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机翼快速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9160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机翼快速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机翼快速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发现无人机的体积正在日益大型化,功能日益复杂化。现有的无人机在运输的时候十分不方便,运输的费用十分的昂贵;而且现有市面上很多的SUV并不能将无人机放入后备箱,需要更大型的车辆或者货车才能对其运输,这就造成了运输的不方便;随着无人机体积不断增大,无人机装箱后,箱体尺寸也是非常大的,对于箱子搬运也十分不便。因此提高无人机的便携性,开发一种便携式的无人机机翼结构已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机机翼便携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机翼快速折叠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人机机翼快速折叠机构,包括:一第一折叠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无人机机翼上,所述第一折叠件包括一侧壁和侧壁四周的围边,侧壁的中部设有一方孔,方孔上方的围边上设有一通孔,侧壁的外侧下方间隔伸出两对凸耳,凸耳中部设有同轴通孔,方孔下方向侧壁内侧伸出一凸台,凸台中部设有一盲孔;一第二折叠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机体上,所述第二折叠件包括一侧壁和侧壁四周的围边,侧壁的中部设有一方孔,侧壁的外侧下方间隔伸出两个凸耳,凸耳中部设有同轴通孔;一轴,其一端设有轴肩,另一端设有外螺纹;一卡扣,其一端上方设有一螺纹孔,下方设有一环形槽,卡扣的另一端设有一卡槽;一按钮,其一端伸出一设有螺纹的柱体;一压簧;所述轴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折叠件上的凸耳通孔中,使第一和第二折叠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按钮上的柱体从第一折叠件上方的通孔进入并与所述卡扣上的螺纹孔固定,所述压簧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凸台的盲孔内,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卡扣的环形槽中,当按钮处于未下压状态时,卡槽勾住第二折叠件的方孔侧边,实现机翼的展开,当按钮下压时卡槽与第二折叠件脱离,实现机翼的折叠。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叠件的侧壁上设有与机翼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第二折叠件的侧臂上设有与机体连接的带孔的连接柱。

进一步,所述第二折叠件下方设有限制第一折叠件折叠位置的缓冲顶珠。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的侧壁上均设有减重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人机机翼快速折叠机构可以实现机翼0-90°范围内的折叠,这大大减少了无人机存放或者运输的空间,提高了无人机的便携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折叠件与第二折叠件铰接的位置设计的限位缓冲顶珠可以起到缓冲机臂折叠冲击力的作用;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都设有减重通孔,减轻了无人机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无人机安装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无人机机翼上的第一折叠件1, 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机体上的第二折叠件2,连接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使得第一折叠件可相对第二折叠件转动的轴3,卡接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的卡扣4;触发卡扣开关的按钮5,和使得按钮复位的压簧6。

现根据图1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第一折叠件1包括一侧壁和侧壁四周的围边,侧壁的中部设有一方孔11,方孔上方的围边上设有一通孔12,侧壁的外侧下方间隔伸出两对凸耳13,凸耳中部设有同轴通孔,方孔的下方向侧壁内侧伸出一凸台,凸台中部设有一盲孔14;第二折叠件包括一侧壁和侧壁四周的围边,侧壁的中部设有一方孔21,侧壁的外侧下方间隔伸出两个凸耳22,凸耳中部设有同轴通孔;第二折叠件上的两个凸耳22置于第一折叠件两对凸耳13中间,轴3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折叠件上的凸耳通孔中,轴3一端的轴肩卡在一侧的凸耳13外,轴3另一端的螺纹与另一侧凸耳13的内螺纹相接,实现第一和第二折叠件可相互转动连接的机构,按钮5上的柱体从第一折叠件上方的通孔12进入并与卡扣上的螺纹孔41固定,卡扣下方设有一压簧6,压簧的一端安装在凸台的盲孔14内,另一端安装在卡扣底部的环形槽中。

如图2所示,当按钮处于未下压状态时,卡槽42勾住第二折叠件的方孔侧边,第二折叠件与第一折叠件夹角为0°,机翼与机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可实现机翼的展开;当按钮下压时,按钮下压卡扣,使得卡扣的卡槽与第二折叠件脱离,此时稍加一定外力,即可实现机翼的折叠。

如图3所示,为应用本实用新型无人机的结构图,图中第一折叠件1通过侧壁上设置的安装孔15与机翼7连接,第二折叠件2通过侧壁上设置的带孔的连接柱23与机体8连接。图中所示为折叠件打开状态,即:机翼与机体折叠的状态。第二折叠件下方设有缓冲顶珠,当第二折叠件与第一折叠件分开时,可以对第一折叠件起到限位和缓冲作用;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的侧壁上均设有减重通孔,可以降低降低无人机重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