边与船体(1)首部两侧间呈可旋转状铰接,它们的铰接边上部有定位块(9);该定位块凸出在船体(1)首部之上,其上有竖向孔;与该竖向孔相应的船首上亦加工有若干定位孔,若干定位孔以门板(10)的铰接点为圆心呈圆弧状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捞船导流门,其特征在于船体(1)首部中间有喇叭形流道口,所说垃圾收集机构设置在该喇叭形流道口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来清扫水面垃圾的打捞船导流门它包括船体,船体首部中间和两侧分别有垃圾收集机构和导流门。其特点是所说导流门为网格状,该网格状导流门呈竖向布置,它们的一边与船体首部两侧间呈可旋转状铰接,它们的铰接边上部有定位块。该定位块凸出在船体首部之上,其上有竖向孔。与该竖向孔相应的船首上亦加工有若干定位孔,若干定位孔以导流门的铰接点为圆心呈圆弧状排列。这种导流门,使用钢材少、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易维修、更换。适用于沿海港口、内河和湖泊等水面上的垃圾清扫。
文档编号B63B35/32GK2780613SQ20052007003
公开日2006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0日
发明者倪其军, 吴建华, 周爱国 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