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盘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302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线电缆盘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包装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盘具。
背景技术
电线电缆盘具作为绕复电线电缆的载体而广泛用于电线电缆生产厂商,其结构在文献特别是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如授权公告号CN2511651Y推荐的电线电缆盘具和CN2010M014Y提供的一种整体结构的电缆盘,这两项专利存在坚固性差的不足。又如 CN201113361Y介绍的新型多功能电缆盘和CN201545561U披露的一种可拆卸式电缆盘,这两项专利方案存在制作成本大的缺憾。还如CN201665451U公开的保护电缆内端头的电缆盘具,该专利方案不仅存在坚固性难以保障而且存在制作成本大的欠缺。目前电线电缆生产行业普遍使用电线电缆盘的结构类似于由授权公告号 CN2534127Y (电线电缆盘)和CN201777734U (可拆卸全木电缆盘)公开的结构,具体由图2 所示,包括筒形体1、结合在筒形体1的一端的第一板体2和结合在筒形体1的另一端的第二板体3,其中筒形体1包括一组支承板11和一组紧固螺栓12,一组支承板11围合成中空的管状体,各支承板11的一端嵌入于第一板体2上的凹槽内,而各支承板11的另一端嵌入于第二板体3上的凹槽内,一组紧固螺栓12与第一板体2及第二板体3固定连接,使筒形体1可靠地与第一、第二板体2、3结合为一体。由上述图2所示的结构可知,第一、第二板体2、3和筒形体1是凭借一组紧固螺栓12而构成为一体的,这种结构的电线电缆盘具存在以下欠缺一是稳定性差,易出现晃动现象,因为如前述,第一、第二板体2、3及筒形体1三者是借助于一组紧固螺栓12才得以构成为一体的,而紧固螺栓12不免存在挠度,从而导致筒形体1的支承板11偏位,乃至从第一、第二板体2、3上的凹槽中脱出,严重时造成报废;二是制作麻烦,不适应于工业化扩大生产;三是装配难度大,因为,如果将紧固螺栓12过度旋紧,那么会导致材质为木质的第一、第二板体2、3损坏,反之,则难以使第一、第二板体2、3和筒形体1三者可靠固定为一体,易出现散架;四是有失经济性,因为一组紧固螺栓12的成本较高;五是存在自我肢解之虞,因为材质为金属的一组紧固螺栓12与材质为木质的第一、第二板体2、3及支承板11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稳定性而藉以避免在使用中出现变形、有利于简化制作过程而藉以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有益于方便装配而藉以保障板体与筒形体之间的理想的配合效果、有便于降低成本而藉以体现经济性和有善于避免自我松脱肢解而藉以体现理想的一致性效果的电线电缆盘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线电缆盘具,包括筒形体、结合在筒形体一端的第一板体和结合在筒形体另一端的并且与第一板体并行的第二板体,所述的筒形体包括围绕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一组支承板和用于对一组支承板围护的并且与支承板固定的筒板,各支承板朝向第一板体的一端与第一板体榫卯固定,各支承板朝向第二板体的一端与第二板体榫卯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板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支承板的部位开设有数量与支承板的数量相等的一组第一榫槽,所述的第二板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支承板的部位同样开设有数量与支承板的数量相等的一组第二榫槽,所述的支承板朝向第一板体的一端构成有第一榫,第一榫置入于所述的第一榫槽内,所述的支承板朝向第二板体的一端构成有第二榫,第二榫置入于所述的第二榫槽内。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榫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一板体的厚度相等;所述的第二榫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厚度相等。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板体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而所述的第二板体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通孔,第一、第二通孔彼此对应,所述的一组第一榫槽围绕第一通孔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的一组第二榫槽围绕第二通孔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板体的形状均为圆盘形,并且两者的直径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筒形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材料均为木质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榫朝向所述第一榫槽的端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契口,而所述的第二榫朝向所述第二榫槽的端面上开设有一第二契口, 在第一契口和第二契口内各置入有锲紧块。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筒板为胶合板或纸板,并且与所述的支承板粘结固定,进而通过紧固件与支承板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承板的数量为3-10块,彼此并且呈圆周方向等距离间隔排列。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紧固件为钉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一组支承板与第一、第二板体实施榫卯配合,从而使整个筒形体与第一、第二板体可靠结合为一体,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稳定性好而不会变形、结构简单而可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安装组合方便并且彼此配合理想、廉价并且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自我松解现象的长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已有技术中的电线电缆盘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筒形体1,该筒形体1包括一组支承板11和一筒板13,在本实施例中,一组支承板11的数量为四块,但并不受到图示数量的限制,例如既可以少至三块,也可以多至十块或更多。四块支承板11围绕圆周方向等距离间隔排列成鼠笼式的构造,筒板13采用木质的胶合板与一组支承板11粘贴固定并且借助于紧固件131与一组支承板11进而固定。由于支承板11和筒板13的材料均为木质,因此紧固件131择用钉子。 