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192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使内容物(液体)从容器本体排出时通过用手按压容器本体等进行加压而容易使所述内容物以点滴状排出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其设有包括排出流速控制机构并能够计量一定数量的定量计量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以饮料水容器为主的PET瓶非常普及,目前流行的形状也多种多样。而且,也涉及以洗涤剂容器为主的塑料瓶,除了PET瓶之外,还提出了多种类型的容器,从减少垃圾和资源再利用的观点出发,作为可以重新装用容器的圆筒形容器已变得普及。
因而在现有技术中给人这样的感觉,现有容器集中关注容器本体,与排出口相关的问题给人以弃置不顾的感觉。存在从容器喷出内容物的事故,例如大容量瓶倾斜时很重,不易于进行排出控制,液体从容器溢出。而且,从重新装用圆筒形容器向塑料瓶内重新装洗涤剂时,由于无意夹紧圆筒形容器而使洗涤剂从排出口喷出,此外,对折容器本体,从排出口向目的地方向逸出洗涤剂,都引起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
因而需要一种使收藏在这种容器内的液体不能从容器内无意排出的排出口结构,为此,本申请人在特开平10-338278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控制排出口处液体流速的技术。
一方面,特别有一种如点眼药等那样的从液体容器中使内容物以点滴状排出的容器。有必要排出成点滴状的液体除了点眼药之外,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等。
现有的点滴排出容器以点眼药类型容器为代表具有下述结构,使容器排出口简单地变细,由于液体表面张力,液体变得停滞,通过用手指等按压容器本体,提高内压,才能将液体排出。对于化妆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容器来说,即使排出口与点眼药容器的排出口一样简单变细,在此情况下,与通过按压容器本体而排出内容物相比,更多通过振动容器本体而排出内容物。
但是正如所有人都具有点眼药的经验那样,为了排出一滴液体而控制按压容器力的大小很难,排出1滴、2滴时,要求细微地调整力。因而容器本体材料选择(容器的硬度、刚性)的自由度变小。因而,例如从复合管状容器那样软的容器本体使内容物点滴排出等极为困难。只可以使用具有适合硬度和刚性的塑料瓶或玻璃制容器。
因而本发明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提供这样一种液体容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可以极其轻易地排出内容物点滴,容器本体的制约少,设有适用于多种柔软性容器的容易点滴排出的排出口。
此外,作为洗涤剂等液体容器,泵式树脂制瓶已经非常普及。在树脂制瓶容器本体的上方开口部具备手压式泵,当需要时,用手按压这种泵,将内容物排出。
该泵是所谓的柱塞泵且具有下述结构,也就是一旦按压手压部,滞留在泵内的内容物从排出口被挤压出,一旦松手,由复位弹簧使所述手压部返回,同时从容器本体吸入内容物。在泵内通常设置放松螺栓,它作为单向阀,防止已被吸入泵内的内容物再度逆流回容器本体内。此外,在泵本体下端设置细管,以便从容器本体的底部向上吸入内容物。这种容器更多被用于洗涤剂、洗发液等粘性较高的液体,极端地也可以作为一般的容器。
但是在所述泵中,复位弹簧是金属制成的等,即使单一材料结构在技术上可行,从成本问题等角度出发也是不现实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社会上日益增强,到了不能无视垃圾问题的时候了。
此外,由于在泵内设置了防止逆流的单向阀,内容物在从泵至排出口之间的管内滞留凝固,在以后排出时,出现凝固的内容物飞出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液体容器提供这样一种液体容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可以由单一材料制造,尽管结构简单,在通过流速控制而防止无意排出的同时,由于排出管内的内容物引入容器本体内,故内容物不会滞留凝固在管内。
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必须计量的液体有药品、化妆品、涂料、洗涤剂等各种各样。对于药品等,用计量杯从箱中计量取出时,最常考虑的是使用盒。此外,与药品相比,作为比一次使用量多的洗涤剂等液体容器,瓶盖变成计量杯的容器瓶和泵式合成树脂制的瓶已经非常普及。前者是从容器本体上取下计量杯而使用的瓶,可以自由地计量所需数量,不适合进行正确地计量。此外,后者在合成树脂制瓶的容器本体上方开口部具有手压式泵,在需要时用手按压所述泵,使内容物被排出。一旦使用后者,每次由手压所排出的数量几乎不一定。
但是,由于包含计量杯的容器是对照设置在计量杯内的刻度,将内容物从容器本体内倒出而使用的容器,在不能正确计量的同时,可能出现倒出液体恶化和液体溢出的现象。此外,当盖没有被拧紧时,一旦容器倾倒,则出现内容物泄漏的问题。
而且在泵式瓶中,泵的复位弹簧是由金属制成的,可以采用由单一材料制造的结构,不会出现成本增高等现象。
而且由于在泵内设置了防止逆流的单向阀,内容物在从泵至排出口之间的管内滞留凝固,在以后排出时,出现凝固的内容物飞出的问题。
因而本发明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可以由单一材料制造,尽管结构简单,通过流速控制可以防止无意排出,而且由于排出管内的内容物引入容器本体内,内容物不会滞留凝固在排出管内,同时还提供一种可以一定量的正确计量的液体容器。

发明内容
因此,具有本发明的排出流速控制机构的容器有以下特征。
(1)在具有使内容物排出的排出路径的液体容器中,在所述排出路径内具有流速控制通路,该流速控制通路具有在常压下因内容物的表面张力内容物自然封锁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排出内容物时,通过该流速控制通路后的内容物沿该通路方向的流速变为0,同时在充满被设置在该流速控制通路出口侧的排出路径的主通路后,从排出口被排出。
(2)所述流速控制通路形成在与所述排出路径的主通路相平行的方向上。
(3)所述流速控制通路形成在与所述排出路径的主通路相垂直的方向上。
