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管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704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筒管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细纱机与自动络纱机直接连接的筒管输送系统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使精纺纱线的细纱机与自动络纱机相邻接,用输送路径将该细纱机与自动络纱机直接连接的筒管输送系统(细络联)已众所周知。在该筒管输送系统中,配置有废弃处理以卷绕在筒管上的状态残留的纱线(筒脚纱)的筒脚纱处理装置。在现有技术的筒管输送系统中,该筒脚纱处理装置通过废弃处理残留在筒管上的纱线使其变成空筒管,然后往细纱机输送安装有该空筒管的托盘。但是,在这样的筒管输送系统中,有必要对被输送的所有的筒管判断是否残留有纱线、使用筒脚纱处理装置对残留有纱线的筒管废弃该纱线。因此,存在由于等待是否残留有纱线的判断和纱线的废弃处理的筒管的托盘滞留在输送路径中而招致输送处理能力降低的可能。因此,提出有下述的筒管输送系统设置配置有筒脚纱处理装置的输送路径和没有配置筒脚纱处理装置的输送路径,根据以卷绕在筒管上的状态残留的纱线的卷绕量,将该筒管的托盘送出给任一输送路径(参照例如日本特开平5-8944号公报)。但是,在这样的筒管输送系统中,由于有必要使送出到配置了筒脚纱处理装置的输送路径中的托盘与送出到没有配置筒脚纱处理装置的输送路径中的托盘再次汇合,因此具有筒管输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招致该筒管输送系统的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并且,还提出有这样的筒管输送系统不仅设置配置了筒脚纱处理装置的输送路径和没有配置筒脚纱处理装置的输送路径、而且在安装筒管的托盘中具备信息存储介质, 根据来自该信息存储介质来的信号将该筒管的托盘送出给任一输送路径(参照例如日本特许第3679562号公报)。但是,在这样的筒管输送系统中,由于不仅需要存储各筒管的信息的信息存储介质,而且还需要处理与该信息存储介质的信号的控制系统等,因此具有筒管输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招致该筒管输送系统的成本上升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托盘滞留在将细纱机和自动络纱机直接连接的输送路径中、而且抑制了成本上升的筒管输送系统。下面说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即第1方案为一种筒管输送系统,其具备连续地从自动络纱机向细纱机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第一主输送路径,配置在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检测筒管上是否卷绕有纱线的筒脚纱检测装置,以及,从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的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下游侧分支、将安装有筒管的托盘输送到该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上游侧的旁通输送路径;在上述旁通输送路径中配置有检测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卷绕量的第一纱量检测部、以及废弃处理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筒脚纱处理装置。第2方案为,还具备连续地从细纱机向自动络纱机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第二主输送路径。上述旁通输送路径包括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从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的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下游侧分支、向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第一副输送路径,从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中的与上述第一副输送路径的汇合点的下游侧分支、向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的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上游侧输送的第二副输送路径; 上述第一纱量检测部和上述筒脚纱处理装置设置于上述第一输送路径。第3方案为,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具有在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判定为筒管上卷绕有纱线的情况下将安装有该筒管的托盘向上述第一副输送路径送出的第一切换装置。第4方案为,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具有检测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卷绕量的第二纱量检测部,拉出处理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纱端部的筒管准备装置,成功与否检测装置,检测上述筒管准备装置进行的纱端部的拉出处理是否成功的成功与否检测装置,以及, 在上述第二纱量检测部对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卷绕量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以及上述成功与否检测装置判定为纱端部的拉出处理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将托盘送出给上述第二副输送路径的第二切换装置。第5方案为,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具备判断托盘上是否安装有筒管的筒管检测装置。第6方案为,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具有同时对多个筒管检测是否卷绕有纱线的多个检测部。第7方案为,上述检测部为筒脚纱刷。此外,在上述第一纱量检测部对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卷绕量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上述筒脚纱处理装置废弃处理卷绕在该筒管上的纱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起如下所述的效果。根据第1方案,由于将安装了卷绕有纱线的筒管的托盘向第一副输送路径送出, 因此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托盘滞留在直接连接细纱机和自动络纱机的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由此,提高筒管输送系统中的托盘的输送处理能力成为可能。根据第2方案,由于将第一纱量检测部和筒脚纱检测装置设置在与直接连接细纱机和自动络纱机并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第一主输送路径和第二主输送路径不同的第一副输送路径中,因此能够防止等待筒脚纱处理的筒管滞留在第一主输送路径或第二主输送路径中。根据第3方案,能够特定满卷筒管和半卷筒管、极少量筒脚纱筒管,能够将安装有该筒管的托盘向第一副输送路径送出。由此,能够防止以卷绕的状态残留有纱线的筒管被向细纱机输送。根据第4方案,能够特定极少量筒脚纱筒管或空筒管、拉出处理失败了的筒管,能够将安装有该筒管的托盘向第二副输送路径输送。由此,能够防止极少量筒脚纱筒管或空筒管、以及拉出处理失败了的筒管被向络纱单元输送。根据第5方案,能够特定没有安装筒管的托盘,能够将该托盘向第一副输送路径送出。由此,能够防止没有安装筒管的托盘被向细纱机输送。[0025]根据第6和第7方案,能够提高检测筒管上是否卷绕有纱线的处理速度,能够防止托盘滞留在直接连接细纱机和自动络纱机的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由此,能够提高筒管输送系统中的托盘的输送处理能力。此外,根据本发明,在纱线的卷绕量比规定量多的情况下,能够不废弃处理该纱线而使该筒管回到直接连接细纱机和自动络纱机的第二主输送路径中。并且,在纱线的卷绕量在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废弃处理该纱线、使该筒管回到直接连接细纱机和自动络纱机的第二主输送路径中。由此,能够将卷绕有比较多的纱线的筒管向自动络纱机输送,能够减少被废弃处理的纱线。

