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80707阅读:709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仿生机器鱼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尤其涉及一种模仿长刀鱼游动方式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自主水下航行器(AUVs)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开发、海洋研宄、水下环境保护等领域。螺旋桨等传统的水下推进器会在尾迹中会产生大量大带宽的噪声,导致一些水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且还具有效率低,机动性差等缺点。而鱼类经过长时间的演化,进化出了各种高效、高机动的推进方式。模拟鱼类推进方式,研发高性能、高机动性、对环境扰动小的智能仿生水下机器人引起了越来越多研宄人员的兴趣。
[0003]根据鱼类游动时身体产生推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将鱼类游动模式分为身体/尾鳍模式(Body and/or Caudal Fin,BCF)和中央鳍 / 对鳍模式(Median and/or Paired Fin,MPF),采用MPF模式游动的鱼类通常依靠波动的长鳍产生推力来进行游动,相比BCF模式的鱼类,它们在低速、复杂环境下往往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稳定性。
[0004]据现有文献,最早进行仿MPF模式鱼类实验研宄的是英国赫瑞瓦特大学,他们于2001年设计了一种长鳍驱动装置,其中包含8个并行排列的的鳍条,鳍条通过柔性薄膜形成一条长鳍,并通过气动装置驱动鳍条实现长鳍的波动,并可通过改变行波方向来改变推力方向,但由于气动驱动器体积和惯性较大,难以投入实际应用。经过多年的研宄发展,国内外研宄人员逐渐研制出了多种MPF模式的仿生机器鱼系统。在国外,美国西北大学在研宄电鳗游动机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长腹鳍波动推进装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深入研宄长鳍波动推进机理的基础上,研制了相应的长鳍波动推进系统。在国内,国防科技大学率先开展了仿生波动长鳍推进器的研宄,并研制了多种仿生波动鳍推进实验装置。
[0005]上述长鳍推进装置能实现前进、后退运动,但游动速度较慢,因结构限制,难以实现水下快速三维运动,且可扩展性不强,对研制新型水下推进器的指导作用有限。中科院自动化所曾模仿鳐鱼研制了一种靠胸鳍波动推进的仿生机器鱼,其能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潜等多模态运动,但因为其长鳍上舵机和鳍条数量较少,鳍面上最多只能实现I个正弦波形的波动,机器鱼所能进行的运动种类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基于模块化思想,设计了一种即可在水中独立地模拟刀鱼进行快速稳定三维运动,又可安装在水下机器平台两侧模拟鳐鱼运动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半筒、下半筒、密封圈、螺丝孔、气门嘴芯、防水插头、多个第一锥齿轮、多个鳍条、长鳍、控制电路板、多个第一舵机、多个压条、第一轴承座、配重块、丝杆、第二舵机、螺丝孔、电池组件,以及多路第一舵机动力输出结构由一长轴、多个鳍条座、多个第二轴承座、多个轴套、多个聚四氟乙烯圈、多个格来圈、多个滚珠轴承、多个第二锥齿轮组成,其中:
[0008]由上半筒、下半筒组成圆筒形腔体;在上半筒与下半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上半筒、下半筒和密封圈固定连接并压紧构成一个密封腔体;在上半筒的外壳顶部设置有气门嘴芯和防水插头;长鳍设置于圆筒形腔体下部,长鳍上具有多根鳍条,所有鳍条等间距分布在长鳍的鳍面上,并每根鳍条的一端插入对应的鳍条座中固定,长鳍的鳍面与每根鳍条连接一体结构;在上半筒、下半筒的腔体内部结构含有控制电路板、多个第一舵机、多个压条、第一轴承座、可调节配重块、丝杆、第二舵机、多个螺丝孔、电池组件;在下半筒的后部设置有一第二舵机,第二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杠,丝杆中设置有配重块,丝杠一端置于第一轴承座中,第二舵机带动丝杆转动,即可调节配重块的位置,从而调节波动鳍推进器的重心和浮心相对位置,进而调节波动鳍推进器运动的俯仰角,有利于实现波动鳍推进器在水下的三维运动;在密封腔体