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吊架和相关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39493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集装箱吊架和相关的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集装箱吊架”)的承接装置,通过它用吊车吊起关闭或打开的集装箱,例如用于装上船或从船上卸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集装箱,它与本发明的承接装置一起使用。
也称作装载装置的承接装置是公知的,并用于集装箱的转运站。对该装置所提要求的基本特点是,打开集装箱简单且要快,例如在装船或卸船时尽可能地缩短相对宝贵的停泊时间。
出于该理由和安全上的原因,如果为了承接或放置集装箱人们需要承接装置例如对集装箱进行锁定或解锁,因此可看作一种缺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通过一种可能的途径从根本上加快集装箱的转载。
特别是提供一种集装箱的承接装置以及与其相适应的集装箱,在人员不在承接装置或集装箱旁时,可以承接或放置集装箱。
该技术问题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的承接装置实现的。此外,该技术问题还通过如权利要求2和3所述的集装箱实现的。
从属权利要求包括了本发明有益的进一步技术方案。
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给出了本发明进一步的细节、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承接装置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第一集装箱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第二集装箱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第三集装箱的透视图;图5(a)-(c)示出了承接装置支柱的断面图;图6(a)-(d)示出了不同工作位置的方管的断面图;图7(a)-(d)示出了图6(a)-(d)的局部放大图;图8(a)-(c)示出了图6第一集装箱不同工作位置的方管简化图;图9(a)和(b)示出了图6第二集装箱不同工作位置的方管简化图;图10(a)-(e)示出了第一和第二集装箱角区域的断面图。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集装箱的承接装置1,它也称作集装箱吊架,它从上面装到集装箱上。水平杆2-5通常是可伸出的,使得它们可以与集装箱的长度相适应。在水平杆的外端设置垂直支柱6-9,它们分别装到集装箱的角上。承接装置1具有一悬挂装置10,在其上由吊车抓住。
图2示出了这样的第一集装箱20,根据本发明,它具有分别在其上角和下角21、23;24、26;27、29;30、32之间设置的方管22、25、28、31(用虚线表示)。在集装箱20的上角和下角区域即在方管之上和之下分别设置长孔L及位于其下具有(上或下)孔的附加件211、231;241、261;271、291;301、321。
以相同的方式构成图3和4所示的集装箱,其中相同的或彼此相应的部件在图2中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这样可以更好地描述与其承接装置的共同作用。
对此,图3示出了第二集装箱30,根据本发明,它具有分别在其上角和下角33、35;36、38;39、41;42、44之间设置的方管34、37、40、43(用虚线表示)。在集装箱30的上角和下角区域即在方管之上和之下分别设置长孔L及位于其下具有(上或下)孔的附加件331、351;361、381;391、411;421、441。
最后,图4示出了第三集装箱40,根据本发明,它具有分别在其上角和下角45、47;48、50;51、53;54、56之间设置的方管46、49、52、55(用虚线表示)。在集装箱40的上角和下角区域即在方管之上和之下分别设置长孔L及位于其下具有(上或下)孔的附加件451、471;481、501;511、531;541、561。
图5(a)至5(c)示出了承接装置1的支柱6至9之一的断面图,其分别具有第一开闭装置,其中所有四个支柱的结构均是相同的。图5(a)示出了初始位置,图5(b)示出了第一行程位置,而图5(c)示出了第二行程位置。
各支柱包括行程缸14,它以公知的方式液动或气动并使第一传动轴125轴向运动。此外,设置第一扭转锁定单元11,该扭转锁定单元包括在图中设置在传动轴125下端的内扭转锁件112和外锁件111,其结构为锤头螺栓的结构。
具体而言,该外扭转锁件111包括一围住传动轴125的套件1111和基本呈矩形的支承件1112,在套件下端区域的外周上设置(铣出)方形楔嵌件1113,支承件1112固定到套件1111的下端。套件1111的上端与围住其上端的支承盘127螺旋连接,为此支承盘具有内螺纹,其中的螺旋连接优选通过埋头螺栓锁定,以避免螺旋连接的偶然松脱。
