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5019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船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划分货舱(4)的隔壁(6)具备:第一壁部(7A)及位于比第一壁部(7A)靠船尾侧的第二壁部(7B)。隔壁(6)具备:从第一壁部(7A)突出的第一支撑部(8A)及从第二壁部(7B)突出的第二支撑部(8B)。隔壁(6)具备:第一踏脚板部(9A)、第二踏脚板部(9B)、配置于第一踏脚板部(9A)与第二壁部(7B)之间的第一梯子部(10A)及配置于第二踏脚板部(9B)与第一壁部(7A)之间的第二梯子部(10B)。
【专利说明】
?η??
jtlnitlH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在船体内部具有货舱的船舶。
【背景技术】
[0002]存在为了搬运极低温的液体等物体而将使船宽方向上的纵剖面形成为多边形形状的箱型的货油舱收纳于船体的内部空间的船舶。这样的船舶中,船体的内部空间由隔壁沿船首尾方向分隔为多个,从而沿船首尾方向形成有多个货舱。在这些货舱中,分别独立地收纳有货油舱。即,在船体的内部,沿船首尾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货油舱。
[0003]上述的船舶为了不使船体大型化并充分确保货油舱的容积,尽可能较小地形成货油舱与船体之间的间隙以及货油舱与隔壁之间的间隙。上述的船舶的货油舱在外表面设有绝热材料。该绝热材料需要定期地进行检修。因此,上述的货油舱的周围的船体和隔壁分别具备用于检修绝热材料的踏脚板。这些踏脚板形成为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沿上下方向分别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在这些上下多个踏脚板之间设有用于供作业者上下移动的梯子。例如,从配置于隔壁的最上方的踏脚板向上方延伸的梯子与设于上甲板的检修口等的出入口相连。
[0004]上述的隔壁具有使板构件和肋条构件组合而成的所谓的板骨架结构。板构件形成为沿船宽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肋条构件形成为相对于板构件朝向船尾侧或船首侧(通常为船尾侧)突出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肋条构件例如形成为剖面T字状等,沿船宽方向排列多个,并通过焊接等安装于板构件。设于一艘船舶的多个隔壁中,肋条构件的突出方向统一为船尾侧或船首侧。
[0005]专利文献I记载有如下技术:虽然与搭载上述的货油舱的船舶不同,但在散装货船中,为了检修作为船舱侧壁的结构构件的舱肋骨,设置踏脚板、梯子。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32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上述的隔壁在比其板构件靠船尾侧和船首侧的两方具备踏脚板和梯子。在该情况下,配置于船尾侧和船首侧中的、肋条构件所突出的一侧的梯子能够设于板构件与踏脚板之间的空间。因此,踏脚板能够沿船宽方向连续地形成。
[0010]然而,设于船尾侧和船首侧中的、肋条构件未突出的一侧的踏脚板以及梯子均直接固定于板构件。因此,踏脚板需要在通过梯子进行升降的位置处设置上下贯通的缺口。在如此在踏脚板设置缺口的情况下,作业者在踏脚板上移动时必须始终确认脚下,作业者的负担增加。
[0011 ] 另一方面,为了不在踏脚板形成缺口而设置梯子,考虑到通过托架等使踏脚板与板构件分离,并在踏脚板与板构件之间确保空间。但是,在该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和在踏脚板与板构件之间设置空间相应地使船首尾方向上的货油舱的设置空间减少,罐容量降低。
[0012]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罐容量的降低并减轻进行检修作业的作业者的负担的船舶。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船舶具备:船体,在内部形成有货舱;及隔壁,沿船首尾方向划分该货舱。上述隔壁具备: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位于与上述第一壁部不同的船宽方向位置且比第一壁部靠船尾侧。该隔壁还具备:第一支撑部,设置成从上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突出;及第二支撑部,设置成从上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突出。该隔壁还具备:第一踏脚板,由上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和上述第二支撑部支撑;及第二踏脚板,由上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和上述第一支撑部支撑。该隔壁还具备第一梯子,该第一梯子配置于上述第一踏脚板与上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之间,并沿上下方向延伸。隔壁还具备第二梯子,该第二梯子配置于上述第二踏脚板与上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之间,并沿上下方向延伸。
