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运输工具的双螺旋桨式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665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上运输工具的双螺旋桨式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船舶主机和由船舶主机驱动的双螺旋桨的喷水推进器。
在这样的设计中公开了这种推进器,即原有的船舶主机且尤其是狄塞尔电机安装在船体中,作为船舶主机其它部分的传动机构位于船体下的贡都尔形(Gondel,威尼斯游船)机壳中,与传动机构相连的轴从对置端伸出,轴外端分别与一个螺旋桨抗转动连接。这样的解决方案在DE4430738中描述了,其中的主要特征是装在两个螺旋桨之间的导流装置,此导流装置在水离开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后消除了水中涡旋,从而水以较高能量但又象前螺旋桨那样无涡旋地流入在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在这样的设计方案中公开了这种推进器,即整个推进器位于上述贡都尔形机壳中。在这个解决方案中,一台用于在贡都尔形机壳两端的螺旋桨的电机作为船舶主机,一台安装在船体内的发电机给上述电机供电。这样的解决方案在EP0 590 867 Al中公开了。
在按照先述设计方案的推进器中,一根轴位于船体内主机和贡都尔形机壳内传动装置之间。在按照次述设计的推进器中,位于船体内发动机和贡都尔形机壳内电机之间的电线被套管包住。如果套管在上端可绕其纵轴转动地配属于船体且在其下端抗转动地支承贡都尔形机壳,则可为其配备一台伺服马达,这台伺服马达能够迫使套管与贡都尔形机壳以及所述螺旋桨一起绕套管纵轴转动,从而后螺旋桨的出流方向在静水之前都一直在变化且存在舵式双螺旋桨装置。另外,在先述实施例中,套管被设计成是导流装置的一部分。
根据这些和其它的、没有带来其它观点的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任务是使具有双螺旋桨的船舶推进器得到最佳化,从而获得了按照当今知识水平被认为是最佳的效率,与现有技术中的建造成本和加工技术成本相比,本发明船舶推进器的建造成本和加工技术成本没有增加多少。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务的解决方案在于组合各适当选出的个别解决方案,以便不仅综合各优点,而且将各优点扩展成一个整体最佳的总构思。
因此,本发明的船舶推进器是一台喷水推进器,它具有两个装在端部上的且从船体外的贡都尔形机壳中引出的螺旋桨和一个装在贡都尔形机壳中的驱动装置,从船体中通过一个套管给所述驱动装置供能,所述套管的一端设在船体上而其另一端设在贡都尔形机壳上,其中套管是一个导流装置的一部分,通过此导流装置使在安装于一个轴端和贡都尔形机壳端上的螺旋桨处、以加强流动能量的方式离开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的水流无涡流,以便将离开前螺旋桨的水流高能但少涡旋地引向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因此这两个螺旋桨被贡都尔形机壳中的驱动装置同转向地驱动并在水流横截面区域内基本上相同地设计这两个螺旋桨。
在其它设计方案中,这两个螺旋桨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直径,其中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在整个直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叶片形状,而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在整个直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叶片形状,由在离开前螺旋桨时的水流收缩确定的直径具有两种不同叶片形状,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和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在径向位于由水流收缩确定的直径范围外的环形区域内具有相同的叶片形状。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特征从以后对本发明许多实施例的描述、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以及从权利要求书中得到。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喷水推进器的第一实施例,它分别具有一个位于益于流动的贡都尔形水下机壳的两端上的螺旋桨,所述机壳借助机壳轴或支脚安装在船下的船底侧上且其中装有一台在其轴或端部上分别装有一个螺旋桨的电机;图2示出了在与图1相比其它适当设计方案中的第二实施例;
