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62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装及检修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市场及业主的需求,船舶设计与常规船舶已大相径庭,部分海洋平台由于甲板面积大,存在吊机覆盖死角,且部分舱室布置为了满足功能型需求,会设计为舱中舱。这些位置都是设备吊装的盲区,连吊梁都装不了,安装及后期检修都较为困难,设备一旦出现故障需拿出检修的时候,就只能采用传统的拉葫芦的方式。但是此方式的受力负荷有限,太大的设备无法移动到指定位置,且人员不能进入狭小的空间内进行系固和拆卸维修,对人力消耗太大,存在一定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对设备进行快速吊装和检修,通用性好、安全性高,且节省大量人力的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该装置用于将安装在狭小空间内的设备快速吊出舱外进行拆卸检修作业,其包括人孔盖板、人孔座板、起吊眼环和基座,所述基座顶部对称地焊接在所述人孔盖板底部,且所述基座底部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多个第一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与设备可拆卸连接,所述设备设置在水密隔舱内部,所述起吊眼环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人孔盖板的上表面,所述人孔盖板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人孔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人孔座板设置在所述水密隔舱顶部开口处,所述水密隔舱设置在压载舱的底部,所述压载舱顶部的甲板上还设置有一吊物口,所述吊物口上设置有舱口盖,所述舱口盖与所述甲板通过多个第二螺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弯曲梁、一体成型的第二弯曲梁、水平加强梁和斜撑梁,所述第一弯曲梁和第二弯曲梁顶部分别通过所述水平加强梁对称地与所述人孔盖板底部相焊接,所述第一弯曲梁和第二弯曲梁底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设备可拆卸连接,所述斜撑梁分别倾斜地焊接在所述第一弯曲梁与水平加强梁之间、第二弯曲梁与水平加强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多个套孔、多个连接螺纹套、连接垫圈和多个连接螺栓,多个所述套孔等间距地开设在所述人孔盖板四周,多个所述连接螺纹套等间距地嵌设在所述人孔座板四周,且所述连接螺纹套的位置与所述套孔的位置相对应配合,所述连接垫圈分别套设在多个所述连接螺纹套上,且所述连接垫圈位于所述人孔盖板与人孔座板之间,多个所述连接螺栓依次对应地穿过所述连接螺纹套将所述人孔盖板与所述人孔座板相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吊物口的开口尺寸大于所述人孔盖板的平面尺寸,所述人孔盖板的承重安全负荷大于所述基座和设备的重量总和,所述人孔盖板的厚度大于普通盖板的厚度,且形状为长圆形或者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起吊眼环的承重安全负荷大于所述人孔盖板、基座和设备的重量总和,且所述起吊眼环的尺寸与吊索具的吊装卸扣的尺寸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曲梁的结构和第二弯曲梁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弯曲梁的弯曲角度为90~135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设备与基座、人孔盖板、起吊眼环组合成一个整体,解决了设备安装在狭小空间的水密隔舱内,人员无法进入检修和吊装困难的问题,降低了传输距离远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设备的检修效率、吊装作业操作方便性和人员的安全性,节省了大量人力;通过人孔座板、连接机构、人孔盖板和基座实现了设备平稳高效地工作和连接强度需求,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占空比小,节省吊机资源,且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安装有设备正常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吊装维修设备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拆检的设备基座和人孔盖组合装置,该装置用于将安装在狭小空间内的设备快速吊出舱外进行拆卸检修作业,其包括:人孔盖板1、人孔座板2、起吊眼环3和基座4,基座4顶部对称地焊接在人孔盖板1底部,且基座4底部开设有多个螺栓孔5,多个第一螺栓6穿过螺栓孔5与设备7可拆卸连接,设备7设置在水密隔舱9内部,起吊眼环3对称地设置在人孔盖板1的上表面,人孔盖板1通过连接机构8与人孔座板2可拆卸连接,人孔座板2设置在水密隔舱9顶部开口处,水密隔舱9设置在压载舱10的底部,压载舱10顶部的甲板11上还设置有一吊物口12,吊物口12上设置有舱口盖13,舱口盖13与甲板11通过多个第二螺栓14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该组合装置在压载舱和潜水泵舱中使用,当然,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适用于放置在狭小空间内、舱中舱或者是放置在吊装盲区,不便于人员检修的设备,可对设备进行快速吊装和检修。在舱中舱中,外面的大舱为压载舱10,在吊机的覆盖范围内,舱内底部的水密隔舱9由于空间狭小,人员无法进入水密隔舱9内进行吊装系固作业。当设备7出现故障需要吊出舱外修理时,工作人员首先拆除大舱压载舱10顶部的舱口盖13,将甲板11上吊机的吊索具深入压载舱10内,同时工作人员直接在大舱压载舱10内通过吊机的吊装卸扣15对人孔盖板1上的起吊眼环3进行系固作业,并将人孔盖板1与人孔座板2之间的连接机构8依次打开,然后启动吊机将人孔盖板1连同基座4和设备7整体吊出舱外进行维修即可;当修理好后,按原路安装好即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设备7与基座4、人孔盖板1、起吊眼环3组合成一个整体,解决了设备7安装在狭小空间的水密隔舱9内,人员无法进入检修和吊装困难的问题,降低了传输距离远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提高了设备7的检修效率、吊装作业操作方便性和人员的安全性,节省了大量人力;通过人孔座板2、连接机构8、人孔盖板1和基座4实现了设备7平稳高效地工作和连接强度需求,延长了设备7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占空比小,节省吊机资源,且通用性好。

