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式周向和中心复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736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式周向和中心复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幅材卷绕在卷绕芯上以形成卷绕的幅材卷装的复卷机。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卷机,它包括表面卷绕件,该表面卷绕件与正形成的卷装的外表面接触以将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正在形成的卷装。
现有技术为了生产卷筒状卫生纸、洗碗巾以及类似物,将一堆或多堆薄纸从一个或多个具有大直径的母辊上退绕,并且将所述一堆或多堆薄纸所形成的预定量的幅材卷绕在通常由纸板、塑料或类似物形成的各个管状卷绕芯上。随后将这样形成的卷装切割成小的卷筒,该卷筒的轴向长度等于制成并包装好的产品的长度。
在现代的复卷机中,通过使用通常例如为卷绕辊、皮带或者这些元件的组合的形式的周向或表面卷绕件来完成卷绕工作。旋转运动通过这些卷绕件传递给卷绕芯和正在形成的卷装,所述卷绕件与正在形成的卷装的外表面接触。通常,这些卷装形成在由三个卷绕辊限定的卷绕托架内,其中一个卷绕辊可动以允许并控制正在形成的卷装的直径增大。
这种类型的表面复卷机的例子在US5979818A、GB2105688B、EP0524158A、US5769352A中有描述。
US6378799A描述了一种具有三个辊的表面复卷机,其中第三辊由一对臂支承,所述臂绕又由滑轨支承的轴摆动,所述滑轨平行于由三个辊限定的卷绕托架内的卷装增大的方向平移。这种布局的目的是改善卷装的直径变化时的卷绕。
在机器的较老的设计中,卷绕通过借助于中心机构,即,借助于与芯轴或芯接合的机动的轴来旋转卷绕芯或者卷绕芯轴而进行卷绕工作,这种类型的复卷机的例子在US6513750A、US6179241A、US5725176A中有说明。
WO02055420A中描述了一种将卷装形式的幅材卷绕在卷绕芯上的复卷机,它包括第一卷绕辊和第二卷绕辊,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限定辊隙,所述芯插入穿过该辊隙并且所述幅材进给穿过该辊隙。此外,该机器具有至少一对机动的中心件形式的机动接合件,以在每个卷装的卷绕周期期间与卷绕芯的端部接合并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卷绕芯。以这样的方式来设计和布置接合件和第一、第二卷绕辊,即,在卷绕过程中正形成的卷装与卷绕辊接触。
因此,这种复卷机将两个卷绕系统结合起来以连续高速地生产出具有特定特征的卷装。其中,这样构思的系统提供了这样的优点即时得知正在形成的卷装的轴线的确切位置,从而控制该位置。这正是由于以下事实造成的对中心件的运动进行电子控制,因此控制单元能够知道和/或修改卷绕周期内任何时刻中的该位置。此外,因为还能够对中心件绕其轴线的旋转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其速度,所以该系统允许平衡由卷绕辊传递给卷装的卷绕转矩和由中心件传递的卷绕转矩,从而防止在外圈和内芯之间的往复滑动。这些操作特性在卷绕柔软的卷装,即具有低密度的卷装以及/或者当卷绕高度压花的纸张幅材时特别有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生产一种上述类型的复卷机,它具有周向和中心卷绕装置的组合,使得能够在例如产品质量、结构简化以及控制卷绕效率方面上获得一些优点。
实质上,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将由三个卷绕辊形成的卷绕托架和机动的中心件系统相结合,三个卷绕辊中的一个可动以允许增大正在形成的卷装,所述系统在每个卷装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将一部分卷绕转矩传递给所述卷装。通过使用三个辊与中心件或者其它机动件的结合来与卷绕芯的端部接合,可改善对卷绕周期的控制。这样,卷绕芯的接合件也可在卷绕完成之前脱离和/或所述接合件与卷绕芯的接合也可相对于卷绕开始的时刻被延迟。尤其,这将使机器的操纵更为灵活,并且还具有提供单对接合件的可能性。
根据有利的实施例,第三卷绕辊由绕第一摆轴摆动的至少一个臂支撑,第一致动器与所述臂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一臂的摆动。此外,优选地,第一摆轴由可动元件支撑,特别地是由绕第二摆轴摆动的第二臂支撑,第二致动器与所述第二臂相连以控制第二臂的摆动。