图3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其中在水下船壳中装有一个转角传动机构,驱动能量通过一个安装在套管或机壳轴内的轴杆从弦内船舶主机传给所述锥齿轮传动装置,所述船舶主机未示出但它可以是普通的内燃机、电机等;图4-图6以三个变型示出了与上述相同的另一个实施例,它具有安装在水下机壳内的电机,发电机在舷内通过电缆能给该电机供电,所述电缆穿过机壳轴;图7示出了双螺旋桨结构,它尤其适用且它是双螺旋桨式布局,这就象它尤其是本发明主题且可以用在所有上述实施例中那样。
根据图1来描述实施例推进器主要是由在一个位于船体外且尤其是位于船体下的机壳内的电机1∵和两个螺旋桨3∵、4∵构成的,其中电机1∵驱动这两个螺旋桨。这两个螺旋桨在结构上原则上是不同的,虽然它们可能具有直径相同的桨尖圆弧以及相似的桨叶几何形状。所述螺旋桨具有相同的转向和相同的转速并且例如根据箭头A∵所示的那样在同一方向上迎流。
电机1∵防水地安装在水下机壳2∵中。从动轴7∵从机壳两侧伸出并在电机侧面由机壳2∵的两个轴承8∵、9∵之一可转动地支承在机壳中。在两个轴承8∵,9∵的侧面,在所述轴7∵和与被设计成迷宫式密封部分的端面有关的端侧机壳壁2a∵、2b∵之间的密封件10∵、11∵用于密封。在机壳2∵外面,轴端部12∵、13∵通过法兰与轴7∵相连,其中每个轴端部分别抗转动地支承着两个螺旋桨3∵、4∵中的一个。套筒帽14∵、15∵在端侧上与机壳2∵相连,其中使在前螺旋桨3∵区域内的头部14∵、在机壳形状内的中部以及在后螺旋桨4∵区域内的尾部15∵具有益于流动的连续外轮廓。转向机壳2∵的套筒帽14∵、15∵的端壁14a∵、15a∵是迷宫式密封16∵、17∵的第二部分,其第一部分是上述端面2a∵、2b∵。机壳2∵通过这样的空心支脚18∵保持在船体上,即支脚外轮廓是螺旋桨3∵、4∵间的导流装置19∵的一部分,所述导流装置具有配属于机壳2∵的其它叶片,其中用20∵示出了在直径上与支脚18∵对置的叶片。导流装置19∵的叶片都绕轴7∵的纵轴均匀分布地固定配属于机壳2∵。
螺旋桨3∵、4∵都是如此设计的,即第二螺旋桨4∵的初始工作级约等于第一螺旋桨3∵的最终工作级,与导流装置19∵有关地且如同第二螺旋桨4∵的输入扭矩那样适当地影响第一螺旋桨3∵的输出扭矩,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只出现液体从第一螺旋桨传向第二螺旋桨时的较少能量损失。
向电机供电是通过导线21∵实现的,导线在支脚18∵和机壳2∵中被引向电机。因此,支脚18∵和机壳2∵的内腔是连通的。
为了不仅能够用推进器在船舶纵向(驱动轴纵轴)上产生推力,而且可以用其控制船舶,整个推进器可以通过相对船舶的适当布局和适当的转动机械以本身公知的方式绕垂直纵轴22∵在两个螺旋桨间的中点摆动且或许可能全方位转动,其中轴22∵垂直于轴纵轴线23∵的旋转轴线。
根据图2来描述实施例推进器主要是由在一个位于船体外的且尤其是位于船体下方的机壳2¨内的电机1¨和两个螺旋桨3¨、 4¨构成的,其中电机1¨驱动这两个螺旋桨。这两个螺旋桨在结构上原则上是不同的,虽然它们可能具有直径相同的桨尖圆以及相似的桨叶几何形状。它们具有相同的转向和相同的转速并且例如根据箭头A¨所示的那样在同一方向上迎流。
电机1¨防水地安装在水下机壳2¨中。从动轴7¨从所述机壳两侧伸出并在电机侧面由机壳2¨的两个轴承8¨、9¨之一可转动地支承在机壳中。在驱动轴7¨和与被设计成迷宫式密封部分的端面有关的端侧机壳壁2a¨、2b¨之间的密封件10¨、11¨用于密封。在机壳2¨外,轴端部12¨、13¨通过法兰连接在从动轴7¨上,其中每一个轴端部分别抗转动地支承其中一个螺旋桨3¨、4¨。套筒帽14¨、15¨在端侧上与机壳2¨相连,其中使在前螺旋桨3¨区域内的头部14¨、在机壳形状内的中部以及在后螺旋桨4¨区域内的尾部15¨具有益于流动的连续外形。转向机壳2¨的套筒帽14¨、15¨的端壁14a¨、15a¨是迷宫式密封16¨、17¨的第二部分,迷宫式密封的第一部分是上述端面2a¨、2b¨。机壳2¨通过这样的空心支脚18¨保持在船体上,即所述支脚的外轮廓是螺旋桨3¨、4¨间的导流装置的一部分,所述导流装置具有配属于机壳2¨的其它叶片,其中用20¨表示出了在直径上与支脚18¨对置的叶片。导流装置19¨的叶片都绕驱动轴7¨的纵轴线均匀分布地固定配属于机壳2¨。
