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喷水艏侧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9193发布日期:2018-12-12 01:1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船舶喷水艏侧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喷水艏侧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常规情况下,船舶产品中最基本的配置包括主机推进装置,常见的多为螺旋桨式推进装置。现有的喷水推进装置只适用于高速艇以及其他特殊作用的船艇上,未见有大范围推广,特别是民用技术领域。为进一步提高船舶航行的机动性能和可操作性,船舶使用者还在船舶艏部安装侧推装置,以助于船舶能快速靠离岸、掉头或紧急避让等,在现有的船舶侧推装置中,基本上都是螺旋桨式侧推装置,当船舶主机推进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时(比如靠离岸、掉头或紧急避让等)启动侧推装置,使船舶能更好的获得船舶机动性,但螺旋桨式侧推装置目前在内河船舶上基本没有市场,广大船舶使用者有此需求但无法使用,因内河船舶艏部吃水较浅,无法满足螺旋桨的吃水深度,发挥不了推进作用。目前内河船舶及长江部分船舶都是依靠主机推进及舵的操控来实现船舶靠离岸、掉头等工况,在受到风向、水流、港口船舶密度大,航道狭小等不利因素时,船舶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对船舶的安全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专利cn200420038293.4公开了一种船舶喷水推进装置,具有与船体相固接的固定轴,固定轴的底端通过可转动连轴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安装有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由齿轮连杆连接到动力电机上;转动轴的底端与蓄压腔连接轴相连接,蓄压腔连接轴的两端对称地连接有蓄压腔,两蓄压腔的外侧对称地设有喷水口,在蓄压腔上喷水口的对侧设有蓄压腔进水管,两蓄压腔进水管通过转动连接器分别与供水转换装置的正向行使蓄压腔供水管及倒行蓄压腔供水管连通,供水转换装置上设有连接到喷水推进器的供水总管。本实用新型使船舶在转弯时能提供较大推进力,并且倒车性能优良,同时该装置还能实现船体的平移。

专利cn201620544859.3公开了一种船舶喷水艏侧推装置,属于船舶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柴油机和水泵,水泵的进水端上设有进水管,进水管上从上至下依次设有止回阀和海底阀,进水管的末端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上设有隔栅,水泵的出水端上设有左出水管和右出水管,左出水管的末端设有左出水口,右出水管的末端设有右出水口,左右出水管上均设有右控制阀。结构简单、工作原理清晰,由柴油机带动水泵并连接左右出水管,以达到转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能快速的让船舶完成一系列操作,减少了因达不到船舶操控目的所消耗的能源,节能高效,船舶在运输过程中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了船舶在航行、掉头、靠离岸等实际操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上述的侧推装置虽然改善了整体性能,但是由于管道长期浸泡在水中,管壁易附着淤泥等污物,造成管道堵塞,影响最终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船舶喷水艏侧推装置,改进了管道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淤泥等污物附着在管道壁上,提高了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稳定性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船舶喷水艏侧推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柴油机和水泵,水泵由柴油机驱动连接,水泵的进水端上设有进水管,水泵的出水端上设有左出水管和右出水管,其特征为,进水管、左出水管和右出水管均包括管体,管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管体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外罩壳体,外罩壳体包括壳体侧壁、壳体顶壁、壳体底壁、壳体前壁和壳体后壁,壳体侧壁与管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平行设置,壳体顶壁和壳体底壁的一侧分别垂直的固定在壳体侧壁的上下两端,且壳体顶壁和壳体底壁的另一侧分别垂直的焊接固定在管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管体的自由端设置在外罩壳体内,管体的连接端向外延伸至外罩壳体的外部,壳体前壁倾斜的焊接固定在管体上,壳体后壁垂直的焊接固定在管体上;

外罩壳体中均匀设有多个分隔板,分隔板将外罩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第一调节腔,管体的下方设有底部罩壳,底部罩壳与管体、外罩壳体围绕形成第二调节腔;