[0014]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不使隔壁的船首尾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增加而在隔壁的船尾侧设置第一支撑部,并且在隔壁的船首侧设置第二支撑部。而且,能够在第二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与第一踏脚板之间设置第一梯子,并且在第一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与第二踏脚板之间设置第二梯子。因此,无需对第一踏脚板以及第二踏脚板设置用于设置梯子的缺口。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由于隔壁的厚度增加而使货油舱的容量减少,并减轻由检修作业中的脚下确认引起的作业者的负担。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也可以是,船舶中,第一技术方案中的第一踏脚板沿上述货舱的上下方向设有多个。也可以是,上述第一梯子设置成横跨预先确定的数量的上述第一踏脚板。也可以是,在上述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一梯子彼此配置成沿上述第一踏脚板延伸的方向相互错开。也可以是,在配置上述第一梯子的上述第一踏脚板与上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之间具备与上述第一踏脚板连续的第一平台。
[0016]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与将第一梯子形成为横跨所有第一踏脚板的情况相比,充分地缩短一个第一梯子的长度。因此,即使作业者在第一梯子上进行升降时脚部踩偏等而落在第一平台上,也能够将其落下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其结果是,能够将作业者的损伤抑制为最小限度。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也可以是,船舶中,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中的第二踏脚板沿上述货舱的上下方向设有多个。也可以是,上述第二梯子设置成横跨预先确定的数量的上述第二踏脚板。也可以是,在上述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上述第二梯子彼此配置成沿上述第二踏脚板延伸的方向相互错开。也可以是,在配置上述第二梯子的上述第二踏脚板与上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之间具备与上述第二踏脚板连续的第二平台。
[0018]通过如此构成,能够与将第二梯子形成为横跨所有第二踏脚板的情况相比,充分地缩短一个第二梯子的长度。因此,即使作业者在第二梯子上进行升降时脚部踩偏等而落在第二平台上,也能够将其落下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其结果是,能够将作业者的损伤抑制为最小限度。
[0019]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在第二技术方案或第三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船舶中,上述第一平台与上述第二平台中的至少一部分平台被设成能够开闭。
[0020]通过如此构成,例如,在作业者倒在货舱内的情况下等,通过开放第一平台中的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所有第一平台,能够利用第二壁部的船首侧的壁面与第一踏脚板之间的空间作为将作业者上吊至上甲板的救援路线。同样地,通过开放第二平台中的沿上下方向排列的所有第二平台,能够利用第一壁部的船尾侧的壁面与第二踏脚板之间的空间作为将作业者上吊至上甲板的救援路线。
[0021]发明效果
[0022]根据上述船舶,能够抑制罐容量的减少,并减轻进行检修作业的作业者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船舶的概略结构的图。
[0024]图2是沿着图1的I1-1I线的隔壁的剖视图。
[0025]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首侧观察隔壁而得到的图。
[0026]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尾侧观察隔壁而得到的图。
[0027]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首侧观察隔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8]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尾侧观察隔壁而得到的立体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船舶;2、船体;3、货油舱;4、货舱;5、上甲板;6、隔壁;7、壁部;7A、第一壁部;7B、第二壁部;7C、壁部;7D、壁部;8、支撑部;8A、第一支撑部;8B、第二支撑部;9、踏脚板部;9A、第一踏脚板部;9B、第二踏脚板部;10、梯子部;10A、第一梯子部;10B、第二梯子部;
11、壁面;12、壁面;13A、主体部;13B、主体部;14A、前端部;14B、前端部;15、壁面;15a、壁面;16、壁面;16a、壁面;17、面;18、圆弧部;19、面;20、圆弧部;22、第一平台;23、第二平台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接下来,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船舶。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船舶的概略结构的图。该实施方式的船舶I是搬运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液化石油气)的LPG搬运船。该船舶I为了搬运更多的LPG,能够将LPG以使其冷却液化而缩小了体积的状态储藏于货油舱3。在该货油舱3的外表面安装有绝热材料。
[0032]如图1所示,在船舶I的船体2的内部形成有多个货舱4。这些货舱4是收纳货油舱3的空间。这些货舱4沿船首尾方向呈一列地排列而设有多个。在船首尾方向上相邻的货舱4彼此被隔壁6沿船首尾方向划分。该实施方式中的货舱4形成于比船体2的上甲板5靠下方处。在该图1中,以箭头表示船体2的船首尾方向,分别以“F”箭头表示船首方向,以“A”箭头表示船尾方向。
[0033]图2是沿着图1的I1-1I线的隔壁的剖视图。
[0034]如图2所示,隔壁6具备壁部7、支撑部8、踏脚板部9以及梯子部10。
[0035]壁部7具备第一壁部7A和第二壁部7B。