第一和第二摆轴彼此平行。这种布局允许第三卷绕辊的轴线在卷绕期间沿着平行于卷装增大的方向运动,使第三卷绕辊的轴线保持在这样的平面上,该平面还包含卷装的轴线。相对于允许在卷绕过程中进行相似运动的其它构造,采用双摆臂可以获得另外的优点。一方面,机械系统更为简单并且能够更容易且更快速地对其进行控制。此外,当卷装已经完成并且必须被卸下时,第三卷绕辊必须从其位置移开以产生用于卸下卷装所需的空间,并且紧接着此过程,第三卷绕辊必须朝向位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之间的辊隙返回,从而与下一个正要形成的卷装接触。带有双摆臂的机构的使用允许此操作非常快速地进行。鉴于卷装的卷绕周期仅仅持续几秒钟(在现代的复卷机中大约为2-3秒),第三卷绕辊从最终的卷绕位置运动到下一卷装的初始卷绕位置的速度是正确操作该机器以及获得高的生产速度的重要元素。
事实上,必须要考虑的是,幅材朝向卷绕区的进给速度在交换阶段不会下降,该阶段为这样的阶段期间幅材被切断并且已完成的卷装被卸下,以及通过切断幅材形成的初始自由端粘接到下一个卷绕芯上以开始下一个卷绕周期。实际上,幅材的进给速度在各个卷装的各个卷绕周期以及随后的卷绕周期中基本上保持恒定。
采用如上所述的由摆臂系统支撑卷绕辊的布局,第三卷绕辊有利地被保持在合适位置,在该位置,对于大部分卷绕周期而言,它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等距。换句话说,卷绕辊与卷装的三个接触点处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由第一和第二卷绕辊的中心件连接而成的直线限定。
事实上,第三卷绕辊的运动被这样控制,使得它跟随卷装的增大线,即这样一条线,增大的卷装的轴线沿着这条线运动。优选地,该线为一条直线,其可通过采用具有相等直径的第一和第二卷绕辊获得。
前述布局允许对卷绕过程和所获得的产品的高质量的进行最佳地控制,特别是对于卷绕体积非常庞大的产品而言。三个卷绕辊的存在允许精确地确定卷装及其轴线的位置,从而方便所述接合件与卷绕芯的接合,在所述接合过程发生在各个卷装的卷绕已经开始之后同样有利。
当卷绕不是表面或者是圆周类型时,即当没有部件与卷绕芯接合并且旋转地抽取它们时,有利地也可使用卷绕辊的几何形状并提供由至少一个摆臂(或者优选地是一对摆臂)支撑的可动卷绕辊,所述摆臂的轴又连接到另一摆臂上或者一对摆臂上。特别地,能够获得这样的优点,即,使第三卷绕辊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保持恒定的距离,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具有允许第三辊快速地从将完成的卷装卸下的位置转移到下一个卷装的初始卷绕位置的构造。
由于采用了形成为一组的三个卷绕辊,可提供单对构件与卷绕芯接合。事实上,接合件或中心件也可以在开始将卷绕芯插入到卷绕区域的时刻之后的时刻与卷绕芯结合,和/或可以在卷绕已经完成之前与卷绕芯脱离。事实上,每个卷装的卷绕周期的第一和/或最后阶段都在只对卷绕辊进行控制下而发生,而与卷绕芯的接合件无关。这就从结构和控制到经济性和功能性都简化了机器。
优选地,在这种情况下,接合件被布置并控制成在它已经被旋转地携载到与幅材接触之后再与每个芯接合。此外,或者可替换地是,接合件有利地被设计和布置成在卷装的卷绕已经完成之前与芯脱离。
以本来就已知的方式,复卷机可包括芯插入装置,以依次将卷绕芯朝向位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之间的辊隙插入,所述插入装置所插入的每个芯随后与接合件接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设有滚动表面,它绕第一和第二卷绕辊之间的辊隙上游处的第一卷绕辊延伸。芯插入装置被布置并设计成将芯插入到第一卷绕辊和滚动表面之间,同时接合件被制造和布置成在滚动表面下游处与每个芯接合。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接合件包括至少一个可膨胀空腔以将卷绕芯夹住。例如,该可膨胀空腔为位于旋转头部外侧的环状空腔,该头部插入到卷绕芯的端部并且可膨胀空腔的膨胀使得夹紧在管状的卷绕芯的内表面上。还可以在中心件或者其它接合件和卷绕芯之间提供其它的往复接合机构。为了增加夹紧的可靠性,优选地是采用两个相邻的环状可膨胀空腔。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带有可膨胀空腔或者多个可膨胀空腔的头部安装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轴与加压的流体源相连,所述头部可相对于卷绕芯进行轴向插入和抽出运动。此外,头部能够扭转地连接到旋转套筒上,所述旋转套筒可被旋转地抽出以使所述头部旋转。
根据不同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幅材卷装的复卷机,它包括限定卷绕空间的第一卷绕辊、第二卷绕辊和第三卷绕辊,其中第三卷绕辊由绕第一摆轴摆动的至少一个第一臂支承,第一致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臂相连以控制所述至少第一摆臂的摆动。特征在于,第一摆轴由绕第二摆轴摆动的至少一个第二臂支承,所述第二摆轴平行于第一摆轴,第二致动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臂相连以控制第二摆臂的摆动。


