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77715发布日期:2018-06-12 21:4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囱百叶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



背景技术:

船舶百叶窗主要应用于烟囱区域,具有通风换气、遮风避雨、自然照明的作用,是船舶上常见的结构,虽然其好坏不影响船舶的正常行驶,也不危及船员的人身安全,但是随着船舶行业的发展,船舶功能的复杂化程度增高,百叶窗需求的数量大量增加,其维护与保养则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作量,给船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延长百叶窗的使用寿命,减少自然环境对其的破坏对减少船员工作量有积极帮助。

以往的百叶窗由于安装节点的设计缺陷,导致百叶窗的底部与舱壁的连接处易形成积水沟,长此以往,不仅增加了船员清理积水的工作量,更是由于积累的雨水对百叶窗造成持续的侵蚀,缩短了百叶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该百叶窗的底部与舱壁的连接处不再形成积水沟,从而减少船员清理积水的工作量和延长百叶窗的使用寿命。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通过座板安装于舱壁的窗孔处,所述座板沿所述窗孔的边缘布置,将设于所述窗孔的底边边缘的所述座板记为底部座板,所述底部座板的上沿高于所述窗孔的底边边缘。

作为优选方案,将设于所述窗孔的顶边边缘的所述座板记为顶部座板,所述顶部座板的下沿低于所述窗孔的顶边边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设有与所述座板相对应的耳板,所述框体通过所述耳板上设置的紧固件安装于所述座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耳板和所述座板之间设有密封胶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百叶窗还包括叶片、联动拉杆以及气缸,所述叶片安装于所述框体内并与所述框体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拉杆设置于所述框体朝向舱室内的一侧并通过连接杆与所述叶片相连接,所述框体的底部设有伸入舱室内的窗台板,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窗台板上并与所述联动拉杆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复位弹簧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窗台板上,所述缸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缸体的内部设有压缩腔,所述活塞设于所述压缩腔内并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上下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联动拉杆转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第二端从所述缸体的顶部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复位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活塞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缸体还设有用于外接气动控制系统的气口,所述气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包括管路和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N”位、“P”位以及“O”位,所述“N”位通过所述管路与所述气口相连通,所述“P”位接通压缩空气,所述“O”位与外界相连通。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的顶部设有吊耳。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的底部设有排水接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框体朝向舱室外的一侧设有防虫网。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包括框体,所述框体通过座板安装于舱壁的窗孔处,所述座板沿所述窗孔的边缘布置,将设于所述窗孔的底边边缘的所述座板记为底部座板,所述底部座板的上沿高于所述窗孔的底边边缘。跟现有结构相比,该百叶窗的安装节点可防止百叶窗的底部与舱壁之间形成积水沟,从而减少船员清理积水的工作量和延长百叶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百叶窗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II区域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百叶窗的关闭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和气动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体,1.1、耳板,1.2、吊耳,1.3、排水接口,1.4、窗台板,2、叶片,3、联动拉杆,4、气缸,4.1、缸体,4.2、活塞,4.3、活塞杆,4.4、复位弹簧,4.5、底座,4.6、压缩腔,4.6a、第一腔室,4.6b、第二腔室,4.7、气口,5、防虫网,6、座板,6a、底部座板,6b、顶部座板,7、密封胶条,8、凹槽,9、连接杆,10、管路,11、三通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该百叶窗包括框体1、叶片2、联动拉杆3、气缸4以及防虫网5。舱室的舱壁上设有矩形的窗孔,窗孔的顶边边缘和底边边缘之间的距离为L1,在窗孔的顶边边缘和底边边缘均焊接有座板6,将焊接在顶边边缘的座板6记为顶部座板6b,将焊接在底边边缘的座板6记为底部座板6a,底部座板6a和顶部座板6b之间的距离为L2,底部座板6a的上沿高于窗孔的底边边缘约10mm,同样的,顶部座板6b的下沿低于窗孔的顶边边缘约10mm,即L1-L2≈20mm。框体1为和窗孔形状一致的矩形,其顶部和底部设有与座板6相对应的耳板1.1,框体1通过耳板1.1上设置的紧固件安装于座板6上,紧固件一般可用螺栓,耳板1.1和座板6之间设有密封胶条7;此外,框体1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框体1吊装的吊耳1.2,框体1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外接泄放软管的排水接口1.3,用于泄放框体1内残留的积水。基于上述结构可知,框体1的底部与耳板1.1以及底部座板6a围成一个凹槽8,由于底部座板6a的上沿高于窗孔的底边边缘,因此,舱壁不会阻挡住凹槽8的槽口,进而无法与槽腔形成一个积水沟,从而避免雨水的沉积造成焊接节点的腐蚀,不仅减少了船员清理积水的工作量,更延长了百叶窗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4所示,叶片2安装于框体1内并与框体1转动连接,联动拉杆3设置于框体1朝向舱室内的一侧并通过连接杆9与叶片2相连接,框体1的底部设有伸入舱室内的窗台板1.4,气缸4安装于窗台板1.4上并与联动拉杆3转动连接,防虫网5安装于框体1朝向舱室外的一侧。基于上述结构,船员可从舱室内操作和维护百叶窗的各部件,因此,船舶无需在烟囱外搭建专门用于操作和维护百叶窗的平台,不仅提高了船舶的美观性,更是降低了船舶的施工成本。