螺旋桨3¨、4¨都是如此设计的,即第二螺旋桨4¨的初始工作级约等于第一螺旋桨3¨的最终工作级,与导流装置19¨有关地且如同第二螺旋桨4¨的输入扭矩那样适当地影响第一螺旋桨3¨的输出扭矩,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只出现液体从第一螺旋桨传向第二螺旋桨时的较少的能量损失。
向电机供电是通过导线21¨实现的,所述导线在支脚18¨和机壳2¨中被引向电机。因此,支脚18¨和机壳2¨的内腔是连通的。
为了不仅能够用推进器在船舶纵向(驱动轴纵轴)上产生推力,而且可以用其控制船舶,整个推进器可以通过相对船舶的适当布局和适当的转动机械以本身公知的方式绕垂直纵轴22¨在两个螺旋桨间的中点转动且或许可能全方位转动,其中轴22¨垂直于轴纵轴线23¨的旋转轴线。
电机1¨被设计成永磁同步电机并因此而是一个具有很高功率密度的电机。利用这样的电机技术就可以使两个螺旋桨之间的机壳2¨具有非常高的流体力学效率。
利用这种技术还可以将支脚18¨做成一根轴,这种轴也具有最佳的流体力学效率。
在机壳2¨附近的轴18¨的下区域是如此设计的,即它与在直径上对置的第二导流翼20¨一起构成了导流翼对并由此形成了导流装置,从而可以最佳地将水引向在迎流方向A¨上的第二螺旋桨4¨。导流翼的末端位于这两个螺旋桨3¨、4¨的同直径的桨尖圆5¨上。
通过具有高功率密度的永久同步电机在小直径的情况下与最佳导流装置(导流翼对或导流装置20¨)以及两个螺旋桨3¨、4¨的组合而获得了这样一种推进器,它的特点是不仅在电力方面而且在液力方面都大大提高了效率。
将电机1¨设计成永久同步电机,这与已知的其它电机相比可以缩小机壳2¨直径达20%。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只应有较小的质量、流动条件有利或流动阻力较小。
另一个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涉及永久电机的转子支承结构,它也包括螺旋桨轴的支承。为了从螺旋桨中减小或消除移位、变形以及动态负载,转子连接即驱动轴7¨与螺旋桨轴12¨、13¨的连接是通过膜式联轴器23¨,24¨实现的。因此,可以在定子和转子之间获得最小气隙,这意味着又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根据图3来描述实施例图3示出了一个被设计成舵式双螺旋桨的且具有一个装在船体内的带垂直驱动轴1·和船体外驱动螺旋桨的船舶推进器。
由于是常见的方式而在图3中未示出地,由电机和传动装置构成的推进器作用在垂直的船舶驱动轴1·的上端,从而使驱动轴1·在绕其纵轴2·的转动中具有可变转速。锥齿轮传动装置3·、4·的输入锥齿轮抗转动地设在驱动轴1·下端,它与锥齿轮传动装置3·、4·的输出锥齿轮4·有效连接。输出锥齿轮4·抗转动地支承一个双向延伸的水平输出轴5·。在所述输出轴的自由端上分别抗转动地装有一个螺旋桨6·、7·。螺旋桨在结构上原则上是不同的,尽管可能有具有相同直径和相似桨叶几何形状的桨尖圆14·。它们通过相对输出轴5·的一体布局而具有相同的转向和相同的转速并且例如如箭头A·所示的那样在相同方向上迎流。
锥齿轮传动装置3·、4·被一个机壳9·包住,在此机壳中借助轴承10·,11·可转动地支承着输出轴5·。机壳9·被一个同心套着垂直驱动轴1·的且为了实现舵功能而可绕其纵轴摆动的套管9a·支承着。
推进器的水下部分可以安装在喷管12·内。
前螺旋桨6·在其出流中产生了残流或回涡流,它表示损失的能量。同样转动的后接螺旋桨7·承受前螺旋桨出流的冲击。在两个螺旋桨6·、7·之间没有导流装置的情况下,上述不利的出流导致了加强的空泡现象并导致了能量损失的增大。
为了抑制能量损失,在这两个螺旋桨6·、7·之间设有一个导流装置8·,利用所述导流装置调节前螺旋桨6·的回涡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重新获得了损失的能量,这是因为由导流装置绕流产生了推进力。另外,产生了后接螺旋桨7·的前涡流,这样它可以转化较高的能量差。考虑这样的准则,即第二螺旋桨7·最好具有一种与第一螺旋桨6·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案。
根据图3,导流装置8·是由两个导流叶片8a·、8b·构成的,其中一个导流叶片8a·是通过环绕垂直驱动轴1·的套管9a·构成的。第二导流叶片8b·位于环绕水平输出轴5·的机壳9·的底侧9b·上,即与第一导流叶片错开180°。这两个导流叶片6·、7·与整个外壳9·、9a·一起构成了一个构件。
根据图4~图6来描述实施例推进器主要是由在一个位于船体外且尤其是位于船体下方的机壳2内的电机1和两个螺旋桨4构成的,其中电机1驱动螺旋桨。这两个螺旋桨原则上在结构上是不同的,虽然它们可能具有直径相同的桨尖圆5以及相似的桨叶几何形状。它们具有相同的转向和相同的转速并且例如根据箭头A所示的那样在同一方向上迎流。