(4)所述流速控制通路是孔。
(5)所述流速控制通路是间隙。
(6)当具有2个以上所述流速控制通路时,当通路个数是偶数时,每对的、且分别成为对的流速控制通路被配置成相对位置或放射状。
(7)设置开口面积变更装置,以可阶梯或无阶梯地增减所述流速控制通路开口面积。
(8)流速控制通路的内容物流入口被开口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内容物从容器本体侧向该流速控制通路直接流入。
(9)具有将来自容器本体的内容物向所述流速控制通路的内容物流入口诱导的诱导路径,且该诱导路径形成为,其流入口被设置在排出口侧,内容物经过该诱导路径而流入流速控制通路。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排出流速控制容器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容器。
(10)在具有使内容物排出的排出路径的液体容器内,在所述排出路径内具有流速控制通路,该流速控制通路具有在常压下因内容物的表面张力内容物自然封锁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排出内容物时,通过该流速控制通路后的内容物沿该通路方向的流速变为0,同时在充满被设置在该流速控制通路出口侧的排出路径的主通路后,从排出口被排出,通过在排出行程后将排出路径内的内容物吸引到回容器本体内,在常态下,内容物不滞留在排出路径内。
(11)在流速控制通路和容器本体之间,具有在容器本体内将该流速控制通路隔离的罩部件,该罩部件的内侧具有保持希望容量的空间,该空间和容器本体仅利用细管而连通,容器内液压不直接作用在流速控制通路上,利用该细管的管内阻力使容器本体内压衰减,不直接波及流速控制通路。
此外,本发明的一种排出流速控制容器是具有下述特征的容器。
(12)在具有使内容物排出的排出路径的液体容器内,在所述排出路径内具有流速控制通路,流速控制通路具有在常压下因内容物的表面张力内容物自然封锁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排出内容物时,通过该流速控制通路后的内容物沿该通路方向的流速变为0,同时在充满被设置在该流速控制通路出口侧的排出路径的主通路后,从排出口被排出,通过在排出行程后将排出路径内的内容物吸引回到容器本体内,在常态下,内容物不滞留在排出路径内,并具有将上述主通路突设在内部的计量容器。
(13)在从排出口将内容物排出到计量容器内后,利用容器复原力所生产的容器内负压,而将计量定量以上的剩余内容物回收到回容器本体内,使计量容器内残留计量定量进行计量。
(14)计量定量由突设于计量容器内的排出口离开计量容器底面的高度来确定,同时计量容器可以上下运动,可以任意调整排出口的离开计量容器底面的高度。
并且,在流速控制通路和容器本体之间,具有在容器本体内将该流速控制通路隔离的罩部件,该罩部件的内侧具有保持希望容量的空间,该空间和容器本体仅利用细管连通,容器内液压不直接作用在流速控制通路上,利用该细管的管内阻力使容器本体内压衰减,不直接波及流速控制通路。


图1是表示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立体图;图2是排出口附近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排出管的纵剖视图;图4是沿A-A线的横剖视图;图5是表示流速控制液体通路的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使用状态关键部分的纵剖视图;图8(a)~(c)是表示流速控制液体通路的结构图形的排出管的仰视图;图9(a)~(i)是表示微小通路的结构图形的剖视图;图10是第2实施例的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11是排出管的底面;图12是表示排出管的结构的装配图;图13(a)和(b)是表示盖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图14(a)和(b)是表示第3实施例排出管的主视图和纵剖视图;图15是该排出管的底面;图16是表示该使用状态的关键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7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关键部分的纵剖视图;图18是该排出管的底面;图19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关键部分的纵剖视图;图20是该排出管的底面;图21是表示第6实施例的关键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22(a)和(b)是表示栓结构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第7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该发明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立体图;图25是排出口附近的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26表示排出管,其中26(a)是纵剖视图,26(b)是仰视图;图27是表示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8是表示使用状态(排出)关键部分的立体图;图29是表示使用状态(吸引)关键部分的立体图;图30表示第2实施例的排出管,其中30(a)是纵剖视图,30(b)是仰视图;图31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排出管的纵剖视图;图31是表示该发明的定量计量流出控制容器的立体图;图32是排出口附近的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3表示排出管,其中33(a)是纵剖视图,33(b)是仰视图;图34是表示微小通路的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5是表示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36是使用(排出)状态的关键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7是表示现有技术概念的剖视图;图38是使用(吸引)状态的关键部分的纵剖视图;图39是表示第2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0是计量容器上限位置的排出口附近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1是计量容器下限位置的排出口附近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2(a)和(b)是表示第3实施例的排出管的纵剖视图和仰视图;图43是表示第4实施例的排出管的纵剖视图;图44是表示排出管关闭结构的立体图;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实施例1)图1是表示具有点滴排出液体排出口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立体图。