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卷方法及回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7354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卷方法及回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卷方法,其可将卷筒纸连续地上卷到围绕旋转式卷筒纸芯的纸卷中。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回卷机,其设置为可将卷筒纸连续地上卷到围绕旋转式卷筒纸芯的纸卷中。
在造纸机或纸张整版设备终端,已经在前期作业部分中生产出和/或处理过的一般数米宽的卷筒纸,围绕卷轴进行上卷以便形成机器纸卷。在该回卷过程中,通常使用可枢轴转动的上卷滚筒以在机器纸卷上引导卷筒纸,其中利用在上卷滚筒和机器纸卷之间的压区接触来控制所产生的纸卷质量。一个传统方案是,其中上卷滚筒保持固定,并且在上卷期间,纸卷在压区接触中围绕其进行上卷的卷轴在支撑结构中移动,例如通过将卷轴的端部支撑在上卷导轨上。利用适当的加载机构来影响卷轴的端部以便调节在正在形成的机器纸卷和上卷滚筒之间的压区接触。这种上卷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加载方法例如在芬兰专利91383以及相应的美国专利5,251,835,以及芬兰专利申请950274和相应的美国专利5,690,298中有公开。
另一种已知的方案是,其中将卷轴设置为在支架上移动,并且机器纸卷在固定上卷站中利用中心驱动旋转,即卷轴的中心保持在相同的位置。当机器纸卷的半径增长时,上卷滚筒移动,使得支撑上卷滚筒的支架在导向装置中移动。这种布置例如可从欧洲专利申请公开792829以及在相应的美国专利5,988,557中公知。
美国专利5,370,327公开了一种方案,其中上卷滚筒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由此当纸卷在上卷导轨上移动时,能够将上卷滚筒和机器纸卷之间的压区的角位置保持恒定。上卷滚筒的低位位置及其沿着竖直方向的运动使得能够沿着直的转移路径将卷轴从存储装置转移到上卷站中。该方案包括两对上卷支架,其中配送出已经绕满的机器纸卷的一对支架可以经过另一对正在引导待上卷纸卷的支架返回,以便取回新的空卷轴。
除了将卷筒纸引导到纸卷上的固定上卷滚筒,根据芬兰专利申请950274和相应的美国专利5,690,298,可以使用位于较低位置并且沿着竖直方向移动的附属辊,该附属辊与在移动上卷站中形成的机器纸卷形成第二压区。在切换之前,该附属辊与正在绕满的纸卷相接触,该纸卷已经离开上卷滚筒。在芬兰专利91383/美国专利5,251,835中公开了一种与切换相关的相应布置。
而且,从EP-860391公开中已知一种回卷机,其中通过利用导辊进行牵引的皮带或者丝网将卷筒纸引导到纸卷上。因此,利用皮带或者丝网,在纸卷下半部的区域中形成具有均匀压力的长的上卷压区。通过张紧皮带或者丝网可以调节该压力。皮带或者丝网闭环可在竖直平面内倾斜,使得沿着卷筒纸行进方向的第一导辊可对着新卷轴进行提升,该新卷轴停靠在皮带上方的上卷导轨上。当纸卷直径增长时,该纸卷在上卷导轨上向前移动,使其与向下倾斜地行进的丝网或皮带保持连续的接触,该丝网或皮带跟随导辊的运动并且经过其将卷筒纸引导到纸卷上。
而且,从专利US-5531396中已知一种回卷机,其中丝网闭环在上卷滚筒上引导,使其随着上卷滚筒将卷筒纸引导到正在形成的纸卷上。
使用丝网或皮带的回卷机的问题在于,当在初步上卷中形成纸卷底部时从由硬压区(利用导辊)上卷切换成丝网或皮带上卷。这要求初步上卷装置在竖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中的运动可能性。
