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堆叠和可嵌套瓶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562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堆叠和可嵌套瓶箱的制作方法
可堆叠和可嵌套瓶箱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I的前序部分的瓶箱。瓶箱通常具有一个箱底部,其支撑用于接收瓶子的框架;和四个固定连接至所述底部并周向布置的侧壁,以实现将装满瓶子的箱稳定和不翻转地运输至使用位置。为了避免损伤(例如,避免因颠簸或撞击而损伤玻璃瓶子)和避免瓶子翻倒,以及为了防止瓶子翻转以避免相应的嘎嘎声,需要通过框架固定瓶子。由于所订立的退瓶 费和/或还瓶体制,不得不在饮料瓶的出售位置提供相应的空瓶收集以便将其往回运输。这给很多出售位置,尤其是超市,但也给饮料商店,造成很多困难,因为各种瓶子作为空瓶子返回至该出售位置,这些瓶子在高度、直径等上彼此不同,但又必须同样被接收和返回。通常,没有提供合适的箱子或容器用于这种往回运输。因此,这种类型的空瓶子通常被置于任何箱子中以往回运输,这经常导致瓶子的破损。此外,带有空瓶的容器必须被运输至本地的收集点,而在该收集点,又不需要这些不同的容器本身,因此不得不将这些容器清除。此外,DE19510084C1已知一些能够以180度偏置而堆叠的酸奶杯,从DE9205337U1已知一些能够以180度偏置而堆叠的篮式箱,从DE202004009031U1和DE9203805U1已知一些能够以90度偏置而堆叠的瓶箱,以及从US20050230281A1已知能够偏置堆叠的瓶箱,从US6082542A和US4304334A已知一些以180度偏置而堆叠的瓶箱。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瓶箱,其具有一个相应的用于接收瓶子的框架,该瓶箱一方面适合用于运输瓶子——不管瓶子是填充满的还是空的,该瓶箱另一方面还适合于空状态下的来回运输。于是,该瓶箱将被构造为尤为稳定并且同时具有低的重量。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的特征的瓶箱来实现,其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通过从属权利要求中的特征来表征。本发明的目的尤其通过一种如下的瓶箱来实现,该瓶箱包括一个底部,四个从所述底部实质上沿着垂直方向突起的侧部部件,和具有用于接收瓶的隔间的框架部件。侧部部件被配置为充分开放。此外,瓶箱在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上以及在箱底部上包括一个机构,用于旋转堆叠多个瓶箱,其中该机构被配置为使得上瓶箱-能够安放于下瓶箱上,处于安放位置中;以及-能够以相对于安放位置围绕垂直轴线旋转优选180度的取向,插入下瓶箱内,处于嵌套位置中,其中,该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向箱内部突出的柱部件,所述柱部件分别位于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上,和-至少一个与所述柱部件相适配的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处的箱底部上的边缘侧凹口,其中,每个侧部部件的凹口和柱部件被布置为使得,在安放位置中,使上瓶箱的柱部件能够与下瓶箱的柱部件对齐以及由此使上瓶箱的柱部件能够安放在下瓶箱的柱部件上,以及在嵌套位置中,下瓶箱的柱部件能够和上瓶箱的相应凹口对齐以及因此能够被接收于上瓶箱的相应凹口中,其中柱部件实质上形成瓶箱的侧部部件,其中柱部件在瓶箱的上端通过周向的框部件而彼此连接,其中侧部部件被配置为是开放的。所述侧部部件被配置为例如两个纵向的侧部部件或长的侧部部件和两个正侧部件或短的侧部部件。本发明的一个基本点在于,瓶箱在装载空瓶时能够堆叠在安放位置中,使得布置在瓶箱上的空瓶不受损伤。此外,在没有包括空瓶时,箱还可以被更深地插入位于其下的箱中,处于嵌套位置中,以及由此使得,该箱可以以一种节省空间的方式被存储或运输。旋转轴在此处意指在瓶箱使用时从地面垂直向上延伸的轴线。优选地,该机构被配置为使得下瓶箱和上瓶箱在安放位置中处于相同取向,以及在嵌套位置中相对于彼此旋转对齐。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该机构被配置为使得上瓶箱能够安放在下瓶箱的框架上, 或者至少一个支撑部件被提供,以防止在嵌套位置中上瓶箱安放在下瓶箱的框架上。