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25554发布日期:2021-04-16 15:5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产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用电量大幅增加,电力设备规模成倍增加,设备运维管理工作量也在成几何级增大,随之而来的电力安全隐患检测工作也在逐步加重,为了提高对电力安全隐患的排查识别效果以及排查时的工作效率,通常都会将智能排查检测装置与无人机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从而实现现场高危环境及人员难于到达区域的智能排查和数据有序汇聚,提高隐患现场排查整治及执法的效率和质量,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3.然而现有的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4.1.现有的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在和无人机进行配合安装使用时,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和无人机之间的固定操作较为繁琐,且整体的固定效果较差,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5.2.现有的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底部不便于起到一定的撞击保护作用,从而当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在无人机上安装使用过程中和物品发生抵触碰撞时,容易导致装置出现损坏。
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防止装置出现损坏。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支撑脚和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端边侧固定安装有支撑脚,且支撑脚的内侧安装有固定块,并且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无人机本体的下端中部,所述固定块的边侧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部安装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端部安装在移动块的边侧,所述移动块的中部安装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安装在顶块的中部,所述顶块固定安装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的上端中部,且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
9.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壁和顶块的外壁相互贴合,且固定块和顶块之间构成滑动连接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卡接柱的外壁和通孔的内壁相互贴合,且卡接柱和顶块之间为滑动连接,并且卡接柱关于顶块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和螺纹杆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移动块和卡接柱之间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并且连接杆的端部均与移动块和卡接柱之间为活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由缓冲板、侧向柱、限位杆、调节弹簧、导向杆、滑动块、底块和缓冲弹簧组成,且缓冲板的上端边侧固定安装有侧向柱,并且侧向柱的上端安装在限位杆的内部,所述限位杆和侧向柱之间通过调节弹簧相互连接,且侧向柱的内侧安装有导向杆,并且导向杆的端部安装在滑动块上所述滑动块安装在底块的内部,且底块和滑动块之间通过缓冲弹簧相互连接。
13.优选的,所述侧向柱和限位杆之间为滑动连接,且侧向柱和滑动块均与导向杆的端部之间为铰接式连接,并且滑动块和底块之间为滑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能够提高装置和无人机之间安装时的稳定性,同时当装置底部受到撞击时,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防护作用;
15.1.设置有卡接柱,将顶块对应插入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螺纹杆,螺纹杆的转动能够使得移动块进行运动,移动块的运动能够在连接杆的作用下使得卡接柱向顶块的外侧进行运动,此时卡接柱进入到通孔的内部,由此实现了对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的位置固定;
16.2.设置有缓冲板,当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的底部受到撞击时,侧向柱在限位杆的内部进行滑动,侧向柱的运动能够在调节弹簧的作用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侧向柱的运动能够在导向杆的作用下使得滑动块在底座的内部进行滑动,滑动块的运动能够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避免因撞击力度过大对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块和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纹杆和顶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的滑动块和底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无人机本体;2、支撑脚;3、固定块;4、通孔;5、卡接柱;6、连接杆;7、移动块;8、螺纹杆;9、顶块;10、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1、防护机构;111、缓冲板;112、侧向柱;113、限位杆;114、调节弹簧;115、导向杆;116、滑动块;117、底块;118、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支撑脚2、固定块3、通孔4、卡接柱5、连接杆6、移动块7、螺纹杆8、顶块9、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和防护机构11,无人机本体1的下端边侧固定安装有
支撑脚2,且支撑脚2的内侧安装有固定块3,并且固定块3固定安装在无人机本体1的下端中部,固定块3的边侧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的内部安装有卡接柱5,卡接柱5的内侧安装有连接杆6,且连接杆6的端部安装在移动块7的边侧,移动块7的中部安装有螺纹杆8,且螺纹杆8贯穿安装在顶块9的中部,顶块9固定安装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的上端中部,且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机构11。
25.固定块3的内壁和顶块9的外壁相互贴合,且固定块3和顶块9之间构成滑动连接结构,顶块9和固定块3之间相互贴合,从而能够提高顶块9在固定块3内部的稳定性。
26.卡接柱5的外壁和通孔4的内壁相互贴合,且卡接柱5和顶块9之间为滑动连接,并且卡接柱5关于顶块9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卡接柱5在顶块9上的滑动能够方便对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的位置进行固定。
27.移动块7和螺纹杆8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移动块7和卡接柱5之间通过连接杆6相互连接,并且连接杆6的端部均与移动块7和卡接柱5之间为活动连接,螺纹杆8的转动能够使得移动块7在螺纹杆8上进行运动的,移动块7的运动能够在连接杆6的作用下使得卡接柱5进行同步运动。
28.防护机构11由缓冲板111、侧向柱112、限位杆113、调节弹簧114、导向杆115、滑动块116、底块117和缓冲弹簧118组成,且缓冲板111的上端边侧固定安装有侧向柱112,并且侧向柱112的上端安装在限位杆113的内部,限位杆113和侧向柱112之间通过调节弹簧114相互连接,且侧向柱112的内侧安装有导向杆115,并且导向杆115的端部安装在滑动块116上滑动块116安装在底块117的内部,且底块117和滑动块116之间通过缓冲弹簧118相互连接,侧向柱112和限位杆113之间为滑动连接,且侧向柱112和滑动块116均与导向杆115的端部之间为铰接式连接,并且滑动块116和底块117之间为滑动连接,侧向柱112在限位杆113内部的运动能够在导向杆115的作用下,推动的滑动块116在底块117的内部进行滑动。
29.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无人机作业的电力安全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时,首先根据图1-5所示,当需要对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进行固定安装时,将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上的顶块9对应插入到固定块3的内部,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转动螺纹杆8,螺纹杆8的转动能够使得移动块7在螺纹杆8上进行运动,移动块7的运动能够在连接杆6的作用下能够推动卡接柱5进行同步运动,此时卡接柱5向顶块9的外侧进行运动,卡接柱5进入到通孔4的内部,由此实现了顶块9和固定块3之间的固定,因顶块9和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之间为一体化结构,顶块9的位置固定后即实现了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的位置固定;
30.如图1和图5所示,当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的底部受到外力撞击时,冲击力首先和缓冲板111之间相互接触,缓冲板111受力后带动侧向柱112在限位杆113的内部进行滑动,侧向柱112的运动能够在调节弹簧114的作用下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如图5所示,侧向柱112的运动能够在导向杆115的作用下使得滑动块116在底块117的内部进行滑动,滑动块116的运动能够在缓冲弹簧118的作用下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作用,由此避免隐患智能识别装置本体10底部在受到冲击后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