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弹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523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弹射的操作装置,尤其是一种无人机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机通常采用弹射方式起飞,其通常在无人机弹射前,通过外力使弹射机构处于蓄能状态,然后通过操作部件使弹射机构将弹力绳或者弹簧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以将无人机弹射出去。

CN 103224032 B中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弹射机构,其包括弹射架,弹射绳和地桩;飞机安置在弹射架上;弹射绳由待飞承力绳,放飞拉力绳和弹性拉力绳组成;待飞承力绳的后端挂在弹射架的放飞装置的踏板上;当踩下放飞装置的踏板时,待飞承力绳脱离放飞装置,从而可以通过张紧的弹射绳将飞机弹射出去。上述这种弹射机构的问题是,弹射绳直接连接到地桩上,无人机受到的弹射绳的作用方向是向下的,初始弹射的时候无人机的起飞速度很小,在无风的条件下很难通过起飞速度获得足够的升力使得无人机向上弹出,因此该现有技术的无人机弹射机构很多时候都会将无人机直接弹射到地面上坠毁,弹射成功率很低。并且,该现有技术的弹射绳的待飞承力绳与用于无人机弹射操作的踏板直接相连,弹射绳释放的时候,待飞承力绳的末端弹跳起来伤人的概率很大,十分危险。另外,弹射操作的时候需要张紧弹射绳,弹射绳的张紧程度与待飞承力绳的位置相关,使得与待飞承力绳连接的踏板的位置不好灵活布置,对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过高,限制了无人机的使用。

鉴于上述问题,CN 103693207 A公开了另一种小型无人机弹射器,其包括脚踩发射器、弹力预紧器、弹射滑轮架、挂钩和弹力绳等;脚踩发射器上设有踏板,踏板通过钢丝连接挂钩。弹射前,弹力绳蓄能后通过挂钩将无人机挂住;弹射时,踩下踏板,踏板带动钢丝绳操纵挂钩,使得无人机被释放,通过张紧的弹力绳将无人机弹射出去。上述这种操纵方式的踏板远离挂钩设置,操纵人员被弹力绳末端扫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弹射操作的安全性。然而,这种现有技术没有具体说明踏板的结构,同时踏板与钢丝绳的连接关系也不清楚,也就是说,从该现有技术的附图中大体上可见,踏板和挂钩之间的钢丝绳呈张紧状态,也就是踏板的位置仍然受到挂钩位置的限制,要保持踏板和挂钩之间的钢丝绳呈张紧状态反倒更加困难,这种改进的弹射器在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并没有解决灵活布置的问题,对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更高。另外,作为释放装置的一部分,该现有技术的挂钩通过钢丝绳操作之后,释放的是与之匹配的挂钩槽,与挂钩槽连接的是与弹力绳连接的弹射滑轮架。即操作释放装置释放的其实是弹射滑轮架,而不是直接释放弹力绳,其结果是该现有技术的无人机弹射器需要额外的弹射滑轮架,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都很大,不便于携带和组装,零部件多,可靠性差,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弹射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人机弹射装置,包括支撑无人机的弹射架,弹射绳以及地桩,其中,所述弹射绳至少包括与所述地桩固定连接的地桩拉绳、与所述地桩拉绳末端固定连接的弹力绳以及分别与所述弹力绳的末端固定连接的释放拉绳和弹射拉绳;所述弹力绳具有弹性,所述地桩拉绳、释放拉绳、弹射拉绳均为无弹性绳;所述释放拉绳的末端挂在一个弹射释放机构上,所述弹射拉绳的末端挂在所述无人机的弹射挂钩上;所述地桩拉绳在位于所述弹力绳前端的位置由一个支杆向上支起,使得所述弹力绳沿所述弹射释放机构到所述支杆的支撑点的方向呈上仰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支杆的支撑点高于所述无人机静置于所述弹射架上时的最高点。

优选地,所述弹射架沿所述无人机的起飞方向呈上仰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弹射架位于所述弹射释放机构的弹射方向的后侧。

优选地,所述弹射释放机构通过地钉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优选地,弹射前所述弹射拉绳保持挂在所述无人机的弹射挂钩上的同时,所述无人机并不承受所述弹射拉绳的拉力作用。