图1为表示自动络纱设备100的整体结构的图;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形态的筒管输送系统2的结构的图;图3A为表示筒管B上没有卷绕纱线Y的情况下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的动作形态的图;图3B为表示筒管B上卷绕有纱线Y的情况下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的动作形态的图;图4A为表示筒管准备装置222的动作形态的一个图;图4B为表示筒管准备装置 222的动作形态的其他图;图5A为表示筒管B上没有卷绕纱线Y的情况下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动作形态的图;图5B为表示筒管B上卷绕有纱线Y的情况下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动作形态的图;图6为表示具备有多个筒脚纱刷211a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结构的图;图7A为表示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的动作形态的一个图;图7B为表示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的动作的其他图;图8A为用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第二切换装置223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8B为用第一主输送路径21的第一切换装置212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图9A为表示本实用新型另外实施形态的筒管输送系统2的结构的图;图9B为用旁通输送路径20的第三切换装置234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图10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形态的筒管输送系统4的结构的图;图11为表示从第二主输送路径22往第四副输送路径沈送出托盘T的状态的图;图12A为根据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有无托盘T滞留改变后续的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图12B为用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第二切换装置223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图13A为用第二副输送路径M的第四切换装置243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 图13B为用第一主输送路径21的第一切换装置212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简单说明自动络纱设备100。图1为表示自动络纱设备100的整体结构的图。自动络纱设备100主要由细纱机 1、筒管输送系统2和自动络纱机3构成。细纱机1为拉伸粗纱并施加捻,通过这样将所希望的纱特性的纱线Y卷绕到筒管 B上的环锭细纱机。并且,细纱机1将卷绕有纱线Y的筒管B安装到托盘T上,连续地往筒管输送系统2提供该托盘T。筒管输送系统2为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安装了卷绕有纱线Y的筒管B的托盘T、 并且往细纱机1输送安装了没有卷绕纱线Y的筒管B的托盘T的系统。详细为,筒管输送系统2使用由传送带构成的输送路径,从细纱机1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安装了卷绕有纱线 Y的筒管B的托盘T。并且,筒管输送系统2使用由传送带构成的输送路径,从自动络纱机 3往细纱机1输送安装了没有卷绕纱线Y的筒管B的托盘T。自动络纱机3由多个络纱单元31构成。络纱单元31为将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 Y退绕,在该纱线Y中发现纱疵的情况下将该纱疵部分切断并除去,重新卷绕到另外的筒管上的单元。并且,络纱单元31在将纱线Y被退绕而没有卷绕该纱线Y的筒管B安装到托盘 T上的状态下将托盘T排出,向筒管输送系统2提供。S卩,自动络纱设备100为使用筒管输送系统2往自动络纱机3提供卷绕有纱线Y 的筒管B、使用筒管输送系统2使纱线Y被退绕而没有卷绕该纱线Y的筒管B返回细纱机1 的设备。这样一来,自动络纱设备100使连续地进行由细纱机1进行的精纺和由多个络纱单元31进行的纱疵部分的除去并重新卷绕成为可能。另外,从细纱机1提供来的筒管B中纱线Y变成满卷,将其称为满卷筒管Bf。并且,被从络纱单元31排出的筒管B没有卷绕纱线Y,将其称为空筒管Be。但是,被从络纱单元31排出的筒管B包括虽然不满卷、但卷绕有能够再次用络纱单元31重新卷绕的量的纱线Y的半卷筒管Bh,以及卷绕有不能重新卷绕的少量纱线Y的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 (参照图1)。即,满卷筒管Bf指纱线Y还未被退绕的筒管B,半卷筒管M1指虽然不满卷但纱线Y 几乎没有被退绕、大量残留的筒管B。并且,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指纱线Y基本上被退绕、 残留一点的筒管B,空筒管Be指纱线Y被完全退绕的筒管B。接着,用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形态的筒管输送系统2。另外,图中的箭头表示托盘T的输送方向。在筒管输送系统2中设置有从细纱机1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 T的第二主输送路径22。并且,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有作为第二纱量检测部的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筒管准备装置222和第二切换装置223。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为检测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卷绕量的装置。如图3A所示,在能够相对于被第二主输送路径22输送的筒管B转动地配置的臂 221a不抵接于筒管B的情况下,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判定为该筒管B上没有卷绕足够的纱线Y的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Be。另一方面,如图;3B所示,在能够相对于被第二主输送路径22输送的筒管B转动地配置的臂221a抵接于筒管B的情况下,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根据该臂221a的转动位置检测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卷绕量。即,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根据臂221a的转动位置进行是满卷筒管Bf还是半卷筒管M1的判断。筒管准备装置222为将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纱端部YE配置(拉出处理) 到规定的位置上的装置。如图4A、图4B所示,筒管准备装置222主要由吸入空气的进气管22加、以及经过托盘T和筒管B的内部通道吸入空气的吸入管222b构成。并且,在进气管22 的弯曲部