[0036]第一壁部7A形成为沿船宽方向以及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
[0037]第二壁部7B形成为与第一壁部7A平行的板状。该第二壁部7B在船宽方向上形成于与第一壁部7A不同的位置。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壁部7B形成于沿船宽方向排列的两个第一壁部7A之间,并位于比第一壁部7A靠船尾侧。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壁部7A与第二壁部7B之间的船首尾方向上的距离被设定成与后述的第一支撑部8A以及第二支撑部SB各自在船首尾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0038]支撑部8是确保隔壁6的刚性的所谓的肋条构件。该支撑部8具备第一支撑部8A和第二支撑部8B。
[0039]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首侧观察隔壁而得到的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尾侧观察隔壁而得到的图。
[0040]如图2、图3所示,第一支撑部8A从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1突出,并且沿船宽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这些第一支撑部8A形成为沿着壁面1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一支撑部8A具备沿船首尾方向延伸的主体部13A和沿船宽方向延伸的前端部14A,且形成为剖面T字状。这些第一支撑部8A中,主体部13A的基部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壁面11。
[0041]如图2、图4所示,第二支撑部SB从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2突出,并且沿船宽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这些第二支撑部SB形成为沿着壁面1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二支撑部8B具备沿船首尾方向延伸的主体部13B和沿船宽方向延伸的前端部14B,且形成为剖面T字状。这些第二支撑部8B中,主体部13B的基部通过焊接等被固定于壁面12。在图3、图4中,为了方便图示,省略了踏脚板部9的图示。
[0042]在该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壁部7B经由支撑部8与第一壁部7A连接。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数量与第一支撑部8A相比少很多的两个第二支撑部SB沿船宽方向隔开间隔而设置。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支撑部8A与第二支撑部SB示例了形成于上下方向上的隔壁6的一部分、更加具体地说形成于除了隔壁6的下部以外的部分的情况。但是,形成第一支撑部8A和第二支撑部SB的上下方向上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范围,例如,也可以形成为遍及隔壁6的上下方向上的整个区域。
[0043]如图3所示,以与第二壁部7B连续并围绕第一支撑部8A的上下的方式形成有壁部7C。在第一支撑部8A的上方与下方这两方,该壁部7C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6a与第一支撑部8A的前端部14A的朝向船尾侧的面17成为一个平面。壁部7C在沿船宽方向相邻的第一支撑部8A彼此之间具有凹状的圆弧部18。通过这些圆弧部18,在船宽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支撑部8A的前端部14A彼此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
[0044]如图4所示,与壁部7C同样地,以与第一壁部7A连续并围绕第二支撑部8B的上下的方式形成有壁部7D。在第二支撑部SB的上方与下方这两方,该壁部7D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5a与第二支撑部SB的前端部14B的朝向船首侧的面19成为一个平面。壁部7D与壁部7C同样地,在船宽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支撑部SB彼此之间具有凹状的圆弧部20。通过这些圆弧部20,在船宽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支撑部SB的前端部14B彼此之间也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
[0045]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首侧观察隔壁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从船尾侧观察隔壁的立体图。
[0046]踏脚板部9构成为,在货油舱3的绝热材料的检修等维护时,能够供作业者主要沿水平方向行走移动。踏脚板部9具备第一踏脚板部9A和第二踏脚板部9B。
[0047]如图2、图5所示,第一踏脚板部9A由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5和第二支撑部SB支撑。第一踏脚板部9A形成为沿船宽方向较长的板状,并被设成从第一壁部7A朝向船首侧水平地突出。第一踏脚板部9A沿上下方向、即货舱4的高度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地设有多个。
[0048]如图2、图6所示,第二踏脚板部9B被设成在船首尾方向上与上述的第一踏脚板部9A对称。第二踏脚板部9B由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6 (参照图2)和第一支撑部8A支撑。第二踏脚板部9B与第一踏脚板部9A同样地,形成为沿船宽方向较长的板状,并被设成从第二壁部7B朝向船尾侧水平地突出。第二踏脚板部9B沿上下方向、即货舱4的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
