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9790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弹射的操作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通常采用弹射方式起飞,其通常在无人机弹射前,通过外力使弹射机构处于蓄能状态,然后通过操作部件使弹射机构将弹力绳或者弹簧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以将无人机弹射出去。

CN 103224032 B中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弹射机构,其包括弹射架,弹射绳和地桩;飞机安置在弹射架上;弹射绳由待飞承力绳,放飞拉力绳和弹性拉力绳组成;待飞承力绳的后端挂在弹射架的放飞装置的踏板上;当踩下放飞装置的踏板时,待飞承力绳脱离放飞装置,从而可以通过张紧的弹射绳将飞机弹射出去。上述这种弹射机构的问题是,弹射绳的待飞承力绳与用于无人机弹射操作的踏板直接相连,弹射绳释放的时候,待飞承力绳的末端弹跳起来伤人的概率很大,十分危险。另外,弹射操作的时候需要张紧弹射绳,弹射绳的张紧程度与待飞承力绳的位置相关,使得与待飞承力绳连接的踏板的位置不好灵活布置,对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过高,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

鉴于上述问题,CN 103693207 A公开了另一种小型无人机弹射器,其包括脚踩发射器、弹力预紧器、弹射滑轮架、挂钩和弹力绳等;脚踩发射器上设有踏板,踏板通过钢丝连接挂钩。弹射前,弹力绳蓄能后通过挂钩将无人机挂住;弹射时,踩下踏板,踏板带动钢丝绳操纵挂钩,使得无人机被释放,通过张紧的弹力绳将无人机弹射出去。上述这种操纵方式的踏板远离挂钩设置,操纵人员被弹力绳末端扫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弹射操作的安全性。然而,这种现有技术没有具体说明踏板的结构,同时踏板与钢丝绳的连接关系也不清楚,也就是说,从该现有技术的附图中大体上可见,踏板和挂钩之间的钢丝绳呈张紧状态,也就是踏板的位置仍然受到挂钩位置的限制,要保持踏板和挂钩之间的钢丝绳呈张紧状态反倒更加困难,这种改进的弹射器在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并没有解决灵活布置的问题,对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更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用于操作一根与无人机的释放机构连接的刹车线的线芯动作,其中,所述发射踏板包括一个底座和一个踩踏板,所述踩踏板弹性铰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踩踏板包括一个踩踏端以及一个与所述踩踏端相对的作动端,所述作动端与所述线芯端部的卡头连接,所述刹车线的线管帽与所述底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卡缝,所述线管帽卡在所述第一卡缝的一侧,所述卡头跨过所述第一卡缝与所述作动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缝具有一个卡接部以及一个位于所述卡接部的上端的插入部,所述卡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插入部的横向宽度。

优选地,所述插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线芯的直径且小于所述线管帽的最小直径;所述卡接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线管帽的最小直径且小于所述线管帽的凸缘直径。

优选地,所述作动端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卡缝,所述卡头由所述第一卡缝的方向跨过所述第二卡缝卡在所述第二卡缝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作动端连接有一个防脱片,所述防脱片覆盖所述第二卡缝的开口侧,所述防脱片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卡缝的底部之间具有一个容纳所述线芯穿过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底座具有一个水平支撑板以及与所述水平支撑板连接的纵向支撑板,所述纵向支撑板的自由端具有一个抵靠所述作动端的弯折部。

优选地,所述踩踏端邻近铰接轴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供扭力弹簧穿过的开口,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底座上,另一端将所述作动端偏压在所述弯折部上。

优选地,所述踩踏端的所述开口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阻挡所述扭力弹簧移动的阻挡耳片。

优选地,所述阻挡耳片上设置有供所述铰接轴穿过的铰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通过设置弹性铰接的踩踏结构带动刹车线的线芯动作来释放无人机,使得发射踏板远离释放结构,操纵人员被弹力绳末端扫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弹射操作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发射踏板只需要操作刹车线的线芯动作就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释放机构的操作,发射踏板的位置可以随着刹车线的弯曲任意摆放,可以对发射踏板的位置进行灵活布置,降低了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的具体结构,其中图1显示的是组装状态的结构,图2显示的分解状态的结构。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本申请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发射踏板1,用于操作一根与无人机的释放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的刹车线2的线芯21动作,其中,发射踏板1包括一个底座11和一个踩踏板12,踩踏板12可以通过诸如扭力弹簧17之类的弹簧弹性铰接在底座11上;踩踏板12包括一个踩踏端121以及一个与踩踏端121相对的作动端122,作动端122与线芯21端部的卡头22连接,刹车线2的线管帽23(参见图2)与底座11连接。