6分的内拐角,配置有作为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的纱线检测传感器。而且,在进气管22 的下方设置有能够切断纱线Y的切断器222d,并且在其下方安装有能够伸缩的皱纹管22加。皱纹管22 形成为在图中没有表示的电动机驱动下伸缩自由地可活、伸长时包覆筒管B。如果说明筒管准备装置222的动作形态的话,则如图4A所示,筒管准备装置222 首先用图中没有表示的阻挡器使被第二主输送路径22输送来的托盘T停止。然后,筒管准备装置222使皱纹管22 伸长、包覆筒管B,并且通过进气管22 吸入空气从而捕捉纱端部YE。然后,如图4B所示,如果作为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的纱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成功了,则筒管准备装置222使皱纹管22 收缩,用切断器222d切断纱线Y。 并且,吸入管222b经过托盘T和筒管B的内部通道吸入空气,通过这样捕捉纱端部YE (用切断器222d切断获得的纱端部YE)。通过这样,能够将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纱端部YE配置在该筒管B的规定位置——即筒管B的内侧(参照图4B的双点划线)。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作为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的纱线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的情况下,假设将纱端部YE配置到筒管B的内侧成功了——即假设拉出处理成功了。第二切换装置223为进行将托盘T继续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或者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的切换的装置。并且,如图2所示,在筒管输送系统2中设置有从自动络纱机3往细纱机1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的第一主输送路径21。并且,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有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和第一切换装置212。筒脚纱检测装置211为检测沿筒管B的外周面转动的筒脚纱刷211a的转动位置, 根据检测到的转动位置判断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装置。如图5A所示,在使筒脚纱刷211a沿筒管B的外周面转动、该筒脚纱刷211a没有钩挂到纱线Y的情况下,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判定该筒管B上没有卷绕纱线Y。即,判定为空筒管Be。另一方面,如图5B所示,在使筒脚纱刷211a沿筒管B的外周面转动、该筒脚纱刷 211a钩挂到纱线Y的情况下,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判定该筒管B上以卷绕在其上的状态残留有纱线Y。即,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判定筒管B上卷绕有纱线Y、至少不是空筒管Be。并且,在筒脚纱检测装置211中配置有判断托盘T上是否安装有筒管B的图中没有表示的筒管检测装置211c。筒管检测装置211c总是判断输送来的托盘T中是否安装有筒管B。而且,如图6所示,筒脚纱检测装置211也可以通过具备多个筒脚纱刷211a对多个筒管B同时进行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检测。由此,能够提高筒管B上是否卷绕有纱线 Y——即是否为空筒管Be的检测的处理速度,能够防止托盘T滞留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 并且,能够提高筒管输送系统2中托盘T的输送处理能力。第一切换装置212为进行将托盘T继续往第一主输送路径21送出还是往后述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的切换的装置。另外,第一切换装置212为与上述第二切换装置 223相同的结构。[0067]并且,如图2所示,在筒管输送系统2中设置有从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下游侧分支、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详细为,设置有从配置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第一切换装置212的附近向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的上游侧连接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并且,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第一纱量检测部和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第一纱量检测部由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和筒脚纱检测装置232构成,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为检测通过与被输送的筒管B抵接而转动的臂231a的转动位置,根据检测到的转动位置检测筒管B上是否卷绕有规定量以上的纱线Y的装置。另外,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与上述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为相同的结构。筒脚纱检测装置232为检测沿筒管B的外周面转动的筒脚纱刷23 的转动位置, 根据检测到的转动位置判断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装置。另外,筒脚纱检测装置232为与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相同的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筒脚纱检测装置232仅在当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为空筒管Be或者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情况下,进行该筒管B上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判断。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能够边输送筒管B边判断纱线Y的卷绕量,而筒脚纱检测装置232不使筒管B暂时停止就不能进行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判断。因此,以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 的判断结果为基础,筒管用筒脚纱检测装置232只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判断。由此,能够防止托盘T滞留在筒脚纱检测装置232中。另外,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 和筒脚纱检测装置232相邻接地配置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但也可以是使它们为一体的结构。筒脚纱处理装置233为用夹持器(clamper) 233c把持并抽出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废弃处理该纱线Y的装置。筒脚纱处理装置233只在被上述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为纱线Y的卷绕量在规定量以下——即残留有少量纱线Y的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情况下,废弃处理该纱线Y。