电机1防水地安装在水下机壳2中。驱动轴7从所述机壳两侧伸出并在电机侧面由机壳2两个轴承8、9之一可转动地支承在机壳中。在驱动轴7与顶侧机壳壁2a、2b之间的且与被设计成迷宫式密封部分的端面有关的密封件10、11用于密封。在机壳2外,轴端部12、13通过法兰连接在轴7上,其中每一个轴端部分别抗转动地支承其中一个螺旋桨3、4。套筒帽14、15在端侧上与机壳2相连,其中使在前螺旋桨3区域内的头部14、在机壳形状内的中部以及在后螺旋桨4区域内的尾部15具有利于流动的连续外形。转向机壳2的套筒帽14、15的端壁14a、15a是迷宫式密封16、17的第二部分,其第一部分是上述的端面2a、2b。机壳2通过这样的中空支脚18保持在船体上,即所述支脚的外轮廓是螺旋桨3、4间的导流装置19的一部分,所述导流装置具有配属于机壳2的其它叶片,其中用20表示出了在直径上与支脚18对置的叶片。导流装置19的叶片都绕驱动轴7的纵轴均匀分布地固定配备给机壳2。
螺旋桨3、4都是如此设计的,即第二螺旋桨4的初始工作级约等于第一螺旋桨3的最终工作级,与导流装置19有关地且如同第二螺旋桨4的输入涡流那样适当地影响第一螺旋桨3的输出涡流,从而在任何情况下都只出现液体从第一螺旋桨向第二螺旋桨传递时的较少能量损失。
向电机供电是通过导线21实现的,所述导线在支脚18和机壳2中被引向电机,因此,支脚18和机壳2的内腔是连通的。
为了不仅能够用推进器在船舶纵向(驱动轴纵轴)上产生推力,而且可以用其控制船舶,整个推进器可以通过相对船舶的适当布局和适当的摆动机械以本身公知的方式绕垂直纵轴线22在两个螺旋桨间的中点摆动且或许可以全方位转动,其中轴线22垂直于驱动轴纵轴线23的旋转轴线。
以下参见图2、3地描述特别合适的本发明推进器的设计。在这里,电机1是一个具有永磁转子25和定子片组26的永励磁型同步电机。这样的电机本身是公知的,这就是为什么不必具体详细描述被设计成永励磁型同步电机的电机得到缘故。
在安装于水下船外壳24下的贡都尔形机壳2中采用这样的电机来驱动两个相同转动的且在那个方向A上推进的螺旋桨尤其是在机器的电功率方面具有不同的专用优点,它可以省去迫冷装置。另外,可以实现较小的结构体积,这又使获得水下机壳的阻力最佳化形状成为可能且尤其是可以使获得其最小直径的机壳成为可能。
这样的永励磁型同步电机1在其它设计方案中如此安装在贡都尔形机壳2中,即连续的螺旋桨轴12、13和转子25具有一个带有两轴承8、9的公用支承结构。具体地说,这种结构是如此实现的,即永久转子25放置在一个被其同心环绕的支承管27上,所述支承管在其两端附近分别通过两个环形膜式联轴器28、29中的一个抗转动地设在螺旋桨轴12、13上,其中膜式联轴器28或29以及所述轴承8或9彼此靠近地位于两个轴端上。由于螺旋桨轴以及电机管具有一个公用支承结构,所以实现了构件数量减少和驱动机构可靠性的提高。通过采用密封地位于各向心轴承上的各膜式联轴器而实现了很精确地且尽可能与螺旋桨轴弯曲无关地将转子定心于定子中。这随之带来了与机器中的转子动态条件有关的显著优点(例如使振动激励最小)。
同样地,由于将电机设计成永励磁型同步电机1(图2、3),所以水下机壳轴18(参见图1,其被标为支脚)可以以特别符合目的的方式被组装入驱动机构中。这样的机壳轴被制成很细的形状,因此明显降低了装置的流动阻力。细长的水下机壳轴18具有这样的横截面,即与一个分别错置90°的导流翼对(未示出)和错置180°的对置舵板20有关地实现了前螺旋桨3的螺旋桨出流的附加顺流,这意味着效率提高,而它应当带来具有基本相同结构且转动基本相同(转速和转向)的螺旋桨的基于推进器的计划。
一个用于制动螺旋桨轴12、13的停船制动器(其部件是螺旋桨轴的组件)安装在水下贡都尔形机壳2中并用33表示。
根据图2、3的结构最终表明明显简化了水下安装事务。
在浮动船舶中可拆装的舵式螺旋桨是由不同舵式螺旋桨生产厂商提供的。另外,相应的安装成本还是很高的。本发明尤其是在如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使在水下机壳轴-支承锥体分开位置上极其简化地进行水下拆装成为可能。水下机壳轴在图3中用标记18表示,其上端位于船外壳平面24内且于支承锥体30相连。在上端处,支承锥体支承在船舶龙骨的一个控制轴承31中。控制轴承31具有一个带内齿环31b的内圈31a,轴承内圈31a固定地设在轴承锥体30的外周上。外圈31c通过滚动体与内圈一起工作,它被固定地组装入船舶龙骨中。一个驱动装置(未示出)的小齿轮(未示出)与控制轴承内圈的内齿环啮合,从而整个推进器可以绕纵轴22转动360°以便操纵船舶。
法兰连接32象征着机壳轴18与轴承锥体30间的可拆卸的连接。