通过下面的描述和示出了本发明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的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各幅附图中相同或者等同部件。
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复卷机的侧视图;图1A示出了卷绕区的放大图;图2A-2D示出了单个卷装的卷绕周期的四个时刻;图3A和3B示出了在两个不同位置处卷绕芯的中心件或者接合件之一的纵向剖视图;图4示出了沿图3中IV-IV剖开的局部剖视图;和图5为沿图1A中V-V剖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复卷机的一种可能构造的侧视图。它包括用于要卷绕的幅材N的路径,沿着此路径,布置有舒展辊1和一对进给和导向辊3。布置在路径下游的是已知类型的打孔装置5,这里不再对其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打孔装置在幅材N上产生等距的孔线,从而将所述材料分成多个单独的部分或片状,最终的用户可沿此孔线将其分离。
卷绕系统位于打孔装置5的下游。该系统包括第一卷绕辊11,幅材N绕该辊进给。第一卷绕辊11和第二卷绕辊13形成了辊隙15,幅材经过此辊隙,并且卷绕芯也经过此辊隙。第一和第二卷绕辊11、13还和第三卷绕辊17限定了卷绕托架以形成幅材N的卷装R。两个卷绕辊11和13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它们的直径大于第三卷绕辊17的直径。
第三卷绕辊17由一对摆臂19支承,该摆臂铰接在第一摆轴A上。借助于由以25示意性示出的控制单元电子控制的致动器23通过杆21使臂19进行摆动。
该对臂19的摆轴A由一对臂27支承,其铰接在该臂27上。臂27绕平行于轴A的轴B进行摆动,并且该摆动由连接到控制单元25上的致动器31通过杆29进行控制。两对臂19和27的摆动以下面的方式同步进行。臂27的摆轴B位于包括卷绕辊11和13轴线的平面一侧,而轴A位于另一侧。
由一系列平行薄板限定的滚动表面33绕第一卷绕辊11延伸。该滚动表面33基本上与卷绕辊11共轴线,并且用于将卷绕芯插入,卷装形成在卷绕芯上。绕平行于卷绕辊的旋转轴线的轴线D进行旋转的幅材的切断装置总体上以35表示,其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已知的,并且在EP0694020B和US5979818中有详细说明。
滚动表面33和第一卷绕辊11的外表面一起限定了插入卷绕芯的通道,其横向尺寸(由辊11的圆柱表面和滚动表面33之间的距离限定)等于或者略小于卷绕芯的直径。事实上,当在通道内第一圈卷绕在卷绕芯上时,通道的横向尺寸沿着其延伸方向可以稍微变化并且被选择成在所有位置上等于或者稍小于芯的直径尺寸,在所述通道的所有位置上,所述芯的直径随着缠绕在其上的幅材的厚度而增加。横向尺寸稍小于芯的直径将允许通过芯的径向压缩产生微小的变形从而使其正确地处于受控状态下。
以37表示的通道具有芯插入其中的入口和与位于卷绕辊11和13之间的辊隙相同高度处的出口。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卷绕芯C从通道37处向粘接单元41进给,其中所述粘接单元41包括浸没在粘接剂池45内并且从其内浮现出的叶片43,以在芯C上施以纵向的粘接剂线。涂覆有粘接剂的各个芯C由插入装置47插入到通道37的入口内。一旦插入到该通道内,芯C角向地地加速并且开始在表面33上滚动,并与绕卷绕辊11进给的幅材N接触。
位于复卷机两侧上的是两个支架或者滑轨51,它们沿着与侧板54呈一体的导向件52(图5)滑动,所述滑轨51由控制单元25控制的致动器55通过杆53控制进行交替运动。位于两支架51中每一个上的是接合件或中心件57,当卷绕芯C处于卷装的卷绕区域内时,接合件或中心件57插入到卷绕芯C相应端部内。在卷装的增大过程中,支架51的运动使得中心件57跟随芯C所进行的运动。该运动遵循标有T的直线轨迹。第三卷绕辊17的轴线也沿此轨迹运动。两对臂19、27的布局以及由各自的致动器施加的对其运动的控制使得辊17与正在形成的卷装R的接触点总是保持在直线T上,从而卷装R在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对应的三个区域中与三个卷绕辊11、13和17接触,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连接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11、13接触的接触点的直线。
中心件57基本上对称并且它们中第一个在图3和4中详细示出,而图5示出了带有相应的致动器的携载所述中心件的支架或滑轨51。