容器本体1上设有具有排出口2的排出管3和将该排出管3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的压盖4。在压盖4的上端预备了防止在不使用时无意排出且保护排出口2的盖5。盖5适合被设置在上述盖4上端外周上的台阶6,在盖4和盖5上分别形成根据适合的压入力而被保持的数个突条或沟槽。
图2是排出口附近的关键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瓶状容器本体1的上部具有开口7,将排出管3配置在开口7上。排出管3的凸缘8被放置在容器本体1的开口部7的上端面上,通过压盖4用螺钉紧固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容器本体1由合成树脂等比较软的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更具体地说,最好使用聚丙烯、复合管和复合膜等合成树脂材料。
排出管3由硬质合成树脂制成,如图3所示,被形成的外形具有适合容器本体1开口部7的凸缘8的形状,是在中央具有主排出通路(下文称作主通路)9的管状构件。如图所示,所述主通路9不贯通到下部,下端由底部10封住。在底部10附近的侧壁11上沿与所述主通路9垂直方向设置有作为流速控制通路的微小断面孔(下文称作微小通路)12。微小通路12的直径因收容的液体的表面张力或毛细管现象而被闭锁,或在混合气泡时成为所谓汽封状态,且在常压下不容易通过的程度。最好根据液体表面张力和粘性决定微小通路12的直径,如果容器内容纳的是低粘度流体,所述微小通路12的直径最好是0.3~1.5毫米。
在图3中,微小通路12的长度等于排出管3的壁厚,此外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可以自由选择,对形状没有限制。微小通路12的长度用于在该通路的出口处使内容物的流出状态稳定(整流),因而其长度稍长为好。也就是由于一旦通路长度过短,在通路出口处,流出状态扩散,相对的内容物彼此不能良好地冲突。这种理由在下文也通用。
微小通路12如图4所示被设置在相对位置。其如图5所示,由于从微小通路12排出到主通路9内的内容物(液体)在主通路9的大致中央冲突,排出的流速变为0(零)。因而,不能以通过微小通路12的原封不动的流速从排出口2将内容物排出。
而且,微小通路12的直径越小,越可以限制通过该微小通路12的内容物的数量,但是内容物充满主通路9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相对容器本体1的外压(手指按压的力)变得迟钝。也就是从排出口2滴出的内容物的滴出数量调整与其说依赖于对按压容器本体1的按压力的增减,无宁说依赖按压时间,滴出控制变得及其简单。因而,滴出速率根据外压(按压容器本体1的力)的大小依赖于微小通路的通过流速,是否重视按压容器本体1的时间和按压力中那一个,都可以通过改变微小通路12的有效开口面积(孔径)来改变滴出控制。因而,微小通路12的开口面积的大小根据容器本体的柔软程度进行适当变化而进行平衡,综合收藏在容器内的内容物的特性和滴下条件,可以对应地变细。
在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时,如图6所示,一旦倒置容器且用手指按压容器本体1而施加压力,则容器本体1如图中虚线所示变形,容器内压力增高,如图7所示,内容物从容器本体流入微小通路12,如图5所示,从微小通路12向主通路9中央被压出的同时,从微小通路12以等速排出的液流冲突,速度变为0。因而不会从排出口2突然排出,根据表面张力,液体在附着在主通路9的内壁上的同时,如图7中虚线所示缓缓充满主通路9,充满主通路9内后溢出,并从排出口2滴下。
由于在排出口2的前方排出速度(流速)变为0(零),且不能以经过微小通路12的原封不动的流速从排出口2排出,故内容物的流出极其缓慢,即使在无意中向容器本体施加外压,也不会从排出口喷出内容物,可以轻易地进行滴下数量的微调,也就是很容易计量滴落1滴的定时,而且很容易数出滴下数,而且也容易连续地排出。
如果在排出内容物后从容器本体1上撤除外压,则由于利用容器本体的复原力而使被压入的空气引入容器本体1内,排出路径内的内容物也被引返到回容器本体1,主通路9内也不残留内容物,排出口2内的液体截断非常良好,没有余滴滴下。
而且,由于主通路9中没有残留内容物,即使无意中向容器本体施加外压,如果主通路9内不能充满,就不会从排出口2流出。而且微小通路12具有下述程度的直径,也就是如上所述那样被表面张力或毛细管现象封住,或在气泡混合时成为所谓的汽封状态,且在常压下不能轻易通过,根据容器复原时的吸引力,微小通路12内也不残留内容物。
排出口2的直径大小只要是在常压下通过毛细管现象使内容物不积存滴下的直径即可,例如当内容物是水样的低粘度的液体时,排出口2的直径最好是1.5毫米到3毫米左右,也可以根据内容物的特性和容器的用途进行适当地变化。排出口2的直径没必要与主通路9的直径相同。即使主通路直径小或大,不言而喻都是良好的。
而且,当微小通路12的数量是1个时,在此场合,液体流出时可能与壁面冲突,必须设置使液体从微小通路12喷出时流速为0的装置。实际上如图8中各个附图所示,最好在相对位置设置数个微小通路12。从微小通路12的出口至流速为0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越短,流路阻力越大,以便防止喷出。当微小通路12的数量如图8(b)所示为3个以上时,也可以放射状设置微小通路12,以便几乎在中央,从所有微小通路12喷出的内容物产生冲突。图8(c)表示设置了4个微小通路12,当微小通路12的数量是偶数时,也可以使微小通路对如图8(a)所示那样数个平行地设置。
