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充气式防爆保温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8562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自充气式防爆保温救生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快速充气、贴身保护体温的自充气式防爆保温救生衣。



背景技术:

落水人员在海水中体温的迅速丧失,尤其核心体温的降低是导致落水人员存活率低的重要原因。当体温降至35℃时,落水者会出现疲倦、共济失调、麻木、定向障碍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当体温降至32℃时,落水者将会出现失去知觉、静脉萎缩、肌肉僵硬、瞳孔扩大、心律失常、心跳减弱、最终死亡。据文献报道,当落水人员处于低于20℃水温的海水中时,预计生存时间不超过7h,当落水人员处于0.3℃水温的海水中时,预计生存时间不超过45min。目前公认的人在冷水中生存时间的数据,水温为0、2.5、5、10、25℃的海水中,人的生存时间分别为0.25、0.5、1、3、24h。

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利用三维织物作为基础材料,将液态树脂等增强材料注入到织物的三维空间进行复合并固化成型获得或是利用增强纤维采用三维织造方法直接织造而成。三维织物复合材料是整体的、不分层结构,具有比强度、比模量高和优良的力学性能,有弹性、有较高的抗冲击性、重量较轻。硅树脂三维织物复合材料:将硅树脂注入一个三维织物空间的纺织品中,不仅能够通过控制灌注的程度使织物保持良好的透气性以满足舒适性要求,还可利用硅树脂的膨胀特性提高织物的抗冲击强度。这是因为硅树脂在冲击力存在的情况下,能立即从柔软材料转变为坚硬固体,借此减缓撞击力,从而保护人体不受伤害;当外力消失后,硅树脂再迅速转变为柔性材料;同时它的易弯曲性对身体的活动也没有限制。这种复合材料要比其他防护材料薄。不需要专门定型,设计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状、颜色及厚度的防护服。它易于裁剪,固定、组装方法简单。这种织物在制成用于摩托车手或足球、橄榄球等接触式运动的高效防护服时,能起到更好地保护运动员身体的作用。另外,它还可以用于制作其他防护器具,如:头盔、护腿板、护膝、垫肩、鞋子和手套,而且这种强力保护产品还具有透气性、柔韧性、穿着灵活性和轻便性的特点,这都是其他防护产品难以比拟的。

热熔粘合纤维和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纤维,以热熔粘合纤维和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纤维作为原料,通过热风模压成型制成,属于一种经过特殊涂层处理的三维纺织间隔材料,在正常情况下能保持柔软和韧性,但在受冲击时瞬间变硬。冲击力消失后,立即恢复到柔软状态,不会限制穿着人员的灵活性,且撞击力越强反应越快。

海难情况危急,应急时间紧迫,落水者往往来不及对自身进行保温措施,而且落水后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因此,便携的,随身穿着的,具有保温和自充气功能的救生衣对落水后生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落水者可能会遭遇冲撞,碎片撞击等物理打击,因此要求救生衣面料坚韧,气囊能提供足够强的保护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快速充气、贴身保护体温的自充气式防爆保温救生衣。

自充气式防爆保温救生衣,包括:

救生衣本体,所述救生衣本体设有外表层和充气囊,所述外表层包裹充气囊,所述充气囊内部至少一个气腔,所述气腔通过导管分别与自充气装置的出气孔连通;

当自充气装置充气时,救生衣本体向内扩展;

所述自充气装置设有壳体、点火器、燃烧腔和过滤室。

所述救生衣本体为背心,或者坎肩,或者短袖的形状,所述救生衣本体正面设有拉链,或者为套头衫。

所述外表层为硅树脂三维织物的保护层,或者为热熔粘合纤维的保护层,或者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纤维制成的具有防刺功能的保护层。

所述充气囊为隔绝空气层,所述充气囊的气腔从内到外分隔为两层以上,或者从上到下分隔为2个腔体以上。

所述自充气装置固定在救生衣本体上。

所述燃烧腔和过滤室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壳体内设置燃烧腔和过滤室,所述点火器设置在壳体上,贴近燃烧腔,所述过滤室内设有过滤层。

所述点火器设有电源U,开关K和电点火头,所述电源U,开关K和电点火头串联,所述开关K设置于壳体的外侧,所述电点火头的点火头设置于燃烧腔内。

所述充气囊贴合身体侧内置发热层。

所述发热层填充物为微米级铁粉颗粒,或者三水合醋酸钠。

所述充气囊的气腔分别连接导管的分支管,所述分支管转接后再与壳体连接,所述导管的分支管上设有气动单向阀。

所述气动单向阀设有端子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气动单向阀的底部,另一端与端子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救生衣本体设有外表层和充气囊,外表层包裹充气囊,充气囊内部分隔成至少两个气腔,气腔通过导管分别与自充气装置的出气孔连通;当自充气装置充气时,救生衣本体向内扩展;自充气装置设有壳体、点火器、燃烧腔和过滤室。对充气囊进行瞬间充气,使外表层和充气囊快速扩张,紧贴人体,救生衣本体与人体间无间隙,从而保持体温,并具有抵御外部尖锐物或钝性物冲击的功能。自充气装置设有壳体、点火器、燃烧腔和过滤室,燃烧腔和过滤室之间设有隔板,使自充气装置密封性好、安全性佳,空气燃烧后经过滤室过滤再进入导管。气囊分隔为若干独立小气腔,充气装置独立给若干小气囊充气,某些气囊被戳破后,其余气囊仍然发挥作用。本实用新型自动快速充气、贴身保护体温、安全性佳,可抵御外部尖锐物或钝性物冲击,有效保持使用者在水中的体温。外表层具有防爆功能,能阻止尖锐物品刺破,充气囊符合人体构造,充气后与人体紧密贴合,阻止水接触皮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外表层、充气囊、自充气装置和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点火器的电路图;