[0049]这些第一踏脚板部9A和第二踏脚板部9B以能够供作业者步行移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船首尾方向上的尺寸的方式设定有宽度尺寸Wl (例如,400mm左右)。另外,这些第一踏脚板部9A和第二踏脚板部9B在各自所设置的货舱4内,在水平方向上与货油舱3之间确保有微小的间隙(例如,200mm左右)。
[0050]在上述的货舱4内形成有侧部踏脚板部(未图示)。侧部踏脚板部固定于船体2的两侧壁的内表面(未图示),该船体2的两侧壁将在船首尾方向上相邻的隔壁6彼此连接。在一个货舱4内,侧部踏脚板部形成为与配置于船尾侧的第一踏脚板部9A以及配置于船首侧的第二踏脚板部9B连续的板状。侧部踏脚板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多个,并分别与配置于相同高度的第一踏脚板部9A与第二踏脚板部9B连接。S卩,作业者通过分别在配置于相同高度的第一踏脚板部9A、侧部踏脚板部以及第二踏脚板部9B上移动,能够绕货油舱3的周围一周。
[0051]如图2、图5、图6所不,梯子部10具备第一梯子部1A和第二梯子部1B。
[0052]如图5所示,第一梯子部1A在第一踏脚板部9A与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2之间配置有多个,并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梯子部1A以使作业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踏脚板部9A彼此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成跨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踏脚板部9A彼此之间。这些第一梯子部1A在第一踏脚板部9A与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2之间分别固定于第二支撑部SB的主体部13B以及与第二支撑部8B在船宽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支撑部8A的主体部13A。
[0053]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梯子部1A彼此在第一踏脚板部9A延伸的船宽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该实施方式中的多个第一梯子部1A中,在上下方向上相邻配置的两个第一梯子部1A彼此设置成在第一踏脚板部9A延伸的船宽方向上处于相同的位置。该实施方式中的多个第一梯子部1A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第一梯子部1A与形成于上甲板5的开口部(未图示)相连,作业者通过从上甲板5经由开口爬下第一梯子部10A,能够在配置于最上方的第一踏脚板部9A上移动。
[0054]如图6所示,第二梯子部1B在第二踏脚板部9B与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1之间配置有多个,并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该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梯子部1B与第一梯子部1A同样地,以使作业者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二踏脚板部9B彼此之间移动的方式设置成跨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二踏脚板部9B彼此之间。这些第二梯子部1B在第二踏脚板部9B与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1之间固定于第一支撑部8A的主体部 13A。
[0055]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梯子部1B彼此与第一梯子部1A同样地,在第二踏脚板部9B延伸的船宽方向上配置于不同的位置。该实施方式中的多个第二梯子部1B中,在上下方向上相邻配置的两个第二梯子部1B彼此设置成在第二踏脚板部9B延伸的船宽方向上处于相同的位置。而且,该实施方式中的多个第二梯子部1B中的、配置于最上方的第二梯子部1B与形成于上甲板5的开口部(未图示)相连,作业者通过从上甲板5经由开口部爬下第二梯子部10B,能够在配置于最上方的第二踏脚板部9B上移动。
[0056]上述的形成于上甲板5的开口部分别形成于第一梯子部1A和第二梯子部10B。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如下情况:多个第一梯子部1A相对于第一支撑部8A在船宽方向上全部设置成相同的朝向,同样地,多个第二梯子部1B相对于第二支撑部SB在船宽方向上全部设置成相同的朝向。但是,第一梯子部1A以及第二梯子部1B所设置的朝向并不局限于上述朝向。
[0057]如图5所示,在配置第一梯子部1A的、第一踏脚板部9A与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2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平台22。这些第一平台22以与第一踏脚板部9A连续的方式形成为板状。第一平台22从第一踏脚板部9A向第二壁部7B侧延伸、换言之向船尾侧延伸。这些第一平台22上下封闭分别配置多个第一梯子部1A的下部的空间换言之由在船宽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部SB、第二壁部7B以及第一踏脚板部9A划分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第一梯子部1A的作业者站立于第一平台22上。由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在第一踏脚板部9A与第一梯子部1A之间移动。