而且,微小通路12也可以是图9所示的其它形态。也就是从微小通路12流入方向的速度为0时,从微小通路12流入的内容物,与对向流入的内容物冲突的场合之外,包含流动方向转换变强的场合。例如在图9中,9(a)表示从侧壁11的微小通路12流入的内容物与对面内壁冲突,9(b)表示在主通路9的底部中央立设突壁13,来自夹持突壁13方向的侧壁11的微小通路12的内容物流入并与突壁13冲突,9(c)表示从设置在侧壁11非对置位置上的微小通路12流入的内容物以不是直角的角度与对面内壁冲突,此时,由于内容物沿主通路9的内壁转换方向流动,在主通路9内产生涡流。9(d)中的微小通路12与图9(c)中的相同,与先向正面内壁流动的流入内容物冲突的壁14被设置在直行方向上,在图中的附图标记中,1表示纵断面,2表示微小通路位置的横剖视图。此外,9(e)表示在排出管3下端角对置位置设置一切口而形成微小通路12。此时如(e)-2所示,内容物几乎沿底面流入主通路9内。(e)-3是微小通路的横剖视图。9(f)表示将微小通路12分上下位置设置在对置位置的侧壁上。9(g)表示在9(b)那样情况下将微小通路12分上下位置设置。9(h)表示包括从侧壁11向主通路9的底面角落倾斜地流入微小通路12的情况。9(i)表示包括从侧壁11或底面倾斜地向内壁流入的微小通路的情况。在9(i)情况下,如图所示,最好设置使内容物与内壁冲突时不向上方流动的冲突壁15。
(实施例2)图10是表示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第2实施例的排出管3的正面纵剖视图。排出管3被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7上的方法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该实施例是一种容易加工实施例1中微小通路12的结构。在实施例1中,微小通路12的直径最好为1毫米以下。在实际制造工作中,加工1毫米以下的孔非常困难。因而,本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1的缺点进行了改进。
也就是如图10所示,排出管3的主通路9上下端贯通,而且,在底部端面16上形成构成图11所示微小通路12的沟槽17。此外,设置嵌合在底部端面16上的罩18。在罩18的侧面上与微小通路12对应的位置设置比微小通路12的断面面积大的横孔19。罩18的内侧底面20密封地嵌入(图12)排出管3的底部端面16上,通过焊接或粘接使所述密封部分一体化。因而,沟槽17因罩18的内部底面20被阻塞而形成闭断面的管状,从而形成微小通路12。图12是表示排出管3和罩18处于分离状态的正面图。
在图10中,该微小通路12的长度等于排出管3的壁厚。此外其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可以被自由选择,对形状没有限制。微小通路12的长度用于在该通路的出口处使内容物的流出状态稳定(整流),因而其长度稍长为好。也就是由于一旦通路长度过短,在通路出口处,流出状态扩散,相对的内容物彼此不能良好地冲突。
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实施例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使用与实施例1的相同。
图13是表示设置在罩18上的横孔19和微小通路12的位置关系的透视立体图。13(a)是最基本的结构。13(b)如图8(c)所示那样表示在垂直位置设置2对微小通路对。因而,在相应微小通路12被数个放射状设置时,上述微小通路对分别具有不同的横断面面积,如果没有将罩18焊接或粘结在排出管3的底部端面16上,两者可以转动地连接,通过如图13(b)所示那样使罩18转动,可以选择与横孔19适合的微小通路12。因而,微小通路对的数量可以阶段地变化。
在图13(a)情况时,罩18为回转式,使横孔19向没有微小通路12的位置移动,解除横孔19和微小通路12的对齐,可以实现禁止排出的内栓功能。
利用上述结构,微小通路12的形成变成非孔的沟槽加工,变成由模铸成形的简单加工。同样,罩18的横孔加工也是比微小通路12的断面积大的加工,由于不要求精度,也可以利用钻加工或模铸成形,加工简单。
在上述2个实施例中,任一个实施例都是使点滴排出非常容易的良好的结构,当如图7所示使容器倒置时,内容物残留在微小通路流入口高度(虚线WL位置),因而产生以后必须将按压盖4、排出管3从容器本体上拆下的新问题。
(实施例3)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第3实施例的排出管3的主视图。14(a)是主视图,14(b)是中央纵剖视图。排出管3安装在容器本体上部开口部的方法与实施例1的相同。因而该实施例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结构,也就是具有在容器倒置时内容物被完全排出的结构。
如图14(b)和图15所示,与实施例2相同,主通路9上下端贯通,在底部端面16上形成构成微小通路12的沟槽17,同时从微小通路12的流入口位置(排出管3的下端缘部)向上方凸缘8方向在排出管3的外壁上形成纵槽21。纵槽21的横断面积比微小通路12的横断面积大。而且,罩18被嵌合在所述底部端面16上,其内侧底面20密封地嵌入在排出管3的底部端面上,通过焊接或粘接使所述密封部分一体化。因而,沟槽17因罩18的内部底面20被阻塞而形成闭断面的管状,在形成微小通路12的同时,罩18的内侧壁与纵槽21密封地闭塞,封闭纵槽21,形成闭断面的管状通路22。此时,由于罩18的上端位置23变成内容物流向管状通路22的流入口,通过改变罩18的高度(深度)h,可以调整流入位置的高度。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3实施例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在使用时与如图6所示的第1实施例的相同,倒置容器,一旦通过用手指按压容器本体1而施加压力,容器本体1如虚线所示那样变形,容器内压增高,如图16所示,内容物(液体)从容器本体1从排出管3的凸缘8附近位置流入管状通路22,一旦经过管状同类22在容器本体1侧(图中向上)逆流,到达微小通路12的流入口(排出管3的下端缘部)。因而流入微小通路12,如图5所示,从微小通路12向主通路9的中央被压入,同时以等速排出的液流冲突,速度变为0。因而不会从排出口2突然排出。内容物一边利用表面张力附着在主通路9的内壁上,一边如图7内虚线所示缓缓充满主通路9内,充满后溢出,从排出口2滴下。
利用上述结构,倒置后的容器内的内容物被确实排出,没有残留。