图3A和3B示出了相对于卷绕芯C处于接合和脱离的两个位置下的中心件。
中心件具有由轴承63和65支承在可轴向运动但不进行旋转运动的中空轴67上的头部61。中空轴67的内部67A通过管69连接到两个环状的可膨胀空腔71上,所述空腔彼此平行地安装在头部61处。这些可膨胀空腔用于将头部61扭转地接合到卷绕芯C的相应端部上,同时膨胀抵靠着所述芯C的内表面。
头部61可轴向滑动以插入到芯C内并从中取出,并通过带槽的轮廓扭转地接合到具有带槽的轮廓73A的套筒73上,其中与头部61一体的杆75接合到所述带槽的轮廓73A内。套筒73由位于固定轴81上的轴承77、79支承并且由马达83通过在与套筒73成一体的齿轮86周围进给的皮带85(图5)旋转地抽出。这样,马达83使头部61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转,其中所述角速度被确定为这样的角速度的函数,该角速度为中心件C和正绕其形成的卷装在辊11、13和17的作用下进行旋转的角速度。然而,它也可以稍有不同,从而使芯相对于正在卷绕的幅材的最外圈产生受控的角向滑动。
其上旋转地支承有头部61的中空轴67在固定轴81内滑动。轴81具有用于使压缩空气进给到可膨胀空腔71内的管道81A。通过管道81A进给的加压空气通过位于所述轴内的径向孔67A达到中空轴67的内部。
由于以下事实,即中空轴67与活塞-汽缸致动器91的杆形成一体或者中空轴67自身形成所述致动器的杆(图5),使得头部61可轴向滑动。该轴向运动允许将头部61插入到卷绕芯C的相应端部并且从中抽出。
现在将参考图2A-2D对上述复卷机的操作进行描述。
在图2A中,卷绕芯C已经被插入到由卷绕辊11和滚动表面33限定的通道内,并且该芯已经进给至位于卷绕辊11和13之间的辊隙处。装置35已经将幅材N切断并且因此形成的头部或者初始自由端已经通过由分配器41施加的粘接剂粘接到芯C上。尾部自由端已经卷绕在之前形成的卷装上,该卷装已经从卷绕托架上卸下。
在辊隙15内,将接合件或中心件57插入到芯C的各个端部内并且可膨胀空腔71发生膨胀从而将头部61锁定在芯C内。在随后的时刻,例如在图2B的状态下可以将两个中心件插入。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卷绕辊11、13和17的单独作用通过使卷装保持旋转进行卷装R的卷绕周期的第一阶段。
通过各自的马达83,中心件57的头部61在插入到卷绕芯C端部之前被带到适当的转速。卷绕芯的确切位置及其转速对于控制单元25而言是已知的,该控制单元25因此可以精确地控制中心件57的运动。
当芯已经离开辊隙15时,卷装R的卷绕将在所述辊和机动中心件57的控制下在辊11、13和17限定的卷绕托架内继续进行。随着卷装R的直径增大,第三卷绕辊17将沿着直线T运动,中心件57也将沿着该直线T运动从而跟随卷装R的增大。通过臂19、27绕轴A和B的摆动的组合获得辊17的运动。
在卷绕完成之前,中心件57从芯C上脱离并通过与卷装增大阶段它们跟随卷装R的运动反向的平移运动朝向辊隙15返回。例如,如图2C所示,当卷装R几乎已到达其最终直径但仍未完成时,中心件57可发生脱离并返回至辊隙15区域。在中心件57朝向辊隙15进行返回运动以与新的芯接合的同时,卷装在辊11、13和17之间的卷绕完成,所述新的芯被插入到辊11和滚动表面33之间的通道内。
一旦卷装已经完成,则通过使卷绕辊17的轴线移离直线T,在辊17和辊13之间形成缝隙而将卷装R从卷绕托架上卸下(图2D),其中制成的卷装通过所述缝隙排出。通过作用于卷绕辊13和17的周向速度,即,相对于辊13的周向速度增加辊17的周向速度和/或相对于辊17的周向速度降低辊13的速度而以已知的方式将卷装排出。减速还可使得新的芯C进给通过辊隙15。与此同时,通过切断幅材N所产生的初始自由端已经连接到所述芯上,并且接合件57插入到其端部,以控制新的卷装的第一卷绕阶段。图2D还示出了以C2标识的新的芯,它开始沿通道17滚动以到达辊隙15并且取代已经完成的卷装R。
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示出了本发明可能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可在不偏离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范围的情况下在形式和布局上发生变化。