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038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布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层叠而成的带状粘贴材料进行卷绕而形成的卷绕体,其用于贴扎治疗用或运动贴扎用等医疗卫生领域和运动领域等。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医疗卫生领域和运动领域等使用的皮肤粘贴材料通过粘贴或缠绕到人的皮肤上来发挥治疗对象部位或预防创伤等效果(参考非专利文献1、2)。这种皮肤粘贴材料分为以下两种在基材的单面形成有粘合剂层的无剥离衬垫的 皮肤粘贴材料以及在基材的单面形成有粘合剂层而且以覆盖粘合剂层的方式贴合有剥离衬垫的具有剥离衬垫的皮肤粘贴材料,上述皮肤粘贴材料均卷绕到卷芯等上而以卷状产品的形式提供。上述皮肤粘贴材料中,前者的无剥离衬垫的皮肤粘贴材料通过将形成于基材上的粘合剂层胶粘到与基材的粘合剂层相反的一面(以下称为基材背面)的同时进行卷绕,可以得到无卷绕错位的卷状皮肤粘贴材料。但是,由于没有覆盖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因此,在使用时将皮肤粘贴材料拉出时,存在如下的可能性手或手指等直接与粘合剂层接触而将其污染,或者手或手指等的油脂附着到粘合剂层上而使粘合力降低。另外,对于无剥离衬垫的皮肤粘贴材料而言,为了使皮肤粘贴材料容易拉出,一般对基材背面实施剥离处理,但存在如下问题难以在这种实施过剥离处理的基材背面进行用于标记等的记录或印刷,或者在将皮肤粘贴材料重叠粘贴时容易剥落。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一般公知后者那样的具有剥离衬垫的皮肤粘贴材料。即,这种具有剥离衬垫的皮肤粘贴材料利用剥离衬垫将粘合剂层覆盖,因此,即使在使用时将皮肤粘贴材料拉出,也不用担心手或手指等直接与粘合剂层接触因而不会造成污染,而且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也不可能降低。另外,不需要对基材背面实施剥离处理,因此,能够在基材背面进行记录或印刷,即使将皮肤粘贴材料重叠粘贴,也不用担心产生剥落。但是,在将具有剥离衬垫的皮肤粘贴材料卷绕而形成卷状时,剥离衬垫与所接触的基材背面之间容易滑动,因此,存在产生卷绕错位、卷绕开散等而难以保持卷状形态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开了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带剥离片的单面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单面剥离片的实施了易剥离处理的单面借助粘合剂与带基材接合,该单面剥离片的未实施易剥离处理的面由树脂层形成,所述树脂层具有能够以再剥离的方式粘贴到带基材上的性质。但是,由于剥离片上存在具有粘贴性质的树脂,因此,在使用时剥离片有时容易粘到手或手指上而不易使用。另外,将在整个剥离片表面上形成有上述树脂层的带剥离片的粘合带在使剥离片与带基材接触的同时进行卷绕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使在使用时要将粘合带拉出,也无法获得用于拉出的抓头(取9掛力1」)从而难以将粘合带拉出。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剥离材料的背面设置微粘合性面或将粘合剂设置为线状、点状的技术。但是,由于在剥离材料的背面形成有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因此,存在使用时剥离材料的背面会粘到手或手指上而不易使用的问题。另外,作为卷绕得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卷绕终点的末端边缘部容易散开,为了不使末端边缘部散开,采用使用粘合带等进行固定等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3)。但是,在使用粘合带的方法中,需要特地将粘合带切割成期望的尺寸或者将切割后的粘合带粘贴到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等额外的操作。这种粘合带在使用带状粘贴材料时被剥离,剥离后成为垃圾而废弃,因此,在环境方面而言是不优选的。一般而言,将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层叠而成的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到卷芯上时,为了使带状粘贴材料不从卷芯上滑落,需要将卷绕起始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作为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的方法,可以使用通过使用在整个卷芯表面上预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卷芯来固定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4),或者使用粘合带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3)。
但是,在使用整个卷芯表面上预先形成有粘合剂层的卷芯的方法中,由于卷芯表面本身被赋予了粘合性,因此,具有粘合性的卷芯表面有时会粘到操作者的手或手指上等,从而使处理卷芯时的操作性变差。另外,将整个卷芯表面上形成有粘合剂层的卷芯以该状态直接进行保存时,在保存过程中灰尘等可能会附着到形成在整个卷芯表面上的粘合剂层上,因而卫生性较差。另一方面,在使用粘合带的方法中,在通过粘贴粘合带而将带状粘贴材料固定到卷芯上然后卷绕成卷状时,有时卷芯附近的粘贴材料会变形为所粘贴的粘合带的形状(映印),从而得到外观不良的粘贴材料。另外,为了使用粘合带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需要将粘合带切割成适当的长度并粘贴到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和卷芯上的额外的操作。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9-5305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昭54-8435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实开平7-6252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实开平3-10746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 I :http://ntmed. co. jp/taping/index, html非专利文献2 http://ntmed. co. jp/medical/index, html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通过将在基材上层叠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而成的带状粘贴材料进行卷绕而形成,所述卷绕体能够在不产生卷绕错位和卷绕开散的情况下保持卷状形态,并且在将粘贴材料拉出时能够在不粘住手或手指的情况下容易地拉出。