[0058]如图6所示,在配置第二梯子部1B的、第二踏脚板部9B与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1之间分别设有第二平台23。这些第二平台23以与第二踏脚板部9B连续的方式形成为板状。第二平台23从第二踏脚板部9B向第一壁部7A侧延伸、换言之向船首侧延伸。这些第二平台23上下封闭分别配置多个第二梯子部1B的下部的空间换言之由在船宽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部8A、第一壁部7A以及第二踏脚板部9B划分的空间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平台22同样地,利用第二梯子部1B的作业者站立于这些第二平台23上。由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在第二踏脚板部9B与第二梯子部1B之间移动。
[0059]在此,虽省略了图示,但是在第一踏脚板部9A的上方,沿船宽方向延伸的扶手固定于第二支撑部SB。该扶手设于在船宽方向上未配置有第一平台22的范围内。同样地,虽省略了图示,但是在第二踏脚板部9B的上方,沿船宽方向延伸的扶手固定于第一支撑部8A。该扶手设于在船宽方向上未配置有第二平台23的范围内。
[0060]多个第一平台22中的、在船宽方向上配置于预定位置的第一平台22分别设成通过铰接等而向上方摆动自如。通过使第一平台22全部向上方摆动而开放,能够在第二支撑部SB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救援路线。虽省略了图示,但是该救援路线通过隔壁6的内部直至货舱4的底部。利用该救援路线,例如,能够使用绳索等迅速地将货舱4内身体状况不佳的作业者等从货舱4的底部上拉到上甲板5。
[0061]同样地,多个第二平台23中的、在船宽方向上配置于预定位置的第二平台23分别设成通过铰接等而向上方摆动自如。通过使第二平台23全部向上方摆动而开放,能够在第二支撑部SB之间形成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救援路线。
[0062]S卩,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船舶I中,隔壁6的第二壁部7B位于与第一壁部7A不同的船宽方向位置且比第一壁部7A靠船尾侧。而且,第一支撑部8A被设成从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1突出,第二支撑部8B被设成从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2突出。
[0063]因此,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不使隔壁6的船首尾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增加而在第一壁部7A的船尾侧设置第一支撑部8A,并且在第二壁部7B的船首侧设置第二支撑部SB。而且,能够在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2与第一踏脚板部9A之间设置第一梯子部10A,并且在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1与第二踏脚板部9B之间设置第二梯子部10B。因此,无需对第一踏脚板部9A以及第二踏脚板部9B设置用于设置梯子部10的缺口。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隔壁6的厚度增加而货油舱3的容量减少,并减轻因检修作业中的脚下确认产生的作业者的负担。
[0064]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踏脚板部9A沿货舱4的上下方向设有多个,第一梯子部1A被设成跨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踏脚板之间。而且,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梯子部1A彼此配置成沿第一踏脚板部9A所延伸的方向相互错开。在配置第一梯子部1A的、第一踏脚板部9A与第二壁部7B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12之间设有与第一踏脚板部9A连续的第一平台22。
[0065]因此,与将第一梯子部1A形成为跨越上下方向上的所有第一踏脚板部9A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地缩短一个第一梯子部1A的长度。因此,即使作业者在第一梯子部1A上升降时脚部踩偏等而落在第一平台22上,也能够将其落下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其结果是,能够将作业者的损伤抑制为最小限度。
[0066]同样地,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踏脚板部9B沿货舱4的上下方向设有多个,第二梯子部1B被设成跨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二踏脚板之间。而且,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二梯子部1B彼此配置成沿第二踏脚板部9B所延伸的方向相互错开。在配置有第二梯子部1B的、第二踏脚板部9B与第一壁部7A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11之间设有与第二踏脚板部9B连续的第二平台23。
[0067]因此,与将第二梯子部1B形成为跨越上下方向上的所有第二踏脚板部9B的情况相比,能够充分地缩短一个第二梯子部1B的长度。因此,即使作业者在第二梯子部1B上升降时脚部踩偏等而落在第二平台23上,也能够将其落下的高度抑制得较低。其结果是,能够将作业者的损伤抑制为最小限度。