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仅仅是为了便于根据这之前的说明和附图进行理解,无论如何并不对保护范围产生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将幅材(N)以卷装(R)的形式卷绕在卷绕芯(C,C2)上的复卷机,包括限定辊隙(15)的第一卷绕辊(11)和第二卷绕辊(13),所述芯插入穿过该辊隙(15)并且所述幅材(N)通过该辊隙(15)进给;和至少一对机动的接合件(57),以与卷绕芯的端部接合并且在每个卷装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将旋转运动传递给所述芯,所述接合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正在形成的卷装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卷机包括第三卷绕辊(17),所述第三卷绕辊(17)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限定卷绕空间,所述第三卷绕辊可动以允许每个卷装在所述卷绕空间内卷绕增大并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卷绕辊(17)由至少一个绕第一摆轴(A)摆动的臂(19)支承,第一致动器(23)与所述臂(19)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一臂(19)的摆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轴(A)由可动元件(27)携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轴(A)由至少一个绕第二摆轴(B)摆动的第二臂(27)支承,第二致动器(31)与所述第二臂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二臂(27)的摆动,所述第一和第二摆轴(A,B)彼此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包括第一和第二卷绕辊(11,13)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一摆轴(A)位于所述卷装(R)的卸下侧,而第二摆轴(B)位于所述平面的相反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臂(19)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臂(27)在卷装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中被控制,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卷绕辊与正在形成的卷装的接触区域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对于期间所述卷装与三个辊都接触的基本上整个卷绕阶段,所述第三卷绕辊在这样的区域中与所述卷装接触,该区域与所述卷装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接触的区域等距。
8.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摆臂被布置和控制成使得在每个卷装(R)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第三卷绕辊的轴线沿着直线(T)平移,正在卷绕的卷装(R)的轴线沿着该直线(T)运动。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卷机包括单对的所述接合件(57)。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件(57)被布置和控制成在每个芯(C,C2)已经被旋转地携载并与幅材接触后与每个芯(C,C2)接合。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件被设计和布置成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已经完成之前与所述芯脱离。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卷机包括芯插入装置(47),以顺序地将卷绕芯插入到位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之间的辊隙(15)内,所述插入装置(47)所插入的每个芯随后由所述接合件接合。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位于所述辊隙(15)上游处的所述第一卷绕辊(11)延伸的滚动表面(33),所述插入装置(47)将所述芯插入到第一卷绕辊(11)和滚动表面(33)之间,所述接合件与位于所述滚动表面下游处或者所述滚动表面端部区域处的每个芯(C;C2)接合。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合件(57)包括至少一个可膨胀空腔(71)以将所述卷绕芯夹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合件包括两个彼此相邻的可膨胀空腔(71)以将所述卷绕芯夹住。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空腔或多个可膨胀空腔具有环状的延伸部。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空腔或多个可膨胀空腔(71)布置在头部(61)上,该头部(61)旋转地支承在固定的中空中心轴(67)上,并且所述中空轴与加压流体源相连,所述头部可相对于所述卷绕芯进行轴向的插入和抽出运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扭转地连接到旋转套筒(73)上,所述套筒被旋转地抽出以使所述头部旋转。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和所述头部通过带槽的联接部(73A)联接。
