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448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其具有适于盛放 汤类食物的中间容纳部。
背景技术
具有多重密封的食品容器是公知的,例如本申请人已获授权的公告号为CN2538192 (公告日2003.03.05)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783804 (公告 日2006.05.3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2783804 (公告日2006.05.31)的 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为CNCN2855930 (公告日2007.01.10)的实用新型专利、 以及公开公告号为CN1820679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公告日2006.08.23)提供 的食品容器,容器由盒盖和盒体构成,盒盖和盒体配合后可在其边缘处形成有 多重的密封结构,因此当用该容器存放和携带食物时,能有效地防止食物汤汁 泄漏,并且具有高抗压强度可防止容器受压变形。作为一种改进,本申请人巳获授权的公告号为CN2581339 (公告曰 2003.10.22)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多格式密封食品盒,盒体由多个彼此隔 离的用于放置不同种类食物的容纳部空格组成,所述空格与盒盖构成密闭的空 腔,能同时达到防止食物汤汁溢漏、防止食物窜味的效果。尽管,现有的多格式密封食品容器能够方便地将多种类食物一起存放和携 带。但是,消费者通常希望多格式密封食品容器具有更多的用途,例如当容器 盖体开启后,将其容器体可作为餐盘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容器不仅要设置适 于盛放不同种类食品如干的或汤汁较少的食物、汤类食物和调味酱汁的各功能容纳部,而且还必须将各个容纳部进行合理设置,以方便食用。在这方面,现 有的多格式密封食品容器仍有一些不足,例如盛放汤类食物的容纳部设置在靠 近容器边缘位置,在开启容器盖体或食用过程中汤汁容易溢出。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汤类食物容纳 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 食品容器,包括 一容器体,具有适于盛放一定量汤类食物的中间容纳部、围 绕该中间容纳部分布的多个外围容纳部,每个容纳部均具有底部、环绕底部并 向上延伸的侧壁、环绕侧壁顶端并向上延伸到容纳部开口边缘的内密封壁,各 容纳部开口的相对边之间由平缘相互连接,各外围容纳部开口的外侧边向外延 伸形成唇边,唇边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外密封壁;一盖体,可盖合到容器体或与之分离,其具有可分别与容器体的中间容纳 部和各外围容纳部的开口对应配合的中间盖合部和多个外围盖合部,各盖合部 均具有一底部平台、以及环绕该底部平台并向上延伸的内密封壁,各盖合部的 内密封壁顶端相对边之间由平缘相互连接,各外围盖合部的内密封壁外侧边向 外延伸形成唇边,唇边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外密封壁;并且容器体的各容纳部的内密封壁和/或盖体的各盖合部的内密封壁上设置有卡 扣部,当盖体盖合到容器体,其卡扣部构成可解除的锁扣。最好的,所述中间容纳部具有适于盛放一定量汤类食物的容量和深度,例 如呈碗状、并与所述外围容纳部具有相同的深度。最好的,所述卡扣部环绕所述容器体的各容纳部的内密封壁和/或所述盖体的各盖合部的内密封壁设置。最好的,所述容器体的外密封壁呈向外倾斜延伸,并且当盖体盖合到容器 体,所述容器体的外密封壁下端部顶持所述盖体的外密封壁。最好的,所述盖体的外密封壁具有凸起,并且当盖体盖合到容器体,该凸 起可解除地锁扣所述容器体的外密封壁下端部。最好的,所述容器体的各容纳部之间的平缘与所述盖体的各盖合部之间的 平缘、以及所述容器体的唇边与所述盖体的唇边在水平面上形成中间的密封部 和抗压防脱部。最好的,所述盖体的各盖合部的底部平台和所述容器体的各容纳部的底部 对应形成有可相互配合的堆叠嵌合部。最好的,所述容器体和所述盖体为聚合物的注射成型构件。最好的,所述容器体和所述盖体的厚度为0.5至0.8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食品容器形成有适于盛放不同种类食品的多个功能容纳部,包括适于盛放 汤类食物的中间容纳部、以及可用于盛放其它类食物的外围容纳部,并且将中 间容纳部设置在容器体中央部位、而将外围容纳部围绕中间容纳部设置,容器 可方便地同时存放和携带不同种类食品、并可作为餐盘使用。由于盛放纯汤类 食物的中间容纳部设置在容器中央部位,在开启容器盖体或食用过程中汤汁不 容易溢出。容器形成独特的多重密封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静态密封性能、而且具备 良好的抗压变形、抗热变形的特性,可保证容器在各种使用状态下均能有效防 止食物汤汁的泄漏。容器体的各容纳部和/或盖体的各盖合部的内密封壁设置有卡扣部,当盖体 扣合后可使各容纳部之间形成密封隔离,防止容器内不同类食品之间互相串味 和渗透。容器采用薄壁的聚合物注射成型构件,质轻、成本低,适于大量制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第一实 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第一实 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盖体的顶面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容器体的顶面视图。 