本发明目的在于使用皮带和丝网提供一种新的回卷方法,利用该方法,底部的回卷可以更好地实现,同时可保持现有方法的优点。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环状支撑构件的闭环的卷筒纸承载部分的第一导辊沿着卷筒纸芯的周边方向进行转移,使得位于卷筒纸芯和支撑构件的闭环之间的上卷压区与第一导辊的距离在初步上卷期间发生改变。第一导辊迎着卷筒纸的进给方向沿着卷轴的周边方向转移。因此,能够首先通过硬压区并且在该转移之后通过软压区实现底部的上卷。因此,在初步上卷中不需要转移卷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回卷机,其第一导辊设置为可沿着初步上卷站中的卷筒纸芯的周边方向移动,而使得位于卷筒纸芯和支撑构件的闭环之间的上卷压区与第一导辊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关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及其优点,可参考附图以及下面的描述。
下面,参考附图更加详细的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以侧视图简单示意了回卷机的基本原理,图2到6以回卷机侧视图示意了上卷过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图7到11以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回卷机侧视图示意了上卷过程的不同阶段。
图1示意了一种连续操作的回卷机,其中来自造纸机或纸张整版设备的在前作业部分的卷筒纸W经由上卷压区N行进到纸卷R上,该卷筒纸一般有数米宽。利用例如皮带或丝网的环状挠性支撑构件1形成该上卷压区。在两个导辊2和3上引导该支撑构件1,构件1的运动在每个导辊处转换到相反的方向中。沿着卷筒纸的行进方向,第一导辊2可与在上卷操作的初始阶段中起动的纸卷形成“硬压区”,即使得该支撑构件1与纸卷在该构件通过的一定位置处相接触,该位置由导辊2支撑于该辊的表面上。后一导辊3或第一导辊2可以是从动辊,即牵引辊,或者可为该两个辊均设置单独的驱动器。卷筒纸在支撑构件1的引导下行进到机器纸卷R上,该纸卷围绕卷轴5形成,卷轴5能够利用其自身的中心驱动器旋转。该卷轴5能够相对于环形支撑构件1沿着机器方向移动,并且设置卷轴,即使得卷轴5能够旋转的位于卷轴端部的轴承套利用适当的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关于该回卷机,还具有空卷轴5的存储装置(未示出),卷轴从此处进入位于第一导辊2处的切换站,以便对行进到机器纸卷R的卷筒纸进行切换,此时该机器纸卷R正被绕满。纸卷切换操作以生产速度进行,即以高速送至已绕满纸卷的卷筒纸被切换成行进到送入切换站的新的卷轴上。
机器纸卷R可在转移装置7中沿着机器方向转移,该转移装置支撑位于卷轴端部的轴承套并且利用连接到回卷机框架的致动器进行移动。该转移装置7设置成在沿着机器方向延伸的基本水平的上卷导轨6上移动,并且由位于卷轴的每个端部的支架形成,该支架支撑位于卷轴5的端部的轴承套。当机器纸卷R的直径增加并且纸卷向前移动时,该纸卷与支撑构件1保持连续接触,这是因为,转移装置7的转移路径与支撑构件1的卷筒纸承载部分一起形成一个沿着转移方向开口的角度。在图1中,环形支撑构件1的上部的、卷筒纸承载部分在其运动方向中沿斜向向下引导,而纸卷R(以及卷轴5)的转移路径是基本水平的。
图2示意了在上卷操作初期阶段中的情形,此时,卷轴5和在初步上卷中绕其形成的纸卷R从初步上卷装置8转移到转移装置7,该转移装置7作为二级上卷装置进行操作。为此,该转移装置7沿迎着卷筒纸行进方向的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到靠近初步上卷装置8的位置处。在该阶段,卷筒纸W经由支撑构件1的来自第一导辊2的部分行进到纸卷R上。