具体地,基座4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弯曲梁41、一体成型的第二弯曲梁42、水平加强梁43和斜撑梁44,第一弯曲梁41和第二弯曲梁42顶部分别通过水平加强梁43对称地与人孔盖板1底部相焊接,第一弯曲梁41和第二弯曲梁42底部分别通过第一螺栓6与设备7可拆卸连接,斜撑梁44分别倾斜地焊接在第一弯曲梁41与水平加强梁43之间、第二弯曲梁42与水平加强梁43之间。通过水平加强梁43分别将一体成型的第一弯曲梁41和一体成型的第二弯曲梁42与人孔盖板1底部相焊接,增大了焊接接触面积,同时斜撑梁44进一步加强了基座4与人孔盖板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设备7在工作以及吊出舱外进行维修整个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降低吊装作业的危险性。

具体地,连接机构8包括多个套孔81、多个连接螺纹套82、连接垫圈83和多个连接螺栓84,多个套孔81等间距地开设在人孔盖板1四周,多个连接螺纹套82等间距地嵌设在人孔座板2四周,且连接螺纹套82的位置与套孔81的位置相对应配合,连接垫圈83分别套设在多个连接螺纹套82上,且连接垫圈83位于人孔盖板1与人孔座板2之间,多个连接螺栓84依次对应地穿过连接螺纹套82将人孔盖板1与人孔座板2相锁紧。通过多个连接螺纹套82可以减少人孔盖板1在经常拆卸过程中连接螺栓84对人孔盖板1和人孔座板2转动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同时连接螺纹套82便于更换,且价格低廉;在人孔盖板1与人孔座板2之间放置连接垫圈83,可进一步保证人孔盖板1与人孔座板2之间连接的平稳性,通过增减连接垫圈83来保证人孔盖板1的水平设置,从而使连接在基座4上的设备7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工作更加平稳高效,且有利于降低设备7的维修率。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吊物口12的开口尺寸大于人孔盖板1的平面尺寸,有利于甲板11上的吊机将人孔盖板1、基座4和设备7一起吊出压载舱10外进行设置拆卸维修;人孔盖板1的承重安全负荷大于基座4和设备7的重量总和,人孔盖板1的厚度大于普通盖板的厚度,且形状为长圆形或者方形;当然,人孔盖板1的形状也可为长方形、正方形等其它形状;人孔盖板1的厚度及承重能力可以根据设备重量进行更换,如果设备7重量大,还需考虑人孔盖板1的材质,比如合金钢材料等,从而保证吊装作业的安全性。

优选的,起吊眼环3的承重安全负荷大于人孔盖板1、基座4和设备7的重量总和,使吊装维修作业更加安全可靠;且起吊眼环3的尺寸与吊索具的吊装卸扣15的尺寸相匹配,确保能够正常连接吊装卸扣15进行起吊作业,本实用新型中,起吊眼环3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型更换,同时起到把手的功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人孔盖板1原始安装。

优选的,第一弯曲梁41的结构和第二弯曲梁42的结构相同,其中,第一弯曲梁41的弯曲角度为90-135度。将第一弯曲梁41和第二弯曲梁42设置成一定角度,有利于设备7的安装和提高整个装置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梁41和第二弯曲梁42采用的弯曲角度为90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