优选地,至少两个或多个柱部件被布置在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的每一个上,以及至少两个或多个与所述柱部件相适配的箱底部上的边缘侧凹口被布置在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中的每一个处。所有四个侧壁于是能够包括柱部件和凹口。一个箱平面一其被布置为平行于箱底部一能够被分成例如坐标系统的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优选地包括相应的柱部件和凹口,其中柱部件被布置在侧部部件处,使得当两个箱被堆叠处于安放位置中时,柱部件与柱部件相遇,凹口与凹口相遇。在嵌套位置,柱部件与相应的凹口相遇。例如,在象限I中的纵向的侧部部件处,布置有凹口 -柱部件-凹口,直接相对地(在相对的纵向的侧部部件中),在象限IV中,同样布置有凹口 -柱部件-凹口。然而在象限II中,相反,布置有柱部件-凹口-柱部件,直接相对地,在象限III中,布置有柱部件-凹口-柱部件。各柱部件和凹口的位置进而相对于镜平面镜像对称,所述镜平面分别在相对的侧部部件之间的中心延伸。因此,要么可以使柱部件彼此对齐(安放位置),要么可以使柱部件和相应的凹口彼此对齐(嵌套位置)。在安放位置中,上箱的凹口和下箱的凹口被布置为彼此对齐,尽管这对堆叠没有什么影响。当然还可行的是,在所有四个侧部部件的每一个(包括相应的凹口)处提供至少一个柱部件。因此,下瓶箱包括至少四个用于上瓶箱的支撑表面以及上瓶箱以一种稳定的方式支撑在下瓶箱上。因此,为了获取箱的稳定结构,多个柱被布置在侧部部件处,优选布置在所有侧部部件处。这意指,在相同的箱取向中(安放位置中),上瓶箱和下瓶箱的柱部件可以被安放在彼此另一方顶部,以及上瓶箱坐落于下瓶箱上,实质上不会下落至下箱中。在最优选的方案中,上箱略微下落至下箱中,即当下箱的柱部件不到达那上边缘时。上瓶箱相对于下瓶箱(以及因此相对于安放位置)围绕一个从箱底部垂直向上延伸的轴线的180度的旋转具有的作用是,上瓶箱的柱部件不再能与下瓶箱的柱部件对齐。相反,当上箱被放置在下箱上时,下瓶箱的柱部件滑入到上箱的箱底部处的相应凹口中(或者上箱的凹口接收下箱的柱部件),以及到达嵌套位置。在嵌套位置中,上瓶箱恰当地靠在下瓶箱的框架上,其中框架距离箱底部的高度小于柱部件。这意指柱部件从箱底部沿着侧部部件延伸超过框架。也可以提供明确的支撑部件(或多个支撑部件),其中第二瓶箱可以安放在支撑部件上。还有利的是,该支撑部件延伸超过框架,使得可以防止上瓶箱安放在下瓶箱的框架上以及框架被保护。这考虑了框架经常具有易碎的结构。该支撑部件保护了布置在其下的框架。额外的拐角柱部件增加了瓶箱的稳定性。而且,这些部件需要相应地被布置,使得可以实现安放位置和嵌套位置。每个柱部件有利地在使用期间从底部实质上沿着垂直方向向上延伸,其中相应 地,柱部件的下端面和上端面被配置为支撑表面。因此,在安放位置中,柱部件的支撑表面被用于接收堆叠的瓶箱。上瓶箱因此安放在下瓶箱的柱部件的支撑表面上。下端面实质上由箱底部形成。为了更方便的运输,有益的是,将箱构造为轻质结构并因此尽可能降低重量。因此,侧部部件可以仅由柱部件形成,这意指,柱部件实质上形成瓶箱的侧部部件,其中柱部件在瓶箱的上端处通过周向的框部件互相连接。可以提供额外的部件,这些部件共同形成侧部部件——尤其是出于稳定性考虑。优选地,每个柱部件被配置为空心的部件,优选地具有三角形的横截面,尤为优选的是具有屋顶状结构,屋顶三角墙指向瓶箱内部。而且,柱部件的空心配置有益于将箱配置成轻质结构。为了仍能够提供该装置的充分的稳定性,空心的柱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内部的加强肋。该加强肋优选地实质上横交于柱部件的延伸方向而延伸(横向肋)。因此,柱部件以及因此瓶箱的稳定性可以被进一步增加。 一个有利的实施方案设置为,使得框架的高度小于瓶箱的侧部部件的高度的一半,优选地是所述侧部部件的高度的0.2至0.4倍。该高度足够实现空瓶的安全运输。同时,框架具有适合的高度,以实现嵌套位置。优选地,瓶箱由塑料材料制备,塑料材料一方面提供了稳定性,另一方面支持轻质结构。还可行的是,配置所述机构,使得在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处提供向箱内部突出的柱部件,其中每个柱部件被布置为与相对的侧部部件处的箱底部的适配的边缘侧凹口相对立。相对于侧部部件,凹口和柱部件被布置为,例如相对于镜平面或对称平面对称(所述平面进而在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之间的中心延伸)。