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水下观光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4023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开放式水下观光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实现水下自由行驶和开放式水下观光体验的开放式水下观光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海洋景点的水下观光活动越来越多,传统的水下观光一般采用单人潜水的方式或者乘坐封闭式潜水艇下潜。封闭式潜艇相对于单人潜水方式更简单安全,但缺点是只能隔着玻璃观赏,并不能像潜水员那样完全置身于水中,与水底生物进行互动。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单人潜水方式也需要潜水员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潜水技术,而且相应的存在不小的安全风险。从水底观光旅游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现有的专业封闭式潜水艇结构复杂,且生产和维护成本太高;同时水下观光项目长时间潜入水下,处于水上管理人员的正常视线之外,不利于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实用,用于在水底进行开放式景观欣赏的开放式水下观光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开放式水下观光艇,主要包括艇架、供氧呼吸系统、气囊控制系统、舱板和固定安装在舱板中的观光舱;在观光舱的上部设置有观光罩,观光舱下部设置有透明舱体,观光舱舱体采用开放式结构;所述观光罩为倒扣的盆式结构,其上部内侧设置有进气装置,观光罩的底部为开放式结构,其底部部分边沿与舱体的顶部边沿连接,当观光舱潜入水中时,进气装置能向观光罩中输入空气保证观光罩中的空气气压与观光罩外水压相同;舱体的上部采用开放式结构,其两侧侧壁设置有开放式窗口,使观光舱潜入水中后,舱体内能被水充满;在舱体上还对称设置有4个连接装置,连接装置通过吊索和顶部浮筒的底部连接,使顶部浮筒和观光舱连接成一个整体;

所述气囊控制系统主要由气囊系统控制器、倾角传感器、抽气泵、储气装置和气囊组构成;所述气囊组主要包括充气气囊、抽气电磁阀和进气电磁阀;所述气囊组有4组,对称安装于同一水平面,其中2组气囊组依照前后排列的方式安装于艇架左侧,另外2组气囊组依照前后排列的方式安装于艇架右侧,并且4组气囊组相对于舱板表面的两条几何中轴线呈轴对称位置;所述储气装置有2个,分别对称安装于艇架左右两侧靠近充气气囊的下部位置,主要用于储存压缩空气;

所述充气气囊的进气口与进气电磁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进气电磁阀的进气口与储气装置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充气气囊的出气口与抽气电磁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抽气电磁阀的出气口与抽气泵的抽气口连接,所述抽气泵的出气口与储气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气囊系统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倾角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气囊系统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抽气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气囊系统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与进气电磁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气囊系统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抽气泵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所述气囊控制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均采用防水密封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吊索的长度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长度的调整;所述顶部浮筒中安装有无线信号传输装置。

优选的,所述顶部浮筒中还安装有发光装置。

优选的,所述观光罩采用全透明材料制造,所述艇架和舱板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放式水下观光艇,操作人员通过简单控制充气气囊体积的变化就能实现安全下潜和上浮;观光舱潜入水中后,没有潜水经验的游客在不用进行大量潜水技术培训的情况下不仅能轻松自如的欣赏水底世界,还能真实的体验置身于水底的感觉。观光艇的顶部浮筒能方便旅游管理人员简单快捷的管理观光艇的运行状态,保证观光艇的运行安全,是一种生产维护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的水下开放式体验载人观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水下观光艇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水下观光艇实施例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水下观光艇实施例的观光舱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水下观光艇实施例的气囊控制系统的循环气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放式水下观光艇实施例的气囊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中1艇架,2舱板,3观光舱,4观光罩,5舱体,6连接装置,7吊索,8顶部浮筒,9无线信号传输装置,10发光装置,11气囊系统控制器,12倾角传感器,13抽气泵,14储气装置,15充气气囊,16抽气电磁阀,17进气电磁阀,18开放式窗口,19进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开放式水下观光艇主要包括艇架1、供氧呼吸系统、气囊控制系统、舱板2和固定安装在舱板2中的观光舱3,其中艇架1和舱板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观光舱3的上部设置有全透明的观光罩4,观光舱3下部设置有透明舱体5,舱体5的上部采用开放式结构,其两侧侧壁设置有开放式窗口18;观光罩4为倒扣的盆式结构,其上部内侧设置有进气装置19,观光罩4的底部为开放式结构,其底部部分边沿与舱体5的顶部边沿连接,观光罩4能向上打开,其在关闭状态下能与舱体5部分结合在一起;当观光舱3潜入水中时,进气装置19能向观光罩4中输入空气,保证观光罩4中的空气气压与观光罩4外水压相同,同时利用物理负压原理使观光罩4在下潜过程中自然产生一个负压空间,进气装置19通过供氧呼吸系统给负压空间持续供应氧气;当游客随同观光艇潜入水中后,舱体5内能被水充满,游客身体能完全进入水中,而头部则能在观光罩4中保持正常的呼吸状态。在观光舱3的舱体5上还设置有4个连接装置6,连接装置6通过吊索7和顶部浮筒8的底部连接,使顶部浮筒8和观光舱3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吊索7的长度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长度的调整,在观光艇潜水运行之前调整设置好吊索7的长度,能方便管理人员有效控制观光艇的下潜深度,保障观光艇的运行安全。在顶部浮筒8中还安装有发光装置10和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在紧急情况下,发光装置10能帮助提示水面上的管理人员随时了解观光艇的位置等状态信息,同时观光艇上的人员能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装置9与岸上或者水面上的管理人员进行无线通信。

