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抗负载性能和减少使用材料的真空成形缓冲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9508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增加抗负载性能和减少使用材料的真空成形缓冲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用緩冲件,尤其涉及一种在将装载物收容 在纸板、纸箱、塑料板等箱子里时,能减小货物所受到的负载的緩沖件。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5所示,以往纸箱之类箱子在运送、保管货物时,由于 装载物、托盘等多层重叠,存在对装载物施加过度负载的问题,进而出 现由于施加超出外箱强度的负载、不能承受来自上方的负载而造成外箱 压曲等损坏的情况。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是通过使上衬垫(1,)和下衬垫 (3,)接触而提高抗负载性能,如图2所示。然而,在根据装载物的形状 使两个衬垫间产生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由于上衬垫(1,)和下衬垫(3,) 不接触,因此无法提高上衬垫和下衬垫的抗负载性能。
如果为了适应装载物的高度,必须使緩沖件的上衬垫和下衬垫具有 一定的深度。在真空成形制造方法的特性中,如果仅仅通过增加成形品 的高度深拉深而形成上下衬垫接触的形状,成形时的成形性也会变差, 并且板状材料伸展变薄而达不到充足的强度,因此增加外箱抗负载性能 的原始目标不能实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又提供了一种增加外箱的抗负载性 能的方法,如图6、图7所示,该方法以装载物(2,)的底面、侧面展开 的状态对真空成形緩冲件成形,并且使包装时的折弯部分形成90度的弯 曲而产生侧面,所述侧面与顶面配合来包装装载物(2,)。但是,该方法 存在着在折弯部分处需要许多材料的缺陷。
另外,即使在不是上述折弯式的情况下,为了使上、下衬垫全面覆 盖装载物(2,),相应于装载物(2,)的尺寸,衬垫也变大,因此需要许 多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减小货物所受到的负载的 包装货物用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它在与货物一起装入包装箱中时,能利用真 空成形緩冲件的结构形状减小货物所受到的载荷,增加包装箱的整体强度, 同时,克服以往折弯式和上下衬垫全面覆盖装载物所存在的问题,减少緩冲 件的使用材料,增加抗负载性能,防止抗负载不足造成的外箱损坏和对装载 物施加过度负载的情况的出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增加抗负载性能和减少使用材料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包括上衬垫和 下衬垫,所述上衬垫至少包括两个,纵向分体设置,形成上衬垫和下衬 垫相互接触的面;所述的每个上衬垫具有从顶面到与下衬垫接触部分的 连续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上衬垫上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 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为从每个上衬垫顶面到与所述下衬垫接 触部分连续相连的板状形状。
进一步地,在所述两个第一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下衬垫 相接触的第二支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支撑结构为平行设置的从所述上衬垫顶面到所 述下衬垫接触部分连续相连的板状结构,并可分隔装载物。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为从所述上衬垫底面凸设的支撑筋。采 用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上衬垫受力的面积,提高真空成形緩沖件 的抗负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上衬垫为三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下衬垫的两侧和 中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固定装载物,增加真空成形緩沖件的抗 负载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底面具有与所述下衬垫接触的第一接触 面和第二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衬垫的表面具有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分别与 所述的第一支撑结构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接触配合,以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区域的负载。
进一步地,所述下衬垫外边缘纵向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棱线,以接受来 自于所述下衬垫的第三接触面和第四接触面区域的负载。
进一步地,在所述下衬垫底面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的孔的侧壁上i殳
置有至少两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上衬垫和所述下衬垫为聚乙烯、聚丙晞或聚对苯二曱 酸乙二酯等材料。上述材料,均可以使其真空成形品具有緩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包装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包括上衬垫 和下衬垫,其中,所述上衬垫至少包括三个,纵向分体对应设置在下衬
垫的两侧和中间;其中所述的设置在下衬垫两側的上衬垫与下衬垫相互 形成有接触的面,且具有从顶面到与所述下衬垫接触部分的连续相连的 第一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真空成形的特性产生形状,也考虑成形性,在成形 时,上衬塾真空成形品高度可以与以前的产品几乎相同,不需要成形困难的 深拉深。通过纵向使用上衬垫,不需上下衬垫全面覆盖装载物,也不需随装 载物的尺寸而增大其尺寸,能够以比较少的材料和良好的成形性,提高緩沖 件的抗负载性 能。


图1、图2是现有技术中緩冲件的上衬垫和下衬垫的分解状态立体图 和组合状态立体图3、图4是现有技术中緩冲件的剖视图和接受来自上方负载状态下 的剖视图5是现有技术中緩冲件上下衬垫相接触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图7是现有技术中緩冲件下衬垫为折弯式的分解状态立体图和 组合状态立体图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緩冲件上衬垫与装载物组合状态 下的分解立体图和下衬垫的立体图IO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緩冲件上衬垫与下衬垫相接触的局部 放大图;图11、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緩沖件上衬垫的主视图和右视