其中,无人机的释放机构可以是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CN 103693207 A中类似的挂钩,也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以通过线芯21的动作将无人机释放出去的机构。刹车线2可以是任何一种可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之类的刹车线或闸线,其结构为公众所熟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无人机弹射的发射踏板通过设置弹性铰接的踩踏结构带动刹车线的线芯动作来释放无人机,使得发射踏板远离释放结构,操纵人员被弹力绳末端扫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弹射操作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发射踏板只需要操作刹车线的线芯动作就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释放机构的操作,发射踏板的位置可以随着刹车线的弯曲任意摆放,可以对发射踏板的位置进行灵活布置,降低了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范围。

具体来说,如图1-2所示,底座11和踩踏板12均弯折形成大体上呈直角的结构,踩踏板12的总体尺寸略小于底座11的尺寸,使得踩踏板12可以放置在底座11直角内部绕铰接轴16转动。其中,踩踏板12的踩踏端121与作动端122大体上呈直角连接,类似的,底座11具有一个水平支撑板13以及与水平支撑板13大体上垂直连接的纵向支撑板14。其中,踩踏端121与水平支撑板13位置对应,作动端122与纵向支撑板14位置对应。踩踏端121与水平支撑板13两侧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支撑耳片,用于支撑穿设在扭力弹簧17内部的铰接轴16。

底座11的纵向支撑板14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卡缝113,线管帽23卡在第一卡缝113的一侧,卡头22跨过第一卡缝113与作动端122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卡缝113具有一个卡接部114以及一个位于卡接部114的上端的插入部115,卡接部114的横向宽度大于插入部115的横向宽度。进一步地,插入部115的横向宽度大于线芯21的直径且小于线管帽23的最小直径;卡接部114的横向宽度大于线管帽23的最小直径且小于线管帽23的凸缘直径。上述结构设置可以使得线芯21穿过插入部115,并且使得线管帽23的最小直径位置穿过卡接部114,卡接部114可以将线管帽23的凸缘挡住,之后整个线管帽23的最小直径均大于插入部115的横向宽度,因而线管帽23的最小直径位置穿过卡接部114之后就无法从插入部115脱开了,提高了卡接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上述结构可以免工具徒手拆装,方便快捷易于操作。

对应于第一卡缝113的设置,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作动端122上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二卡缝123,卡头22由第一卡缝113的方向跨过第二卡缝123卡在第二卡缝123的一侧。为了避免卡头22从第二卡缝123中脱出,在又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作动端122连接有一个防脱片126,防脱片126覆盖第二卡缝123的开口侧,防脱片126的下端与第二卡缝123的底部之间具有一个容纳线芯21穿过的空间。

为了使底座11的纵向支撑板14和作动端122之间具备足够的间距,以使线管帽23和卡头22之间的线芯21预张紧至工作状态,底座11的纵向支撑板14的自由端具有一个抵靠作动端122的弯折部142。另外,踩踏端121邻近铰接轴16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供扭力弹簧17穿过的开口127,扭力弹簧17的一端抵靠在底座11的水平支撑板13上,另一端将作动端122偏压在弯折部142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踩踏端121的开口127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阻挡扭力弹簧17移动的阻挡耳片128。进一步地,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阻挡耳片128上设置有供铰接轴16穿过的铰接孔129,用以对铰接轴16提供额外的支撑,同时,铰接轴16穿设在扭力弹簧17中且开口127的两侧设置的阻挡耳片128,可以同时防止扭力弹簧17脱开,保证了结构操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性铰接的踩踏结构带动刹车线的线芯动作来释放无人机,使得发射踏板远离释放结构,提高了弹射操作的安全性。同时,发射踏板的位置可以随着刹车线的弯曲任意摆放,可以对发射踏板的位置进行灵活布置,降低了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提高了无人机的使用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