如图7A、图7B所示,筒脚纱处理装置233主要由保持并吊起筒管B的筒管拣选器 (picker) 233a、推动吊起的筒管B的推动件(pusher) 23北、以及保持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 Y的夹持器233c构成。如果说明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的动作形态,则如图7A所示,筒脚纱处理装置233 首先将大致圆筒形状的筒管拣选器233a插入到筒管B的内部通道来保持该筒管B。然后, 筒脚纱处理装置233吊起筒管B并驱动夹持器233c来把持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然后如图7B所示,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用推动件23 向下方推动被吊起的筒管 B,从筒管B的上端部抽出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并且,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用图中没有表示的吸入装置吸入抽出来的纱线Y,废弃处理。而且,如图2所示,在筒管输送系统2中设置有从第二主输送路径22分支、往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上游一侧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的第二副输送路径24。详细为,设置有从配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二切换装置223的附近向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上游侧连接的第二副输送路径M。这样一来,在本实施形态中,由第一副输送路径23、第二主输送路径22和第二副输送路径M构成旁通输送路径20。[0076]在上述那样的筒管输送系统2中,具体说明托盘T的输送路径。另外,图8A、图8B 中记载的实线及虚线箭头表示托盘T的输送方向。图8A为用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第二切换装置223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如图8A所示,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比规定量多、并且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成功了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 (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具体为,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判定为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Bh、并且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判定为拉出处理成功的情况下,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另一方面,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下、以及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不能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具体为,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判定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Be、以及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判定为拉出处理没成功的情况下,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2能够防止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和空筒管Be、以及拉出处理失败了的筒管B被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而且,在第一主输送路径 21中配置有用来判别空筒管Be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没有配置其他的动作部件。由此, 能够防止第一主输送路径21的滞留。图8B为用第一主输送路径21的第一切换装置212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如图8B所示,在筒管检测装置211c判定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并且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判定筒管B上没有卷绕纱线Y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一主输送路径21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具体为,在判定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该筒管B为空筒管Be的情况下,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一主输送路径21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另一方面,在筒管检测装置211c判定托盘T上没有安装筒管B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第一切换装置212将该托盘T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由此,能够防止没有安装筒管B的托盘T被往细纱机1输送。并且,在筒管检测装置211c判定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并且筒脚纱检测装置211 判定筒管B上卷绕有纱线Y的情况下,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具体为,在判定为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该筒管B至少不是空筒管Be的情况下, 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安装了卷绕有纱线Y的筒管B的托盘T,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2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托盘T滞留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由此,提高筒管输送系统2中的托盘T的输送处理能力成为可能。并且,防止纱线Y以卷绕的状态残留的筒管B被往细纱机1输送。以下说明被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输送了的托盘T。配置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的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检测卷装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卷绕量。即,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断筒管B是满卷筒管Bf、半卷筒管M1和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中的哪一种。