当然,筒板13也可使用纸板或使用纤维板。前述的筒形体1位于第一板体2与第二板体3之间,并且与第一、第二板体2、3固定。优选地,第一、第二板体2、3采用木质材料,并且两者的直径相同以及均为圆盘体。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要点,在本实施例提供一组数量为四块的支承板11朝向前述的第一板体2的一端各构成有一第一榫111,而支承板11朝向前述的第二板体3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榫112,通过第一榫111将支承板11与第一板体2榫卯配合(固定),通过第二榫112将支承板11与第二板体3配合(固定)。由图1所示,为了回报前述的第一榫111,在第一板体2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一榫 111的部位开设有数量与支承板11相等的第一榫槽21,同样,为了回报前述的第二榫112, 在第二板体3上并且在对应于第二榫112的部位开设有数量与支承板11的数量相等的第二榫槽31。第一榫111的高度与第一板体2的厚度相等,第二榫112的高度与第二板体3 的厚度相等。由于第一、第二板体2、3的厚度相等,因此第一、第二榫111、112的高度彼此相等。第一榫111置入于第一榫槽21内,而第二榫112置入于第二榫槽31内,从而使整个筒形体1可靠地与第一、第二板体2、3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纵截面形状呈工字形的构造。在第一板体2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22,在第二板体3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通孔32,第一、第二通孔22、32彼此对应,该第一、第二通孔22、32供使用时置入于杆件或支承轴上,以便将绕置在筒形体上的线缆退绕,或者将由前道工序加工出的线缆卷绕。由图1所示,一组第一榫槽21围绕第一通孔22的圆周方向布置,而一组第二榫槽31围绕第二通孔 32的圆周方向布置。进而,为了确保第一榫111可靠地涨紧于第一榫槽21内,以及确保第二榫112可靠地涨紧于第二榫槽31内,因此在第一榫111朝向第一榫槽21的一端端面开设有一第一契口 1111 (也可称第一契槽),在第二榫112朝向第二榫槽31的一端端面开设有一第二契口(也可称第二契槽),在第一、第二契口 1111、1121内各置入锲紧块4,锲紧块4也可称为推拔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先有技术的欠缺,达到了发明目的, 并且体现了申请人在技术效果栏中所称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失为是一个极致的技术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电线电缆盘具,包括筒形体(1)、结合在筒形体(1) 一端的第一板体( 和结合在筒形体(1)另一端的并且与第一板体( 并行的第二板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体 (1)包括围绕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一组支承板(11)和用于对一组支承板(11)围护的并且与支承板(11)固定的筒板(13),各支承板(11)朝向第一板体(2)的一端与第一板体(2) 榫卯固定,各支承板(11)朝向第二板体(3)的一端与第二板体C3)榫卯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2)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支承板(11)的部位开设有数量与支承板(11)的数量相等的一组第一榫槽 (21),所述的第二板体(3)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支承板(11)的部位同样开设有数量与支承板(11)的数量相等的一组第二榫槽(31),所述的支承板(11)朝向第一板体O)的一端构成有第一榫(111),第一榫(111)置入于所述的第一榫槽内,所述的支承板(11)朝向第二板体C3)的一端构成有第二榫(112),第二榫(11 置入于所述的第二榫槽(3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榫(111)的高度与所述的第一板体O)的厚度相等;所述的第二榫(11 的高度与所述第二板体(3)的厚度相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O)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一通孔(22),而所述的第二板体C3)的中央开设有一第二通孔(32),第一、 第二通孔(22、3幻彼此对应,所述的一组第一榫槽围绕第一通孔0 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的一组第二榫槽(31)围绕第二通孔(3 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板体(2、;3)的形状均为圆盘形,并且两者的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形体(1)、第一板体(2) 和第二板体(3)的材料均为木质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榫(111)朝向所述第一榫槽的端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契口(1111),而所述的第二榫(11 朝向所述第二榫槽 (31)的端面上开设有一第二契口(1121),在第一契口(1111)和第二契口(1121)内各置入有锲紧块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板(13)为胶合板或纸板,并且与所述的支承板(11)粘结固定,进而通过紧固件(131)与支承板(11)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8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板(11)的数量为3-10块,彼此并且呈圆周方向等距离间隔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线电缆盘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131)为钉子。
专利摘要一种电线电缆盘具,属于电线电缆包装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筒形体、结合在筒形体一端的第一板体和结合在筒形体另一端的并且与第一板体并行的第二板体,所述的筒形体包括围绕圆周方向间隔布置的一组支承板和用于对一组支承板围护的并且与支承板固定的筒板,各支承板朝向第一板体的一端与第一板体榫卯固定,各支承板朝向第二板体的一端与第二板体榫卯配合。本技术方案由一组支承板与第一、第二板体实施榫卯配合,从而使整个筒形体与第一、第二板体可靠结合为一体,相对于已有技术具有稳定性好而不会变形、结构简单而可满足工业化放大生产要求、安装组合方便并且彼此配合理想、廉价并且在使用中不会产生自我松解现象的长处。
文档编号B65H75/14GK202072357SQ20112016115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张桂花, 沈金元, 邹海鹰, 钱喜华, 龚尹生 申请人:常熟市中汇电缆附件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