图3示意了这种情形,其中对应于纸卷R直径的增长,转移装置7沿着卷筒纸的行进方向沿上卷导轨6向前转移,从而该纸卷在其底侧总是接触环形支撑构件1,使得卷筒纸在该环形支撑构件1的卷筒纸承载部分与纸卷外周边之间的上卷压区N中运动到纸卷R的外周边上。形成新的纸卷的纸芯的卷轴5被送入初步上卷装置8。图3还示意了一种情形,此时该环形支撑构件1已经沿着机器方向向前转移,使得第一导辊2位于新的卷轴5的正下方。在下面将更加详细地描述该第一导辊2和环形支撑构件1的运动。
图4示意了一种情形,此时通过竖直地降低初步上卷装置8将新的卷轴5送入切换站,并且使其与环形支撑构件1的在第一导辊2上行进的部分相接触,以便形成所谓的硬压区。在此之前,通过该初步上卷装置8的驱动,该新的卷轴5已被加速至卷筒纸速度。在切换站中,连接卷轴5的中央轴线和导辊2的中央轴线的平面是基本竖直的。与图3情形相比,在二级上卷装置中的旧的机器纸卷R已经对应于纸卷直径的增长而向前移动,即位于纸卷R和环形支撑构件之间的上卷压区N已经沿着该环形支撑构件上部的行进方向发生移动。现在卷筒纸W在新的空卷轴5和环形支撑构件的第一导辊2之间经过,并且进一步沿着该环形支撑构件1的上部的卷筒纸承载部分行进,并且在上卷压区N中绕到旧纸卷R的周边上。图4进一步示意了在该阶段中旧纸卷R如何与压辊9形成接触,该压辊可以枢轴转动并且利用其自身的驱动器进行旋转,其目的在于保证纸卷表层的密度。在支撑构件1与新卷轴5的外壳之间的、卷筒纸行进通过其中的压区利用标记N1标示。
图5示意了一种情形,此时将送至旧纸卷R的卷筒纸切换为绕着新卷轴5行进,即,通过卷轴5和第一导辊2之间的压区N1后,该卷筒纸跟随新卷轴5的表面并且开始绕其形成新的机器纸卷R,在此情形,上述压区N1在初步上卷操作中形成上卷压区。在此并未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切换方法可以包括适当的空气喷吹方法,由此使得卷筒纸破裂并且围绕着新卷轴5被引导。在卷筒纸全速即卷筒纸生产速度下利用已知方式进行切换操作。在切换期间,卷轴5位于初步上卷装置8中。
图5示意了旧纸卷R的二级上卷装置的终端如何位于第二导辊3(压区N的位置)之前。还可继续进行该二级上卷操作,使得上卷压区N一直移动到环形支撑构件1向下的斜向部分的位于第二导辊3上方的端部处。
图6示意了一种情形,此时已绕满的旧机器纸卷R已经脱离与环形支撑构件1的接触并由转移装置7向前转移到移除站,同时压辊9对应于该转移运动移动,使得其与机器纸卷R的表面保持连续的接触。当旧机器纸卷R已经从环形支撑构件移开并且在开始的初步上卷阶段中已经围绕新卷轴5上卷出具有一定厚度的纸层时,环形支撑构件1迎着卷筒纸的进给方向沿着卷轴的周边方向以箭头所示的方式如此进行转移,使得第一导辊2进一步地远离新纸卷,并且该纸卷的周边表面在支撑构件1的紧随该导辊2的自由部分中抵靠该环形支撑构件,即,此时情形与图2所示的相同。在该阶段中,新卷轴仍然位于初步上卷装置8中。因此上卷压区N1沿着支撑构件1的行进方向相对于导辊2移动。
这里卷筒纸的进给方向指的是卷筒纸进入位于环形支撑构件1和卷轴5之间的上卷压区的方向。卷筒纸W因此能够既可在环形支撑构件在导辊2上弯曲的部分上由第一导辊2引导(以图4到6所示的方式,其中卷筒纸进入环形支撑构件是通过位于该环形支撑构件之前的卷筒纸导辊10引导的),或者它也可以在卷轴5以及位于卷轴顶部的纸层引导下进入压区,即,在进入上卷压区N1之前,它首先被沿着纸卷表面引导。
当已经绕满的纸卷R从回卷机移除时,转移装置7可以朝向初步上卷装置8在导轨6上自由地移动到图2所示位置,在该位置,位于该初步上卷装置8中的卷轴5以及开始绕其形成的纸卷R被送入转移装置7以便进行二级上卷。然后,根据图2到6沿着环形支撑构件1的上部的、卷筒纸承载部分再次进行该新纸卷R的二级上卷操作。在该二级上卷操作期间,导辊2被再次沿着卷筒纸的行进方向进行转移(从图2位置到图3位置),即到达当再次将新的卷轴送入切换站时该导辊2所处的位置。