支承盘再次安置到支承件128上,支承件与方管焊接并伸出方管的下端作为导向件124。
另外,设置使传动轴125转动并由此使内扭转锁件112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2以及使支承盘127转动并由此使外扭转锁件111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3。
通过方形楔嵌件1113防止外扭转锁件111在由集装箱锁定的转动位置意外地转动。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具有第二开闭装置的方管四个不同工作位置的断面图,如它可用于图2、3和4结构相同的集装箱中那样。
在方管92的内部设置一连续的杆925,在其上端固定一承接件(叉口件)922,它用于承接位于其上的集装箱或承接装置的内扭转锁件(例如图5中的内扭转锁件112),而在杆925的下端装配内扭转锁件932。另外,在承接件922上固定弹簧管929。该弹簧管的相对(下)端延伸过第一导向件930,弹簧管通过该导向件基本与杆925同轴定位。同时,在第一导向件930和在承接件922上的横截面扩大部分931之间设置一复位弹簧926,它使得弹簧管、承接件以及杆朝着图中方管上端的方向被压动或偏压。
此外,一套筒921被推到杆925上,在图6(a)所示的初始位置,套管的一端大致延伸到第一导向件930的上部区域,而其另一端固定到支承盘927上。
也同样为垂头螺栓结构的外扭转锁件931包括装在杆925下端的套件9311,它的下端固定在基本呈矩形的支承件9312上。在套件的下端区域的外周上设置方形楔嵌件9313,由此防止外扭转锁件111在由集装箱锁定的转动位置意外地转动。
支承盘927具有内螺纹,它与套件9311的上端螺旋连接并优选通过埋头螺栓锁定,以避免螺旋连接的偶然松脱。
支承盘927安置到第二导向件924的导向套9241上,它围住外扭转锁件931的套件9311。导向套在图6(b)、(c)、(d)所示的工作位置靠在支承件928上,其支承件与方管92焊接。
此外,在弹簧管929下端区域和套筒921上端区域分别设置啮合装置935、936(例如套筒上的凸起935和弹簧管上的相应导向件936),它们在图6(a)-(c)所示的轴向移动位置彼此配合并传递转动,而在图6(d)的移动位置彼此脱开。
图7(a)-(d)示出了图6(a)-(d)工作位置的方管下端区域的放大图。
下面参照图5、8和9描述各第一和第二开闭装置的作用过程,其中通过承接装置承接第一集装箱20和第二集装箱30并将它们装到第三集装箱40上且通过其锁定。而支柱或方管的其它开闭装置的作用过程是相同的。
为清楚起见,可以从纵向彼此观察图5、8和9。可注意到,在图8和9中示出了第二开闭装置的简图,因为其结构已参照图6和7作了描述。
为了承接第一集装箱20,承接装置1(图1)运行到第一集装箱20(图2)上并放置到其上,各支柱6-9的扭转锁件单元伸进位于第一集装箱(20)的上角21、24、27、30的长孔。第一开闭装置处于图5(a)所示的初始位置,而第二开闭装置处于图8(a)(也为图6(a))所示的初始位置。
通过吊车操纵者发出的信号,第二驱动装置13被激活并使外扭转锁件111转动90度,使得支承件1112不再能从长孔中出来并由此使第一集装箱20与承接装置1连接且可以提升。
为了保证相应导向的扭转锁件容易缩回或伸出进行进一步的操作,如上所述,在上下附加件211、231;241、261;271、291;301、321;331、351;361、381;391、411;421、441;451、471;481、501;511、531;541、561上分别设置孔。
为了可以进一步承接第二集装箱30,首先通过对行程缸14相应加载使得承接装置1的内扭转锁件112伸出到图5(b)所示的第一工作位置。由此,内扭转锁件112进入叉口(承接件)222并将具有导向件224的第二开闭装置的扭转单元223穿过第一集装箱20的下角23从其中压出。接着,借助承接装置1将第一集装箱20放到第二集装箱30上,其中伸出的扭转锁件单元223使第一集装箱20定位,使得所有集装箱角重叠并且在第一集装箱20放下时通过导向件224使扭转锁件单元223可以伸入第二集装箱30的上长孔L中。由此,到达图8(b)所示的第二工作位置,在该图还可看出,伸出的导向件224通过第一集装箱20的扭转锁件单元223此时处于第二集装箱30的上角33。
接着,通过吊车操纵者发出的信号,第一驱动装置12被激活,它使内扭转锁件112转动90度,这样,通过叉口222使扭转锁件单元223特别是外扭转锁件2231的支承件2234在第一集装箱20中转动90度并由此使其不再能从其长孔中出来。这样,第二集装箱30与第一集装箱20锁定且可以通过承接装置提升。该位置与图6(c)所示的位置对应。
为了可以将两集装箱20、30借助承接装置1可靠地放置到第三集装箱40上,首先必须再使第二集装箱30的扭转锁件单元343伸出。
在承接状态下,由于方形楔嵌件113、2233的作用,外扭转锁件111、2231不转动。由于第一开闭装置的内扭转锁件112具有特有的(第一)驱动装置12,第一集装箱20的内扭转锁件2232可再转回到图8(b)所示的位置,弹簧管929通过行程缸14的作用相对于套筒921微小的轴向移动使得啮合装置935、936脱开,以便连续的转动只传给内扭转锁件2232。
