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桨座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0182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螺旋桨桨座及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装的螺旋桨桨座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人机螺旋桨桨座的安装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将螺旋桨桨座通过螺丝直接与电机壳体进行固定连接;第二,将螺旋桨桨座与子弹头螺纹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子弹头螺纹与电机壳体上的螺纹自锁实现螺旋桨桨座与电机壳体的固定连接。但是,采用第一种方式,需要专用的结构件以及螺丝刀,操作极为不便;采用第二种方式,螺旋桨无法设计成折叠桨,在不使用无人机的时候无人机较为占用空间,使用的过程中无人机的便携性也不高,另外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无人机意外炸机,子弹头螺旋桨桨座可能过分锁死,需要特定工具才能拆卸。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快速拆装的螺旋桨桨座,利用螺旋桨桨座的零件之间的扣位用以实现松开或者锁紧螺旋桨桨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快速拆装螺旋桨桨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螺旋桨桨座,包括:螺旋桨桨夹,用于安装螺旋桨,所述螺旋桨桨夹包括卡扣部;底座,所述底座包括与所述卡扣部的半径相同的第一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圆面和与所述第一圆面相对的第二圆面;所述第一圆面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面设置有容纳所述卡扣部的凸台部,所述卡扣部通过旋转方式与所述凸台部连接或者分离。

可选的,所述凸台部沿所述第二圆面的轴向方向凸起,并沿所述第二圆面的周向方向延伸,用于与所述卡扣部连接或者分离。

可选的,所述卡扣部上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沿所述卡扣部的周向方向分布,通过旋转方式与所述凸台部连接或者分离。

可选的,所述凸台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卡齿的凹槽部;所述凹槽部从所述凸台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二圆面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凹槽部的开口沿所述第二圆面的径向方向朝外。

可选的,沿所述第二圆面的周向方向,所述凹槽部的横截面从所述凸台部的一端逐渐缩小。

可选的,所述凹槽部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为连续表面或者断续表面或者断续筋位。

可选的,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圆面的中心处,所述第一筒体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二圆面垂直;所述第一筒体具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圆面的外侧,用于容纳弹性件。

可选的,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安装于所述底座与所述螺旋桨桨夹之间,与所述第二圆面连接,用于限制所述卡扣部的旋转。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与所述第一基座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二基座具有第三圆面和与所述第三圆面相对的第四圆面,所述第三圆面与所述第二圆面连接;所述第二基座上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沿所述第二基座的周向方向延伸,用于容纳所述凸台部。

可选的,所述第三和第四圆面为连续表面或者断续表面或者断续筋位。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还包括: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所述第四圆面的中心处,所述第二筒体的轴向方向与所述第四圆面垂直;所述第二筒体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贯通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二腔体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三圆面的外侧,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筒体。

可选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或者拉簧或者弹簧钢片或者橡胶。

可选的,所述螺旋桨桨夹还包括:螺旋桨安装部,所述螺旋桨安装部与所述卡扣部固定连接,用于安装螺旋桨。

可选的,所述螺旋桨桨夹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卡扣部与所述螺旋桨安装部的通孔,用于所述第二筒体穿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的螺旋桨桨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一种螺旋桨桨座,包括螺旋桨桨夹,底座。其中,螺旋桨桨夹上设置有卡扣部;底座包括与卡扣部半径相同的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的第一圆面与电机壳体固定连接,第二圆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卡扣部的凸台部。在需要安装螺旋桨桨夹时,卡扣部通过旋转方式旋入凸台部中,凸台部可以限制卡扣部在第一基座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的运动,只要卡扣部容纳在凸台部中,螺旋桨桨夹与底座实现连接。在需要拆卸螺旋桨桨夹时,只需要沿原来卡扣部旋入凸台部相反方向旋转卡扣部,卡扣部从凸台部中移出,螺旋桨桨夹与底座分离。通过卡扣部与凸台部之间连接或者分离,实现螺旋桨桨座的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桨桨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螺旋桨桨座的装配图,图中示出了底座,限位块和螺旋桨桨夹之间的配合关系;

图3是图1的螺旋桨桨座的拆装图,图中示出了卡扣部旋入凸台部的过程;

