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分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781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式分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易开盖的分盖装置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在易开盖的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叠放在一起的盖体逐个分离,以便于加工。目前,广泛使用的分盖机构是采用一对往复运动的分盖刀(拨杆),随着分盖刀的动作对储盖筒内的盖体进行分盖操作。由于这种分盖装置的分盖刀运行频率不高,分盖的速度就会有很大的限制,工作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分盖刀在分盖过程中直接与盖体接触,在分盖的瞬间容易造成盖体的刮擦,导致涂附在盖体表面的保护膜破损。一旦保护膜损坏就会导致盖体无法正常使用,使废品率增加。而且,在用分盖刀进行分离时,由于盖体受力不甚平衡,容易挤伤或压伤盖体边缘,甚至出现挂盖或掉盖现象。
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改进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注胶机的分盖机构(申请号CN03255485.0)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导板和固定板以及驱动导板的凸轮传动机构,在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一对拨杆,拨杆上设置分盖刀,并在所述的导板上设置楔块,楔块与拨杆的端部相配置。这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加强了对盖体的保护,但是仍然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了局部的改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分盖效果差,分离动作不灵活,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分离动作灵活,分离速度迅速,工作效率高的螺旋式分盖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由于是往复运动分离盖子,从而导致接触的瞬间盖子受力不平稳,容易挤伤或压伤盖子边缘甚至挂盖或掉盖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旋转的分盖刀片将盖体分离,并通过分盖轮的螺旋结构将盖体分出的螺旋式分盖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储盖器,其一端为进盖端,另一端为出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盖器的出盖端处至少设有两个分盖轮,在分盖轮上分别设有与分盖轮一起转动的分盖刀片,所述的分盖轮的外围设有用于引导盖体下降的螺旋槽。
为了保证盖体顺利地顺着螺旋槽下降,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旋槽的宽度大于盖体边缘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盖刀片上具有弧形缺口,所述的弧形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150度。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采用了旋转式的分盖刀片分离盖体,由于分盖刀片上具有弧形缺口,当转至缺口位置时,最前端的盖体从储盖器下降与分盖轮接触,随着分盖刀片和分盖轮的转动,分盖刀片将盖体挡至分盖轮的螺旋槽内。盖体随着分盖轮的转动顺着螺旋槽下落至传输带,完成整个分盖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的储盖器的出盖端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分盖轮。应该注意的是,两个分盖轮是同步运转,这样能保证接触的瞬间盖子受力平稳,从而不会发生挤伤或压伤盖子甚至挂盖或掉盖。这里,分盖轮的个数一般是两个,以保证受力平衡,当然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盖轮的中心固连有转动轴,所述的转动轴配接在储盖器出盖端的支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与转动轴之间设有轴承。从而减少了支架与转动轴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分盖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能耗。
为了便于制作,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架与储盖筒设为一体。采用整体浇铸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盖轮与分盖刀片之间通过固定体相固连。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寿命长,易于推广;2、分离动作灵活,速度迅速,工作效率高;3、盖体受力平稳,不会挤伤或压伤盖体边缘,避免了挂盖或掉盖情况的发生,成品率高。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盖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盖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储盖器1、进盖端2、出盖端3、分盖轮4、分盖刀片5、盖体6、螺旋槽7、弧形缺口8、转动轴9、支架10、轴承11、固定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螺旋式分盖机构,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储盖器1,其一端为进盖端2,另一端为出盖端3。储盖器1的出盖端3处设有两个分盖轮4,这里所配置的分盖轮4至少是两个,也可以两个以上,这样在分盖机构工作的时候才能保证盖子受力平稳。在分盖轮4的中心处固连有转动轴9,工作时,由转动轴9带动分盖轮4转动。为了保证该分盖机构工作时不会晃动,同时便于制作,在该分盖机构的储盖器1出盖端设有支架10。并且该支架10与储盖器1设为一体。在支架10与转动轴9之间设有轴承11,这样能有效的减少支架10与转动轴9之间的摩擦,提高了分盖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图中箭头所指方向是分盖轮的旋转方向。
在分盖轮4上设有分盖刀片5,为了保证分盖刀片5与分盖轮4一起转动,两者之间通过固定体12相固连。在分盖刀片5上设有弧形缺口8,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30度。分盖轮4的外围设有用于引导盖体6下降的螺旋槽7。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螺旋槽7的宽度要大于盖体6边缘的厚度,这样在分盖机构工作的时候,能够保证盖体顺利地下降。
工作时,将待分离的盖体放入储盖器内,分盖轮开始运转,盖体两侧边缘同时接触到分盖刀片的弧形缺口。由于分盖刀片上具有弧形缺口,当转至缺口位置时,最前端的盖体从储盖器下降与分盖轮接触,随着分盖刀片和分盖轮的转动,分盖刀片将盖体挡至分盖轮的螺旋槽内。盖体随着分盖轮的转动顺着螺旋槽下落至传输带,完成整个分盖过程。应该注意的是,该分盖机构的分盖轮必须同步运转,这样才能保证盖子在接触的瞬间受力平衡,同时保证盖子在分离的过程中两侧处于同一水平面。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储盖器1、进盖端2、出盖端3、分盖轮4、分盖刀片5、盖体6、螺旋槽7、弧形缺口8、转动轴9、支架10、轴承11、固定体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式分盖机构,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储盖器(1),其一端为进盖端(2),另一端为出盖端(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盖器(1)的出盖端(3)处至少设有两个分盖轮(4),在分盖轮(4)上分别设有与分盖轮(4)一起转动的分盖刀片(5),所述的分盖轮(4)的外围设有用于引导盖体(6)下降的螺旋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槽(7)的宽度大于盖体(6)边缘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盖刀片(5)上具有弧形缺口(8),所述的弧形缺口(8)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00~1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盖器(1)的出盖端(3)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分盖轮(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盖器(1)的出盖端(3)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分盖轮(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盖轮(4)的中心固连有转动轴(9),所述的转动轴(9)配接在储盖器(1)出盖端(3)的支架(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0)与转动轴(9)之间设有轴承(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0)与储盖器(1)设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盖轮(4)与分盖刀片(5)之间通过固定体(12)相固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螺旋式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盖轮(4)与分盖刀片(5)之间通过固定体(12)相固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式分盖机构。包括一个呈圆筒状的储盖器,其一端为进盖端,另一端为出盖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盖器的出盖端处至少设有两个分盖轮,在分盖轮上分别设有与分盖轮一起转动的分盖刀片,所述的分盖轮的外围设有用于引导盖体下降的螺旋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寿命长,易于推广;2.分离动作灵活,速度迅速,工作效率高;3.盖体受力平稳,不会挤伤或压伤盖体边缘,避免了挂盖或掉盖情况的发生,成品率高。
文档编号B67B3/00GK2878334SQ200620102030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7日
发明者骆立波 申请人:骆立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