[0068]而且,能够在作业者倒在货舱4内的情况下等,开放所有第一平台22中的、在船宽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的第一平台。因此,能够利用第二壁部7B的船首侧的壁面12与第一踏脚板部9A之间的空间作为将作业者上吊至上甲板5的救援路线。同样地,能够开放所有第二平台23中的、在船宽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的第二平台23。因此,能够利用第一壁部7A的船尾侧的壁面11与第二踏脚板部9B之间的空间作为将作业者上吊至上甲板5的救援路线。
[0069]而且,能够与第一踏脚板部9A和第二踏脚板部9B中的任一方的踏脚板全部直接支撑于隔壁6的壁部7的情况相比,减少救援路线所需的可摆动的构件(平台)的数量。因此,能够将部件件数减半。
[0070]而且,能够容易地在隔壁6的船首侧以及船尾侧这两方设置救援路线。因此,能够提尚安全性。
[0071]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包含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追加各种变更的方式。即,实施方式中所列举的具体的形状、结构等仅为一例,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
[0072]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梯子部1A形成为跨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一踏脚板部9A之间并且第二梯子部1B形成为跨越在上下方向上相邻的第二踏脚板部9B之间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第一梯子部1A形成为跨越预先设定的三个以上的数量的第一踏脚板部9A之间,将第二梯子部1B形成为跨越预先设定的三个以上的数量的第二踏脚板部9B之间。
[0073]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二壁部7B在船宽方向上配置于两个第一壁部7A之间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在两个第二壁部7B之间配置第一壁部7A。
[0074]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梯子部1A在相同高度位置处仅设置一个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置多个。同样地,也可以在相同高度位置处设置多个第二梯子部10B。
[0075]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船舶I以LPG搬运船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船舶I储藏于货油舱3并进行搬运的货品并不局限于LPG。另外,也不局限于如LPG这样低温的液体。本发明例如也能够适用于搬运沥青等高温的物质的船舶。
【主权项】
1.一种船舶,具备: 船体,在内部形成有货舱;及 隔壁,沿船首尾方向划分该货舱, 所述隔壁具备: 第一壁部; 第二壁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壁部不同的船宽方向位置且比所述第一壁部靠船尾侧; 第一支撑部,设置成从所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突出; 第二支撑部,设置成从所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突出; 第一踏脚板,由所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和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 第二踏脚板,由所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和所述第一支撑部支撑; 第一梯子,配置于所述第一踏脚板与所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之间,并沿上下方向延伸 '及 第二梯子,配置于所述第二踏脚板与所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之间,并沿上下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第一踏脚板沿所述货舱的上下方向设有多个, 所述第一梯子设置成沿所述上下方向横跨预先确定的数量的所述第一踏脚板,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一梯子彼此配置成沿所述第一踏脚板延伸的方向相互错开, 在配置所述第一梯子的所述第一踏脚板与所述第二壁部的朝向船首侧的壁面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一踏脚板连续的第一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第二踏脚板沿所述货舱的上下方向设有多个, 所述第二梯子设置成横跨预先确定的数量的所述第二踏脚板,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相邻的所述第二梯子彼此配置成沿所述第二踏脚板延伸的方向相互错开, 在配置所述第二梯子的所述第二踏脚板与所述第一壁部的朝向船尾侧的壁面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二踏脚板连续的第二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的至少一部分平台被设成能够开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其中, 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中的至少一部分平台被设成能够开闭。
【文档编号】B63B29/20GK105882897SQ201510526443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
【发明人】宫崎智, 安藤聪, 大塚浩友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