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回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8639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回中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落架设计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回中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回中机构应用于具有转向功能的前/尾起落架,在起落架离地后可以使机轮从任意转向位置自动回到中立位置。目前绝大多数转向起落架采用支柱式构型,自动回中机构为机械式,通常设计在缓冲支柱内部,通过一对凸轮装置引导机轮自动回到中立位置,由缓冲器内部的压缩气体提供回中驱动力,少数采用摇臂式构型的转向起落架通常采用电动方式回中或不设计自动回中机构,导致付出较大重量代价或功能缺失。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摇臂式转向起落架的机械式自动回中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回中机构,包括旋转筒I及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上固定有凸轮4,与凸轮4螺旋面配合的上凸轮3套在旋转轴2上,所述上凸轮3上设置有与旋转轴2平行的滑槽,所述旋转I上固定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6,所述旋转轴2外套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顶在上凸轮3上方,另一端顶在旋转筒I端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重量轻,并且具有很好的回中功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示意图。其中,I-旋转筒,2-旋转轴,3-上凸轮,4-凸轮,5-弹簧,6-滑块,7_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I及图2。一种自动回中机构,包括旋转筒I及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上固定有凸轮4,与凸轮4螺旋面配合的上凸轮3套在旋转轴2上,所述上凸轮3上设置有与旋转轴2平行的滑槽,所述旋转I上固定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6,所述旋转轴2外套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顶在上凸轮3上方,另一端顶在旋转筒I端面。上凸轮3在滑块6的限制下只能沿旋转轴轴向上下运动,旋转轴2在外力作用下和凸轮4 一起相对旋转筒I从初始中立位置开始转动,上凸轮3在凸轮4螺旋面的引导下向上运动并压缩弹簧5,当作用在旋转轴2上的外力消失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上凸轮3向下运动,旋转轴2和凸轮4在凸轮4螺旋面的引导下回到初始的中立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回中机构,包括旋转筒[I]及旋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上固定有凸轮[4],与凸轮[4]螺旋面配合的上凸轮[3]套在旋转轴[2]上,所述上凸轮[3]上设置有与旋转轴[2]平行的滑槽,所述旋转[I]上固定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6],所述旋转轴[2]外套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顶在上凸轮[3]上方,另一端顶在旋转筒[I]端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起落架设计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回中机构。包括旋转筒[1]及旋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上固定有凸轮[4],与凸轮[4]螺旋面配合的上凸轮[3]套在旋转轴[2]上,所述上凸轮[3]上设置有与旋转轴[2]平行的滑槽,所述旋转[1]上固定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6],所述旋转轴[2]外套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顶在上凸轮[3]上方,另一端顶在旋转筒[1]端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重量轻,并且具有很好的回中功能。
文档编号B64C25/36GK202481305SQ20112056478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伍心皓, 方建义, 杨赟, 黄建新 申请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