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8084发布日期:2020-09-18 19:0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消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隧道中的高压电力输电线火灾预警监控工作中,目前多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对电力输电线进行传感监控,当有部位的温度升高时能够及时得知,从而采取措施。而在这种方式中系统复杂会导致错误率高,并且对于电力输电线的传感监控不够直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使得对于电力输电线的监控更加直观迅速。

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包括无人机、监控设备和旋转云台;

所述监控设备包括空心圆柱形的透明罩和圆柱形的摄像柱,所述摄像柱固定于透明罩内,所述透明罩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多个微透镜形成微透镜阵列,所述摄像柱沿周面排布设置多个cmos,每个所述微透镜的聚焦对象对应一个或一个以上cmos;所述旋转云台的旋转端固定在透明罩底部,旋转云台的底座固定在无人机上。

进一步的,所述cmos沿摄像柱的周面和轴向布满摄像柱的外表面,所述微透镜沿透明罩的周面和轴向布满透明罩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罩的内表面上覆有紫外滤光膜,其将紫外波段的光反射。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云台通过传动轴与透明罩底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的数量与cmos的数量相同,单个微透镜的聚焦对象对应唯一一个cmos。

进一步的,所述cmos选用红外cmos。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罩由亚克力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罩全方位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包括无人机、监控设备和旋转云台;监控设备包括空心圆柱形的透明罩和圆柱形的摄像柱,透明罩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多个微透镜形成微透镜阵列,摄像柱沿周面排布设置多个cmos,每个微透镜的聚焦对象对应一个或一个以上cmos;旋转云台的旋转端固定在透明罩底部,旋转云台的底座固定在无人机上;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无人机能够飞行至电力隧道的任意位置,由多个cmos组成的摄像柱能够在同一位置同时拍摄多个方位的影像,每个微透镜用于将微透镜的物距范围内的图像聚焦至其对应的cmos上以供cmos采集,并且旋转云台在旋转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保证摄像柱能够采集到全方位的影像,最终实现了准确直观的影像采集,从而准确直观地对电力隧道内的情况进行采集监控,能够及时得知是否发生火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监控设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

本技术:
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一种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无人机1、监控设备2和旋转云台9;其中,无人机1可选用体型较小的型号,其能够快速灵敏地在电力隧道中飞行,能够迅速到达电力隧道的各个位置,可以将电力隧道的地图载入无人机的巡航系统中,无人机便可不经过人为控制便能在电力隧道中巡航飞行;

具体的,监控设备2包括空心圆柱形的透明罩7和圆柱形的摄像柱5,摄像柱5固定于透明罩7内,可以是透明罩7完全将摄像柱5包裹住,摄像柱5的轴线与透明罩7的轴线重合,透明罩7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多个微透镜6形成微透镜阵列,所述摄像柱5沿周面排布设置多个cmos4,每个所述微透镜6的聚焦对象对应一个或一个以上cmos4,微透镜将微透镜的物距范围内的图像聚焦至其对应的cmos上,也可理解为微透镜将其视场范围内的图像聚焦至其对应的cmos上以供cmos采集图像,由于摄像柱5沿周面设置多个cmos4,因此在一个位置处摄像柱5能够采集到各个周向方位的图像,增大本实用新型的图像采集范围,能够实时观测到大范围的电力隧道的情况;旋转云台9的旋转端固定在透明罩7底部,旋转云台9的底座10固定在无人机1上,旋转云台9可采用电动旋转云台,还可以使旋转云台9通过传动轴8与透明罩7底部相连,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旋转云台9转动时带动透明罩7和摄像柱5转动,进一步保证能够在单个位置时采集到各个周向方位的图像。

如图2所示,cmos4沿摄像柱5的周面和轴向布满摄像柱5的外表面,微透镜6沿透明罩7的周面和轴向布满透明罩7的外表面,使得cmos4和微透镜6能够布满摄像柱5和透明罩7的表面,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收集更大范围的影像。

透明罩7的内表面上覆有紫外滤光膜,其将紫外波段的光反射,能够滤除紫外波段,防止紫外波段的光干扰采集的图像。

微透镜6的数量与cmos4的数量相同,单个微透镜6的聚焦对象对应唯一一个cmos4,能够节省微透镜6的数量,并能够为每一个cmos提供聚焦显示。

优选的,cmos4选用红外cmos,即cmos4只能够观测到红外成像视图,温度异常的部位能够更直观迅速地被捕捉到。

透明罩7由亚克力制成,亚克力制成的透明罩7能够提升透明罩7的抗冲击能力,使其相对于其他透明材质制成的结构而言更不容易破碎。

优选的,透明罩7全方位封闭,其能够将摄像柱5以及cmos4完全包裹住,使得cmos4不易受灰,提升cmos4的耐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1)、监控设备(2)和旋转云台(9);

所述监控设备(2)包括空心圆柱形的透明罩(7)和圆柱形的摄像柱(5),所述摄像柱(5)固定于透明罩(7)内,所述透明罩(7)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多个微透镜(6)形成微透镜阵列,所述摄像柱(5)沿周面排布设置多个cmos(4),每个所述微透镜(6)的聚焦对象对应一个或一个以上cmos(4);所述旋转云台(9)的旋转端固定在透明罩(7)底部,旋转云台(9)的底座(10)固定在无人机(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mos(4)沿摄像柱(5)的周面和轴向布满摄像柱(5)的外表面,所述微透镜(6)沿透明罩(7)的周面和轴向布满透明罩(7)的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7)的内表面上覆有紫外滤光膜,其将紫外波段的光反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云台(9)通过传动轴(8)与透明罩(7)底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6)的数量与cmos(4)的数量相同,每个微透镜(6)的聚焦对象对应一个cmos(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mos(4)选用红外cmos。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7)由亚克力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罩(7)全方位封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力隧道消防安全远程智能监控装置,包括无人机、监控设备和旋转云台;监控设备包括相固定的空心圆柱形的透明罩和圆柱形的摄像柱,透明罩的表面或内部设置有多个微透镜形成微透镜阵列,摄像柱沿周面排布设置多个CMOS,转云台带动透明罩转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无人机能够飞行至电力隧道的任意位置,由多个CMOS组成的摄像柱能够在同一位置同时拍摄多个方位的影像,每个微透镜用于将微透镜的物距范围内的图像聚焦至其对应的CMOS上以供CMOS采集,并且旋转云台在旋转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保证摄像柱能够采集到全方位的影像,最终实现了准确直观的影像采集,从而准确直观地对电力隧道内的情况进行采集监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众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