因此,在安放位置中,上瓶箱的柱部件可以安放在下瓶箱的柱部件上。在嵌套位置中,下瓶箱的柱部件可以被接收在上瓶箱的相应的凹口内。于是,上瓶箱能够被安放在下瓶箱的框架上。替代地,可行的是,配置所述机构,以实现偏置堆叠(旋转堆叠),使得上箱被布置为与下箱具有相同取向时,可以进入嵌套位置中。只有旋转180度会实现安放位置。对于该实施方案,柱部件被配置为使得下箱的柱部件可以滑入上箱的柱部件中。分别位于上箱的柱部件中的相应的加强肋(尤其是横向肋)于是可以被用作支撑表面,并将嵌套位置限制在所需高度。对于旋转后的上瓶箱(相对于嵌套位置围绕从底部垂直延伸的轴线旋转180度),柱部件不再彼此适配(取决于所述配置至少不是完全地),以及上箱的箱底部会简单地安放在下箱的柱部件上或安放在它们的支撑表面上(安放位置)。随后,将参考附图
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图I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瓶箱的立体图;图2a示出了瓶箱的侧视图(纵向侦D ;图2b示出了沿着图2a的线IIb-IIb的截面图(正侧);图3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堆叠的两个瓶箱的侧视图(纵向侧;嵌套位置);图3b示出了沿着图3a的线IIIb-IIIb的截面图(正侧;嵌套位置);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堆叠的处于安放位置中的两个瓶箱的立体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堆叠的处于嵌套位置中的两个瓶箱的立体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堆叠的处于嵌套位置中的两个瓶箱的又一个立体图,其中该箱以剖视的方式显示。图7示出了处于“最小构造”中的瓶箱的示意性俯视图。在以下描述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或功能上等同的部件。图I所示的瓶箱10由箱底部11和周向布置的侧部部件(纵向的侧部部件12,13 ;正侧部件14,15)构成,其中一个由互相交叉和平行的隔间壁构成的框架16被布置于箱10内,位于箱底部11上,和位于侧部部件之间,其中框架限定了各个隔间或瓶子接收隔间17,瓶子100 (空的或装满的,参照图4)可以以通常的方式插入隔间内。这些瓶子限制于框架16内,而不会跌倒,并且也不会彼此碰撞以及因此以一种稳定的方式被接收。开放的侧部部件12,13,14和15由柱部件50,60形成,柱部件彼此间隔某一距离布置(仅仅对一个纵向的侧部部件12处的一个柱部件50和一个纵向的侧部部件13处的一个柱部件60分别用相应的参考数字或相应的参考符号加以表示;在正侧部件上,为了清楚起见,柱部件没有提供有参考标记)。柱部件50,60在使用期间从箱底部11开始延伸,从箱底部11以基本垂直的方向V向上延伸,并且在上端通过框部件90而彼此连接,在使用位置中,所述框部件基本沿着水平的方向H延伸或围绕箱延伸。柱部件50,60的端面被实现为支撑表面51,52,61,62,额外的瓶箱可以堆叠在这些支撑表面上。优选地,该箱由塑料材料制备,因为该材料非常轻。为了实现轻质的构造,柱部件被配置为空心柱,然而为了稳定起见,分别用加强肋80来加强。相应的加强肋被布置为横向肋。柱部件在该实施方案中被形成为屋顶状的部件,具有三角形截面,其中它们的三角墙或屋顶三角墙53,63指向箱内(也参考图2a)。还可以预料其它柱形状,例如,圆形或半圆形或方形。柱部件50,60被配置为使得,例如,上箱10 ’在安放位置30 (如图4)中安放在下箱10上或者在嵌套位置40中插入下箱10中(如图5)。在该实施方案中,两个相应的侧部部件12,13或14,15的柱部件50,60被布置为彼此相对,此外,箱底部11包括相应的边缘侧凹口 55,65 (对于凹口 65,参考图5),所述凹口与柱部件50,60邻近,并且凹口也是彼此相对的。此处,为了清楚起见,仅仅标出了两个凹口,即55,65。然而,凹口还被提供在正侧部件处的箱底部上。箱的柱部件和凹口因此形成了一个机构20。在安放位置30中,箱10,10'沿着相同取向堆叠,使得上箱10 '的柱部件50',60 ’安放于下箱10的柱部件50,60上,位于它们的支撑表面51,52之上(只对箱10标以参考标记)。如可以从图I见到的,柱部件50,60从底部11开始沿着垂直方向V向上延伸,其中周向的框部件90略微延伸超出柱部件50,60。上箱因此仅有一部分被接收在下箱中,直至其箱底部11 ;,尤其是柱部件的下支撑表面支撑至下箱的柱部件的上支撑表面。