接着,仅在当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为筒管B上没有卷绕规定量的纱线Y的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Be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32进行该筒管B上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判断。即,在输送卷绕有纱线Y的筒管B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 Be的情况下进行该卷绕量的确认。并且,仅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纱线Y的卷绕量在规定量以下——即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的筒脚纱处理装置233为了废弃处理该纱线Y而工作。利用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2在纱线Y的卷绕量比规定量多——即为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i的情况下,能够不废弃处理该纱线Y而使该筒管B 回到第二主输送路径22。并且,在纱线Y的卷绕量在规定量以下——即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情况下,在废弃处理该纱线Y使其变成空筒管Be后,能够使该空筒管Be回到第二主输送路径22。由此,能够将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i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能够减少被废弃处理的纱线Y。如此这般,回到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1再次用筒管准备装置222进行拉出处理,在拉出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参照图8A中的实线箭头)。另外,回到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1在用筒管准备装置222进行的拉出处理失败的情况下,经由第二副输送路径M和第一主输送路径21、第一副输送路径23再次返回第二主输送路径22。并且,用筒脚纱处理装置233除去了纱线Y而变成空筒管Be的筒管B,从第二主输送路径22经由第二副输送路径对、第一主输送路径21等,用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再次判断是否卷绕有纱线Y,在确认没有卷绕纱线Y后,往细纱机1输送。另外,没有安装筒管B 的托盘T被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和第一主输送路径21、第一副输送路径23,然后再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输送,绕圈(周回)。由此,防止安装了卷绕有纱线Y的托盘T以及没有安装筒管B的托盘T被往细纱机1输送。并且,虽然在本实施形态中用第一副输送路径23、第二主输送路径22和第二副输送路径M构成旁通输送路径20,但也可以如图9A所示另外设置旁通输送路径20。这样的实施形态在旁通输送路径20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由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和筒脚纱检测装置232构成的第一纱量检测部、第三切换装置234、和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第三切换装置234为进行将托盘T继续往旁通输送路径20送出还是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的切换的装置。另外,第三切换装置234为与上述第一切换装置212和第二切换装置223相同的结构。[0099]在上述那样的筒管输送系统2中,具体说明托盘T的输送路径。另外,图9B中记载的实线及虚线箭头表示托盘T的输送方向。图9B为用旁通输送路径20的第三切换装置234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如图9B所示,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比规定量多的情况下,设置在旁通输送路径20中的第三切换装置234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具体为,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为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1的情况下,第三切换装置234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
刖大“另一方面,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下、并且筒脚纱检测装置232判定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情况下,设置在旁通输送路径20中的第三切换装置234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配置了筒脚纱处理装置233的旁通输送路径20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具体为,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及筒脚纱检测装置232判定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Be的情况下,第三切换装置234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旁通输送路径20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2由于将安装了卷绕有纱线Y的筒管B的托盘T往旁通输送路径20送出,因此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托盘T滞留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并且,由于不将安装了卷绕有极少量纱线Y的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托盘T 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而是往旁通输送路径20送出,用设置在该旁通输送路径20中的筒脚纱处理装置233废弃处理卷绕在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上的纱线Y,因此能够防止托盘T滞留在该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由此,提高筒管输送系统2中的托盘T的输送处理能力成为可能。接着,用图10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形态的筒管输送系统4。但是,对于与上述筒管输送系统2相同的结构,添加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箭头表示托盘T的输送方向。在筒管输送系统4中设置有从细纱机1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 T的第二主输送路径22。并且,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有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筒管准备装置222和第二切换装置223。并且,在筒管输送系统4中设置有从自动络纱机3往细纱机1输送安装有筒管B 的托盘T的第一主输送路径21。并且,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和第一切换装置212。