这里指出,在整个上卷操作期间,与支撑构件1的压区接触是连续的,即当从初步上卷向二级上卷切换时,与该环形支撑构件的压区接触当将卷轴5从初步上卷装置8送入转移装置7时是连续保持的。该转移装置7可以开始从该固定位置正向前地转移卷轴5以及纸卷,在切换时刻并且在整个初步上卷期间,初步上卷装置8都将卷轴5保持在该固定位置处。当将卷轴5从初步上卷装置8送入转移装置7时,可以以公知的方式,将用于旋转卷轴5的扭矩供给从初步上卷装置8的驱动器切换为转移装置7的驱动器。在二级上卷操作期间,转移装置7的驱动器以生产速度所需的速度与该转移装置一起移动并且旋转卷轴5以及围绕该卷轴的纸卷R,直至在切断卷筒纸之后,已经绕满的纸卷开始减速。
迎着卷筒纸W的进给方向转移第一导辊2实现了有利的效果,即,例如皮带或丝网的环形支撑构件1所抵靠的、开始围绕卷轴5形成的新纸卷的周边的位置可从导辊2移动到环形支撑构件1的跟随该导辊的自由部分。事实上这种相对移动可以通过在初步上卷装置中沿着皮带环的输送方向向前转移卷轴5而实现。但是,这种情形的缺点在于,在初步上卷中,将需要对这种由于卷筒纸W围绕其进行上卷而使得质量连续变化的卷轴5的运动进行引导。当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操作时,该卷轴5的中央轴线在上卷压区的该转移阶段并且甚至在整个初步上卷操作期间可以保持在固定的位置。而这又能够至少使得该初步上卷装置8保持固定,即其只能按照一个基本竖直的转移路径进行移动,并非必须为了沿着环形支撑构件的方向转移卷轴5而为该初步上卷装置提供水平运动的可能性。
导辊2沿着卷轴5周边方向的运动可能性也具有其它的优点。当导辊2的位置能够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改变时,首先能够选择底部围绕新卷轴5的上卷操作是直接抵靠在硬上卷压区N1上(抵靠在第一导辊2上行进的支撑构件1上)还是直接只是抵靠在该支撑构件1上(该支撑构件的随在皮带引导辊2之后的自由部分)即抵靠在“软”的上卷压区N1上而开始。为了选择该开始位置,并非必须转移卷轴5,而是可以利用总是沿着相同的转移路径的初步上卷装置8降至切换站,并且开始位置仅依赖于第一导辊2已经被驱动到的位置。当在切换站中将卷筒纸切换为缠绕卷轴5运动时,则立即抵靠或者硬压区或者软压区而开始底部的上卷操作。
有利的是,该过程是这样的,即在开始的初步上卷阶段中,进行切换之后,围绕卷轴5的纸卷底部即起初的卷筒纸层开始抵靠硬压区N1进行上卷,同时该卷轴5保持在切换站中,并且随后通过将第一导辊2相对于卷轴5进行转移开始进入第二初步上卷阶段,在此之后,纸卷底部抵靠软压区N1进行上卷。
通过沿着机器方向转移该导辊2,可以确定适当的起始位置,在切换和第一初步上卷阶段导辊定位在该位置处。当已经切换卷筒纸并且纸卷开始围绕新卷轴增大时,对应于纸卷的增大,导辊2沿着竖直方向向下移动,并且通过该运动,也在第一初步上卷阶段中调节了上卷压区的单位长度荷载。
图1简单示意了第一导辊2和第二导辊3的运动可能性。有利的是该第一导辊2能够在垂直于它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中即可沿着竖直方向又可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使得在这些方向中的转移运动相互独立,其中可利用该第一导辊2确定在初步上卷操作期间上卷压区的位置。因此,该第一导辊2可在与具有一定尺寸范围的卷筒纸的行进方向相一致的竖直平面内定位于精确选择的位置处,并且可通过理想的转移路径实现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转移。第二导辊3也存在同样的运动可能性。在实际中,两个导辊均发生移动的情形可通过将导辊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元件而实现,并且使其可在上述竖直平面中沿着一个方向线性地移动,并且再将该元件设置为可在同一竖直平面中沿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方向线性地移动。这种类型的元件在回卷机的边缘上位于导辊的两侧。