通过安放位置30,使得可以在箱10或1(T内存储空瓶100 (或者满的瓶),同时仍然可以实现多个箱子的堆叠(图4)。在上箱10 ’相对于下箱10旋转180度的取向时,上箱10 ’可以更深地插入下箱10中,进入嵌套位置40。由于,如上所述的,在每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上,柱部件50,50 ',60,60 ’和箱底部11的适配的凹口相对立,相对于下箱10旋转180度的上箱10 ’可以插入下箱10,其中下箱10的柱部件50,60被接收在上箱10 '的凹口 55 '中(参考图5),直至上箱10丨被放置在下箱10的框架16上。因此,所述机构20被配置为使得在上箱被旋转时,下箱的相应的柱部件可以与上箱的相应的凹口对齐。图2a示出了瓶箱10的其中一个纵向的侧部部件12的侧视图。其中可以看到四个柱部件50,它们被布置为彼此有一非均匀的间隔。其中一个柱形成箱10的拐角部分(图的右侧)。沿着图2a的线IIb-IIb的部分实现了图2b中的从箱内部对其中一个侧部部件的截面上的查看。图3a也示出了图2a所示的瓶箱10的侧视图,然而此处,上瓶箱10 ’插入下瓶箱
10,处于嵌套位置40中。图3b示出了沿着图3a的线IIIb-IIIb的截面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堆叠的处于安放位置30中的两个瓶箱10,10丨的立体图,其中瓶子100,例如空瓶,被接收在框架16的隔间17中。上箱的柱部件被布置在下箱的柱部件上。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堆叠的处于嵌套位置中的两个瓶箱10,10 '的立体图。空瓶没有接收于其中,然而,很多箱可以堆叠在彼此的内部并因此还可以以一种节省空间的方式被存储或运输。此处,上箱和下箱的柱部件不再彼此接触但是布置为彼此邻近。图6进而示出了两个堆叠的瓶箱10,10丨,其中穿过该装置的剖面视图示出了箱的内部构造。上箱10 ’处于嵌套位置40中,其中箱底部11 ’位于下箱10的框架16上。图7示出了瓶箱的简单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凹口和柱部件的“最小样式”。在安放位置(箱一致性地对齐),上箱通过柱部件安放在下箱的柱部件上,处于嵌套位置(上箱相对于下箱旋转180度)中。下箱的柱部件与上箱的相应的凹口对齐。当箱平面被分为坐标系统的四个象限时,在象限QII中提供柱部件和凹口的组合,以及在象限IV中提供柱部件和凹口的组合(从左向右)。在余下的象限QI和象限QII中,可以提供相应的柱部件和凹口。应理解,只是对箱10具体说明了参考标号,对于箱10 ’ (上箱)只是部分说明了参考标号,因为两个箱是被构造为相同的。附图标记10 瓶箱10 ;瓶箱11 箱底部11 ’ 箱底部
12纵向的侧部部件13纵向的侧部部件14正侧部件15正侧部件16框架17隔间,瓶接收隔间 20机构30安放位置40嵌套位置50柱部件50丨柱部件51上支撑表面52下支撑表面53屋顶三角墙55凹口55 ; 凹口60柱部件60丨柱部件61上支撑表面62下支撑表面63屋顶三角墙65凹口80加强肋90框部件100瓶,空瓶A轴线H水平方向V垂直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瓶箱(10,10 ’ ),其包括箱底部(11,11 ’ ), 四个从所述底部实质上沿着垂直方向突起的侧部部件(12,13,14,15),和 框架部件(16),该框架部件具有用于接收瓶(100)的隔间(17); 其中,瓶箱(10,10 ’ )还包括一个位于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12,13)和/或(14,15)上以及位于箱底部(11,11 ;)上的机构(20),该机构用于旋转堆叠多个瓶箱(10, 10 ;),其中该机构被配置为使得 上瓶箱(10 ’ ) -能够安放于下瓶箱(10)上,处于安放位置中;以及 -能够以相对于安放位置(30)围绕垂直轴线(A)旋转优选180度的取向,插入下瓶箱(10)内,处于嵌套位置(40)中, 其中,该机构包括 -至少一个向箱内部突出的柱部件(50,50 ' ,60,60 ;),所述柱部件分别位于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上,和 -至少一个与所述柱部件相适配的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处的箱底部(11,11')上的边缘侧凹口(55,65), 