图13、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缓沖件上衬垫的立体图和I部 放大图15、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緩冲件下衬垫的主视图和立体
图17、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缓冲件下衬垫II部和III部放 大图19是使用本设计緩冲件包装的纸板箱在从上方施加负载时的截面 图,图中显示了负载的施加情况;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緩冲件的立体图21、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緩冲件上衬垫的立体图和IV 部放大图23、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緩冲件上衬垫的主视图和右视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緩冲件下衬垫的主视图; 图26、图2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緩冲件上下衬垫组装立体图和 下衬垫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 成形緩冲件包括上衬垫1和下衬垫3,所述的上衬垫1至少包括两个,与 以前使用上衬垫的方法方向有所改变,纵向分体设置在装载物的左右两 侧,同时,如图10所示,上述真空成形緩冲件还形成有上衬垫1与下衬 垫3相互接触的面。所述的每个上衬垫1具有从顶面到与下衬垫3接触 部分的连续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11,该第一支撑结构11为从每个上衬垫 1顶面到与所述下衬垫3接触部分连续相连的板状形状,该板状形状的截 面大体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形状。
图11至图13显示了所述真空成形緩冲件上衬垫1的具体结构。在上述第一支撑结构11之间还设置有等间距的第二支撑结构12。如图14 所示,上述第二支撑结构12与上述第一支撑结构11均为从a至b又从b 至c连续相连的形状构成,形成支撑来自上方的负载的形状。
其中,第二支撑结构12为从上衬垫1顶面到与所述下衬垫3接触部 分连续相连的可分隔装载物的板状形状,上述板状形状大体呈上宽下窄 的梯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支撑结构11之间设置有4个上 述第二支撑结构12。上述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的底面具 有与上述下衬垫3接触的第一接触面A和第二接触面C。
图15、图16显示了上述真空成形緩冲件下衬垫3的具体结构。再参 阅图10,在上述下衬垫3与第一支撑结构11、第二支撑结构12的第一 接触面A和第二接触面C相接触位置对应设置有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冲妻 触面D,上述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接触面D是接受来自所述第一接触面 A和第二接触面C的负载,同时,上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上的第二接触面 C的面积大于上述第二支撑结构12上的第二接触面C的面积。上述下衬 垫3的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接触面D在真空成形过程中,通过阳模成形 应用上面部分变石更的形式形成该^接触面B、 D。在本实施例中^f吏抗负载性 能增加的接触部分范围是1 )上衬垫1第一接触面A与下衬垫3第三接 触面B相接触,和2)上衬垫1第二接触面C面与下衬垫3第四接触面D 相接触。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上述真空成形緩冲件的接触面也可以是1 ) 或2)所述部分相接触。同时,如图17所示,上述下衬垫3外边缘纵向 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棱线33,以接受来自于上述下衬垫3的第三接触面B 和第四接触面D区域的负载。
为了进一步增加緩冲件的抗负载性能,减少使用材料,还可以在上 述下衬垫3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孔,形状不限,并在上述孔的侧壁上设 置多个加强筋。在本实施例中,下衬垫3的底面上设置有一个大体呈长 方形的孔,在上述孔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六个呈直角梯形的加强筋32。 如图18所示,该加强筋3 2是连接与装载物2的连接点e和与外箱底面的 连接点f的加强筋结构。上述加强筋32的设置增加了装载物2的向下方 的抗负载性,并具有防止外箱4扭曲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在具体实施时,将装载物2放置在下衬垫3中,把两个上衬垫1分别纵向置于装载物2的两侧,其中,第一 支撑结构11位于装载物2的两侧,部分包容装载物2,第二支撑结构12 插入到装载物2之间,每个上衬垫1的第一接触面A和第二接触面C与 所述下衬垫3的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接触面D相接触。同时,上述下衬 垫3的加强筋32和加强筋棱线33分别接受来自于上述装载物2向下方 的负载、下衬垫3的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接触面D区域的负载。
图19是表示应用图8包装的纸箱4从上方施加力时的截面图,该图 示出了在外箱4中包装的真空成形緩冲件上衬垫1、下衬垫3施加负载的 情况。通过形成如上述使上衬垫1和下衬垫3接触的结构,能够增强外 箱装载、托盘等多层重叠时的抗负载性能在与以前的真空成形品的高度 几乎相同的成形高度的同时,可以增强抗负载性,不需要成形困难的深 拉深。
图20-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与第一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緩冲件可以用于包装一 个装载物。如图20所示,緩冲件的上衬垫1包括两个设置在两侧的第一 支撑结构ll,在上述两个第一支撑结构11之间,设置有多个与下衬垫3 相接触的第二支撑结构,该第二支撑结构为上述上衬垫1底面凸设的大 体呈长方体型的4个支撑筋13,该支撑筋13的数量可根据上衬垫尺寸大 小以及负载的具体情况设置。支撑筋13的设置可以增大上衬垫1与所述 下衬垫3的接触面积,能更好的增加所述装载物2的抗负载性能。
上述上衬垫1上呈板状形状的第一支撑结构11具有第一接触面A和 第二接触面C,所述支撑筋13具有第二接触面C。在本实施例中,上述 第一支撑结构11上的第二接触面C的面积可以大于所述支撑筋13上的 第二接触面C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下衬垫3具有第三接触面B 和第四接触面D。所述的第一支撑结构11的第一接触面A和第二接触面 C与所述下衬垫3上的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接触面D相接触,所述支撑 筋13上的第二接触面C与下衬垫3上的第四接触面D相接触。在所述下 衬垫3的中央亦开设有大体呈矩形的孔,在孔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 加强筋32。