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板、多个第一舵机和电池组件,控制电路板放置于密封腔体前部凹槽中并固定连接,并控制电路板与多个第一舵机通过舵机线连接,多个第一舵机并排等间距放置于下半筒中并通过对应的螺丝孔用螺丝固定在下半筒中;电池组件放置于上半筒中;并电池组件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向控制电路板供电;多路第一舵机动力输出结构中的每路第一舵机动力输出结构由鳍条座、第二轴承座、轴套、聚四氟乙烯圈、格来圈、滚珠轴承、第二锥齿轮组成,其中每路第一舵机的动力输出轴置于轴套的一端部中,每个聚四氟乙烯圈置于对应的格来圈中组合成一斯特封;每个轴套一端部依序置于斯特封、下半筒的外壳上的轴孔中,并轴套的另一端部延伸至圆筒形腔体外部,在圆筒形腔体、第二锥齿轮之间放置压条,用于将圆筒形腔体、轴套和斯特封压紧固定,防止每个第一舵机的动力输出轴转动过程中,水从下半筒的外壳上的轴孔渗入到圆筒形腔体内部;第二轴承座的中部具有圆形通孔,第二轴承座的端面上设置有对应的鳍条座,在每个鳍条座的中部设置有圆形通孔且与第二轴承座的圆形通孔同心;每个鳍条座通过第一舵机的花键与第一锥齿轮紧配合,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一根长轴穿过每个第二轴承座的圆形通孔和每个鳍条座的圆形通孔,长轴用于保证所有的每个第二轴承座的圆形通孔和每个鳍条座的圆形通孔同心;轴套的中部设计有六角形台阶,轴套与对应的第二锥齿轮紧配合,用于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在第二锥齿轮的下端面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轴承座,第二锥齿轮的下端面与对应的第二轴承座底部端面共面,用于限定第二锥齿轮位置,保证第二锥齿轮在平面内稳定旋转;轴套位于圆筒形腔体外部的顶端设置成圆柱形轴,圆柱形轴伸至对应的第二轴承座底部的圆形孔中,在每个第二轴承座的底部圆形孔内设置有对应的滚珠轴承,用于支撑对应的轴套,保证对应的轴套旋转时与电机输出轴孔以及第二轴承座的底部孔同心而不会发生倾斜偏转,同时减少轴套与第二轴承座之间的摩擦阻力。
[0009]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水下推进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本发明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主体呈圆筒形,且两端呈半球形,可有效减小推进器在水下三维空间中游动的阻力,提高推进器的能量利用效率;
[0011]2、本发明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圆筒形腔体顶端设有防水电缆接头,可增强机器鱼充电、通讯连接的便利性,且不影响机器鱼的密封性能;
[0012]3、本发明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的动力源全部安装在推进器主体腔内,通过动力输出轴和锥齿轮将舵机的转动运动转换为鳍条的摆动运动,进而驱动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的长鳍运动;本发明采用数字舵机驱动方式,便于控制,各个数字舵机紧密排列,体积减少,重量减少,游速变快,速度可达半个体长/秒,从而解决现有技术气动驱动器体积和惯性较大的技术问题。
[0013]4、本发明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了舵机和鳍条数量,且各个鳍条相互独立的,可对每一鳍条的运动进行单独控制,长鳍上能实现多个正弦或更复杂波形,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在鳍面上最多只能实现I个正弦波形的波动,机器鱼所能进行的运动种类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比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稳定性,且有利于进行更高层次的运动控制。
[0014]5、本发明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噪声低、隐蔽性好、对环境影响小、稳定性尚、易于控制,且不易受水生植物缠绕,可为研制尚效、尚隐蔽性、尚稳定性的新型水下推进器提供关键技术基础。
[0015]6、本发明的仿生波动长鳍水下推进器本身具有俯仰角调节模块,且具有很强的扩展性,即可在水中独立地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