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回转舵桨用下齿轮箱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559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回转舵桨用下齿轮箱壳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回转舵桨用下齿轮箱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海军的远海发展规划,海军舰船的吨位在持续加大、航速在持续提高,对推进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推进器效率更高,更为节能。大功率、高性能对转式全回转推进器比常规全回转推进器具有效率高、经济性好,且适合于高航速的船舶,因此在特种舰艇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在影响推进器推进效率的诸多因素中,下齿轮箱壳体的流线型结构也相当重要。

现有技术中,全回转推进器的下齿轮箱壳体是由一个椭圆筒体1和锥形筒体2组合而成,多为铸造件,其流线型对水流会产生很大的阻力,进而降低推进效率。同时,铸件受其工艺特性影响,往往会有气孔、夹渣等现象,严重影响使用性能及结构强度。另外,在满足强度性能的要求下,往往加大厚度,因此浪费材料、增加成本,而且增大了推进器自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回转舵桨用下齿轮箱壳体结构,通过设计并应用该结构,解决了现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回转舵桨用下齿轮箱壳体结构,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为水滴形,所述第二筒体为橄榄球形,所述第一筒体垂直固定在第二筒体周向一侧;所述第一筒体一侧固定有尾翼,该尾翼为鳍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尾翼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尾翼凸起边缘的延伸方向为第二筒体的长轴方向。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经过流线型设计,能更好的引导水流,有效的减少水流阻力,提高推进效率;其中通过将第一筒体设计为水滴状,有利于减少水流阻力;通过将第二筒体设计为橄榄球形,能有效的减少水流损失,提高推进效率;通过将尾翼设计为鳍状,有利于减少水流阻力和水流损失,且有利于对尾部螺旋桨的来流进行有效导引;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采用型钢焊接而成,满足推进器的使用强度要求,增强了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下齿轮箱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回转舵桨用下齿轮箱壳体结构的主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椭圆筒体,2-锥形筒体,3-第一筒体,4-第二筒体,5-尾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全回转舵桨用下齿轮箱壳体结构,包括第一筒体3、第二筒体4和尾翼5,第一筒体3为水滴形,第二筒体4为橄榄球形,第一筒体3垂直固定在第二筒体4周向一侧,尾翼5为鳍状,尾翼5固定在第一筒体3一侧,尾翼5凸起边缘的延伸方向为第二筒体4的长轴方向。

其中,第一筒体3、第二筒体4和尾翼5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为一体。

其中,第一筒体3、第二筒体4和尾翼5均采用型钢制成。

其中,第一筒体3经过水动力优化设计,能极大地减少水流阻力;尾翼5能减少水流损失,且对尾部螺旋桨的来流能进行有效的引导;第二筒体4也经过优化,能有效的减少水流损失,提高推进效率。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经过流线型设计,能更好的引导水流,有效的减少水流阻力,提高推进效率;结构采用型钢焊制而成,满足推进器的强度使用要求,增强了可靠性、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