其中,每个侧部部件的凹口和柱部件被布置为使得,在安放位置(30)中,使上瓶箱(10 ;)的柱部件(50,5(T )能够与下瓶箱(10)的柱部件(50,60)对齐以及由此使上瓶箱(10 ;)的柱部件(50,50丨)能够安放在下瓶箱(10)的柱部件(50,60)上,以及在嵌套位置(40)中,下瓶箱(10)的柱部件(50,60)能够和上瓶箱(10 ’ )的相应凹口对齐以及因此能够被接收于上瓶箱(10 ;)的相应凹口中,其中 柱部件(50,50' ,60,60 ;)实质上形成瓶箱(10,10 ')的侧部部件(12,13,14,15),其中柱部件在瓶箱的上端通过周向的框部件(90)而彼此连接,其中侧部部件(12,13,14,15)被配置为是开放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瓶箱,其中机构(20)被配置为使得,下瓶箱和上瓶箱(10, 10 ')在安放位置(30)中处于相同取向,以及在嵌套位置(40)中相对于彼此旋转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瓶箱,其中,上瓶箱(10')能够安放在下瓶箱(10)的框架(16)上,或者至少一个支撑部件被提供,以防止在嵌套位置中上瓶箱安放在下瓶箱的框架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瓶箱,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箱,其中, 至少两个或多个柱部件被布置在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的每一个上,以及 至少两个或多个与所述柱部件相适配的箱底部(11,11 ')上的边缘侧凹口(55,65)被布置在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中的每一个处。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瓶箱,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瓶箱,其中每个柱部件(50,50 ’ ,60,60 ;)从底部(11,11 ’ )实质上沿着垂直方向(V)向上延伸,其中柱部件的下端面和上端面分别被配置为支撑表面(51,52,61,62)。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瓶箱,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3-5之一所述的瓶箱,其中,每个柱部件被配置为空心的柱部件,优选地具有三角形截面,尤其优选的是具有屋顶状结构,屋顶三角墙(53,63)指向瓶箱(10,10 ')内部。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瓶箱,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箱,其中空心的柱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位于内部的加强肋(80)。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瓶箱,其中框架(16)的高度小于瓶箱(10,10丨)的侧部部件(12,13,14,15)的高度的一半,优选地是所述侧部部件的高度的0. 2至0. 4倍。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瓶箱,其中瓶箱由塑料材料制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瓶箱(10,10'),其包括一个底部,四个实质上从所述底部突起的侧部部件(12,13,14,15),和具有用于接收瓶(100)的隔间的框架部件(16);其中,瓶箱(10,10')在至少两个相对的侧部部件上以及在箱底部上包括一个机构(20),用于旋转堆叠多个瓶箱,所述瓶箱(10,10')适合用于运输瓶子——不管瓶子是否装满或是否是空的,并且适合用于来回运输空状态下的箱子。
文档编号B65D21/04GK102971222SQ201180033673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H-J·维德曼, M·维勒, M·费策尔 申请人:舒乐阿卡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