图4是图1的螺旋桨桨座在A-A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目前螺旋桨桨座与电机壳体连接的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快速拆装的螺旋桨桨座,利用螺旋桨桨座的零件之间的扣位用以实现松开或者锁紧螺旋桨桨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至图3,一种螺旋桨桨座1,其包括螺旋桨桨夹10,底座20和限位块30。其中,螺旋桨桨夹10用于安装螺旋桨,螺旋桨桨夹10包括卡扣部11。底座20包括第一基座21,第一基座21与卡扣部11的半径相同。其中,第一基座21具有第一圆面21a和与第一圆面21a相对的第二圆面21b。第一圆面21a通过螺栓50实现与电机壳体2固定连接。除了螺栓连接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座与电机壳体也可以直接设计为一体结构。第二圆面21b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卡扣部11的凸台部22。

在需要安装螺旋桨桨夹10时,卡扣部11通过旋转方式旋入凸台部22中,凸台部22可以限制卡扣部在第一基座21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的运动,只要卡扣部11容纳在凸台部22中,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实现连接。在需要拆卸螺旋桨桨夹10时,只需要沿原来卡扣部11旋入凸台部22相反方向旋转卡扣部11,卡扣部11从凸台部22中移出,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分离。通过卡扣部11与凸台部22之间连接或者分离,实现螺旋桨桨座1的快速拆装。

参考图2和图3,凸台部22设置在第二圆面20b上,沿第二圆面20b的轴向方向凸起,并沿第二圆面20b的周向方向延伸。卡扣部10上设置有卡齿111,卡齿111沿卡扣部10的周向方向分布,卡齿111沿第二圆面20b的周向方向旋转,容纳于凸台部22中或者移出凸台部22,卡扣部10与凸台部22完成卡接或者分离,从而实现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的连接或者分离。

卡扣部10具有两个卡齿111,第一基座21上也相应设置有两个凸台部22,每一个卡齿111都对应一个凸台部22。卡扣部不限于两个卡齿,也可以有更多数量的卡齿,例如三个卡齿或者三个以上的卡齿,所有卡齿均需要沿卡扣部的周向分布。当卡扣部具有更多的卡齿时,第一基座上也要设置相应数量的凸台部与卡齿一一对应。

参考图3和图4,为了使得凸台部22与卡齿111连接或者分离,凸台部22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卡齿111的凹槽部221。其中,凹槽部221从凸台部22的一端沿第二圆面21b的周向方向延伸,凹槽部221的开口沿第二圆面21b的径向方向朝外。由于凸台部22上设置了凹槽部221,凹槽部221将凸台部22分成了下凸台部22a和上凸台部22b。

卡齿111沿第二圆面21b的周向方向(图3中的X方向)旋转,从凹槽部221的端口处逐渐旋入至凹槽部221,直至整个卡齿111位于凹槽部221内。此时,卡齿111位于下凸台部22a和上凸台部22b之间,卡齿111无法发生沿第二圆面21b轴向方向上的上下运动或者第二圆面21b径向方向上的左右运动,只能发生沿第二圆面21b周向方向上的旋转运动,卡齿111位于凹槽部221内,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实现连接。只要卡齿111沿着之前旋入的方向相反旋转,卡齿111逐渐退出位于凹槽部221,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实现分离。

由于电机壳体2在工作时会发生振动,在卡齿111旋入凹槽部221内后很容易因为振动而逐渐滑出凹槽部221。为了能够在卡齿111旋入凹槽部221内后不自动滑出,沿第二圆面21b的周向方向(图3中的X方向),凹槽部221的横截面从凸台部22的一端逐渐缩小。在螺旋桨桨夹10的卡齿111在旋入凹槽部221时,则会越来越紧固,这样卡齿部111不会从凹槽部221中自动滑出,保证了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连接的可靠性。

凹槽部221具有上表面(即上凸台部22b的下表面)和下表面(即上凸台部22a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凹槽部2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连续表面。在其他实例中,凹槽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也可以为断续表面或者断续筋位。

底座20还包括第一筒体23。第一筒体23设置在第二圆面21b的中心处,第一筒体23的轴向方向与第二圆面21b垂直。其中,第一筒体23具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开口朝向第二圆面21b的外侧,用于容纳弹性件40。弹性件40在安装至第一腔体内后,与限位块30进行配合,达到限位块30限制卡扣部11移动的作用。