而且,通过具有管状通路22,增加了管路阻力,具有防止由于无意加压容器本体而引起的喷出的效果。
(实施例4)图17是表示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第4实施例的排出管3的中央纵剖视图,图18是表示排出管3底部端面16的仰视图。排出管3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7的方法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而,在上述3个实施例中,表示流速控制通路是管状的,在该实施例中,流速控制通路是间隙的。也就是流速控制通路由间隙构成,其它方面与第2实施例相同。
也就是如图17所示,与第2实施例相同,排出管3上下端贯通,将罩18嵌合在底部端面16上。在底部端面16和罩18的底面之间变成流速控制通路的间隙通路25那样在底部端面16上形成所述间隙部分的高度的突起或隆起部分(下文称为突起)24。该间隙通路的高度最好使该间隙通路的横断面积与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微小通路12横断面面积相同。在罩18的侧面上对应于该间隙通路25的位置,设置横孔19,横孔19的有效开口面积比该间隙通路25的有效开口面积大。罩18的内部底面20(图12)密封在排出管3的上述突起24那样嵌入,通过使密封部分焊接或粘附而一体化。因而,内容物从罩18的横孔19侵入间隙通路25,侵入流出地流入主通路9内。此时,如果通过间隙通路25的内容物的流速增高,利用在主通路9内从对置位置流入的内容物冲突的结构,可以控制流速。在防止从排出口2喷出的同时,可以轻易地进行滴下微调。
而且在此情况下,与第2实施例相同,如图8所示,在相应间隙通路25被数个放射状设置时,上述间隙通路25对分别具有不同的横断面积,如果没有将罩18焊接或粘结在排出管3的底部端面16上,两者可以转动地连接,通过如图13(b)所示那样使罩转动,可以选择与横孔19适合的间隙通路25。因而,间隙通路对的数量可以阶段地变化。
而且在图13(a)所示只有一对流速控制通路时,使罩18为回转式,使横孔19向没有间隙通路25的位置移动,解除横孔19和间隙通路25的对齐,可以实现禁止排出的内栓功能。间隙通路25的间隙高度如果在宽度方向不一致,可以根据横孔19的适合状态,任意改变开口面积,无阶段地进行排出控制。
(实施例5)图19是表示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第5实施例的排出管3的中央纵剖视图,图20是表示排出管3底部端面16的仰视图。排出管3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7的方法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而该实施例是将上述实施例3和实施例4组合而获得的实施例。
也就是如图19所示,与实施例2相同,主通路9上下端贯通,在底部端面16上形成构成流速控制通路的间隙通路25,同时在该间隙通路25的流入口位置(排出管3的下端缘部)向上方凸缘8方向在排出管3的外壁上形成纵槽21。纵槽21的横断面积比间隙通路25的横断面积大。而且,罩18被嵌合在所述底部端面16上,其内侧底面20密封地嵌入在排出管3的底部端面上,通过焊接或粘接使所述密封部分一体化。因而,沟槽17因罩18的内部底面20被阻塞而形成闭断面的管状,在形成间隙通路25的同时,罩18的内侧壁与纵槽21密封,封闭纵槽21,形成闭断面的管状通路22。此时,由于罩18的上端位置23变成内容物流向管状通路22的流入口,通过改变罩18的高度(深度)h,可以调整流入位置的高度。
利用上述结构,内容物(液体)从容器本体1从排出管3的凸缘8附近位置流入管状通路22,一旦在管状同类22内逆流,到达间隙通路25的流入口,根据具有管状通路22,增加了管路阻力,具有防止由于无意加压容器本体而引起的喷出的效果。
(实施例6)图21是表示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第6实施例的排出管3的中央纵剖视图。排出管3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7的方法与第1实施例相同。
如图21所示,主通路9贯通,同时主通路9的直径在下端附近被扩大。因而在该扩大部26设置与其嵌合的栓27。如图22(a)所示,在栓27的侧面设置构成微小通路的纵槽28。栓27被形成的具有下述尺寸,也就是其上端与排出管3的扩大部26的台阶处接触时具有间隙。纵槽28的大致横断面面积最好与直径1毫米以下的上述各个实施例的管状微小通路12的横断面面积几乎相同。
也就是纵槽即微小通路28从排出管3下端与主通路9平行地形成,然后,通过直行的间隙到达主通路9。
在图22(b)所示的栓27中,在形成纵槽28的同时,在上端设置横槽29。当横槽29作为流速控制通路时,纵槽28的横断面面积最好比横槽29的横断面面积大,由于需要更大的管路阻力,不言而喻,最好纵槽28和横槽29同时作为流速控制通路。图中附图标记30是形成液体冲突室的凹入部分。有该凹入部分较好。此外,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
当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按压容器本体而被加压的内容物(液体)流入上述槽28内,由于管路的阻力大,流量被限制,而且,纵槽28的终点以直角弯曲形成阻力,由于从同一地点至主通路9之间空间变成间隙或流速控制通路,增加了阻力。通过上述间隙或/和流速控制通路后的液体在主通路9内冲突,流速变为0,充满主通路9内后从排出口2排出。
图23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概念图。在该实施例中,以容器本体作为管状容器31。也就是通过按压盖4,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排出管3固定在管状容器31的上端开口部7。此外,排出管3的上部外周上加工出螺纹32,将盖5螺纹啮合而固定在排出管3的上部外周上,从而保护排出口2。
这样,本发明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排出管3可以适用于柔软性容器。也就是可以适用于圆筒形容器。
(实施例7)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的立体图。所述控制容器由容器本体1上部的具有排出口33的排出口盖34和将嵌入该排出口盖34内的排出管3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的压盖4构成。