气囊控制系统主要由气囊系统控制器11、倾角传感器12、抽气泵13、储气装置14和气囊组构成;气囊组主要包括充气气囊15、抽气电磁阀16和进气电磁阀17;气囊组共有4组,对称安装于同一水平面,其中2组气囊组依照前后排列的方式安装于艇架1左侧,另外2组气囊组依照前后排列的方式安装于艇架1右侧,并且4组气囊组相对于舱板2表面的两条几何中轴线呈轴对称位置;储气装置14有2个,分别对称安装于艇架1左右两侧靠近充气气囊15的下部位置,主要用于储存压缩空气。在观光艇的整个运行过程中,连接在舱体5上的顶部浮筒8始终漂浮在水面,不仅提供浮力,而且能使水面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观光艇的运行位置等信息。顶部浮筒8的应用有效的保护了观光艇上浮,下潜的人员安全,便于对观光艇应急状态采取有效的安全应急办法。顶部浮筒8、观光罩4和气囊控制系统一起为观光艇提供浮力,当其提供的浮力大于观光艇的自重时,观光艇上浮;当浮力小于观光艇自重时,观光艇下潜;当浮力等于观光艇自重时,观光艇便在水中实现悬浮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在艇架1两侧的充气气囊15的进气口与进气电磁阀17的出气口连接,进气电磁阀17的进气口与储气装置14的出气口连接,充气气囊15的出气口与抽气电磁阀16的进气口连接,抽气电磁阀16的出气口与抽气泵13的抽气口连接,抽气泵13的出气口与储气装置14的进气口连接;充气气囊15、进气电磁阀17、抽气电磁阀16、抽气泵13和储气装置14共同组成了气囊控制系统的循环气路。气囊系统控制器11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倾角传感器12的信号输出端口电性连接;气囊系统控制器11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抽气电磁阀1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气囊系统控制器11的信号输出端口与进气电磁阀17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气囊系统控制器11的信号输出端口与抽气泵1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电性连接;气囊控制系统中的浮潜控制器、倾角传感器12、抽气电磁阀16、进气电磁阀17和抽气泵13等电气设备均采用加装全密封外壳的防水密封结构设计。

在观光艇正常运行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时,气囊系统控制器11控制抽气泵13保持停止状态,同时控制进气电磁阀17和抽气电磁阀16保持关闭状态;当观光艇需要下潜时,气囊系统控制器11控制进气电磁阀17保持关闭状态,控制抽气电磁阀16打开,同时控制抽气泵13开始工作,充气气囊15通过抽气泵13放气,充气气囊15体积变小,使观光艇的整体浮力减小,实现观光艇下潜,充气气囊15中的空气被压缩成压缩空气储存到储气装置14中;当观光艇需要上升时,气囊系统控制器11控制抽气泵13停止工作的同时控制抽气电磁阀16保持关闭状态,然后控制进气电磁阀17打开,储气装置14中的压缩空气充入到充气气囊15中,充气气囊15体积变大,使观光艇的整体浮力增大,实现观光艇上浮。在观光艇的正常运行中,气囊系统控制器11能根据倾角传感器12传回的信号自动控制各个充气气囊15的充气或放气,以保证观光艇的艇身在浮潜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开放式水下观光艇,结构简单,生产维护成本低,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灵活,驾驶安全;通过透明的观光罩4、开放式舱体5设计使没有潜水经验的游客不仅能轻松自如的欣赏水底世界,还能亲自体验置身于水底的感受。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的变化,均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