参考图2,螺旋桨桨座1还包括限位块30,限位块30安装于底座20与螺旋桨桨夹10之间,并与底座20连接,用于限制卡扣部11的旋转,防止卡扣部11从底座20的凸台部22中滑出。卡扣部11通过旋转方式旋入凸台部22中,凸台部22可以限制卡扣部在第一基座21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上的运动,但是无法限制卡扣部11的旋转,通过在螺旋桨桨夹10和底座20之间安装限位块30,限位块30限制卡扣部11的旋转,将卡扣部11锁定在凸台部22中,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实现连接,螺旋桨桨座1完成装配。

限位块30包括第二基座31,第二基座31与第一基座21的半径相同。其中,第二基座31具有第三圆面31a和与第三圆面31a相对的第四圆面31b,第三圆面31a通过阶梯螺栓60与第二圆面21b连接,限位块30可以在阶梯螺栓60允许的距离内在第一基座21的轴向方向上发生位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圆面和第四圆面为连续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圆面和第四圆面可以为断续的表面或者断续的筋位。

第二基座31上设置有缺口部311,缺口部311沿第二基座31的周向方向延伸,在第三圆面31a安装到第二圆面21b上后,缺口部311用于容纳凸台部22。由于第二基座31上设置有缺口部311,在第二基座31上也形成了一个台阶部312,台阶部312具有下台阶部312a和上台阶部312b,其中下台阶部312a的高度与下凸台部22a相同。

限位块30还包括第二筒体32,第二筒体32设置在第四圆面31b的中心处,第二筒体32的轴向方向与第四圆面31b垂直。其中,第二筒体32具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贯通第二基座31,第二腔体的开口朝向第三圆面31a的外侧。在第三圆面31a安装到第二圆面21b上后,第二腔体用于容纳第一筒体23。

弹性件40的一端与第一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腔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限位块30的第三圆面31a通过阶梯螺栓60安装到底座20的第二圆面21b上后,第二筒体32会逐渐压缩弹性件40,最终第二筒体32套设在第一筒体23外。由于阶梯螺栓60在连接限位块30与底座20时不完全锁死限位块30,在弹性件40被压缩的情况下允许限位块30能在第一套筒23的轴向方向上有一定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0为压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0也可以为拉簧或者弹簧钢片或者橡胶。

参考图3和图4,在完成底座20和限位块30的安装后,将螺旋桨桨夹10的卡扣部11对准限位块30的台阶部312并按下,此时卡齿111位于下台阶部312a上,克服弹性件40的弹力逐渐将第三圆面31a压至贴合第二圆面21b上。由于下台阶部312a的高度与下凸台部22a相同,第三圆面31a压至贴合第二圆面21b后,下台阶部312a的上表面与下凸台部22a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位置。再沿着X方向旋转卡扣部11,卡齿111可以从下台阶部312a上逐渐移到下凸台部22a上,即卡齿111从凹槽部221的端口逐渐旋入至凹槽221内。在卡齿111完全离开下上台阶部312a时,会听到“咔”的一声后,限位滑块30在弹性件40回复弹力的作用下上升,此时下台阶部312a也随时上升,下台阶部312a的上表面与下凸台部22a的上表面不在同一水平位置,因此限制螺旋桨桨夹10的卡扣部11沿与X方向相反方向进行转动,至此完成螺旋桨桨座1的装配。如果要拆卸螺旋桨桨座1,手动按压限位块30,然后将螺旋桨桨夹10的卡扣部11沿与X方向相反方向旋转,将卡齿111移出凹槽部221,螺旋桨桨夹10与底座2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块30利用台阶部312限制螺旋桨桨夹1的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块上也可以通过设置凸点或者圆柱,用于限制螺旋桨桨夹的旋转。

参考图1和图3,螺旋桨桨夹10还包括螺旋桨安装部12。其中,螺旋桨安装部12与卡扣部11固定连接,螺旋桨安装部12用于安装螺旋桨。螺旋桨桨夹1上设置有贯通卡扣部11与螺旋桨安装部12的通孔10a,在螺旋桨桨夹10安装到底座20上时,通孔10a用于第二筒体32穿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的螺旋桨桨座1。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