在根据图2到7的实施例中,整个环形支撑构件1应该相应于第一导辊2的运动而移动,即第二导辊3应该跟随该第一导辊2的运动,使得能够保持该环形支撑构件的理想位置。这可这样实现,即使第一导辊2和第二导辊3的旋转轴线利用刚性连接体相互连接,在图1中用虚线简单示意出了该连接体。在实际中,可进一步实现该运动,使得每个导辊沿着高度方向可移动地安装到其自身的支架中,该支架又能够在回卷机框架中沿着机器方向转移。因此,例如,通过主动地移动第一导辊2的支架并且通过主动地调节导辊2在支架中的高度位置,导辊能够总是相对于初步上卷装置8和其中的卷轴5定位于正确的位置中。第二导辊3跟随第一导辊的运动,使得环形支撑构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以理想方式改变或者保持恒定。在实际中,第二导辊3的运动应该仅沿着一个方向进行主动地引导,并且由于该刚性连接体,导辊将自动将其自身定位在垂直于该方向的方向中。例如,当利用有效致动器转移第一导辊2的支架时,并且当利用这些支架的有效致动器在支架中调节导辊2的高度位置时,在第二导辊3的支架中仅需要主动地对高度进行调节,并且支架可通过该刚性连接体沿着机器方向自动地跟随第一导辊2的运动。
例如可利用以可移动方式连接到导辊的连接体上并且与环形支撑构件1相接触的张力辊来实现在初步上卷期间并且特别是二级上卷期间作为其中一个可控变量的该支撑构件1的张力。
设置该环形支撑构件的运动的第二种可能性在于可移动地设置导辊2和3,使得它们并非利用可以决定它们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刚性连接体相连接,而是它们能够在该环形支撑构件所设定的限制中完全相互独立的移动。对于两个导辊的运动可能性,可以是与之相同的,例如它们可沿着高度方向和机器方向移动,但是通过它们的相互运动,现在也可调节该支撑构件1的张力。
如可通过附图看出的,初步上卷装置可沿着回卷机框架中的竖直引导装置在竖直方向中移动,即该运动是线性的。新卷轴5的轴承套可以连接的初步上卷装置的锁爪从该框架定向为纸卷将在二级上卷期间进行转移的方向,即转移装置7的转移方向。可通过降低初步上卷装置并且通过将第一导辊2和环形支撑构件保持在其以前进行转移的位置处,或者通过将初步上卷装置8保持在位并且通过提升第一导辊2直至卷筒纸保持在该支撑构件1和卷轴5之间,来闭合位于新卷轴5和支撑构件1之间的压区N1。
图7-11示意了一种回卷机,其中各个阶段与上述的各个阶段基本相同。但是除了第一导辊2和第二导辊3,还具有在环形支撑构件1内侧的第三导辊即另外的导辊11,该导辊沿着卷筒纸行进方向位于第一导辊2的前面。在第一导辊2处,环形支撑构件的行进方向并不改变成相反的方向,而是该支撑构件1沿斜向向上引导的部分转变成沿斜向向下引导的部分,同时上卷压区N在二级上卷操作中进行转移。在另外的导辊11和第一导辊2之间的沿斜向向上引导的部分上,该支撑构件1朝向上卷压区N1输送卷筒纸。这个另外的导辊可用于调节支撑构件的张力。而且,在环形支撑构件的外侧设置与支撑构件1相接触的辊12,其可用作引导辊,通过它的一个端部的运动(箭头)可在横向方向中定位支撑构件1。
在图7-11中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当在初步上卷阶段需要改变导辊2和上卷压区N1的相互位置时,仅需要移动环内导辊中的第一导辊2,并且其它导辊可以在所有阶段中均保持在相同的位置。
利用两个或更多个导辊形成闭环的平面状挠性支撑构件1优选是透气的,例如丝网。但是,其它透气的支撑构件也位于本发明范围内,例如具有闭合表面的皮带。该支撑构件在机器的横向方向中具有同样的结构,即其对应于进行上卷的卷筒纸的宽度。但是,本发明范围还包括这种思想,即该闭环由多个以平行的关系彼此相邻行进的闭环形成,而侧视图中的总体几何形状与图2到11所示的完全相同。这样,这些闭环的张力例如可根据由EP-860391所公知的原理独立地调节。