图25是排出口附近关键部位的放大的剖视图。瓶状容器本体1的上部具有开口7,排出管3被设置在开口7上。排出管3的凸缘8被放置在容器本体1的开口部7的端面上,通过压盖4螺纹拧在容器本体1上而使排出管3被固定。容器本体1由合成树脂等比较软的容易变形的材料形成。更具体地说,最好使用聚丙烯、复合管和复合膜等合成树脂材料。
覆盖排出管3的凸缘8下部,即覆盖比凸缘8还低部分的保护部件35被设置,使排出管3与容器本体内隔离,将细管36插入其下端。保护部件35和排出管3之间的空间形成具有所希望容量的保持空间37,保持空间37与容器本体1内部唯一通过细管36连通。如图24所示,细管36的下端到达容器本体1的底部。从底部向上吸内容物。
利用这样的结构,容器内的液压没有直接作用在后述微小通路上,容器内压因细管36的管路阻力而衰减,由于具有保护元件36的内部空间37(在正常状态下,内容物滞留),即使万一无意之间强力按压容器本体,内压急剧升高,内容物也不会从排出口33喷出。而且即使将容器本体1翻到变成倒伏状,由于细管36的下端位于液面上方,内容物的压力也与微小通路无关,不会喷出和露出。
如图26(a)所示,排出管3被形成的外形包括适合容器本体1开口部7的凸缘8的形状,是在中央具有主排出通路(下文称作主通路)9的管状构件。如图26所示。所述主通路9在上端不贯通,在上端侧面包括排出口2,排出管盖34嵌入在排出管3上端。排出管盖34能够转动地嵌入在排出管3上端,由于排出通路的入口38和上述排出口2可以处于适合的位置,在不使用时,使排出管盖34转动,因解除了两者之间的适合关系,内容物不可以被排出。
一方面,排出管3的下端被底盖18阻塞,因而,排出管3的底部端面16和底盖18之间形成与上述主通路9垂直的作为微小通路的微小断面孔(下文称为微小通路)12。该微小通路12的尺寸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微小通路12的尺寸相同。如图26(b)所示,与上述实施例2相同,在排出管3的下端面16上形成沟槽17,利用底盖18采用闭合方法,将沟槽17变成管状通路12。而且管状通路12的设置和作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
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7实施例的液体容器时,如图27所示,通过用手指按压容器本体1而施加压力,因容器本体1变形,容器内压增高,内容物(液体)如图28所示从容器本体1的底部经过细管36浸入保护元件35的空间内而流入微小通路12,如图5所示,从微小通路12向主通路9的中央压出,以等速度冲突,速度变为0,因而不能从排出口33突然排出,内容物一边利用表面张力附着在主通路9的内壁上,一边如图5的虚线所示缓缓充满主通路9内,充满后溢出,从排出口33排出。
由于在排出口33的前方排出速度(流速)变为0(零),内容物从排出口33的流出极其缓慢,即使无意之间向容器本体1施加外压,也不能从排出口33喷出,可以轻易地进行排出量的微调。
因而在排出后,如果手指离开容器本体1,由容器本体1的弹性引起的复原力在容器本体内产生负压。一旦出现负压,如图29所示,利用该负压,从排出管33至细管36为止的所有通路内的内容物被向回吸引,返回容器本体1内。本来如果管的直径与微小通路直径一致,液体根据毛细管现象会滞留,在本实施例中,因容器本体的负压引起上述返回,在容器本体1内不形成滞留。此时虽然仅在细管36的下端,根据大气压和容器内压的均衡状态,通过毛细管现象滞留内容物。
因而,由于从排出口33至细管36下端为止的排出路径内在常态下几乎没有内容物滞留,在用手指按压容器本体1时,内容物的排出只与容器本体1内的内容物到达排出口33的时间有关,即使无意之中将外压施加在容器本体1上,内容物也不会喷出。
而且,由于内容物不会在排出路径内滞留凝固,一旦在使用后再次使用,不会出现凝固在排出口33上的内容物喷出的情况。而且也可以防止液滴下垂。
而且,排出口33的直径最好选择在常压下因毛细管现象内容物滞留不能滴下程度的直径,例如对于低粘度液体,直径最好是1.5~3毫米,也可以根据内容物的特性和容器用途对直径进行适当地变化。
(实施例8)图30(a)是表示本发明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第8实施例的排出管3的中央纵剖视图,30(b)表示排出管3底部端面。排出管3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的方法与第7实施例相同。因而虽然在第7实施例中,微小通路被表示是管状通路,该实施例中微小通路也可以是间隙通路。
如图30(a)所示,主通路贯通,罩18被嵌合在底部端面16上。在底部端面16和罩18的底面之间变成间隙通路25那样在底部端面16上形成所述间隙部分的高度的突起或隆起部分(下文称为突起)24。该间隙通路25的尺寸、配置和作用效果与上述实施例4相同。
(实施例9)图31是表示本发明排出流速控制容器第9实施例的排出管3的正面纵剖视图。排出管3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的方法与第7实施例相同。
如图31所示,排出管3的主通路9上下端贯通,同时主通路9的直径下端附近被扩大,并设有与该扩大部分26嵌合的栓27,栓27的结构与图22(a)所示的上述实施例6相同。
(实施例10)图32是表示本发明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的立体图。在容器本体1的上部由排出口2、将包括排出口2的排出管3固定在容器本体1上的按压盖4和计量容器42构成。
图33是计量容器附近关键部位的放大剖视图。瓶状容器上部具有开口部7,排出管3被设置在开口部7上。排出管3和容器本体1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7相同,不同之处是排出口2笔直向上。
如图33所示,排出管3包括具有希望长度的管状部43,管状部43的前端变成排出口2。以该管状部43为轴地将计量容器42插入。计量容器42的上端比排出口2还高。图34(a)是排出管3的中央纵剖视图,34(b)是排出管3的仰视图。
当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第10实施例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时,如图35所示,如果用手指按压容器本体1而施加压力,则容器本体1如图中虚线所示变形,容器内压增高,内容物(液体)如图36所示那样从容器本体1的底部通过细管36进入保护元件35的空间,从而流入微小通路12,在如图5所示从微小通路12向主通路9中央被压出时,以等速冲突,速度变为0。因而不会从排出口2突然排出,如图5中虚线所示缓缓充满主通路内,充满主通路9后,通过溢出而从排出口2滴下。