所有实施例都是权利要求1技术特征的组合,它涉及用于水上运输工具的且尤其是船舶的喷水推进器,它具有一台船舶主机和两个由其驱动的螺旋桨,所述螺旋桨安装在船体外的威尼斯游船式(Gondel)流线型水下机壳的两端上且它受到驱动装置的驱动,所述驱动装置位于水下机壳中且作用于公用驱动轴的两个螺旋桨上,其中第一螺旋桨明显提高了流动介质的流动能量,在清除了位于导流装置中的不可避免的回涡流后,第一螺旋浆将具有高能值的流动介质供给第二螺旋桨,第二螺旋桨在叶片组方面与第一螺旋桨是不同的,从而最佳地提高了在第一螺旋桨中的较低流动能量,而在第二螺旋桨中,较高的流动能量得到再次提高。在一个特殊的且以下根据图2描述的实施例中,第二螺旋桨具有一个中心部和周边部,中心部按照上述方式与第一螺旋桨是不同的,所述周边部与第一螺旋桨相同并以与第一螺旋桨相同的方式迎流。
根据图7来描述实施例在迎流方向A上靠前的螺旋桨3具有一个对于流动介质能量增大来说最佳的叶片组。在迎流方向A上靠后的螺旋桨4在周边区域内具有一个就此而言相同的叶片组。周边区域环绕一个中心区,叶片组在所述中心区内偏离了前螺旋桨的叶片组,如同以上多次提到的那样,即它再次从此能级起增大了已在第一螺旋桨中提高的能量,随后,离开第一螺旋桨3的流动介质在导流装置19中被顺流并补偿了由涡流造成的能量损失。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是通过收缩面100即环绕流动液体的外表面分开的,随后,流动液体离开第一螺旋桨3并转入一个其明显小于迎流横截面的横截面。结果,第二螺旋桨在周边区域内与第一螺旋桨迎接由箭头A表示的流动介质一样地迎接流动介质B的流入。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上运输工具的喷水推进器,它具有两同轴安装的且位于一个呈贡都尔形益于流动地设计的水上运输工具船体下的水下机壳(2)中的螺旋桨(3,4),所述螺旋桨具有一个安装在水下机壳内的螺旋桨(3,4)驱动装置,从水上运输工具的船体内通过一个机壳轴(18)给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能,其一端配属于水上运输工具船体(24)而其另一端配属于水下机壳(2),其特征在于,水下机壳(2)是一个导流装置(20)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导流装置将能量增大地离开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3)的水流以降低的能量损耗和最佳的无旋流性供给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且在水下机壳另一端上的螺旋桨(4),其中这两个螺旋桨(3,4)是由在水下机壳中的驱动装置同转向驱动的并且在各水流横截面区域内设计这两个螺旋桨,从而在这两个螺旋桨的入口处的不同流动能量得到最佳利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在这两个螺旋桨(3,4)入口区内的不同入流能量而不同地设定这两个螺旋桨的叶片组的情况下,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具有一个比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3)小水流收缩尺寸的小横截面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水流收缩而较小的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4)的横截面区是所述螺旋桨的总横截面区,即这两个螺旋桨(3,4)具有不同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螺旋桨(3,4)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其中在水上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4)在中心区域内具有一个与在边缘区内的不同的叶片组,其中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3)的横截面中心区具有收缩离开的水流,后螺旋桨(4)在此区域内象前螺旋桨(3)那样具有一个与入流能量最佳匹配的叶片组,从而这两个螺旋桨的叶片组就此而论有所不同,最终径向跟在中心区后面的第二螺旋桨(4)的边缘区象第一螺旋桨那样自由迎流且其叶片组与第一螺旋桨(3)的叶片组相同。
