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587阅读:3051来源:国知局
应急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上运动辅助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应急救生圈。



背景技术:

水上运动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尤其是游泳,具体而言,游泳是人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漂浮,凭借浮力通过肢体有规律的运动,使身体在水中有规律运动的技能,不仅能够给人带来清凉惬意,还能够锻炼体魄,在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改善肌肉系统能力增强抵抗力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同时也是一项极为实用的技能。游泳从不会到擅长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时刻将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因此配备一定的辅助器材或救生器材十分必要。常见的辅助器材就是救生圈,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作橡皮圈。当然,也可以使用救生衣,穿戴在身体上,在水中能够为使用者提供更多额外的浮力,确保游泳练习过程中的安全。

然而,许多已经具备一定游泳技能的游泳者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救生圈,但意外情况又难免可能出现,无论是橡皮圈还是救生衣,现有技术当中所提供的产品都需要提前穿戴在人身体上,并且其体积往往较大,虽然能够为使用者提供额外浮力,但也同时给使用者在水中运动产生了大量阻力,因此游泳辅助器材的笨拙庞大削减了人们运动的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游泳辅助器材体积庞大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应急救生圈。

一种应急救生圈,包括圈体、压缩气瓶、气囊和连接体;所述圈体为带有容纳空间的线状容器,在所述圈体上设有预定宽度的开口,所述气囊连接在所述圈体上并可通过所述开口收缩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圈体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连接体上形成合围空间;所述压缩气瓶设置在所述连接体上,所述气囊与所述压缩气瓶通过设有气阀的气道连接,所述气阀设置在所述连接体外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圈体包括曲线形的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所述第一圈体的一端和第二圈体的一端通过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圈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圈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上均设有预定宽度的开口,在所述第一圈体和所述第二圈体中均设有气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边沿还设有与所述开口外形相匹配的盖体,所述盖体可扣合在所述开口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设有圆柱形的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中设有气道接口,所述压缩气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容纳部中,所述压缩气瓶的出气口与所述气道接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阀包括传感器,所述气阀能够根据所述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满足预定数值时开通。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时间计数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值时,启动所述时间计数器;所述时间计数器达到预定时间值,开通所述气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圈体为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圈体一端与所述连接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体卡扣式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阀为按压式气阀,按下时开通所述气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为柔韧性材料制成,其充气体积至少为3l。

本发明提供的应急救生圈包括圈体及隐藏在圈体中的气囊,可使得设备本身具有较小的体积,方便携带,当出现应急情况时,接通气阀使压缩气瓶中的压缩空气充入气囊,使气囊展开即可成为救生圈,实现其提供额外浮力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急救生圈非工作状态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急救生圈工作状态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急救生圈非工作状态剖面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急救生圈上连接体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发明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救生圈,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圈体200、压缩气瓶300、气囊400和连接体100。在非工作状态下,如图1所示,该应急救生圈只显露出圈体200、连接体100和压缩气瓶300,而在工作状态下,如图2所示,则还观察到气囊400。如图3所示,圈体200为带有容纳空间的线状容器,在圈体200上设有预定宽度的开口,而气囊400连接在圈体200上并可通过开口收缩在圈体200的容纳空间中,此项设置使得气囊400在没有气体充入时放置在作为容器的圈体200内部,也就使得整个设备在非工作状态下体积保持尽可能小,即使游泳者提前穿戴在身体上也不会产生臃肿不便之感。再者,圈体200的两端均连接在连接体100上形成合围空间,使得整个设备具有可稳定穿戴在人身体上的可能性。该应急救生圈还包括随时携带的压缩气瓶300,该压缩气瓶300设置在连接体100上,而气囊400与压缩气瓶300通过设有气阀110的气道212连接,将气阀110设置在连接体100的外表面上,以便于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该气阀110实现气囊400与压缩气瓶300中的压缩空气的连通。具体的气道212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在此不赘述。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圈体200包括曲线形的第一圈体200和第二圈体200,其中第一圈体200的一端和第二圈体200的一端通过接头连接,而第一圈体200的另一端和第二圈体200的另一端则与连接体100连接。将圈体200分为两部分进行设计能够使得圈体200更便于拆分和组装,也就便于使用者将其穿戴在身上,可避免圈体200在与连接体100的连接处经常拆装,减小圈体200和连接体100气道212连接密封性下降的可能性。接头可设置成在第一圈体200一端连接有活动的螺纹端盖,而第二全体的一端则设置有与螺纹端盖相匹配的螺纹结构,或者采用配对使用的卡接结构件。圈体200设置为曲线形的第一圈体200和第二圈体200,可将其设计成例如项圈一样的外形,使该应急救生圈简洁自然,当然更可以根据人体人工学的规律,将该应急救生圈的外形设计成与人的脖颈和身体更匹配的状态,提高其穿戴舒适度和美观度。