更进一步的,如图4至图5所示,气缸4包括缸体4.1、活塞4.2、活塞杆4.3、复位弹簧4.4以及底座4.5。底座4.5固定安装于窗台板1.4上,缸体4.1的底部与底座4.5转动连接;缸体4.1的内部设有压缩腔4.6,活塞4.2设于压缩腔4.6内并将压缩腔4.6分隔为上下布置的第一腔室4.6a和第二腔室4.6b;活塞杆4.3的第一端与联动拉杆3转动连接,活塞杆4.3的第二端从缸体4.1的顶部伸入第一腔室4.6a内与活塞4.2相连接,复位弹簧4.4设于第二腔室4.6b内,且复位弹簧4.4的伸缩方向与活塞4.2的运动方向一致;缸体4.1还设有用于外接气动控制系统的气口4.7,气口4.7与第一腔室4.6a相连通;

如图5所示,再结合图1和图4,气动控制系统包括管路10和三通阀11,三通阀11包括“N”位、“P”位以及“O”位,“N”位通过管路10与气口4.7相连通,“P”位接通压缩空气,“O”位与外界相连通。当需打开百叶窗时,将三通阀11的“N”位和“P”位接通,压缩空气通过三通阀11接入缸体4.1的第一腔室4.6a内并将活塞4.2向下压,第一腔室4.6a容积增大而第二腔室4.6b容积减小,复位弹簧4.4收缩,活塞杆4.3缩入第一腔室4.6a内并带动联动拉杆3向下运动,联动拉杆3通过连接杆9将叶片2向舱室外顶开,从而实现百叶窗的进气打开;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关闭百叶窗时,将三通阀11的“N”位和“O”位接通,此时,第一腔室4.6a内的压缩空气通过三通阀11排向外界,复位弹簧4.4张开恢复,第一腔室4.6a容积减小而第二腔室4.6b容积增大,活塞杆4.3从第一腔室4.6a内向外伸出并带动联动拉杆3向上运动,联动拉杆3通过连接杆9将叶片2向舱室内拉回,从而实现百叶窗的失气关闭。整个控制原理简单易行,性能可靠。为保证紧急情况下船员可以最快的速度将百叶窗关闭,三通阀11一般设置在人员易于到达的地方;而且,为满足多地点关闭的要求,可在气动控制系统的管路10上设置多个三通阀11,实现多重保险。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积水的气动百叶窗,主要包括框体1、叶片2、联动拉杆3、气缸4、防虫网5以及气动控制系统,框体1通过座板6安装于舱壁的窗孔处,叶片2安装于框体1内并与框体1转动连接,联动拉杆3设置于框体1朝向舱室内的一侧并通过连接杆9与叶片2相连接,框体1的底部设有伸入舱室内的窗台板1.4,气缸4安装于窗台板1.4上并与联动拉杆3转动连接,防虫网5安装于框体1朝向舱室外的一侧,气动控制系统包括管路10和三通阀11,其通过控制气缸4实现百叶窗的打开和关闭。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底部座板6a的上沿高于窗孔的底边边缘,因此,框体1的底部与耳板1.1以及底部座板6a围成的凹槽8无法与舱壁形成一个积水沟,从而避免雨水的沉积造成焊接节点的腐蚀,减少船员清理积水的工作量,延长百叶窗的使用寿命。

2、该百叶窗的联动拉杆3、气缸4、三通阀11等部件均设于舱室内,船员可从舱室内操作和维护百叶窗的各部件,船舶无需在烟囱外搭建专门平台,提高船舶的美观性,降低船舶的施工成本。

3、气动控制系统通过三通阀11的通路转换实现百叶窗进气打开、失气关闭的功能,整个控制原理简单易行,性能可靠,且具有多重保险。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