5.如分别回引权利要求1和2的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4)叶片组的叶片斜度在对应于水流收缩的区域内是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3)叶片组的叶片斜度的1.04~1.52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螺旋桨(3,4)的叶片组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3)的整个横截面区内且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螺旋桨(4)的环行外侧区内允许+/-5%的发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螺旋桨(3,4)的不同叶片组除了是通过叶片的不同斜度获得的外,也是通过不同的叶片隆起获得的,其中在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不同叶片斜度的范围为0.9~1.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螺旋桨(3,4)的不同叶片组不是通过不同的叶片斜度而是通过适当不同的叶片隆起获得的。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围绕水下机壳(2)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围绕水下机壳(2)的一部分且如此设计机壳轴(18),即它可以使围绕水下机壳(2)部分的导流装置的作用不受影响。
11.如权利要求1、9或10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主要是由导流叶片(20)构成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导流叶片(20)具有0.0~0.2的隆起长度比和-7°~+7°的调节角。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导流装置具有两个绕螺旋桨(3,4)的公用转轴转动对称地布置的导流叶片。
14.如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水下机壳(2)中的驱动装置是一个具有两个用于在水下机壳端上的两个螺旋桨(3,4)的驱动轴部和一台在水上运输工具船体内的电机的且优选是一台内燃机或一台液压马达的、且借助一根插入机壳轴的连接轴的机械传力装置(2’)的驱动装置(4’,5’)。
15.如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水下机壳(2)中的驱动装置是一台具有用于在水下机壳端上的两个螺旋桨(3,4)的驱动轴的两个轴部(13,14)的电机,一台在水上运输工具船体内的发电机的供电是通过穿过机壳轴(18)的导线实现的。
16.如权利要求1-13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水下机壳(2)内的驱动装置是一台具有两个用于两个在水下机壳端上的螺旋桨(3,4)的驱动轴部的液压马达,一台在水上运输工具船体内的提高液态马达驱动工作介质能量的装置的供能是通过穿过机壳轴的管形传导机构实现的。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马达(1)的散热是通过水下机壳(2)壁实现的,马达(1)的发热部与所述壁导热相连。
18.如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叶片组喷管包住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靠前的螺旋桨(3),所述叶片组喷管横截面从入口起向螺旋桨平面缩小。
19.如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各螺旋桨(3,4)被一个延缓喷管包住,所述延缓喷管的横截面从各喷嘴入口起向第一螺旋桨的螺旋桨面扩大。
20.如权利要求1-19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垂直机壳轴(18)与水上运输工具船体的接头,从而它可以和水下机壳一起在其下端绕其纵轴转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机壳轴(18)可以借助一台伺服马达绕其纵轴作360°的转动。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各螺旋桨(3,4)在轴(7)或各分轴(12,17)上的固定分别被一个套筒(14,15)封闭,水下机壳(2)和套筒(14,15)的外轮廓形成了益流的流动剖面,其套筒(14)证明了在此区域内的螺旋桨(3)是在迎流方向(A)上的前螺旋桨,而流动尾部(15)证明了在此区域内的螺旋桨(4)是在迎流方向上的后螺旋桨。