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的,其内容如下所示(I) 一种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通过将布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依次层叠而成的带状粘贴材料卷绕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的界面处具有形成有临时胶粘层的临时胶粘区域和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
(2)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在剥离衬垫背面具有形成有临时胶粘层的临时胶粘区域和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3)如⑴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抓握区域位于带状粘贴材料的两侧边缘部。(4)如⑴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抓握区域位于带状粘贴材料的末
端边缘部。(5)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从卷绕体上拉出带状粘贴材料后,露出的临时胶粘层实质上没有表面粘性。(6)如⑴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构成临时胶粘层的材料为热熔材料。
(7)如⑴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临时胶粘层的形状为点状、格状或沿带状粘贴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状。(8)如⑴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临时胶粘区域以带状粘贴材料的
宽度中央为基准实质上呈轴对称。(9)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通过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其中,在卷芯与带状粘贴材料之间具备胶粘层。(10)如(9)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胶粘层的平面形状为由卷芯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W)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形成的近似矩形,卷芯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W)是满足相对于卷芯表面的总宽度(W0)为509^100%的长度,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是3mm以上且满足相对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的总周长(Ltl)为f 100%的长度。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包含布基材、粘合剂层、剥离衬垫的带状粘贴材料进行卷绕而形成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特征在于,在布基材背面(与布基材的粘合剂层层叠面相反的面)与剥离衬垫背面(与剥离衬垫的粘合剂层层叠面相反的面)的界面处具有形成有临时胶粘层的临时胶粘区域和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在借助临时胶粘层使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胶粘的同时进行卷绕,由此具有如下效果能够抑制横向滑动而防止卷绕错位,并且能够防止卷绕开散而保持卷状形态。为了防止卷绕带状粘贴材料时的卷绕错位,重要的是形成上述的临时胶粘层。但是,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中,如果在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的整个界面处形成上述临时胶粘层,则借助临时胶粘层会使整个剥离衬垫背面与整个布基材背面进行胶粘,因此会出现如下问题无法获得用于拉出的抓头,从而难以用手或手指抓住粘贴材料而拉出。因此,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特征在于,为了能够将粘贴材料容易地拉出,在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的界面处设置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该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成为从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上拉出粘贴材料时的抓头,通过用手或手指抓住该抓握区域,能够容易地将粘贴材料拉出。


图I是表示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一个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上切下的粘贴材料的立体图。图4是通过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侧
面示意图。图5是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时的侧面示意图。图6是将图5放大后的侧面示意图。图7是在卷芯表面上刚形成胶粘层之后的卷芯表面的正面示意图。