20.一种将幅材卷装卷绕在卷绕芯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卷绕芯插入穿过位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11,13)之间的辊隙(15),预定量的幅材被卷绕在旋转地携载的卷绕芯上以形成第一卷装(R),在卷绕过程中,所述芯和正在形成的卷装的旋转由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以及所述卷绕芯的一对接合件控制;在卷绕结束时,将幅材切断,以产生尾部自由端和初始自由端;开始将幅材卷绕在第二卷绕芯(C2)上;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所述卷装的旋转还借助于具有可动轴线的第三卷绕辊(17)控制,所述第三卷绕辊和第一、第二卷绕辊限定卷绕空间。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芯的所述接合件在所述卷装的卷绕完成之前并且卷绕在三个卷绕辊之间正在完成的时候从所述卷绕芯上脱离,同时所述接合件朝向与下一个芯接合的位置转移。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芯在其与所述接合件接合之前被旋转地携载。
23.如权利要求20至22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芯在与所述接合件接合之前被携载到与所述幅材接触。
24.如权利要求20至23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芯由单对接合件接合,所述接合件在卷绕完成之前的形成阶段与卷装脱离并返回至接合位置以与后来的卷绕芯接合。
25.如权利要求20至24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卷绕辊(17)由第一臂(19)支撑,所述第一臂(19)绕由第二臂(27)支撑的轴摆动,所述第二臂(27)又绕固定轴摆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臂(19)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臂(27)在卷装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被控制,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卷绕辊在这样的区域处与所述卷装接触,所述区域沿着卷装的周向延伸部基本上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
27.如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期间所述卷装与三个辊都接触的基本上整个卷绕阶段,所述第三卷绕辊与所述卷装的接触区域与所述卷装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的接触区域等距。
28.用于制造幅材卷装的复卷机,包括限定卷绕空间的第一卷绕辊(11)、第二卷绕辊(13)和第三卷绕辊(17),第三卷绕辊由至少一个绕第一摆轴(A)摆动的第一臂(19)支承,第一致动器(23)与所述至少一个摆臂(19)相连以控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臂(19)的摆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轴由绕第二摆轴(B)摆动的至少一个第二臂(27)支承,所述第二摆轴(B)平行于第一摆轴,第二致动器(3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臂相连以控制第二摆臂的摆动。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包括第一和第二卷绕辊(11,13)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所述第一摆轴(A)位于所述卷装(R)的卸下侧,所述第二摆轴位于所述平面的相反侧。