23.如权利要求15和/或22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电机(1)是永励磁型同步电机。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电机(1)的转子(25)同心地位于定子(26)内。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转子(25)通过膜式联轴器(28,29)与同心穿过转子的且在固定螺旋桨(3,4)的两端穿出转子(25)的螺旋桨轴(7或12,13)抗转动地相连。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在转子(25)外,紧靠着各膜式联轴器(28,29)地设有一个轴承(8,9),由转子(25)和螺旋桨轴(12,13)构成的组件通过所述轴承支承在水上运输工具推进器的水下机壳(2)中。
27.如权利要求22-28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转子(25)通过一个转子支承管(27)与螺旋桨轴(12,13)相连。
28.如权利要求22-28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水下机壳(2)可以利用一个支承锥体(30)绕一个垂直伸向螺旋桨轴(12,13)的且分断螺旋桨轴纵轴(23)的转轴(22)连续360°转动到机壳轴(18)上方。
29.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机壳轴(18)和支承锥体(18)在船外壳(24)平面内可松开地相连(靠法兰连接)。
30.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小横截面转向机壳轴(18),支承锥体在较大的上横截面区内可绕分断螺旋桨轴(12,13)纵轴的垂直轴(22)转动地支承在水上运输工具中(轴承31)。
31.如权利要求22-31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机壳轴(18)被设计成在两个螺旋桨(3,4)之间的导流装置的许多相同的导流叶片(18,20)中的一个,所述导流叶片等间隔地分布在机壳(2)外周上。
32.如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一个延缓喷管包住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3),所述喷管的横截面从入口起向螺旋桨平面扩大。
33.如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各螺旋桨被一个叶片组喷管包住,所述喷管的横截面从入口起向螺旋桨平面缩小或者各螺旋桨被一个延缓喷管包住,所述喷管的横截面从入口起向螺旋桨平面扩大。
34.如权利要求1-16之一所述的喷水推进器,其特征在于,这两个螺旋桨被一个公用喷管包住,这个喷管是叶片组喷管,因而它的横截面从喷管入口起向第一螺旋桨的螺旋桨平面缩小,或者这个喷管是延缓喷管,因此它的横截面从喷管入口起向第一螺旋桨的螺旋桨平面扩大。
全文摘要
一种水上运输工具的喷水推进器,它具有两同轴安装的且位于一个呈贡都尔形益于流动地设计的水上运输工具船体下的水下机壳(2)中的螺旋桨(3,4),所述螺旋桨具有一个安装在水下机壳内的螺旋桨(3,4)驱动装置,从水上运输工具的船体内通过一个机壳轴(18)给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能,其一端配属于水上运输工具船体(24)而其另一端配属于水下机壳(2),其特征在于,水下机壳(2)是一个导流装置(20)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导流装置将能量增大地离开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前的螺旋桨(3)的水流以降低的能量损耗和最佳的无旋流性供给在水上运输工具行驶方向上靠后的且在水下机壳另一端上的螺旋桨(4),其中这两个螺旋桨(3,4)是由在水下机壳中的驱动装置同转向驱动的并且在各水流横截面区域内设计这两个螺旋桨,从而在这两个螺旋桨的入口处的不同流动能量得到最佳利用。
文档编号B63H5/125GK1236347SQ97199553
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7日
发明者赖因霍尔德·罗伊特, 斯特凡·考尔 申请人:约瑟夫·比克有限公司施奥泰尔船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