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720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空气动力船是全天候的,在雨雪天也会使用,同时,由于船体较小,在重载或特殊情况做高速转弯或掉头动作时,会有海水涌上船甲板的情况发生即浪涌,现在正常方式是在船底增加排水泵,当有海水上到甲板或雨雪天时,多余的水沿着流水槽流到船底后,再由排水泵排出。传统方式排水,能耗大,时间长,所有的多余的水都通过流水槽然后汇集在船底,再由排水泵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可以将甲板上流入蓄水舱里的水通过排水孔直接排出,或者通过排水泵排出,其排水速度快、时间短,积水不会在水密舱上长时间停留,减少了船体整体重量,防止船体下沉,提高船舶在水上行驶时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端靠近船头部分设有倾斜一定角度的甲板,所述甲板上设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与甲板固定连接,所述船体船尾处设有蓄水舱,所述蓄水舱前端与甲板尾部固定连接,所述蓄水舱下侧设有动力舱;

所述蓄水舱靠近甲板一端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下侧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蓄水舱底部设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蓄水舱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排水泵靠近船尾一端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出口连接到船体外侧,所述蓄水舱靠近船体尾部一侧设有第一排水孔;

所述动力舱包括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靠近船体尾部一侧设有螺旋桨,所述蓄水舱底部靠近螺旋桨的地方设有第二排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甲板与水平面夹角在3-8°,且甲板靠近船体船头部分水平高度大于靠近船体船尾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安装位置离蓄水舱底部的高度与蓄水舱深度的比值为4:5,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安装位置离蓄水舱底部的高度与蓄水舱深度的比值为1: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台分别与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排水泵、动力电机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分别至少设有四个,且在蓄水舱上均匀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孔径为 100mm,且每一个排水孔上设有与其大小相匹配的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通过在蓄水舱上设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因为船整体是倾斜的,甲板整体也是向后倾斜的,船体高速行驶时,水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后流动进入蓄水舱,直接从第一排水孔中流出,同时两栖船行驶时,螺旋桨高速转动,使第二排水孔处产生负压,能让积水快速从第二排水孔排出,当蓄水舱中积水较多,第一排水孔、第二排水孔排水速度跟不上时,蓄水舱里的排水泵启动,将积水快速排出,因此本排水系统排水速度快、时间短,不会水密舱上长时间停留,减少了船体整体重量,防止船体下沉,提高了船舶在水上行驶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的剖视图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船体、2-控制台、3-甲板、4-蓄水舱、41-第一水位传感器、42- 第二水位传感器、43-排水管、44-排水泵、45-第一排水孔、46-第二排水孔、5- 动力舱、51-动力电机、52-螺旋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一种两栖船迅速排水系统,包括:船体1,船体1上端靠近船头部分设有倾斜一定角度的甲板3,甲板3上设有控制台2,控制台2与甲板3 固定连接,船体1船尾处设有蓄水舱4,蓄水舱4前端与甲板3尾部固定连接,蓄水舱4下侧设有动力舱5;蓄水舱4靠近甲板3一端的侧面上设有第一水位传感器41(型号为LSF-2.5),第一水位传感器41下侧设有第二水位传感器42(型号为LSF-2.5),蓄水舱4底部设有排水泵44,排水泵44与蓄水舱4底部固定连接,排水泵44靠近船尾一端设有排水管43,排水管43出口连接到船体1外侧,蓄水舱4靠近船体1尾部一侧设有第一排水孔45;动力舱5包括动力电机51,动力电机51靠近船体1尾部一侧设有螺旋桨52,蓄水舱4底部靠近螺旋桨52 的地方设有第二排水孔46;甲板3与水平面夹角在3-8°,且甲板3靠近船体船头部分水平高度大于靠近船体船尾部分;第一水位传感器41安装位置离蓄水舱 4底部的高度与蓄水舱4深度的比值为4:5,第二水位传感器42安装位置离蓄水舱4底部的高度与蓄水舱4深度的比值为1:5;控制台2分别与第一水位传感器 41、第二水位传感器42、排水泵44、动力电机51电连接;第一排水孔45、第二排水孔46分别至少设有四个,且在蓄水舱4上均匀分布;第一排水孔41、第二排水孔42孔径为100mm,且每一个排水孔上设有与其大小相匹配的地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水舱4上设第一排水孔41、第二排水孔42,因为船整体是倾斜的,甲板3整体也是向后倾斜的,船体1高速行驶时,水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后流动进入蓄水舱4,直接从第一排水孔45中流出,同时两栖船行驶时,螺旋桨高速转动,使第二排水孔46处产生负压,能让积水快速从第二排水孔46 排出,当蓄水舱4中积水较多,第一排水孔45、第二排水孔46排水速度跟不上时,蓄水舱4里的排水泵44启动,将积水快速排出,因此本排水系统排水速度快、时间短,不会水密舱上长时间停留,减少了船体整体重量,防止船体下沉,提高了船舶在水上行驶时的安全性。

实施方式或工作流程:当两栖船行驶过程中,水花从船体1涌入甲板3上,然后水沿着倾斜的甲板3流入蓄水舱4,从第一排水孔45流出船体1以外,同时由于螺旋桨52高速旋转,使第二排水孔46出口处产生负压,蓄水舱4中水一部分从第二排水孔46流出,当水花过大,蓄水舱4中积水深度高于第一水位传感器41位置时,第一水位传感器41向控制台2发出信号,控制台2启动排水泵 44,将积水排出,当蓄水舱4里水位低于第二水位传感器42位置时,排水泵停止排水,蓄水舱中的水由第一排水孔45和第二排水孔46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