图26和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
9在包装多个装载物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利用如上述实施例一、二中
的緩冲件。例如图26中集合包装形式,即将上衬垫分为左右和中央三点 的结构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述上衬垫1左右设置的情况如实施 例一所述,另一上衬垫IO设置在所述装载物2的顶部中央,该上衬垫10 与下衬垫3相互不接触,当然也可另外采用上衬垫10和下衬垫3相互接 触的形式。这样,即使在装载物的顶面大的情况下,顶面中央部分的抗 负载性能也能增加。具体而言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在装载物2上的中央 部增加如前所述的上衬垫10,同时在装载物2的左右两侧设置的所述上 衬垫1承受来自顶面传到装载物2上的负载,通过下衬垫3的加强筋32, 接受负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与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下衬垫3不同 的是,在所述下衬垫3的中央开设有两个大体呈长方形的孔,在每个孔 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六个加强筋32。通过增加孔和加强筋的数量来进一 步增强所述真空成形緩沖件的抗负载性能。
采用这种结构,使得本实施例中的緩沖件也接受以前仅由外箱壁面 和装载物承受的负载,因此,能够增强外箱装载、托盘等多层重叠时的 抗负载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附图所表现的具体实施形式,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还可以尤其对于上述各种元件的构造进行 一些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不会因此而脱离本实用新 型的保护范围。
10
权利要求1. 一种增加抗负载性能和减少使用材料的真空成形缓冲件,包括上衬垫和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衬垫(1)至少包括两个,纵向分体设置,形成上衬垫(1)和下衬垫(3)相互接触的面;所述的每个上衬垫(1)具有从顶面到与所述下衬垫(3)接触部分的连续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 上衬垫(1)上至少包括两个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结构(1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成形緩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支撑结构(11)为从每个所述上衬垫(1)顶面到与所述下衬垫(3)接 触部分连续相连的板状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 个第一支撑结构(11)之间,设置有多个与所述下衬垫(3)相接触的第 二支撑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二支撑结构为平行设置的从所述上衬垫(1 )顶面到所述下衬垫(3)接 触部分连续相连的可分隔装载物的板状结构(12)。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支撑结构为从所述上衬垫U)底面凸设的支撑筋(13)。
7. 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所述的真空成形緩沖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衬垫(1)为三个,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下衬垫(3)的两侧和中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真空成形緩沖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底面具有与所述下衬垫(3)接触的第一接触面(A)和第二接触面(C)。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 垫(3)的表面具有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接触面(D),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支撑结构(11 )的第一接触面(A)和第二接触面(C)接触配合,以接受来自于所述第一接触面(A)和第二接触面(C)区域的负载。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真空成形緩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衬 垫(3)外边缘纵向形成有多个加强筋棱线(33),以接受来自于所述下 衬垫(3)的第三接触面(B)和第四接触面(D)区域的负载。
11. 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真空成形緩冲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衬垫(3)底面设有至少一个孔,所述的孔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 两个加强筋(32)。
12. 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所述的真空成形緩沖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衬垫(1)和所述下衬垫(3)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曱酸 乙二酯材料。
13. —种真空成形緩冲件,包括上衬垫和下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 上衬垫至少包括三个,纵向分体对应设置在下衬垫(3)的两侧和中间; 其中所述的设置在下衬垫(3)两侧的上衬垫(1)与下衬垫(3)相互形 成有接触的面,且具有从顶面到与所述下衬垫(3)接触部分的连续相连 的第一支撑结构(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加抗负载性能和减少使用材料的真空成形缓冲件,包括上衬垫和下衬垫,所述上衬垫至少包括两个,纵向分体设置,形成上衬垫和下衬垫相互接触的面;所述的每个上衬垫具有从顶面到与下衬垫接触部分的连续相连的第一支撑结构。在保存、保管时,外箱装载、托盘等多层重叠时,采用上述结构的上衬垫和下衬垫进行包装,在不改变以前的成形性和减少使用材料的同时,能够增强抗负载性能。
文档编号B65D81/107GK201264760SQ20082020792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2日
发明者孝治学, 高谷真 申请人:嘉力士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