图8是将带状粘贴材料的末端边缘部附近的层叠结构的一例放大后的侧面示意图。图9是对形成在带状粘贴材料的末端边缘部附近的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进行例示的图,是表示在上述第二临时胶粘层形成于剥离衬垫背面的情况下从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侧观察时的第二临时胶粘层所绘出的图案的图。图10是对形成在带状粘贴材料的末端边缘部附近的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另一方式进行例示的图,是表示在上述第二临时胶粘层形成于剥离衬垫背面的情况下从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侧观察时的第二临时胶粘层所绘出的图案的图。图11是对形成在带状粘贴材料的末端边缘部附近的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又一方式进行例示的图,是表示在上述第二临时胶粘层形成于剥离衬垫背面的情况下从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侧观察时的第二临时胶粘层所绘出的图案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图中,为了容易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概念,均将各构成放大进行表示。图中的阴影是为了使各构成彼此容易区分而适当加入的。标号说明I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2带状粘贴材料3末端边缘部4 卷芯5始端边缘部11临时胶粘层(临时胶粘区域)12抓握区域13剥离衬垫14粘合剂层15布基材16胶粘层21、22两侧边缘部23、24末端边缘部的两端角部25、26、27第二临时胶粘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中,为了防止卷绕带状粘贴材料时产生卷绕错位和卷绕开散,在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的界面处具有设置有临时胶粘层的临时胶粘区域,并且,为了容易将带状粘贴材料拉出,具有未设置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优选本发明中的临时胶粘层沿着带状粘贴材料的长度方向实质上连续地设置。通过设置这种临时胶粘层,在将带状粘贴材料拉出后再次卷绕成卷状时,通过隔着临时胶粘层轻轻地按压带状粘贴材料即可将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进行胶粘,因此,能够使带状粘贴材料容易地恢复成卷状形态。另外,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中,在形成有上述临时胶粘层的基础上,优选在以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为起点并且以卷绕体的露出的卷绕方向1/4周长为终点的带状粘贴材料中在剥离衬垫背面或布基材背面形成有第二临时胶粘层。通过隔着所形成的第二临时胶粘层轻轻地按压带状粘贴材料,能够将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容易地进行固定并维持卷绕体的形态,从而能够得到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这样,本发明中,由于不需要使用用于固定末端边缘部的粘合带,因此,能够省略粘贴粘合带等操作,从而使用于固定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的操作性大幅提高。另外,由于不需要使用粘合带,因此,不会产生垃圾,就环境方面而言也是有利的。·
为了将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牢固地进行固定并维持卷绕体的形态,形成在上述部位的第二临时胶粘层具备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状。即,优选上述第二临时胶粘层具有由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卷绕方向长度(L’ )和宽度(W’ )规定的平面形状,上述长度L’为3mm以上且相对于卷绕体的露出的卷绕方向的总周长OV)为39Γ25%,上述宽度W’满足相对于卷绕体的总宽度(V )为10% 100%。而且,更优选上述长度L’为3mm以上且相对于长度L。’为3°/Γ20%,上述宽度W’满足相对于总宽度Wtl’为10°/Γ80%。另外,为了将带状粘贴材料左右均衡地进行固定,优选使上述第二临时胶粘层以相对于卷绕体的宽度中央呈轴对称的方式形成。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宽度r相对于卷绕体的总宽度V低于10%时,临时胶粘层的面积过小,因此,有时可能无法妥当地固定带状粘贴材料,从而无法维持卷绕体的形态。同样地,第二临时胶粘层的长度L’小于3mm时,也有时无法妥当地固定带状粘贴材料,从而无法维持卷绕体的形态。另一方面,第二临时胶粘层的长度L’相对于长度Lc/超过25%(卷绕方向1/4周长)时,不仅在经济上变得不利,而且在使用带状粘贴材料时,可能难以从卷绕体的形态拉出带状粘贴材料。具有上述平面形状的第二临时胶粘层可以形成多个。另外,第二临时胶粘层可以形成在构成带状粘贴材料的布基材背面或剥离衬垫背面中的任意一个面上,但若在布基材背面形成有第二临时胶粘层,则在使用带状粘贴材料时,担心会发生第二临时胶粘层可能受到污染等不良情况,因此,更优选如图8所示形成在剥离衬垫背面。此外,在对带状粘贴材料进行卷绕时,可以使构成带状粘贴材料的布基材或剥离衬垫中的任意一者为外侧来进行卷绕,可以考虑带状粘贴材料的用途和材料等而适当确定。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临时胶粘层形成于剥离衬垫背面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形成第二临时胶粘层时的定位,优选使布基材为外侧来进行卷绕。本发明中,为了在使用带状粘贴材料时容易从卷绕体上拉出带状粘贴材料,优选在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未形成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同样地,优选在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的两端角部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方式。进而,优选在卷绕体的两侧边缘部未形成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中,通过采用上述未形成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能够获得拉出带状粘贴材料时的抓头,通过抓住抓头能够容易地拉出带状粘贴材料。图 Γ图11示出本发明中的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的一例。