而且,在筒管输送系统4中设置有从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 的下游侧分支、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详细为,设置有从配置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第一切换装置212附近向第二主输送路径22 中的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的上游侧连接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并且,在第一副输送路径 23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筒脚纱检测装置232、和筒脚纱处理装置233。并且,在筒管输送系统4中设置有从第二主输送路径22分支、往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上游一侧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的第二副输送路径24。 详细为,设置有从配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二切换装置223的附近向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上游侧连接的第二副输送路径24。这样一来,在本实施形态中,由第一副输送路径23、第二主输送路径22和第二副输送路径M构成旁通输送路径 20。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在第二副输送路径M中沿托盘T的输送方向配置有第三纱量检测装置Ml、筒管准备装置对2、和第四切换装置M3,设置有从该第四切换装置243 的附近向自动络纱机3连接的第三副输送路径25。第三纱量检测装置241为检测通过与被输送的筒管B抵接而转动的臂Mla的转动位置,根据检测到的转动位置检测筒管B上是否卷绕有规定量以上的纱线Y的装置。另外,第三纱量检测装置241与上述各纱量检测装置221、231为相同的结构。筒管准备装置242为将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纱端部YE配置(拉出处理) 到规定位置上的装置。另外,筒管准备装置242与上述筒管准备装置222为相同的结构。第四切换装置243为进行将托盘T继续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或者往第三副输送路径25送出的切换的装置。另外,第四切换装置243为与上述各切换装置212、223相同的结构。而且,在本实施形态中,设置有从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的汇合点和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之间分支、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中的第三纱量检测装置241 的上游侧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的第四副输送路径26。并且,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在与第四副输送路径沈的分支点的下游侧设置有使托盘T的输送位置偏移的偏移区间22A。偏移区间22A为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设置在当托盘T滞留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时一部分托盘T停止的地方的弯曲路径。另外,在本筒管输送系统2中,第二主输送路径22被构成为从细纱机1向自动络纱机3的大致直线形状,偏移区间22A被大致矩形地设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中途部。这里,说明规定量的托盘T滞留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时的情况。如图11所示, 滞留的托盘T中的一部分托盘T在由偏移区间22A偏移了输送位置的状态下停止。并且, 当新输送来的后续的托盘T(参照图中的托盘Ty)与停止在偏移区间22A中的后端的托盘 T (参照图中的托盘Tx)接触时,该后续的托盘T (托盘Ty)承受与设置了偏移区间22A的方向相反方向的力。S卩,由于与停止在偏移区间22A中的托盘T (托盘Tx)接触的后续的托盘T (托盘 Ty)在脱离轨道的状态下与停止在偏移区间22A中的托盘T(托盘Tx)接触,因此,承受向被设置在与设置了偏移区间22A的方向相反一侧的第四副输送路径沈的方向的力。这样一来,该后续的托盘T (托盘Ty)以及比该托盘T (托盘Ty)靠后输送来的托盘T被从第二主输送路径22往第四副输送路径沈送出。在上述那样的筒管输送系统4中,具体说明托盘T的输送路径。另外,图12A、图 12B、图13A、图13B中记载的实线及虚线箭头表示托盘T的输送方向。图12A为根据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有无托盘T的滞留来改变后续的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如图12A所示,当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没有滞留托盘T时,设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偏移区间22A将后续的托盘T继续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参照图中实线箭头)。具体为,当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该偏移区间22A的下游侧没有滞留托盘T时, 偏移区间22A将后续的托盘T继续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参照图中实线箭头)。另一方面,当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滞留有托盘T时,设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偏移区间22A将后续的托盘T往第四副输送路径沈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具体为,当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该偏移区间22A的下游侧滞留有托盘T时,偏移区间22A像上述那样将后续的托盘T往第四副输送路径沈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利用这样的结构,当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滞留了规定量的托盘T时,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2能够结构简单并且确实地将后续的托盘T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输送。由此,由于能够避开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托盘T的滞留而输送后续的托盘T,因此能够提高输送处理能力。图12B为用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第二切换装置223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如图12B所示,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比规定量多、并且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成功了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 (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具体为,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判定为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Bh、并且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判定为拉出处理成功的情况下,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另一方面,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下、以及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不能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具体为,在第二纱量检测装置221判定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Be、以及成功与否检测装置222c判定为拉出处理没成功的情况下,第二切换装置22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筒管准备装置222拉出处理失败了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4也能够用第二副输送路径M的筒管准备装置242 进行拉出处理。