30.如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臂(19)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臂(27)在卷装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被控制,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卷绕辊在这样的区域中与所述卷装的接触,所述区域位于沿所述卷装的周向延伸部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对于期间所述卷装与三个辊都接触的基本上整个卷绕阶段,所述第三卷绕辊在这样的区域中与所述卷装接触,该区域与所述卷装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接触的区域等距。
32.如权利要求28至31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复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摆臂被布置和控制成使得在每个卷装(R)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第三卷绕辊的轴线沿着直线(T)平移,正在卷绕的卷装(R)的轴线沿着该直线(T)运动。
33.一种将幅材卷装卷绕在卷绕芯上的方法,包括以下阶段将第一卷绕芯插入穿过位于第一和第二卷绕辊(11,13)之间的辊隙(15),预定量的幅材被卷绕在旋转地携载的卷绕芯上以形成第一卷装(R),在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正在形成的卷装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以及第三可动卷绕辊(17)接触以允许并控制所述卷装的直径的增大,所述第三辊由至少一个绕第一轴(A)摆动的臂(19)支撑;在卷绕结束时,将幅材切断,从而产生尾部自由端和初始自由端;开始将幅材卷绕在第二卷绕芯(C2)上;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轴(A)为绕与其平行的第二摆轴(B)摆动。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19)在所述第一摆轴(A)处铰接至第二摆臂(27)。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卷装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摆臂(19)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摆臂(27)进行控制,使得第一、第二和第三卷绕辊在这样的区域内与所述卷装接触,所述区域基本上位于沿着卷装的周向延伸部的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处。
36.如权利要求33至35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期间所述卷装与三个辊都接触的基本上整个卷绕阶段,所述第三卷绕辊与所述卷装的接触区域与所述卷装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的接触区域等距。
37.如权利要求33至36中一个或多个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摆臂被布置和控制成使得在每个卷装(R)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第三卷绕辊的轴线沿着直线(T)平移,正在卷绕的卷装(R)的轴线沿着该直线(T)运动。
全文摘要
复卷机包括限定辊隙(15)的第一卷绕辊(11)和第二卷绕辊(13),所述芯插入穿过此辊隙并且所述幅材(N)穿过此辊隙进给;和至少一对机动的接合件(57),以与卷绕芯的端部接合并且在卷装的至少一部分卷绕周期期间将旋转运动传递给芯。这样制造和布置接合件和第一、第二卷绕辊,使得正在形成的卷装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接触;此外,还提供了第三卷绕辊(17),它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卷绕辊限定一起卷绕空间,所述第三卷绕辊可动以允许每个卷装的卷绕在所述卷绕空间内增大和完成。
文档编号B65H18/26GK1934017SQ200580008667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8日
发明者M·杰利, R·马达莱尼, G·马扎切里尼 申请人:法比奥·泼尼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