图5是沿图3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E-E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3中D-D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4中F-F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第二实 施例的顶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包括容器体1和可盖合到容器体1或与之分离的盖体2。容器具有适于盛放 不同种类食品的多个功能容纳部和多重密封结构。首先参照图1至图10,图中示出具有该食品容器的第一实施例,该容器包括容器体l,具有中间容纳部ll、围绕该中间容纳部ll分布的三个外围容纳部12。每个容纳部均具有底部13、环绕底部13并向上延伸的侧壁14、内密封 壁16。其中,外围容纳部12的侧壁14顶端形成大致平行于底部13延伸的平台 部15,内密封壁16环绕该平台部15并向上延伸到容纳部开口边缘。各容纳部 具有环绕其内密封壁16设置的侧向突出的卡扣部161。各容纳部的底部形成有 向上突起的堆叠嵌合部131。各容纳部开口的相对边之间由平缘17相互连接, 各外围容纳部开口的外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唇边18,唇边外缘向下并向外延伸形 成倾斜的外密封壁19。在本实施例中,容器体1的中间容纳部11呈碗状,并且 与外围容纳部12具有相同的深度。盖体2,具有可分别与容器体1的中间容纳部11和各外围容纳部12的开口 配合的中间盖合部21和三个外围盖合部22,各盖合部均具有一底部平台23、 以及环绕该底部平台23并向上延伸的内密封壁24。各盖合部具有环绕其内密封 壁24设置的侧向突出的卡扣部241。各盖合部的底部平台23形成有向上突起的 堆叠嵌合部231。各盖合部的内密封壁24顶端相对边之间由平缘25相互连接, 各外围盖合部22的内密封壁24外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唇边26,唇边26外缘向下 延伸形成外密封壁27,外密封壁27的内侧面具有凸起28。使用时,容器体1的中间容纳部11可用于盛放一定量的汤类食物,外围容 纳部12可用于盛放干的或汤汁较少的食物。当盖体2盖合到容器体1即可形成 一种可方便地同时存放和携带不同种类食品的密封食品容器。具体说明如下盖体2与容器体1配合后,容器体1的外密封壁19向外顶持盖体2的外密封壁 27内侧面,同时外密封壁27的凸起28锁扣外密封壁19的下端部,形成外层的 密封部和抗压部。盖体2的中间盖合部21和外围盖合部22配合别到容器体1 的中间容纳部11和外围容纳部12的开口中,容器体1的内密封壁16和盖体2 的内密封壁24通过对应的卡扣部161、 241相互卡扣,由此形成内层的密封部 和抗压部。容器体1的各容纳部之间的平缘17与盖体2的各盖合部之间的平缘 25、以及容器体1的唇边18与盖体2的唇边26在水平面上形成中间的密封部 和抗压防脱部。进一步的,当平缘17和平缘25之间、唇边18与唇边26之间 形成有结合密封部时可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该结合密封部可以是凸沿或网状 结构,具体可参照公告号为CNCN2855930 (公告日2007.01.10)的实用新型专 利。因此,当盖体2扣合到容器体1后可形成多重密封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 静态密封性能,而且具备良好的抗压变形、抗热变形的特性,可保证容器在各 种使用状态下均能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泄漏,同时可使各容纳部之间形成密封 隔离,防止容器内的不同类食品之间互相串味和渗透。当盖体2从容器体1分离后,容器体1可作为用餐的餐盘使用。由于中间 容纳部11设置在容器体1中央部位、而外围容纳部12围绕中间容纳部11设置, 因此在开启盖体1或食用过程中汤汁不容易溢出。上述容器体l、盖体2的结构还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将多个容器体l、多个 盖体2垂直堆叠放置,以便于包装、搬运。并且由于容器体l、盖体2分别设置 有可相互配合的堆叠嵌合部131、 231,因此能够将多个食品容器垂直堆叠,便 于携带。图11示出具有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与 第一实施例相似,区别在于容器体1的中间容纳部11、外围容纳部12的形状,外围容纳部12的数量,以及盖体2的中间盖合部21、外围盖合部22的形状, 外围盖合部22的数量。必须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容器体l的各外围容纳部12的内密封 壁16和盖体2的各外围盖合部22的内密封壁24上均设置有卡扣部161、 241, 但是这并非是限制,事实上仅在容器体1的各外围容纳部12的内密封壁16设 置卡扣部161、或仅在盖体2的各外围盖合部22的内密封壁24上设置卡扣部 241,也是可行的。用于制造容器体1、盖体2的材料,可在目前公知的多种聚合物材料中选择。 优选的是可回收再利用并适于通过热注射模具成型的材料,例如聚丙烯树脂PP。 材料中可根据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只要其符合容纳和包装食品的卫生使用要 求。