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监测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209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环境监测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环境的监测器,具体为一种水环境监测船。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我国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监测提供的水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以大江、大河、湖泊为监测对象的监测网,常规监测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布点、采样、运输、分析、报告等方面的技术规范。在一些重要的河流湖库,已经开始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
[0003]水利部现已建成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2861个各类水质监测站点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它包括了部、省、区域和流域的水环境监测中心。环保系统共有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监测站2268个,绝大多数环境监测站也从事着水环境监测及其相关环境监测的工作;已有80%?85%的市级站、56%的县级站正常开展了地面水的常规(例行)监测。
[0004]虽然我国水环境监测开展较早,但我国水环境监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与问题,例如我国在监测仪器方面仍大部分引进国外的水环境监测器,因此开发一种本国固有的水环境检测器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水环境监测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环境监测船,至少包括船体、船载多传感器、雷达传输天线、摄像头、温湿度计、水下雷达;所述的船载多传感器安装在船体前端,用于对水温、PH、浊度、COD、流速流向等十余种环境要素信息的连续实时自动化采集;所述的雷达传输天线设置在船体顶部,用于接收和传输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信息;所述的摄像头设置在船体上,用于拍摄监测水面画面,实时监控监测船的使用情况;所述的温湿度计设置于船体上,用于测量空气温湿度数值;所述的水下雷达设置在船体底部,能够多角度发射雷达波,一方面用于测量出船体到达的深度,另一方面用于探测船体运行中的阻碍物,防止船体与阻碍物相撞,对船体造成破坏。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环境监测船可以24小时持续不断的对水环境进行监测,无人驾驶且不局限于固定地点,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制造方便,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框图;
[0009]其中:1为雷达传输天线,2为温湿度计,3为摄像头,4为船体,5为船载传感器,6为水下雷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1]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水环境监测船,至少包括船体、船载多传感器、雷达传输天线、摄像头、温湿度计、水下雷达;所述的船载多传感器安装在船体前端,用于对水温、PH、浊度、COD、流速流向等十余种环境要素信息的连续实时自动化采集;所述的雷达传输天线设置在船体顶部,用于接收和传输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信息;所述的摄像头设置在船体上,用于拍摄监测水面画面,实时监控监测船的使用情况;所述的温湿度计设置于船体上,用于测量空气温湿度数值;所述的水下雷达设置在船体底部,能够多角度发射雷达波,一方面用于测量出船体到达的深度,另一方面用于探测船体运行中的阻碍物,防止船体与阻碍物相撞,对船体造成破坏。
【主权项】
1.一种水环境监测船,至少包括船体、船载多传感器、雷达传输天线、摄像头、温湿度计、水下雷达;所述的船载多传感器安装在船体前端,用于对水温、PH、浊度、COD、流速流向信息连续实时自动化采集;所述的雷达传输天线设置在船体顶部,用于接收和传输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信息;所述的摄像头设置在船体上,用于拍摄监测水面画面,实时监控监测船的使用情况;所述的温湿度计设置于船体上,用于测量空气温湿度数值;所述的水下雷达设置在船体底部,能够多角度发射雷达波,一方面用于测量出船体到达的深度,另一方面用于探测船体运行中的阻碍物,防止船体与阻碍物相撞,对船体造成破坏。
【专利摘要】一种水环境监测船,至少包括船体、船载多传感器、雷达传输天线、摄像头、温湿度计、水下雷达;所述的船载多传感器安装在船体前端,用于对水温、PH、浊度、COD、流速流向等十余种环境要素信息的连续实时自动化采集;所述的雷达传输天线设置在船体顶部,用于接收和传输采集到的水文数据信息;所述的摄像头设置在船体上,用于拍摄监测水面画面,实时监控监测船的使用情况;所述的温湿度计设置于船体上,用于测量空气温湿度数值;所述的水下雷达设置在船体底部,能够多角度发射雷达波,一方面用于测量出船体到达的深度,另一方面用于探测船体运行中的阻碍物,防止船体与阻碍物相撞,对船体造成破坏。
【IPC分类】B63B35-00, G01N33-18
【公开号】CN204310017
【申请号】CN201420649428
【发明人】何炎祥, 徐正全, 王伟军
【申请人】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