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4394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
一般习用捆钞机用捆扎带捆纸钞时,经过纸钞压缩封贴机构、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等捆钞过程,其中纸钞压缩封贴机构通过助动力装置推动压缩机构升降以及封贴捆扎带时,一般所捆绑的纸钞有新钞及旧钞之分,同样一叠纸钞,同样的压缩力,新钞与旧钞的高度(厚度)就不同,新钞较薄,压缩行程长;旧钞较厚,压缩行程短,这样,捆扎不同的钞票时会有行程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正确定位并吸收上述的行程差异的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主要包括一纸钞压缩机构、一捆扎带封贴机构与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等主要构件,所述纸钞压缩机构为若干构件的组合,所述捆扎带封贴机构位于纸钞压缩机构的机台下方,所述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包括有两组活动式进退带机构及两组活动式导带机构,两者均固定于上固定架上,其升降的动力来源由下缓冲架两侧的皮带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下端藉二缓冲滑杆而穿滑于一下缓冲架,所述缓冲杆上分别套置有回复弹簧,上固定架与下缓冲架滑动地设置在二缓冲滑杆之间,所述缓冲滑杆上、下停止点设有缓冲胶。
所述纸钞压缩机构的机台两端分别设有上、下主动轮及上、下被动轮,上、下被动轮间为环绕有皮带或缆线,所述皮带上的锯齿可与所述上、下被动轮的齿轮啮合,所述上、下主动轮间环绕有缆线或皮带,所述下主动轮与下被动轮同轴,下主动轮较下被动轮小,下缓冲架两侧分别由固定片栓固于左、右侧的皮带上。
所述的饰板上门固定于上导带机构的前方,饰板下门固定于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的外侧,在捆钞过程中,饰板下门随着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而抵达上停止点,使上、下门关闭后构成导带回路。
因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捆钞机的上导带机构前端具有一饰板上门,饰板下门则固定于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的外侧,当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被推送上升时,饰板下门可随着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而抵达上停止点,因而使上、下门关闭后构成立体导带回路,以方便导引捆扎带捆钞。
2、纸钞压缩机构的上、下主动轮间环绕有缆线,上、下被动轮间环绕有皮带,下主动轮与下被动轮固定于同轴且下主动轮较下被动轮小,该压缩动作经缆线同步转移且放大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的行程,不必藉助其他动力来源,而可产生放大行程的作用。
3、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上升并带动下门上升与上导带机构前端的饰板上门形成上、下门关闭后构成导带回路,方便导引捆扎带捆钞;另纸钞压缩机构的压钞动作经缆线同步转移且放大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的行程,且不需其他动力来源,利用缓冲架的缓冲,可吸收新旧钞压缩行程差异,使用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主动轮及上被动轮部份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主动轮及下被动轮部份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如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纸带捆钞机主要为由纸钞压缩机构1、纸钞封贴机构与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等主要装置所组成;其中纸钞压缩机构1为若干构件的组合,而纸钞封贴机构为位于纸钞压缩机构1的机台2下方(图中未显示),因皆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特征,故仅述于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为包括有两组活动式进退带机构31及两组活动式导带机构32,其中活动式导带机构32用以导引、限制纸带运行,而活动式进退带机构31用于推送、退带、拉紧捆扎带,两者均固定于上固定架4上,报送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升降的动力来源,为下缓冲架5的两侧分别固定于两侧的皮带73,随下被动轮72带动皮带73而升降;另饰板上门11为固定于上导带机构111的前方(如
图1),饰板下门12则固定于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的外侧,当纸钞压缩机构1的压缩动力驱动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上升进行捆钞的同时,饰板下门12可随着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而抵达上停止点,因而使捆钞时,上、下门11、12能关闭,以方便导引捆扎带捆绑钞票。