图5为外表层、多个腔体的充气囊、自充气装置和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气动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救生衣本体,2、外表层,3、充气囊,4、自充气装置,5、导管,6、壳体,7、点火器,8、燃烧腔,9、过滤室,10、电点火头,11、气动单向阀,12、端子,13、弹簧,14、发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自充气式防爆保温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1,救生衣本体1设有外表层2和充气囊3,外表层2包裹充气囊3,充气囊3内部至少一个气腔,气腔通过导管5分别与自充气装置4的出气孔连通;当自充气装置4充气时,救生衣本体1向内扩展;自充气装置4设有壳体6、点火器7、燃烧腔8和过滤室9。

救生衣本体1为背心,或者坎肩,或者短袖的形状,救生衣本体1正面设有拉链,或者为套头衫。外表层2为硅树脂三维织物的保护层,或者为热熔粘合纤维的保护层,或者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纤维制成的具有防刺功能的保护层。

充气囊3为隔绝空气层,充气囊3的气腔从内到外分隔为两层以上,或者从上到下分隔为2个腔体以上。自充气装置4固定在救生衣本体1上。

燃烧腔8和过滤室9之间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孔,壳体6内设置燃烧腔8和过滤室9,点火器7设置在壳体6上,贴近燃烧腔8,过滤室9内设有过滤层。点火器7设有电源U,开关K和电点火头10,电源U,开关K和电点火头10串联,开关K设置于壳体6的外侧,电点火头10的点火头设置于燃烧腔8内。

充气囊3贴合身体侧内置发热层14,所述发热层14填充物为微米级铁粉颗粒,或者三水合醋酸钠。

充气囊3的气腔分别连接导管5的分支管,分支管转接后再与壳体6连接,导管5的分支管上设有气动单向阀11。气动单向阀11设有端子12和弹簧13,弹簧13一端固定在气动单向阀11的底部,另一端与端子12固定连接。

按压开关K,开关K和电点火头10串联回路导通,电点火头10点火点燃燃烧腔8的燃烧物,产生的气体通过隔板上的通孔进入过滤室9,过滤室9内的过滤层过滤气体后,气体进入导管5。由于是爆炸燃烧膨胀后的气体压强大,快速填充外表层2内的充气囊3,使救生衣本体1向内扩展,贴合人体,对使用者的体温进行保护。

使用时,使用者将救生衣本体1穿在身上,按压开关,自动进行充气和保持使用者体温,在海难中延长使用者在海水中的耐久性,增加获救的机会。将充气囊3设置多个气腔,分别连接导管5的分支管,再设置气动单向阀11可以在一个气腔被刺破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外表层具有防暴功能,能阻止尖锐物品刺破,充气囊符合人体构造,充气后与人体紧密贴合,阻止水接触皮肤。

外表层2材料要求抗冲击性能强,兼顾透气性和耐刺性能。例如热熔粘合纤维和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纤维的抗冲击性能测试,按BS ENl621—1和BSENl621-2标准,用专用冲击试验机测试。其中BS ENl621-I和BS ENl62I-2对后背运动护具的要求分为两个保护水平,其中保护水平Ⅰ要求:穿透力的平均值应该<18kN,单个数值不能超过24kN;保护水平Ⅱ要求:穿透力的平均值应该<9kN,单个数值不能超过12Kn。透气性能测试仪器为YG461E/Ⅱ数字式透气仪,根据产业用纺织品的要求测试时压差为200Pa。

发热层的发热方式有:一、化学发热,主要是基于微米级铁粉颗粒遇空气迅速氧化,产生热量从而达到加热效果。由于铁粉发热热量过大,需要通过调节氧气的通入量来控制热量的释放,可通过外包装材料如无纺布材料的透气性控制得以实现。此外由于需要达到长时间加热效果,需添加多种保温材料。二、物理发热,主要是基于化学物质成核结晶相变过程释放大量的热量,相变蓄热材料具有蓄热密度高,放热稳定的特点。采用三水合醋酸钠作为相变蓄热材料。此物质作为一种低温无机相变蓄热材料(熔点58C)具有较高的熔解热,但三水合醋酸钠相变过程中会出现过冷和相分离,必须使用适当的成核剂和抗沉淀剂。发热层的外部设有封口,使用时取下封口,发热层工作时发热,保持使用者的体温,从而增加使用者在水中的耐久性,提高生存机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