这些材料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不透明的。用于制造容器体l、盖体2的 工艺和设备也是公知。优选的,采用热注射模具成型,以提供具有较高的成型 质量和表面质量的薄壁制品。容器体1、盖体2的壁厚优选的是在0.5毫米至0.8 毫米之间,然而根据需要,采用更薄或更厚的壁厚也是可行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容器适用于但不限于作为包装、携带和存放不同种 类外买食品的容器,作为微波加热或冷藏的食物容器和作为用餐的餐盘使用。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还可以有其它类似的变化和改进。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 构思下所作出的修改、替换和改变进化,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其特征是包括一容器体,具有适于盛放一定量汤类食物的中间容纳部、围绕该中间容纳部分布的多个外围容纳部,每个容纳部均具有底部、环绕底部并向上延伸的侧壁、环绕侧壁顶端并向上延伸到容纳部开口边缘的内密封壁,各容纳部开口的相对边之间由平缘相互连接,各外围容纳部开口的外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唇边,唇边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外密封壁;一盖体,可盖合到容器体或与之分离,其具有可分别与容器体的中间容纳部和各外围容纳部的开口对应配合的中间盖合部和多个外围盖合部,各盖合部均具有一底部平台、以及环绕该底部平台并向上延伸的内密封壁,各盖合部的内密封壁顶端相对边之间由平缘相互连接,各外围盖合部的内密封壁外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唇边,唇边外缘向下延伸形成外密封壁;并且容器体的各容纳部的内密封壁和/或盖体的各盖合部的内密封壁上设置有卡扣部,当盖体盖合到容器体,其卡扣部构成可解除的锁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 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体的中间容纳部具有适于盛放一定量的汤类食物的容量和深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 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体的中间容纳部与所述外围容纳部具有相同的 深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 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卡扣部环绕所述容器体的各容纳部的内密封壁和/或 所述盖体的各盖合部的内密封壁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体的外密封壁呈向外倾斜延伸,并且当盖体盖 合到容器体,所述容器体的外密封壁下端部顶持所述盖体的外密封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 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盖体的外密封壁具有凸起,并且当盖体盖合到容器 体,该凸起可解除地锁扣所述容器体的外密封壁下端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 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体的各容纳部之间的平缘与所述盖体的各盖合部之间的平缘、以及所述容器体的唇边与所述盖体的唇边在水平面上形成中间 的密封部和抗压防脱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 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盖体的各盖合部的底部平台和所述容器体的各容纳 部的底部对应形成有可相互配合的堆叠嵌合部。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 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体和所述盖体为聚合物 的注射成型构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 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其特征是所述容器体和所述盖体的厚度为0.5至0.8毫米。
专利摘要具有汤类食物容纳部的多重密封多格式超薄注塑食品容器,包括容器体和可盖合到容器体或与之分离的盖体,其具有适于盛放不同种类食品的多个功能容纳部和多重密封结构。容纳部包括适用于盛放汤类食物的中间容纳部、以及围绕中间容纳部设置的可用于盛放其它类食物的多个外围容纳部。该食品容器可方便地同时存放和携带不同种类食品、并可作为餐盘使用,保证容器在各种使用状态下均能有效防止食物汤汁的泄漏,并可防止容器内不同类食品之间互相串味和渗透。在开启容器盖体或食用过程中汤汁不容易溢出。
文档编号B65D45/02GK201095439SQ200720008250
公开日2008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3日
发明者蔡沧洋 申请人:泉州梅洋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