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3978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包括四个升力单元、第二电缸、2个滑块、2个第一电缸、电控装置、机体、油箱、水泵、水箱、4个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为长方形平板结构,在平板的2侧设有两个方槽;所述的四个升力单元中每两个对称设置在机体两侧,每个升力单元包括涡扇发动机、伺服电机、滑动杆、套筒、曲柄、销轴,所述的套筒由空心方管制成,其内侧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机体的方槽中。本发明具有4个可以独立控制的升力单元,使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在遇到不稳定气流使可以通过第二电缸使滑动杆伸出,从而增大飞行器整体的长度和宽度,增加其稳定性。
【专利说明】
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
【背景技术】
[0002]雾霾是现今空气污染的重要元凶,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因此抑制雾霾的产生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其采用4个可以独立控制的升力单元,使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在遇到不稳定气流使可以通过第二电缸使滑动杆伸出,从而增大飞行器整体的长度和宽度,增加其稳定性。
[0004]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包括四个升力单元、第二电缸、2个滑块、2个第一电缸、电控装置、机体、油箱、水栗、水箱、4个喷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为长方形平板结构,在平板的2侧设有两个方槽;所述的四个升力单元中每两个对称设置在机体两侧,每个升力单元包括涡扇发动机、伺服电机、滑动杆、套筒、曲柄、销轴,所述的套筒由空心方管制成,其内侧一端通过销轴铰接在机体的方槽中,销轴与套筒固定连接,在销轴上方设有曲柄,曲柄与销轴固定连接,曲柄的末端设有转轴,转轴与曲柄转动连接,套筒的外侧一端滑动安装有滑动杆,滑动杆的滑动由第二电缸控制,所述的第二电缸的缸体后端部固定在套筒下方,所述的第二电缸的伸缩杆前端固定在滑动杆的下方;所述的伺服电机水平固定在滑动杆的前端,所述的涡扇发动机为涡轮风扇发动机,其外壳固定在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通过伺服电机可以调节涡扇发动机的喷口方向;所述的2个第一电缸对称固定在机体上方的固定座上,所述的滑块固定在第一电缸的伸缩杆前端部,滑块上开有横向的矩形滑槽,所述的曲柄上方的转轴滑动安装在矩形滑槽中,通过第一电缸可以控制曲柄的摆动,进而可以控制套筒的摆动;所述的油箱和电控装置安装在机体的上方;所述的水箱为梯形结构水箱,水箱固定在机体下方,所述的水栗固定在水箱侧面,水栗的吸水口与水箱相连;
所述的喷水器固定在涡扇发动机的喷口下方,喷水器包括中心管、进水管和8个喷水管,所述的8个喷水管均匀布置在中心管的周围,喷水管的表面上设有喷水孔,所述的进水管一端与中心管连接,另一端通过软管与水栗的出水口相连。
[0005]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控装置内置无线通讯系统,可以与外界进行实时通讯,电控装置由内部的电池组供电,电控装置内部还设有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4个伺服电机、2个第一电缸、4个第二电缸和水栗上的电机相连接,所述的油箱通过油管分别与4台涡扇发动机的进油口相连,每个伺服电机、第一电缸、第二电缸和涡扇发动机均可独立控制。
[0006]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具有4个可以独立控制的升力单元,使飞行器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在遇到不稳定气流使可以通过第二电缸使滑动杆伸出,从而增大飞行器整体的长度和宽度,增加其稳定性;通过曲柄可以将套筒并拢,套筒并拢后飞行器的体积变小,方便了飞行器的运输。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发明的水箱安装示意图。
[0009]图3为本发明的套筒并拢后的示意图。