因此,承接装置1的内扭转锁件112在伸入第一集装箱20的叉口之前又处于初始位置,且第一集装箱20的内扭转锁件2232又处于其初始位置,在该位置它可以进入第二集装箱30的叉口342。
第二集装箱30中的第二开闭装置此时还处于图9(a)所示的初始位置。
接着,通过吊车操纵者发出的信号,行程缸14伸出到图5(c)所示的第二工作位置。通过承接装置的内扭转锁件112和第一集装箱20的内扭转锁件2232,扭转锁件单元343通过导向件344伸出第二集装箱30,使得第二集装箱30以上述的方式容易地在第三集装箱40上定位。
接着,将叠置吊起的两集装箱20和30放置到第三集装箱40上,伸出的扭转锁件单元343通过导向件344可以进入第三集装箱40的上长孔L中。
当集装箱叠置并被卸载而由此到达图9(b)所示的位置时,承接装置1的内扭转锁件112通过第一集装箱20的内扭转锁件2232再以上述第二集装箱20的方式锁定扭转锁件单元343。
如果三个集装箱20、30、40彼此锁定,内扭转锁件112借助行程缸14回到图5(a)的初始位置且外扭转锁件111借助第二驱动单元13转动90度,这样第一集装箱20的承接装置1就被解锁而可以提升。
图10又一次示出了放置到集装箱30上并与其锁定的第一集装箱20扭转锁件单元223的位置。在图10(a)中第一集装箱20被放置但还没有被锁定。图10(b)示出了锁定状态,而图10(c)示出了内扭转锁件2232转回后的位置。接着它可以进入第二集装箱30的叉口342并根据图10(d)伸出,以便最后根据图10(d)使外扭转锁件3431与第三集装箱40锁定。
在相对图6和7简化的图8、9和10中,附图标记221(341)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方管;附图标记2231(3431)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外扭转锁件;附图标记2232(3432)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内扭转锁件;附图标记2233(3433)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方形楔嵌件;附图标记2241(3441)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导向套;附图标记226(346)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复位弹簧;附图标记224(344)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导向件;附图标记227(347)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支承盘;附图标记228(348)表示第一(第二)集装箱的支承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集装箱或类似载重物的承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开闭装置具有一扭转锁件单元(11),通过它借助移动和转动的作用使得一个或多个叠置的集装箱与该承接装置锁定。
2.一种集装箱或类似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开闭装置具有一扭转锁件单元(223;343),通过它借助移动和转动的作用可以使得一个或多个位于其下面的其它集装箱与该集装箱锁定。
3.一种集装箱或类似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开闭装置具有一扭转锁件单元(223;343),它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接装置的第一开闭装置致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集装箱吊架”)的承接装置(1),通过它用吊车吊起关闭或打开的集装箱,例如用于装上船或从船上卸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集装箱,它与本发明的承接装置一起使用。该承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扭转锁件单元的第一开闭装置,通过它借助移动和转动的作用使一个或多个叠置的集装箱锁定。该集装箱或类似运输容器的特征在于,具有扭转锁件单元的第二开闭装置,通过它借助移动和转动的作用使一个或多个在其下的集装箱与其集装箱可以锁定。
文档编号B65D88/00GK1466542SQ01816333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27日
发明者赫尔曼·克鲁泽, 赫尔曼 克鲁泽 申请人:赫尔曼·克鲁泽, 赫尔曼 克鲁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