由此,能够提高可以将纱线Y的纱端部YE配置到规定位置(筒管B的内侧)的可能性——即拉出处理成功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拉出处理失败了的筒管B被反复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的筒管准备装置222输送。并且,能够防止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和空筒管Be、以及拉出处理失败了的筒管B被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图13A为用第二副输送路径M的第四切换装置243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如图13A所示,在第三纱量检测装置24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比规定量多、并且成功与否检测装置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成功了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副输送路径24中的第四切换装置24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三副输送路径25送出 (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0135]具体为,在第三纱量检测装置241判定为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Bh、并且成功与否检测装置判定为拉出处理成功的情况下,第四切换装置24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三副输送路径25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另一方面,在第三纱量检测装置241对纱线Y的卷绕量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下、以及成功与否检测装置不能检测到纱端部YE的捕捉成功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二副输送路径M中的第四切换装置24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 (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具体为,在第三纱量检测装置241判定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Be、以及成功与否检测装置判定为拉出处理没成功的情况下,第四切换装置243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通过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4能够防止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和空筒管Be、以及拉出处理失败了的筒管B被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图1 为用第一主输送路径21的第一切换装置212改变托盘T的输送路径的图。如图1 所示,在筒管检测装置211c判定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并且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判定筒管B上没有卷绕纱线Y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一主输送路径21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具体为,在判定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该筒管B为空筒管Be的情况下,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继续往第一主输送路径21送出(参照图中的实线箭头)。另一方面,在筒管检测装置211c判定托盘T上没有安装筒管B的情况下,设置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第一切换装置212将该托盘T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由此,能够防止没有安装筒管B的托盘T被往细纱机1输送。并且,在筒管检测装置211c判定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并且筒脚纱检测装置211 判定筒管B上卷绕有纱线Y的情况下,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具体为,在判定为托盘T上安装有筒管B、该筒管B至少不是空筒管Be的情况下, 第一切换装置212将安装有该筒管B的托盘T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参照图中的虚线箭头)。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将安装了卷绕有纱线Y的筒管B的托盘T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送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4结构简单并且能够防止托盘T滞留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由此,提高筒管输送系统4中的托盘T的输送处理能力成为可能。并且, 能够防止以卷绕的状态残留有纱线Y的筒管B被往细纱机1输送。以下说明被往第一副输送路径23输送了的托盘T。配置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的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检测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卷绕量。即,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断筒管B为满卷筒管Bf、半卷筒管M1和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中的哪一种。接着,仅在当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为筒管B上没有卷绕规定量的纱线Y的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Be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32进行该筒管B上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判断。即,在输送卷绕有纱线Y的筒管B的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或者空筒管 Be的情况下进行该确认。并且,仅在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判定纱线Y的卷绕量在规定量以下——即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情况下,配置在第一副输送路径23中的筒脚纱处理装置233为了废弃处理该纱线Y而工作。