初步上卷装置8优选可竖直向上和向下地移动,在此情形中,在上部位置处,该装置从存储装置获取新卷轴5,并且在下部位置中,形成切换和初步上卷站。但是在切换和初步上卷阶段保持该新卷轴的该初步上卷装置可以是在其位置处完全固定的。此时,利用特殊的转移构件例如升降装置将新卷轴从上方送入初步上卷装置。因此,应该通过移动第一导辊2以闭合上卷压区N1。
权利要求
1.一种回卷方法,其中卷筒纸连续地上卷到围绕旋转式卷筒纸芯的纸卷中,使得-在纸卷切换之前,将新的空卷筒纸芯(5)送入切换站,使其与朝向旧纸卷(R)行进的卷筒纸(W)形成切换连接,-当旧纸卷(R)绕满时,在切换事件中将卷筒纸切换为朝向所述新卷筒纸芯(5)的周边行进,并且开始进行初步上卷,此时围绕所述新卷筒纸芯来引导卷筒纸,-在所述初步上卷中,引导卷筒纸通过环状支撑构件(1)的闭环和卷筒纸芯之间的上卷压区并围绕卷筒纸芯(5)以形成纸卷,-进行从所述初步上卷到二级上卷的切换,此时支撑构件(1)的承载卷筒纸的部分将卷筒纸引向纸卷,并且卷筒纸在所述部分与纸卷外周边之间的上卷压区(N)中移动到纸卷上,-在所述二级上卷期间,至少在某个阶段,对应于所述纸卷(R)的直径增长,所述卷筒纸芯(5)相对于所述支撑构件(1)的闭环被转移,使得所述上卷压区(N)的位置在环状支撑构件(1)的卷筒纸承载部分上沿着所述部分的行进方向向前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支撑构件(1)的闭环的卷筒纸承载部分的第一导辊(2)可沿着卷筒纸芯(5)的周边方向进行转移,使得位于所述卷筒纸芯(5)和支撑构件(1)的闭环之间的上卷压区(N1)与所述第一导辊(2)的距离在初步上卷期间发生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步上卷期间迎着所述卷筒纸(W)的进给方向沿着所述卷筒纸芯(5)的周边方向转移所述导辊(2),从而使得所述上卷压区(N1)与第一导辊(2)的距离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初步上卷阶段中,围绕所述卷筒纸芯(5)形成的纸卷在支撑构件位于第一导辊(2)上面的位置处抵靠在支撑构件(1)上,以及-在第二初步上卷阶段中,所述第一导辊(2)进行转移以便使所述纸卷更加抵靠在支撑构件(1)的紧随所述第一导辊(2)之后的自由部分上。
4.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步上卷期间,所述卷筒纸芯(5)处于固定位置中。
5.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新卷筒纸芯(5)以基本竖直的线性运动送入切换站使其抵靠在所述支撑构件(1)的闭环上。
6.根据前面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以及沿着所述支撑构件(1)的行进方向跟随其后的第二导辊(3)被转移,使得所述支撑构件(1)的闭环的位置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转移中,所述导辊(2、3)的运动根据连接这些辊的连接体进行确定。
8.根据前面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辊(2、3)独立地进行转移。
9.根据前面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在所述支撑构件(1)的闭环内进行转移。