配合参阅
图1及图3、图4所示,纸钞压缩机构1的机台2两端分别设有上、下主动轮61、62及上、下被动轮71、72,而上主动轮61与上被动轮71不同轴而藉固定架60固定,固定前上主动轮61与上被动轮71可分别调整其张力,而下主动轮62与下被动轮72则为同轴,上、下被动轮71、72之间环绕有皮带73(或缆线),该皮带73上设有锯齿,因而可与上、下被动轮71、72的齿轮啮合,上、下主动轮61、62之间则环绕有缆线63(或皮带),由于下主动轮62较小、下被动轮72较大,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的下缓冲架5两侧分别藉固定片51而栓固于左、右侧的皮带73上(如图2),经由皮带73的传动使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产生上升及下降的动作,而压钞动作经缆线同步转移且放大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2的行程,因此当下主动轮62带动同轴的下被动轮72旋转时,因比例不同而产生放大行程的作用,也就是下主动轮62转一圈,下被动轮72会转一圈以上的行程;倘若下主动轮62及下被动轮72大小相同,其一比一的行程将不足以使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上升至定位。
如图2所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固定于上固定架4上,二支(左、右)缓冲杆8栓固于上固定架4的下端,该二支缓冲杆8的下端穿滑于下缓冲架5,二支缓冲杆8的底部各以E型环卡住以限制其下停止点,而每一支缓冲杆8上均套置有一下缓冲架回复弹簧9,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可在二滑杆21之间滑移,该滑杆21的上、下停止点均设有垫圈状的缓冲胶22,以便上固定架4及下缓冲架5限制其上、下停止点当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3的上固定架4及下缓冲架5被皮带73带动由假想线位置向上报动至实线位置,以压缩纸钞捆绑捆扎带时,其压缩纸钞的行程在旧钞时,回复弹簧9压缩行程较小,如本实用新型再使用相同数量的新钞时,回复弹簧9压缩行程较大,缓冲机构可以发挥作用,如图5所示,也就是上固定架4及下缓冲架5被推动至上固定架4定位后,下缓冲架5在假想线位置仍可以向上挤压回复弹簧9至实线位置,以抵消多余的行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其独特的缓冲机构设计,以及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开启方便置钞、关闭后构成导带回路,以方便导引捆扎带,提供了习知捆钞机所无法改良的缺点,其实用功效当无庸置疑。对于熟悉此类技艺的人士而言,其根据上述的说明对该具体实施例所作的变更及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其主要包括一纸钞压缩机构、一捆扎带封贴机构与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所述纸钞压缩机构为若干构件的组合,所述捆扎带封贴机构位于纸钞压缩机构的机台下方,所述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包括有两组活动式进退带机构及两组活动式导带机构,两者均固定于上固定架上,其升降的动力来源由下缓冲架两侧的皮带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架下端藉二缓冲滑杆而穿滑于一下缓冲架,所述缓冲杆上分别套置有回复弹簧,所述上固定架与下缓冲架滑动地设置在二缓冲滑杆之间,所述缓冲滑杆上、下停止点设有缓冲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纸钞压缩机构的机台两端分别设有上、下主动轮及上、下被动轮,上、下被动轮间为环绕有皮带或缆线,所述皮带上的锯齿可与所述上、下被动轮的齿轮啮合,所述上、下主动轮间环绕有缆线或皮带,所述下主动轮与下被动轮同轴,下主动轮较下被动轮小,下缓冲架两侧分别由固定片栓固于左、右侧的皮带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带机构的前方固定有饰板上门,所述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的外侧固定有饰板下门。
专利摘要一种捆钞机活动式进退带及导带机构,其栓固于上固定架,下端通过二缓冲杆滑动地穿设在一活动的下缓冲架上,该缓冲杆上分别套置有下缓冲架回复弹簧,上固定架与下缓冲架滑动地设置在二缓冲滑杆之间,缓冲滑杆上、下停止点设有缓冲胶,上固定架定位后,下缓冲架仍可以向上挤压回复弹簧,抵消多余的行程,以紧密、牢固地捆绑压缩不同行程的新、旧钞票,其不需其他动力来源,利用缓冲架的缓冲,可吸收新旧钞压缩行程差异,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B65B27/08GK2478927SQ0120004
公开日2002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3日
发明者林慧娥 申请人:士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