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推一体式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4929发布日期:2021-04-13 22:4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电推一体式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推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推一体式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2.水下推进系统的动力机构主要包括供电系统和推进器主体,其中,推进型主体作为运行系统的主要动力,供电系统为推进器提供所需能量。
3.现有技术中,水下推进器供电系统与推进器主体为分离的两套系统。以在船舶上的应用为例,通常船舶上配有单独的推进器供电单元或供电接口,使用时,与推进器对接,为其供电。还存在将电源置于推进器内部的结构,与电机等部件集成置于推进器的舱体内,对舱体容积要求高。
4.目前存在的水下推进器存在很多技术缺陷:
5.(1)电源供给系统和推进器主体分离,整体的重量大,体积大,使得携带、安装和拆卸不方便,结构复杂冗余,不便与制造与安装使用。
6.(2)能源供应不稳定,能源结构设计不合理,不能为推进器提供稳定的能量,造成推进器航行速度下降,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电源与动力机构一体式的水下推进器。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电推一体式推进装置,包括推进器、水翼板及电源系统:
10.所述推进器包括壳体、电机及螺旋桨;所述壳体形成容置腔,电机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输出轴经容置腔伸出;所述螺旋桨设置在容置腔的外侧,与电机输出轴连接;
11.所述电源系统包括电池舱,所述电池舱包括舱主体及沿舱主体开设的舱腔,舱腔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舱经水翼板与推进器壳体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2.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水翼板板体的内部设置有线孔,所述线孔沿电池舱向推进器的方向设置,一端与推进器壳体连通,另一端与电池舱连通;连接电池及电机的电连接线通过所述线孔。
13.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舱主体呈圆柱状。
14.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为壳体的轴线方向;所述水翼板的宽度方向沿壳体轴线方向上设置。
15.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舱与所述水翼板经过渡段连接;所述水翼板包括第一端面板和第二端面板,所述过渡段包括连接电池舱和水翼板第一端面板的第一过渡部,和连接电池舱和水翼板第二端面板的第二过渡部。
16.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部沿电池舱向水翼板的方向呈径向收
缩;所述第二过渡部沿电池舱向水翼板的方向呈径向收缩。
17.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沿电池舱向推进器的方向为推进装置轴线方向,所述第一过渡部和第二过渡部沿推进装置轴线方向对称设置。
18.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段的内部也设置有线孔,过渡段线孔的一端连通至电池舱,另一端与水翼板中的线孔连通。
19.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呈等水滴型。
20.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端盖,电机输出轴经第二端盖穿出,所述螺旋桨安装在第二端盖上。
21.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22.提供了一种电源动力一体式结构推进装置,电源设置在推进器顶部的舱体内,舱体与推进器经水翼连接。相比较与传统的推进器,减小了推进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推进器整体的集成度,方便携带、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推进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推进器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推进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1‑
壳体,101

容置腔,102

第一端盖,103

第二端盖;
[0028]2‑
电机,201

电机输出轴;
[0029]3‑
螺旋桨,
[0030]4‑
水翼板,401

线孔,402

第一板面,403

第二板面;
[0031]
501

电池舱,502

电池;
[0032]6‑
水封结构;
[0033]7‑
过渡段,701

第一过渡部,702

第二过渡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5]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连接”等,即可以指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直接通信,也可以指部件间的间接连接,间接通信。
[0036]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用于暗指相对重要性。
[0037]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进装置,可用于为水面航行机构提供动力。
[0038]
一种电推一体式推进装置,结构参考图1至图3,包括推进器、水翼板4及电源系统:
[0039]
推进器包括壳体1、电机2及螺旋桨3;壳体1形成容置腔101,电机2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01内,电机的输出轴经容置腔101伸出;螺旋桨3设置在容置腔101的外侧,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电机2可驱动螺旋桨3转动。
[0040]
水翼板4的结构属于现有技术,为常用的水上部件,可被搭配在船舶、冲浪板上使用,通常呈板状,具有流线型的结构,具有较小的水下运行阻力,不再赘述。
[0041]
电源系统包括电池舱501,电池舱包括舱主体及沿舱主体开设的舱腔,舱腔内设置有电池502;电池舱501经水翼板4与推进器壳体1连接;电池502与电机2电连接,用于为电机2供电。舱主体的外周呈圆柱状,有利于减小流体阻力。
[0042]
电推一体式推进装置使电池502独立于推进器主体,同时又实现了电池与推进器主体的一体化设计,可减小推进器主体的体积。
[0043]
为解决电池502和电机2之间电连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水翼板4板体的内部设置有线孔401,线孔401沿电池舱501向推进器的方向设置,一端与推进器壳体1连通,另一端与电池舱501连通;连接电池502及电机2的电连接线通过线孔401。线孔401为沿推进机构高度方向延伸的具有一定长度的通孔,贯通水翼板4高度方向的两端,同时,需要在电池仓501的底部也开设贯通结构,与与水翼板4上的线孔401连通。线孔401其设置在水翼板4的内部,可以保证电连接线处于水密封的环境,避免遇水。
[0044]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水翼板4、螺旋桨3等部件的安装结构如下。壳体包括主体部,及位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延伸方向为壳体的轴线方向。
[0045]
所述水翼板4的宽度方向沿推进器壳体1轴线方向上设置。这种安装方式有利保证水翼板4受到的水阻力最小,进而减小推进器的航行阻力。
[0046]
壳体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端盖102,第一端盖102呈等水滴型。推进器运行时,第一端部为迎流侧,第一端盖102为整个推进机构最先与水流接触的一侧,水滴型的结构可以减小水流阻力。第一端盖102为可拆卸结构,使可以对壳体1内部部件进行维护。
[0047]
壳体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端盖103,电机输出轴经第二端盖103穿出,螺旋桨3安装在第二端盖103上。推进器运行时,第二端部为背流侧,电机输出轴经第二端端盖103的伸出侧设置有水封结构6,以保证壳体1的密封性。第二端盖103也为可拆卸结构,以对电机2或其他壳体1内部部件进行维护。
[0048]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电池舱501、水翼板4,以及推进器壳体1设计为一体化的结构,也可将各部分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更进一步的,由于电池舱501的宽度较水翼板4的宽度要大很多,二者结合位置容易形成水流阻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池舱501与所述水翼板4经过渡段7连接;所述水翼板4包括第一端面板402和第二端面板403,所述过渡段包括连接电池舱和水翼板第一端面板402的第一过渡部701,和连接电池舱501和水翼板4第二端面板403的第二过渡部702。
[0049]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一过渡部701和第二过渡部702的引流效果,减小水流阻力,第一过渡部701沿电池舱501向水翼板4第一端面板402的方向呈径向收缩;第二过渡部702沿电池舱01向水翼板4第二端面板403的方向呈径向收缩。
[0050]
更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双侧作用效果对称,设定沿电池舱向推进器的方向为推进装置轴线方向(也即整个推进装置的高度方向,水翼板4设置在这个轴线方向上),第一过渡
部701和第二过渡部702沿推进装置轴线方向对称设置。
[0051]
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过渡段7的内部也设置有线孔,过渡段线孔的一端连通至电池舱501,另一端与水翼板4中的线孔401连通。电池502与电机2之间的电连接线经过渡段7、水翼板4延伸至推进器壳体1。
[0052]
该推进机构通过改进供电机构与推进器的配合形式,减小了推进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提高了推进器整体的集成度,方便携带、安装和拆卸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