利用这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筒管输送系统4在纱线Y的卷绕量比规定量多——即为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i的情况下,能够不废弃处理该纱线Y而使该筒管B 返回第二主输送路径22。并且,在纱线Y的卷绕量在规定量以下——即为极少量筒脚纱筒管Bl的情况下,在废弃处理该纱线Y使其变成空筒管Be后,能够使该空筒管Be返回第二主输送路径22。由此,能够将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i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能够减少被废弃处理的纱线Y。如此这般,回到了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1再次用筒管准备装置222进行拉出处理,在拉出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参照图12B 中的实线箭头)。另外,回到了第二主输送路径22中的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1在用筒管准备装置222进行的拉出处理失败的情况下,被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并且,被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送出的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i再次用筒管准备装置242进行拉出处理,在拉出处理成功的情况下往自动络纱机3输送(参照图13A中的实线箭头)。另外,被送出到第二副输送路径M中的满卷筒管Bf或半卷筒管M1在用筒管准备装置242进行的拉出处理失败的情况下,经由第二副输送路径M和第一主输送路径21、 第一副输送路径23,再次回到第二主输送路径22。并且,用筒脚纱处理装置233除去了纱线Y而变成空筒管Be的筒管B从第二主输送路径22经由第二副输送路径M、第一主输送路径21等用筒脚纱检测装置211再次判断是否卷绕有纱线Y。并且,筒管B在确认没有卷绕纱线Y后往细纱机1输送。另外,没有安装筒管B的托盘T被往第二副输送路径M和第一主输送路径21、第一副输送路径23,然后再往第二主输送路径22输送,绕圈。由此,防止安装了卷绕有纱线Y的托盘T以及没有安装筒管B的托盘T被往细纱机1输送。
权利要求1.一种筒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连续地从自动络纱机向细纱机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第一主输送路径,配置在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检测筒管上是否卷绕有纱线的筒脚纱检测装置,以及,从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的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下游侧分支、将安装有筒管的托盘输送到该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上游侧的旁通输送路径;在上述旁通输送路径中配置有检测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卷绕量的第一纱量检测部、 以及废弃处理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筒脚纱处理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连续地从细纱机向自动络纱机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第二主输送路径;上述旁通输送路径包括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从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的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下游侧分支、向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输送安装有筒管的托盘的第一副输送路径,以及,从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中的与上述第一副输送路径的汇合点的下游侧分支、向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中的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的上游侧输送的第二副输送路径;上述第一纱量检测部和上述筒脚纱处理装置设置于上述第一副输送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具有在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判定为筒管上卷绕有纱线的情况下将安装有该筒管的托盘向上述第一副输送路径送出的第一切换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筒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主输送路径具有检测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卷绕量的第二纱量检测部,拉出处理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纱端部的筒管准备装置,检测上述筒管准备装置进行的纱端部的拉出处理是否成功的成功与否检测装置,以及,在上述第二纱量检测部对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的卷绕量判定为在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以及上述成功与否检测装置判定为纱端部的拉出处理没有成功的情况下将托盘送出给上述第二副输送路径的第二切换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主输送路径具备判断托盘上是否安装有筒管的筒管检测装置。
6.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筒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筒脚纱检测装置具有同时对多个筒管检测是否卷绕有纱线的多个检测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筒管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检测部为筒脚纱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管输送系统(2),具备连续地从自动络纱机(3)向细纱机(1)输送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的第一主输送路径(21),配置在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检测筒管(B)上是否卷绕有纱线(Y)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从第一主输送路径(21)中的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下游侧分支、将安装有筒管(B)的托盘(T)输送到筒脚纱检测装置(211)的上游侧的旁通输送路径(20);在旁通输送路径(20)中配置了检测卷绕到筒管(B)上的纱线(Y)的卷绕量的第一纱量检测装置(231)、以及废弃处理卷绕在筒管(B)上的纱线(Y)的筒脚纱处理装置(233)。
文档编号B65H67/06GK202089645SQ20112017687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日
发明者井上敬, 吉田恭规, 田村武士, 霜宗叙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