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叉型螺旋桨叶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78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叉型螺旋桨叶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分叉型螺旋桨叶片。



背景技术:

当下绝大多数船舶螺旋桨的叶片都是整体铸造的,这样的桨叶表面压力分布不均匀,而且非常容易产生流体分离的不利现象,推进效率不高。在如今国际船舶界提出“船舶节能减排”和“绿色船舶”等船舶发展新概念的大环境下,开发一种高效率的新型螺旋桨叶片将是非常有必要且十分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分叉型螺旋桨叶片,在保证具能够产生同型常规船用螺旋桨提供的推力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附加叶片与主叶片的相对位置,使螺旋桨周围流体形成相互干扰,提高主叶片和加叶片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桨轴和对称设置在桨轴上的主叶片,所述桨轴是空心桨轴,其内设置有细轴,细轴上设置有绕环,且绕环位于桨轴与细轴之间,所述主叶片是中空的且主叶片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主叶片的中空部分相通,所述绕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个数与主叶片的个数相等,且连杆穿过中空的主叶片,每个连杆的端部设置有附加叶片,且附加叶片位于主叶片的凹槽中,每个连杆上设置一插孔,主叶片的中空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插孔对应的一排安装孔,插孔与任意一安装孔中设置有插销。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主叶片有三个,对应的凹槽、连杆和附加叶片也分别有三个。

2.所述一排安装孔的个数为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是对传统普通螺旋桨叶片的一种改进,主要由桨轴、主叶片、附加叶片、调距机构等部分组成。本发明的叶片由在传统普通螺旋桨叶片的基础上剪裁而得到的主叶片上安装附加叶片得到,附加叶片的位置可控。当螺旋桨工作时叶片以一定速率旋转,主叶片上的较小附加叶片也跟随转动,由于可以控制中间附加叶片与主叶片导边、随边之间的距离,利用附加叶片的移动调节附加叶片周围流体的运动,实现主叶片和附加叶片之间的有利干扰,提高螺旋桨的效率,节省能源。此新型螺旋桨具有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的特点,在水面船舶上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叉型螺旋桨叶片正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叉型螺旋桨叶片a-a1方向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叉型螺旋桨叶片b-b1方向的面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附加叶片、2连杆、3主叶片、4桨轴、5绕环、6细轴、7主叶片上的插孔、8主叶片中空部分、9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的分叉型螺旋桨叶片由主叶片3、附加叶片1和调距机构组成,一个主叶片上附着1个较小的附加叶片,处于中间的附加叶片可以由与其相连的调距装置控制其与主叶片导边、随边方向的距离,在普通螺旋桨叶片的基础上除去一部分供安装附加叶片和调距机构,主叶片中间有一部分是空的,可供连杆在其中摆动,为摆动提供运动空间。连杆与主叶片上开有插孔,供插销插入,以此固定连杆及附加叶片。也即主叶片安装在桨轴4上,调距机构安装在主叶片的中空部分,附加叶片与调距机构相连,安装在主叶片被裁剪后凹陷的部位也即凹槽中,调距机构包括插孔7、绕环5、细轴6以及连杆2等。

本发明的叶片由主叶片3、附加叶片1构成,主叶片3由桨轴4带动旋转,产生推力,在旋转时靠近叶梢部分流体会产生变形,变向,流体流过附加叶片1时可以通过调整附加叶片1的位置使流体改变其速度、方向,流体间的相互干扰会使叶片在旋转时受到较小的阻力。附加叶片1的位置是由调距机构调节的,调节机构的下端是绕环5,绕环5可以绕与桨轴4相固连的细轴6转动,所以连杆2可以在主叶片3的中空部分8可以做一定角度的旋转运动,当附加叶片1运动到合适位置时,通过插销插9在连杆的插孔7和主叶片的插孔7里来固定下附加叶片1的位置。

本发明的分叉型螺旋桨叶片控制原理为:提前根据不同工况的需要,确定附加叶片1的合适位置。要改变附加叶片1的位置,这一过程是通过取下插销9,摆动连杆2,将插销9插入主叶片上的不同的插孔7来完成的。绕环5绕细轴6转动,桨轴4带动叶片转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叉型螺旋桨叶片,包括桨轴和对称设置在桨轴上的主叶片,所述桨轴是空心桨轴,其内设置有细轴,细轴上设置有绕环,且绕环位于桨轴与细轴之间,所述主叶片是中空的且主叶片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主叶片的中空部分相通,所述绕环外表面对称设置有连杆,连杆的个数与主叶片的个数相等,且连杆穿过中空的主叶片,每个连杆的端部设置有附加叶片,且附加叶片位于主叶片的凹槽中,每个连杆上设置一插孔,主叶片的中空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插孔对应的一排安装孔,插孔与任意一安装孔中设置有插销。本发明的新型螺旋桨具有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的特点,在水面船舶上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胡健;李涛;孙士丽;张维鹏;颜培凯;陈昉;毛翼轩;耿冲;刘立超;郭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工程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6.07
技术公布日:2017.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