[0010]图4为本发明的喷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附图标号:1-祸扇发动机;2-伺服电机;3-滑动杆;4-套筒;5-曲柄;6-滑块;7-第一电缸;8-电控装置;9-机体;10-油箱;11-水栗;12-水箱;13-销轴;14-第二电缸;15-喷水器;1501-喷水管;1502-中心管;1503-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3]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包括四个升力单元、第二电缸14、2个滑块6、2个第一电缸7、电控装置8、机体9、油箱1、水栗11、水箱12、4个喷水器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9为长方形平板结构,在平板的2侧设有两个方槽;所述的四个升力单元中每两个对称设置在机体9两侧,每个升力单元包括涡扇发动机1、伺服电机2、滑动杆3、套筒4、曲柄5、销轴13,所述的套筒4由空心方管制成,其内侧一端通过销轴13铰接在机体9的方槽中,销轴13与套筒4固定连接,在销轴13上方设有曲柄5,曲柄5与销轴13固定连接,曲柄5的末端设有转轴,转轴与曲柄5转动连接,套筒4的外侧一端滑动安装有滑动杆3,滑动杆3的滑动由第二电缸14控制,所述的第二电缸14的缸体后端部固定在套筒4下方,所述的第二电缸14的伸缩杆前端固定在滑动杆3的下方;所述的伺服电机2水平固定在滑动杆3的前端,所述的涡扇发动机I为涡轮风扇发动机,其外壳固定在伺服电机2的电机轴上,通过伺服电机2可以调节涡扇发动机I的喷口方向;所述的2个第一电缸7对称固定在机体9上方的固定座上,所述的滑块6固定在第一电缸7的伸缩杆前端部,滑块6上开有横向的矩形滑槽,所述的曲柄5上方的转轴滑动安装在矩形滑槽中,通过第一电缸7可以控制曲柄5的摆动,进而可以控制套筒4的摆动;所述的油箱10和电控装置8安装在机体9的上方;所述的水箱12为梯形结构水箱12,水箱12固定在机体9下方,所述的水栗11固定在水箱12侧面,水栗11的吸水口与水箱12相连;
所述的喷水器15固定在涡扇发动机I的喷口下方,喷水器15包括中心管1502、进水管1503和8个喷水管1501,所述的8个喷水管1501均匀布置在中心管1502的周围,喷水管1501的表面上设有喷水孔,所述的进水管1503—端与中心管1502连接,另一端通过软管与水栗11的出水口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控装置8内置无线通讯系统,可以与外界进行实时通讯,电控装置8由内部的电池组供电,电控装置8内部还设有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的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导线分别与4个伺服电机2、2个第一电缸7、4个第二电缸14和水栗11上的电机相连接,所述的油箱10通过油管分别与4台涡扇发动机I的进油口相连,每个伺服电机2、第一电缸7、第二电缸14和涡扇发动机I均可独立控制。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6]本发明工作原理:本发明通过四个独立控制的升力单元为飞行器提供升力并控制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在升到空中执行除雾霾作业时由水栗11从水箱12中抽水并输送到喷水器15中,水流从喷水管1501中的喷水孔中喷出后被涡扇发动机I的气流吹散并雾化,雾化的水滴与空气中的雾霾颗粒结合后降落的地面上,从而消除雾霾的污染。
【主权项】
1.一种可垂直起降式除雾霾飞行器,包括四个升力单元、第二电缸(14)、2个滑块(6)、2个第一电缸(7)、电控装置(8)、机体(9)、油箱(10)、水栗(11)、水箱(12)、4个喷水器(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9)为长方形平板结构,在平板的2侧设有两个方槽;所述的四个升力单元中每两个对称设置在机体(9)两侧,每个升力单元包括涡扇发动机(1)、伺服电机(2)、滑动杆(3)、套筒(4)、曲柄(5)、销轴(13),所述的套筒(4)由空心方管制成,其内侧一端通过销轴(13)铰接在机体(9)的方槽中,销轴(13)与套筒(4)固定连接,在销轴(13)上方设有曲柄(5),曲柄(5)与销轴(13)固定连接,曲柄(5)的末端设有转轴,转轴与曲柄(5)转动连接,套筒(4)的外侧一端滑动安装有滑动杆(3),滑动杆(3)的滑动由第二电缸(14)控制,所述的第二电缸(14)的缸体后端部固定在套筒(4)下方,所述的第二电缸(14)的伸缩杆前端固定在滑动杆(3)的下方;所述的伺服电机(2)水平固定在滑动杆(3)的前端,所述的涡扇发动机(I)为涡轮风扇发动机,其外壳固定在伺服电机(2)的电机轴上,通过伺服电机(2)可以调节涡扇发动机(I)的喷口方向;所述的2个第一电缸(7 )对称固定在机体(9 )上方的固定座上,所述的滑块(6)固定在第一电缸(7)的伸缩杆前端部,滑块(6)上开有横向的矩形滑槽,所述的曲柄(5)上方的转轴滑动安装在矩形滑槽中,通过第一电缸(7)可以控制曲柄(5)的摆动,进而可以控制套筒(4)的摆动;所述的油箱(10)和电控装置(8)安装在机体(9)的上方;所述的水箱(12)为梯形结构水箱(12),水箱(12)固定在机体(9)下方,所述的水栗(11)固定在水箱(12)侧面,水栗(11)的吸水口与水箱(12)相连; 所述的喷水器(15)固定在涡扇发动机(I)的喷口下方,喷水器(15)包括中心管(1502)、进水管(1503)和8个喷水管(1501),所述的8个喷水管(1501)均匀布置在中心管(1502)的周围,喷水管(1501)的表面上设有喷水孔,所述的进水管(150 3 )—端与中心管(150 2 )连接,另一端通过软管与水栗(11)的出水口相连。
【文档编号】B64C1/30GK106005387SQ20161057011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0日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张学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