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浮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8052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洋浮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浮标。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其所带来的灾难更是有目共睹。海洋作为全球气候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已被各国所重视;同时世界各国的海洋环境污染也是日日加重,墨西哥湾漏油、日本核电站发生泄露、中国渤海湾漏油事件,这些都给海洋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浮标作为海洋资料检测的一种载体设备已变的越来越重要。现代测量浮标是基于航标、船舶两种水上载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别于前两种载体,由于测量的要求,浮标要适合或有利于参数的测量,因此不能照搬航标和船舶成熟的设计理论,而成就了测量浮标独立的设计理念、目标和方法。浮标在海上长期接收风、浪、流的冲击,所以浮体设计目标首先就是安全性,包括整体稳性表现和结构承受能力。

现有的浮标稳定性不够,不能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下工作,在大风大浪下易损坏。由于现在浮力舱为整体式的,如果出现一个漏洞将导致整个装置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浮标使用效果不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海洋浮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海洋浮标,包括浮标壳体、甲板,所述浮标壳体顶部通过甲板密封,所述甲板上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顶端设有测量装置,所述浮标壳体内部同轴设有仪舱围壁,所述浮标壳体与仪舱围壁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强杆固定在一起,所述浮标壳体与仪舱围壁之间的腔室通过是三个第一径向隔板及三个第二径向隔板隔成六个浮力舱,所述第一径向隔板与第二径向隔板交替且间隔均匀的设置,所述甲板上间隔均匀的开设有三个人孔座,所述人孔座与浮力舱相通,所述第一径向隔板上开设有连通孔,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浮力舱通过连通孔连通,且每两个连通的浮力舱共用一个人孔座。

通过径向隔板将整体的浮力舱隔成若干个浮力舱,如果一个舱体损坏,不影响其它浮力舱的使用,只需要及时修复即可,并且该种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稳定、安全。

每个所述第二径向隔板上均设有一个穿线管,所述第二径向隔板将穿线管分成两个部分,所述穿线管上部设有水密舱口盖,每个所述穿线管底部均设有一个传感器安装井,所述传感器安装井一端与穿线管固接在一起,另一端贯穿浮标壳体,所述传感器安装井贯穿浮标壳体的一端设有井桶底部支撑板。

合理的设置穿线管以及传感器安装井的位置,使舱内线路更加整齐有规划,维修起来更加方便。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桅杆筒,所述桅杆筒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桅杆筒内部设有梯子,所述桅杆筒底端固接在甲板上,且桅杆筒与甲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肋板,所述桅杆筒顶端估计有水平放置的小平台板,所述测量装置设置在小平台板上。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浮标壳体底部为锥形,且所述浮标壳体底部固接有系链柱,所述系链柱与浮标壳体的底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肋板。

优选的,所述浮标壳体上部外圆周面套设有硅橡胶,所述硅橡胶上下两侧各固接一个护舷固定板,所述护舷固定板固接在浮标壳体上,所述护舷固定板与浮标壳体之间设有若干个护舷肋板,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反射器、锚灯、风力传感器、北斗天线、GPS、方位传感器,且所述测量装置内设有避雷针。

优选的,所述甲板上设有若干个起吊攀,方便搬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海洋浮标,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如果一个舱体损坏,不影响其它浮力舱的使用,只需要及时修复即可,并且该种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稳定、安全、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浮标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浮标壳体1、水密舱口盖2、人孔座3、带缆桩4、甲板5、起吊攀6、支撑机构7、测量装置8、第一肋板9、桅杆筒10、第二肋板11、系链柱12、连通孔13、第一径向隔板14、加强杆15、第二径向隔板16、仪舱围壁17、穿线管18、护舷固定板19、护舷肋板20、硅橡胶21、传感器安装井22、避雷针23、反射器24、锚灯25、小平台板26、风力传感器27、北斗天线28、GPS29、方位传感器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海洋浮标,包括浮标壳体1、甲板5,浮标壳体1顶部通过甲板5密封,甲板5上设有若干个起吊攀6,方便搬运,甲板5上设有支撑机构7,支撑机构7顶端设有测量装置8,测量装置8包括反射器24、锚灯25、风力传感器27、北斗天线28、GPS29、方位传感器30,且测量装置8内设有避雷针23,浮标壳体1底部为锥形,且浮标壳体1底部固接有系链柱12,系链柱12与浮标壳体1的底板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二肋板11,浮标壳体1上部外圆周面套设有硅橡胶21,硅橡胶21上下两侧各固接一个护舷固定板19,护舷固定板19固接在浮标壳体1上,护舷固定板19与浮标壳体1之间设有若干个护舷肋板20,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浮标壳体1内部同轴设有仪舱围壁17,浮标壳体1与仪舱围壁17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强杆15固定在一起,浮标壳体1与仪舱围壁17之间的腔室通过是三个第一径向隔板14及三个第二径向隔板16隔成六个浮力舱,第一径向隔板14与第二径向隔板16交替且间隔均匀的设置,甲板5上间隔均匀的开设有三个人孔座3,人孔座3与浮力舱相通,第一径向隔板14上开设有连通孔13,每两个相邻的浮力舱通过连通孔13连通,且每两个连通的浮力舱共用一个人孔座3。

通过径向隔板将整体的浮力舱隔成若干个浮力舱,如果一个舱体损坏,不影响其它浮力舱的使用,只需要及时修复即可,并且该种结构使用起来更加稳定、安全。

每个第二径向隔板16上均设有一个穿线管18,第二径向隔板16将穿线管18分成两个部分,穿线管18上部设有水密舱口盖,每个穿线管18底部均设有一个传感器安装井22,传感器安装井22一端与穿线管18固接在一起,另一端贯穿浮标壳体1,传感器安装井22贯穿浮标壳体1的一端设有井桶底部支撑板。

合理的设置穿线管18以及传感器安装井22的位置,使舱内线路更加整齐有规划,维修起来更加方便。

支撑机构7包括桅杆筒10,桅杆筒10一侧开设有通孔,桅杆筒10内部设有梯子,桅杆筒10底端固接在甲板5上,且桅杆筒10与甲板5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肋板9,桅杆筒10顶端估计有水平放置的小平台板26,测量装置8设置在小平台板26上。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