管体中还设有多组拨动机构,拨动机构的数量与第一调节腔的数量相同;

每组拨动机构包括两个拨动组件,两个拨动组件镜像设置,拨动组件包括转辊和拨辊组,转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转辊辊体,转辊辊体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第一拨板,转辊辊体通过第一转轴竖直且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中,第一支撑架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第一支撑架设置在对应第一调节腔的前端;

拨辊组包括多个拨辊,拨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拨辊辊体,拨辊辊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拨板,第二拨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二拨块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拨辊辊体的两侧,同一组拨辊组中的拨辊辊体通过第二转轴竖直且可转动的固定在与转辊相对应的第一调节腔中;

第一转轴的底部向第二调节腔延伸并且与椭圆形结构的第一转轮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底部向第二调节腔延伸并且与圆形结构的第二转轮固定连接;

第一转轮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导向槽,导向槽中可移动的设有滑块,滑块通过十字万向节与第一连杆相连接,第一连杆通过第一支承座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调节腔中,第一连杆沿管体轴向设置;

第二转轮的上设有推杆,多个推杆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推杆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相连接,第三连杆通过第二支承座设置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且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设置,第三连杆可沿管体轴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二连杆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推杆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三连杆上,第二连杆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调节腔中;

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至少通过两个第四连杆相连接,第四连杆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连杆上,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三连杆上,第四连杆相互平行设置,第四连杆通过第四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调节腔中;

转辊转动带动第一转轮转动,第一转轮转动带动第一连杆沿管体轴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一连杆通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进行反向移动,第三连杆移动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以第二转轮与中心进行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轮进行往复转动,第二转轮带动拨辊随之进行转动;

管体的左右两个侧壁上与第一调节腔对应的设置多个出水孔,出水孔位于其相对应的转辊的后方。

进一步的,第一拨板的截面形状为v形结构,两个拨动组件的第一拨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2cm。

进一步的,第二拨板的端部设有橡胶拨片。

进一步的,管体的自由端用于进水或出水,管体的连接端用于与相应的三通或者管道连接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连杆上设有一圈第一压环和一圈第二压环,第一压环和第二压环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承座的前后两端,第一压环与第一支承座之间、第二压环与第一支承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杆上。

进一步的,管体的自由端的端部设有过滤网。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管体用于吸入或者喷出水流,水流在吸入或者喷出的过程中带动转辊转动,转辊带动第一转轮转动,第一转轮转动带动第一连杆沿管体轴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一连杆通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进行反向移动,第三连杆移动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以第二转轮与中心进行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轮进行往复转动,第二转轮带动拨辊随之进行转动,拨辊转动的过程中,将位于第一调节腔中的水自出水孔向管体内排出;从而使管体内的水形成自循环体系。

综上所述,本发明改进了管道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淤泥等污物附着在管道壁上,提高了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

图2为进水管轴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

图4为进水管径向剖视图。

图5为第二调节腔中结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底座1、柴油机2、水泵3、进水管4、左出水管5、右出水管6、管体7、外罩壳体8、壳体侧壁9、壳体顶壁10、壳体底壁11、壳体前壁12、壳体后壁13、分隔板14、第一调节腔15、底部罩壳16、第二调节腔17、拨动机构18、转辊辊体19、第一拨板20、第一转轴21、第一支撑架22、拨辊辊体23、第二拨板24、第二转轴25、第一转轮26、第二转轮27、滑块28、第一连杆29、第一支承座30、推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第二支承座34、第四连杆35、出水孔36、橡胶拨片37、管体的自由端38、管体的连接端39、第一压环40、第二压环41、弹簧42、过滤网43。