如果考虑现有技术,从在计量容器内突出的排出管43使内容物排出时,如图37所示,由于存在向计量容器42的开口部喷出的危险,排出口2必须变成使内容物与计量容器42的内壁冲突的结构。
因而,本发明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由于从排出口2前方排出速度为0(零),由于不能以通过微小通路12的原封不动的流速从排出口2排出,内容物的流出极其缓慢,即使无意之间向容器本体1施加外压,也不能从排出口2排出。也就是在慢慢地排出时,容易进行排出量的调整,如图36所示,即使计量容器42的开口向上,也完全没有喷出的危险。
因而如图36所示,从排出口2排出的内容物溢出到计量容器内,水位WL比排出口2的高度还高。在此状态下,如果握住容器本体1的手松开,容器本体1的复原力变成容器本体1的负压。一旦采用这种方式,如图38所示,利用负压使比排出口2水位还高的内容物再次被吸入排出口2内,至细管36为止的整个通路内的内容物被向回吸引,返回容器本体1内。水位WL由排出口2的高度决定。如果选用该微小通路程度直径的管,液体因毛细管现象而滞留,在此实施例中,因容器本体1内的负压,不会出现滞留,内容物被吸引返回容器本体1内。
结果,滞留(残留)在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的数量是一定的,来自容器本体1的排出量和排出速度等不受影响。
而且由于从排出口2至细管36的下端的排出路径内在常态下不会滞留内容物,计量后的内容物从计量容器内被排出时,即使容器倾斜,从排出口2也不会有多余的内容物排出,即使无意之间容器1倾倒,内容物也不会排出。
而且,由于内容物不滞留凝固在排出路径内,一旦使用后再次使用时,不会出现凝固在排出口2上的内容物喷出的现象。
而且排出口2的直径最好选用在常压下内容物由毛细管现象不会滞留滴下程度的直径,例如低粘度水样时,排出口2的直径最好是1.5~3毫米,也可以根据内容物的特性和容器使用目的进行适合变更。
(实施例11)图39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的立体图。从容器本体1的内容物排出方法和排出路径与实施例10的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0和41所示,计量容器42可以上下移动。也就是几乎在排出管3的管状部43的下半部分上形成螺纹44,而且在计量容器42上形成与管状部43的螺纹44适合的彼此可以啮合的螺纹45。而且计量容器42的螺纹部45的上端变成在中央部分具有开口的盖形。从所述开口将管状部43插入。在开口部与管状部43相接部分上设置一个O形密封圈46,从而防止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泄漏。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计量容器42转动使上下移动成为可能。计量容器内的计量定量由从计量容器42的底部至排出口2也就是水位WL为止的高度决定。因而,由于当计量容器42如图40所示上升到上限位置时处于最少计量定量,当计量容器42如图41所示上升到下限位置时处于最大计量定量,通过适当地改变管状部43和螺纹部44、45的长度以及计量容器42的内径和高度,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容量计量。
而且通过如图39所示在管状部43的外侧刻上刻度49,可以任意确定计量定量。
而且,使计量容器42上下移动的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螺纹,如果是不能轻易移动且内容物不泄漏的方法,也可以是仅仅滑动方法。
(实施例12)图42(a)是表示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的排出管的正面纵剖视图,12(b)表示排出管的底部端面。
该排出管安装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但是在上述实施例1中表示微小通路为管状的通路,在该实施例中,表示微小通路是间隙通路。
(实施例13)图43是表示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液体容器的排出管的正面纵剖视图。排出管3选用上述实施例6的栓结构,在容器本体1上部开口部的安装方法与实施例12相同。
而且可以变成如图44所示通过使计量容器42转动而封锁排出口2的结构。也就是如图44(a)所示,闭锁排出管3的管状部43上端,主通路9不贯通,排出口2被设置在侧壁上。也就是如图37所示沿横向排出。因而将窄板51设置在计量容器42的内侧突起组成的开口46处且与该横向排出口2对应位置。
如果采用上述结构,使计量容器42转动,如图44(a)所示,使窄板51的位置与排出口2适合,来自排出口2的内容物可以流出,使用后使计量容器42转动,如图44(b)所示,如果解除窄板51与排出口2的对齐,内容物不能从排出口2流出。不言而喻在管状部43和没有窄板51部分之间实施使计量容器内的内容物不能泄漏的密封。因而,例如当清洗计量容器时,清洗液和水不会流入排出口2内。
产业上的实用性如果选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可以适合包括柔软性的液体容器等多种多样的容器,可以不困难地实施内容物的点滴排出。
也就是以点眼药容器为代表的现有点滴排出容器,要求慎重地进行使点滴排出所施加力的增减,在使用时很难以控制力的大小。由于本发明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通过流速控制而调控排出流速,对于无意之中的施压反应迟钝,可以极其轻易地进行排出量滴下调整。而且不会从排出口喷出。
因而,在排出1滴时没有必要神经紧张,不难一边计算滴数一边进行排出。
而且没有必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使用硬质容器,也可以使用瓶容器那样软的容器。
而且可以适用于具有柔软性的液体容器等多种多样容器,可以容易地进行内容物排出量的调整。
而且在常态下,由于内容物不滞留在排出路径内,即使无意之间对容器本体加压,也不会喷出内容物。
此外,在排出结束时,利用由容器本体的复原力所产生的容器本体内的负压,将排出路径内的内容物吸引回容器本体内,内容物不滞留凝固在排出口,在下次排出时,不会出现凝固的内容物喷出的情况。