10.一种回卷机,其设置为将卷筒纸连续地上卷到围绕旋转式卷筒纸芯的纸卷中,包括-在二级上卷期间用于转移所述卷筒纸芯(5)以及围绕卷筒纸芯(5)形成的所述纸卷(R)的转移装置(7),其中通过上卷压区(N)将所述卷筒纸(W)连续地引导到所述纸卷上,-用于将新的空卷筒纸芯(5)转移到切换站的装置,其中在二级上卷期间引导到所述纸卷(R)上的卷筒纸(W)被切换为围绕所述新卷筒纸芯(5)行进,-用于将所述新卷筒纸芯(5)保持在初步上卷站中的装置,其中可引导所述卷筒纸通过上卷压区(N1)而围绕所述新卷筒纸芯(5),-由环状支撑构件(1)所形成的闭环,其中具有在二级上卷中形成上卷压区(N)的卷筒纸承载部分,将所述转移装置(7)设置为在所述二级上卷期间转移纸卷,使得所述上卷压区(N)沿着所述卷筒纸承载部分的行进方向移动,-位于所述闭环内侧的第一导辊(2),所述辊在形成上卷压区(N)的所述卷筒纸承载部分的起始位置处沿着所述支撑构件(1)的行进方向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设置为可沿着初步上卷站中的所述卷筒纸芯(5)的周边方向移动,而使得位于所述卷筒纸芯(5)和支撑构件(1)的闭环之间的上卷压区(N1)与第一导辊(2)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回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的轴线至少能够沿着机器方向线性地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回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辊(2)的轴线在机器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均能够线性移动,并且其转移运动相互独立。
13.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回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站和初步上卷站是同一个并且利用初步上卷装置(8)实现,所述初步上卷装置(8)设置为可将所述新卷筒纸芯(5)保持在所述切换站以及初步上卷站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回卷机,其特征在于,通过线性引导装置使所述初步上卷装置(8)设置为可在回卷机框架上基本沿着竖直方向移动。
全文摘要
卷筒纸可连续地上卷到围绕旋转式卷筒纸芯的纸卷中。在纸卷切换之前,将新的空卷筒纸芯(5)送入切换站,使其与朝向旧纸卷(R)行进的卷筒纸(W)形成切换连接,当旧纸卷(R)绕满时,在切换事件中将卷筒纸切换为朝向新卷筒纸芯(5)的周边行进,并且开始进行初步上卷,此时引导卷筒纸通过环状支撑构件(1)的闭环和卷筒纸芯之间的上卷压区(N1)并围绕卷筒纸芯(5)形成纸卷。进行从初步上卷到二级上卷的切换,此时支撑构件(1)的承载卷筒纸的部分将卷筒纸引向纸卷,并且卷筒纸在所述部分与纸卷外周边之间的上卷压区(N)中移动到纸卷上。在二级上卷期间,至少在某个阶段,对应于纸卷(R)的直径增长,卷筒纸芯(5)相对于该支撑构件(1)的闭环被转移,使得所述上卷压区(N)的位置在环状支撑构件(1)的卷筒纸承载部分上沿着该部分的行进方向向前移动。该环状支撑构件(1)的闭环的卷筒纸承载部分的第一导辊(2)沿着卷筒纸芯(5)的周边方向进行转移,使得位于该卷筒纸芯(5)和支撑构件(1)的闭环之间的上卷压区(N1)与第一导辊(2)的距离在初步上卷期间发生改变。
文档编号B65H18/22GK1835884SQ200480023115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7日
发明者I·纳蒂, T·科约, R·梅基宁, V·里赫莱, M·坎佩宁, O·托米宁, T·蒂恩基宁 申请人:美特索造纸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