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650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机械操纵领域,特别是一种飞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液压机械载荷机构为弹簧拉杆式机构,提供的感觉力不随飞行参数(h、v、m、qc)变化,为满足不同飞行速度下的杆力要求,而设计为多个弹簧串联模式,这对机构中弹簧的线性度、表面质量、以及弹簧和弹簧座、导杆之间配合精度均有很高要求。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操纵力。较大的配合间隙会导致工作不平稳,过小的间隙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而且极易导致机构卡滞,引发飞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机构克服了传统弹簧拉杆式液压机械载荷机构,不能随飞行速度变化而改变操纵力的缺点,而且能克服对各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装协调复杂,机构易卡滞等易引发飞行安全的缺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液压机械载荷机构克服了传统拉杆式液压机械载荷机构,不能随飞行速度变化而改变操纵力的缺点,而且能克服对各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装协调复杂,机构易卡滞等易引发飞行安全的缺点。

能达到飞行操纵力随飞行速度而改变,同时解决对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装协调复杂,机构易卡滞等问题,有效改善飞行品质。

技术方案:

一种飞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包括:壳体(1)、限动摇臂(2)、膜片(3)、弹簧a(4)、节流滑阀(5)、活塞(6)、顶杆(7)、弹簧b(8)、摇臂a(9)、摇臂b(10)、摇臂c(11)、弹簧c(12)、凸轮(13)、摇臂d(14)、滚轮(15)、壳体(17)组成;其中,连杆(2)与膜片(3)螺栓连接、膜片(3)与弹簧a(4)嵌入连接、弹簧a(4)与节流阀(5)嵌入连接、摇臂e(16)与凸轮(13螺栓连接、滚轮(15)与凸轮(13)接触、滚轮(15)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摇臂b(10),摇臂c(11)上、摇臂c(11)与弹簧c(12)嵌入连接、摇臂b(10)与摇臂a(9)螺栓连接、摇臂a(9)与弹簧b(8)嵌入连接、摇臂a(9)与顶杆(7)接触。凸轮(13)、摇臂a(9)、摇臂b(10)、摇臂c(11)、弹簧b(8)、弹簧c(12)安装于壳体(17)上。

所述液压机械载荷机构中,弹簧a、弹簧b、弹簧c均属于圆柱弹簧。

㈢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构克服了传统液压机械载荷机构不能随飞行速度变化而改变操纵力的缺点,而且能克服对各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装协调复杂,机构易卡滞等易引发飞行安全的缺点。

,有效改善飞行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正视图

1壳体2连杆3膜片4弹簧a5节流滑阀6活塞7顶杆

8弹簧b9摇臂a10摇臂b11摇臂c12弹簧c

13凸轮14摇臂d15滚轮16摇臂e17壳体

图2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左视图

图3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飞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包括:壳体(1)、连杆(2)、膜片(3)、弹簧a(4)、节流滑阀(5)、活塞(6)、顶杆(7)、弹簧b(8)、摇臂a(9)、摇臂b(10)、摇臂c(11)、弹簧c(12)、凸轮(13)、摇臂d(14)、滚轮(15)、壳体(17)组成;其中,连杆(2)与膜片(3)螺栓连接、膜片(3)与弹簧a(4)嵌入连接、弹簧a(4)与节流阀(5)嵌入连接、摇臂e(16)与凸轮(13螺栓连接、滚轮(15)与凸轮(13)接触、滚轮(15)分别通过螺栓安装于摇臂b(10),摇臂c(11)上、摇臂c(11)与弹簧c(12)嵌入连接、摇臂b(10)与摇臂a(9)螺栓连接、摇臂a(9)与弹簧b(8)嵌入连接、摇臂a(9)与顶杆(7)接触。凸轮(13)、摇臂a(9)、摇臂b(10)、摇臂c(11)、弹簧b(8)、弹簧c(12)安装于壳体(17)上。

飞行员通过踩摇臂16带动凸轮13将运动传递给滚轮15,转动摇臂10、将运动传递给摇臂9,摇臂9将运动传递给顶杆7,顶杆7驱动液压油带动节流滑阀5,压缩弹簧4,进而将运动传递给膜片3,而引起p1和p2差值改变。同时通过连杆2将运动传递给舵面。

同时,飞机不同速度下舵面速压(p1和p2差值)变化带动膜片3,以及舵面偏转带动连杆2,连杆2带动膜片3,膜片3压缩弹簧4,带动节流滑阀5,驱动液压油带动顶杆7,顶杆7将运动传递给摇臂9,摇臂9带动摇臂10,通过滚轮15将运动传递给凸轮13,凸轮13带动摇臂16,从而给驾驶员操纵力感觉。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飞机机械操纵领域,特别是一种飞机液压机械载荷机构。所述液压机械载荷机构由壳体1、限动摇臂2、膜片3、弹簧4、节流滑阀5、活塞6、顶杆7、弹簧8、摇臂9、摇臂10、摇臂11、弹簧12、凸轮13、摇臂14、滚轮15、壳体17组成。克服了传统液压机械载荷机构不能随飞行速度变化而改变操纵力的缺点,而且能克服对各部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安装协调复杂,机构易卡滞等易引发飞行安全的缺点。

技术研发人员:崔海东;马丽;朱永岗;何松青;宋娟妮;周航;欧阳成;余尚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12
技术公布日:2018.0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