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539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载人航天航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着陆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保障载人航天航空器着陆过程中乘员的安全,需要采用缓冲装置以减轻乘员所受到的冲击载荷。中国专利ZL 200620052299.6提供了一种由可排气的气囊为主体构造的座椅,其结构如附图1所示。该发明的不足是,其单层结构对于冲击载荷的脉宽延长不够,峰值仍较高,且可靠性不高,一旦气囊破损将严重威胁乘员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效果更好,且更可靠的着陆缓冲座椅。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它包括由内向外逐层包裹的多层气囊,各层气囊内部均设有在充气后使其保持形状的拉布,在气囊壁上设有多个由爆破膜开启的排气孔,且外层气囊排气孔的总截面积逐层小于内层气囊排气孔的总截面积,外层气囊爆破膜的开启压力逐层小于内层气囊爆破膜的开启压力。
[0005]本发明在缓冲过程开始前,最内层气囊充满气体,其它层气囊少量充气或不充气,乘员乘坐其上,并由束缚带固定;缓冲过程中,最内层气囊的爆破膜首先开启泄压,向次内层气囊充气,经延时后次内层气囊的爆破膜开启泄压,直至最外层气囊的爆破膜开启泄压;以此实现大幅度延展冲击载荷的脉宽,削弱冲击载荷的峰值。由于具有多层气囊,因而任一气囊的损坏仍不会使着陆缓冲座椅完全失效,故使其可靠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为中国专利ZL 200620052299.6所提供的由可排气气囊为主体构造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0007]附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0008]附图3为附图2的B-B向剖视图;
[0009]附图4、附图5为本发明使用过程示意图,其中附图4表示本发明在缓冲过程开始时的状态;附图5表示本发明在缓冲过程结束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参见附图,一种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包括由内向外逐层包裹的多层气囊,各层气囊内部均设有在充气后使其保持形状的拉布5,7,在气囊壁上设有多个由爆破膜开启的排气孔,且外层气囊2排气孔3的总截面积逐层小于内层气囊I排气孔的总截面积,外层气囊2爆破膜的开启压力逐层小于内层气囊I爆破膜的开启压力。
[0011]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所述的多层气囊为内层气囊1、外层气囊2两层。
[0012]实施例3:如实施例1或2所述的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所述的多层气囊采用高强度、密闭性好的纤维布料制做。
【主权项】
1.一种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其特征是:它包括由内向外逐层包裹的多层气囊,各层气囊内部均设有在充气后使其保持形状的拉布(5,7),所述拉布(5,7)内开设有连通孔出),在气囊壁上设有多个由爆破膜开启的排气孔,且外层气囊(2)排气孔(3)的总截面积逐层小于内层气囊(I)排气孔的总截面积,外层气囊(2)爆破膜的开启压力逐层小于内层气囊(I)爆破膜的开启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层气囊为内层气囊(I)、外层气囊(2)两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其特征是:所述的多层气囊采用高强度、密闭性好的纤维布料制做。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载人航天航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着陆缓冲装置。内外多层气囊着陆缓冲座椅,包括由内向外逐层包裹的多层气囊,各层气囊内部均设有在充气后使其保持形状的拉布(5,7),所述拉布(5,7)内开设有连通孔(6),在气囊壁上设有多个由爆破膜开启的排气孔,且外层气囊(2)排气孔(3)的总截面积逐层小于内层气囊(1)排气孔的总截面积,外层气囊(2)爆破膜的开启压力逐层小于内层气囊(1)爆破膜的开启压力。本发明可此实现大幅度延展冲击载荷的脉宽,削弱冲击载荷的峰值。由于具有多层气囊,因而任一气囊的损坏仍不会使着陆缓冲座椅完全失效,故使其可靠性得到提高。
【IPC分类】B64D25-115
【公开号】CN104724289
【申请号】CN201510106065
【发明人】马红磊, 付文文, 张晓光, 肖艳华, 王健全, 祝郁, 刘炳坤, 刘志刚, 何新星, 阚广悍
【申请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