优选地,所述弹力绳的前部连接有一根保险拉绳,所述保险拉绳通过地钉固定连接在地面上。

优选地,所述保险拉绳为无弹性绳且正常情况下呈松弛状态。

优选地,所述弹射释放机构由一根与之连接的刹车线操作所述弹射释放机构释放所述弹射绳。

优选地,所述刹车线通过一个发射机构操作所述刹车线的线芯动作以驱动所述弹射释放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弹射装置通过支杆将无人机的弹射方向引导到斜向上的方向,从而可以将无人机斜向上弹射出去,避免将无人机直接弹射到地面上坠毁,提高了无人机弹射的成功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远处设置的发射机构操作弹射释放机构将弹射绳释放出去,使得发射机构远离释放机构,操纵人员被弹射绳末端扫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弹射操作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发射机构只需要操作刹车线的线芯动作就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释放机构的操作,发射机构的位置可以随着刹车线的弯曲任意摆放,可以对发射机构的位置进行灵活布置,降低了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地桩、支杆等结构可以就地灵活采用弹射现场的石头、树根、树枝等,大大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弹射装置的精度要求,节省了重量,提高了便携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无人机弹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本申请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人机弹射装置,该无人机弹射装置包括支撑无人机9的弹射架1,弹射绳2以及地桩3,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弹射绳2至少包括与地桩3固定连接的地桩拉绳21、与地桩拉绳21末端固定连接的弹力绳22以及分别与弹力绳22的末端固定连接的释放拉绳23和弹射拉绳24;其中只有弹力绳22具有弹性,其余的地桩拉绳21、释放拉绳23、弹射拉绳24均为无弹性绳。释放拉绳23的末端挂在一个弹射释放机构4上,弹射拉绳24的末端挂在无人机9的弹射挂钩(图中未示出)上;地桩拉绳21在位于弹力绳22前端的位置由一个支杆5向上支起,使得弹力绳22沿弹射释放机构4到支杆5的支撑点51的方向呈上仰的状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弹力绳22可以是弹力橡筋绳,地桩拉绳21、释放拉绳23、弹射拉绳24等无弹性绳可以是普通的尼龙绳。释放拉绳23和弹射拉绳24的前端一起绑在弹力绳22的后端,从结点处分成两条绳。地桩拉绳21可以通过地钉直接钉在地面上,此时地桩3就是一个地钉,或者地桩拉绳21也可以直接绑在地面的石头或者树根等能够承受较大拉力的物体上,此时地桩3就是石头或者树根。支杆5可以是如图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一个插入地面的直杆,或者在支杆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下,可以用一根树枝或者竹竿替代,甚至可以用一棵枝桠等遮挡物较少的树作为支杆5来使用。支杆5的支撑点51可以是如图所示的支杆5的顶部,也可以是支杆5上伸出的一个分叉(并非一定位于顶部最高点),当然也可以是一个树杈。无人机9的弹射挂钩可以采用背景技术中引用的现有技术中的类似结构。

另外,如图所示,弹射释放机构4可以由一根与之连接的刹车线6操作所述弹射释放机构4释放弹射绳2的释放拉绳23。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刹车线6可以通过一个发射机构7操作刹车线6的线芯动作以驱动所述弹射释放机构4。

其中,弹射释放机构4可以是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CN 103693207A中类似的挂钩,也可以是任何一种可以通过刹车线6的线芯的动作将弹射绳2的释放拉绳23释放出去的机构。刹车线6可以是任何一种可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之类的刹车线或闸线,其结构为公众所熟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基于刹车线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一种可操作刹车线的线芯动作的发射机构7,例如其可以是类似自行车的手刹机构,也可以是一种脚踏形式的操作机构,只要能够操作刹车线6的线芯动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弹射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弹射绳2的前端固定在地桩3上,然后用支杆5将弹射绳2撑起,弹射释放机构4用地钉固定在地面上合适的位置,使得拉长弹射绳2可以储备足够的弹射能量,将弹射绳2的释放拉绳23的末端挂在弹射释放机构4上。将弹射架1设置位于弹射释放机构4的弹射方向的后侧,以利于无人机9随着弹射绳平稳加速避免结构损坏。之后将无人机9放置在弹射架1上,通过调整弹射架1的位置,使得弹射前弹射拉绳24保持挂在无人机9的弹射挂钩(图中未示出)上的同时,无人机9并不承受弹射拉绳24的拉力作用,也就是在准备弹射前弹射绳2的拉力拉在地面的弹射释放机构4上,无人机9的机身并不直接承受拉力,避免长时间受力损坏无人机9的机身结构。

为避免意外情况下地桩3连接不牢或者脱落时,弹射绳2反弹回去将无人机9损毁,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在弹力绳22的前部连接一根保险拉绳25,保险拉绳25可以通过地钉固定连接在地面上。保险拉绳25是为了预防意外设置的结构,正常情况下对弹射绳应该不产生影响,因此优选保险拉绳25为无弹性绳且正常情况下呈松弛状态,只是在意外发生的时候拉住弹力绳22。保险拉绳25可以如图所示连接在弹力绳22上,位于弹力绳22的前部且只要不对弹力绳22的拉伸产生较大影响即可,当然,保险绳25也可以直接连接在地桩拉绳21的尾端,其同样位于弹力绳22的前部,对弹力绳22的拉伸也就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了。

弹射起飞时,操作发射机构7,发射机构7带动刹车线6的线芯动作,刹车线6的线芯进一步带动弹射释放机构4动作,使得弹射释放机构4将挂在其上的弹射绳2的弹射拉绳23释放出去,此时蓄能的弹力绳22的拉力通过支杆5变为沿弹射释放机构4到支杆5的支撑点51的方向呈上仰的状态,亦即弹射力斜向上作用在弹射拉绳24上,弹射拉绳24通过弹射挂钩(图中未示出)对无人机9产生斜向上的拉力,从而将无人机9斜向上弹射出去。

为了进一步避免无人机9直接弹射到地面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最好使支杆5的支撑点51设置高于无人机9静置于弹射架1上时的最高点,使得无人机9肯定是从下往上弹射。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无人机9的初始起飞角度与弹射力方向的夹角过大导致弹射失败,优选弹射架1沿无人机9的起飞方向呈上仰的状态,尽量使无人机9起飞时具有一个正的迎角,以增加无人机9的升力,提高弹射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弹射装置通过支杆将无人机的弹射方向引导到斜向上的方向,从而可以将无人机斜向上弹射出去,避免将无人机直接弹射到地面上坠毁,提高了无人机弹射的成功率。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远处设置的发射机构操作弹射释放机构将弹射绳释放出去,使得发射机构远离释放机构,操纵人员被弹射绳末端扫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弹射操作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发射机构只需要操作刹车线的线芯动作就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释放机构的操作,发射机构的位置可以随着刹车线的弯曲任意摆放,可以对发射机构的位置进行灵活布置,降低了无人机弹射现场的要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地桩、支杆等结构可以就地灵活采用弹射现场的石头、树根、树枝等,大大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弹射装置的精度要求,节省了重量,提高了便携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