如图所示一种船舶喷水艏侧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上设有柴油机2和水泵3,水泵由柴油机驱动连接,水泵的进水端上设有进水管4,水泵的出水端上设有左出水管5和右出水管6,其特征为,进水管、左出水管和右出水管均包括管体7,管体的截面为正方形结构,管体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外罩壳体8,外罩壳体包括壳体侧壁9、壳体顶壁10、壳体底壁11、壳体前壁12和壳体后壁13,壳体侧壁与管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平行设置,壳体顶壁和壳体底壁的一侧分别垂直的固定在壳体侧壁的上下两端,且壳体顶壁和壳体底壁的另一侧分别垂直的焊接固定在管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上,管体的自由端设置在外罩壳体内,管体的连接端向外延伸至外罩壳体的外部,壳体前壁倾斜的焊接固定在管体上,壳体后壁垂直的焊接固定在管体上;

外罩壳体中均匀设有多个分隔板14,分隔板将外罩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第一调节腔15,管体的下方设有底部罩壳16,底部罩壳与管体、外罩壳体围绕形成第二调节腔17;

管体中还设有多组拨动机构18,拨动机构的数量与第一调节腔的数量相同;

每组拨动机构包括两个拨动组件,两个拨动组件镜像设置,拨动组件包括转辊和拨辊组,转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转辊辊体19,转辊辊体的外壁上周向均匀设有多个第一拨板20,转辊辊体通过第一转轴21竖直且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撑架22中,第一支撑架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第一支撑架设置在对应第一调节腔的前端;

拨辊组包括多个拨辊,拨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拨辊辊体23,拨辊辊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拨板24,第二拨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第二拨块相互平行的设置在拨辊辊体的两侧,同一组拨辊组中的拨辊辊体通过第二转轴25竖直且可转动的固定在与转辊相对应的第一调节腔中;

第一转轴的底部向第二调节腔延伸并且与椭圆形结构的第一转轮26固定连接,第二转轴的底部向第二调节腔延伸并且与圆形结构的第二转轮27固定连接;

第一转轮的外壁上设有一圈导向槽,导向槽中可移动的设有滑块28,滑块通过十字万向节与第一连杆29相连接,第一连杆通过第一支承座30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调节腔中,第一连杆沿管体轴向设置;

第二转轮的上设有推杆31,多个推杆相互平行设置,每个推杆分别通过一个第二连杆32与第三连杆33相连接,第三连杆通过第二支承座34设置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之间,且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设置,第三连杆可沿管体轴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二连杆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推杆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三连杆上,第二连杆通过第三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调节腔中;

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之间至少通过两个第四连杆35相连接,第四连杆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连杆上,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三连杆上,第四连杆相互平行设置,第四连杆通过第四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调节腔中;

转辊转动带动第一转轮转动,第一转轮转动带动第一连杆沿管体轴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一连杆通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进行反向移动,第三连杆移动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以第二转轮与中心进行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轮进行往复转动,第二转轮带动拨辊随之进行转动;

管体的左右两个侧壁上与第一调节腔对应的设置多个出水孔36,出水孔位于其相对应的转辊的后方。

进一步的,第一拨板的截面形状为v形结构,两个拨动组件的第一拨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2cm。

进一步的,第二拨板的端部设有橡胶拨片37。

进一步的,管体的自由端38用于进水或出水,管体的连接端39用于与相应的三通或者管道连接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连杆上设有一圈第一压环40和一圈第二压环41,第一压环和第二压环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承座的前后两端,第一压环与第一支承座之间、第二压环与第一支承座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弹簧42,弹簧套设在第一连杆上。

进一步的,管体的自由端的端部设有过滤网4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管体用于吸入或者喷出水流,水流在吸入或者喷出的过程中带动转辊转动,转辊带动第一转轮转动,第一转轮转动带动第一连杆沿管体轴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一连杆通过第四连杆带动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进行反向移动,第三连杆移动通过第二连杆带动推杆以第二转轮与中心进行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轮进行往复转动,第二转轮带动拨辊随之进行转动,拨辊转动的过程中,将位于第一调节腔中的水自出水孔向管体内排出;从而使管体内的水形成自循环体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