而且可以适用于具有柔软性的液体容器等多种多样容器,在容易地进行内容物排出量的调整的同时可以容易地计量。
而且如果将计量容器组合在这种排出控制容器上,由于利用计量容器内排出口的高度确定计量定量,在不影响排出量和排出速度的前提下,可以确实地进行一定量的计量。
而且在常态下,由于内容物不滞留在排出路径内,即使无意之间对容器本体加压,也不会喷出内容物,不会排出比计量的数量还多的内容物,计量精度高。
此外,在排出结束时,利用由容器本体的复原力所产生的容器本体内的负压,将排出路径内的内容物吸引回容器本体内,内容物不滞留凝固在排出口,在下次排出时,不会出现凝固的内容物喷出的情况。
而且由于可以将该计量容器拆卸下进行清洗,非常卫生。
权利要求
1 一种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用于排出内容物的排出路径的液体容器中,在该排出路径上具有流速控制通路,该流速控制通路具有在常压下因内容物的表面张力内容物自然封锁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排出内容物时,通过该流速控制通路后的内容物沿该通路方向的流速变为零,同时当设置在该流速控制通路出口侧的排出路径的主通路充满后,从排出口排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控制通路形成在与排出路径主通路方向平行的方向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控制通路形成在与排出路径主通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控制通路是孔。
5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控制通路是间隙。
6 如权利要求1或3~5中任一项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2个以上所述流速控制通路的情况下,当通路个数是偶数时,由相对应通路对组成的流速控制通路被放射状配置在对向位置。
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使所述流速控制通路开口面积阶梯地或无阶梯地改变的装置。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流速控制通路的内容物流入口被开口在容器本体的侧壁上,内容物从容器本体侧向该流速控制通路直接流入。
9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将容器本体的内容物向所述流速控制通路的内容物流入口诱导的诱导路径的同时,采用其流入口被设置在排出口侧且内容物经过该诱导路径流入流速控制通路的方式形成该诱导路径。
10 一种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用于排出内容物的排出路径的液体容器中,在所述排出路径内具有流速控制通路,该流速控制通路具有在常压下因内容物的表面张力内容物自然封锁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排出内容物时,通过该流速控制通路后的内容物沿该通路方向的流速变为零,同时当设置在该流速控制通路出口侧的排出路径的主通路充满后,从排出口排出,通过在排出行程结束后将排出路径内的内容物吸引回到容器本体内,在常态下,内容物不滞留在排出路径内。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点滴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流速控制通路和容器本体之间,设有在容器本体内使该流速控制通路隔离的罩部件,该罩部件的内侧具有保持希望容量的空间,该空间和容器本体仅利用细管连通,容器内液压不直接作用在流速控制通路上,利用该细管的管内阻力使容器本体内压衰减,不直接波及流速控制通路。
12 一种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具有用于排出内容物的排出路径的液体容器中,在所述排出路径内具有流速控制通路,该流速控制通路具有在常压下因内容物的表面张力内容物自然封锁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排出内容物时,通过该流速控制通路后的内容物沿该通路方向的流速变为零,同时当设置在该流速控制通路出口侧的排出路径的主通路充满后,从排出口排出,通过在排出行程结束后将排出路径内的内容物吸引回到容器本体内,在常态下,内容物不滞留在排出路径内,还包括将上述主通路突设在内部的计量容器。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从排出口将内容物排出到计量容器内后,利用容器复原力所生产的容器负压,而将计量定量以上的剩余内容物回收到回容器本体内,使计量容器内残留计量定量并进行计量。
14 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定量由突设在计量容器内的排出口的离开计量容器底面的高度而确定,同时计量容器可以上下运动,可以任意调整排出口的离开计量容器底面的高度。
15 如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量计量流速控制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流速控制通路和容器本体之间,设有在容器本体内使该流速控制通路隔离的罩部件,该罩部件的内侧具有保持希望容量的空间,该空间和容器本体仅利用细管连通,容器内液压不直接作用在流速控制通路上,利用该细管的管内阻力使容器本体内压衰减,不直接波及流速控制通路。
全文摘要
一种排出流速控制容器,在具有使内容物排出的排出路径的液体容器中,在所述排出路径内具有流速控制通路,流速控制通路具有在常压下因内容物的表面张力内容物自然封锁程度的开口面积,在排出内容物时,通过该流速控制通路后的内容物沿该通路方向的流速变为零,同时在充满被设置在该流速控制通路出口侧的排出路径的主通路后,从排出口被排出。
文档编号B65D47/20GK1538923SQ0281540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9日
发明者萩原忠, 原忠 申请人:萩原忠, 原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