进一步优选的,在第一圈体200和第二圈体200上均设有预定宽度的开口,在第一圈体200和第二圈体200中均设有气囊400。如此设计使得气囊400相互独立,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也能够使得工作时两边对称产生浮力,对使用者产生更均匀的作用力,同时也更加美观。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在气囊400边沿还设有与圈体200上的开口外形相匹配的盖体,在非工作状态下,盖体可扣合在开口上。当气囊400装设在圈体200的容纳空间当中时,可通过盖体将气囊400与外界隔开,一方面便于气囊400的放置,另一方面有利于气囊400的保存,减小其与不同介质之间的接触,确保其有效性。当然,可以在盖体上设置一定的密封结构,例如密封垫。盖体直接设置在气囊400上也便于盖体的携带,使该应急救生圈可反复使用。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如图4所示,连接体100设有圆柱形的容纳部120,在所述容纳部120中设有气道接口111,压缩气瓶300可拆卸连接在容纳部120中,而压缩气瓶300的出气口与气道接口111连接。在连接体100上设置压缩气瓶300专用接口111,有利于保证整个气道212的密封性和整体性,而压缩气瓶300与连接体100可拆卸连接,当压缩气瓶300中的压缩空气用尽或者压力不足时,将其换新即可实现应急救生圈保持功能,也进一步确保该应急救生圈可反复使用。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应急救生圈上设置的气阀110包括传感器,当传感器测量到的数据满足预定数值时,该气阀110开通。引入传感器,并且对传感器进行自动化条件设置,使得气阀110具备一定的智能性,令其能够在遇见紧急情况时自动启动开通,促使应急救生圈工作。进一步优选的,该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时间计数器,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值时,也即当应急救生圈处于一定深度的水中,可能是人沉入水中,此时启动时间计数器,当这种状态持续,当时间计数器达到预定时间值,也即持续时间超过一定值则开通气阀110,接通压缩气瓶300与气囊400。例如将预定压力值设置为相当于水下2m的压力(0.02mpa),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水压达到0.02mpa时,立即启动时间计数器,当该状态持续40s,则立即开启气阀110,使压缩气瓶300中的压缩空气经气道212充入气囊400当中,使气囊400展开充满,产生浮力,带动使用者上浮。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圈体200为柔性材料制成,圈体200一端与连接体1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体100卡扣式连接。柔性材料制成圈体200,使得圈体200能够更自由的变换外形,以适应不同的人体生理参数或者不同的身体部位参数,让使用者自由选择穿戴的位置。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气阀110为按压式气阀110,按下时开通气阀110。具体气阀的结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在此不加赘述。设置有手动控制的气阀110使得使用者可自由选择地按动该气阀110,无论是否出现紧急情况,都可以让应急救生圈根据使用者实际需要处于工作状态。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气囊400为柔韧性材料制成,其充气体积至少为3l。作为一个辅助器材,当将应急救生圈设计为项圈外形时,充入3l的空气可在水中产生3kg的浮力,能够给使用者提供一定的救助帮助,当然还可以设计更大的充气体积,采用体积更大、气压更大的压缩气瓶300,以产生更大的辅助浮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