图9(a)是在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末端边缘部的两端角部、两侧边缘部的末端边缘部附近均具有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另一方面,图9(b)、图9(c)、图9(d)是在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具有一部分存在第二临时胶粘层的部位的方式。另外,图10、图11均为在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不具有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利用这种末端边缘部不具有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方式,具有在从卷绕体上拉出卷状粘贴材料时容易拉出的优点。图10、图11的方式中,优选以使从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至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最短距离达到lmnT20mm的方式形成第二临时胶粘层。从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至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最短距离小于Imm时,用于抓握的抓头小,因此,在将带状粘贴材料拉出时不易抓住。另外,从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至第二临时胶粘层的最短距离超过20mm时,带状粘贴材料的 末端边缘部不能固定在卷绕体上,因此,在保存时不易处理,可能会由于未固定在卷绕体上的末端边缘部而使带状粘贴材料本身划伤。作为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平面形状,可以为图9、10所示的近似矩形、图11所示的波状形状等,并没有特别限定,如果考虑能够容易地形成第二临时胶粘层这一点,则优选近似矩形。优选本发明中的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具有从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上拉出粘贴材料后实质上没有表面粘性的性质。本发明中的实质上没有表面粘性的性质是指在常温下没有所谓的粘合剂那样的粘合性的性质。该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在常温下表现出没有表面粘性的性质,但具有通过加热显示出流动性而熔融变形的性质。使具有这种性质的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例如通过加热熔融而形成在剥离衬垫背面,立即与布基材背面胶粘同时卷绕成卷状,由此,可以得到无卷绕错位的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另外,由于上述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形成在使用时被剥离而废弃的剥离衬垫背面,因此,粘贴中的粘贴材料上不存在临时胶粘层或第二临时胶粘层,从而不可能发生临时胶粘层或第二临时胶粘层在粘贴中脱落等不良情况。另外,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中,通过以未形成临时胶粘层或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布基材背面为外侧的方式对带状粘贴材料进行卷绕,使形成在剥离衬垫背面的临时胶粘层或第二临时胶粘层不会露出到卷绕体的外侧,也不用担心会发生例如临时胶粘层或第二临时胶粘层磨损而剥落等不良情况。作为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所使用的材料,优选使用显示出在常温下没有表面粘性、通过加热而具有流动性的特性并且与剥离衬垫背面的胶粘性显示出良好的特性的材料。作为显示出上述特性的材料,可以列举热熔材料,更详细而言,可以使用包含选自由橡胶类、丙烯酸类、聚烯烃类、聚氨酯类、聚酰胺类和乙烯-醋酸乙烯酯类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热熔材料。其中,优选使用橡胶类热熔材料,橡胶类热熔材料中,包含以选自由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和苯乙烯-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作为主要成分的基础聚合物的苯乙烯类热熔材料在常温下实质上没有表面粘性,并且通过加热而容易流动,因此更优选使用。作为热熔材料的软化点,通常为6(Tl80°C,优选为8(Tl50°C。软化点超过180°C的热熔材料需要特殊的加热装置来使其加热熔融,因而不实用。另外,软化点低于60°C的热熔材料在常温下容易具有粘合性,因此,使用时有时临时胶粘层会发粘等而不易使用。在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形成在剥离衬垫背面的情况下,其厚度考虑卷绕成卷状时对布基材背面的胶粘性以及无卷绕错位地对带状粘贴材料进行卷绕等而设定为适当的范围。即,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厚度优选为1μπΓ80μπι,更优选为10μπΓ50μπι。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厚度小于Iym时,无法得到与布基材背面的充分的胶粘性,因此,可能会发生卷绕开散而无法保持卷状形态。另一方面,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厚度超过80 μ m时,在临时胶粘区域与抓握区域之间会产 生较大的厚度差,因此,发生卷绕错位的可能性增大。此外,根据构成带状粘贴材料的布基材的种类和厚度,可能会在粘贴材料的表面上产生凹凸而产生映印。需要说明的是,与现有的用于固定带状粘贴材料的末端边缘部的普通粘合带不同,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二临时胶粘层容易通过挤压而变形,因此,即使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厚度稍厚,也不易因第二临时胶粘层而引起粘贴材料的变形(映印)。形成在剥离衬垫背面的临时胶粘层的宽度优选以使带状粘贴材料的两侧边缘部具有抓握区域的方式适当设定。另外,临时胶粘层的厚度和临时胶粘层的宽度可以根据构成临时胶粘层的材料的特性而适当确定。优选本发明中的抓握区域位于带状粘贴材料的两侧边缘部。另外,优选本发明中的抓握区域位于带状粘贴材料的末端边缘部。通过使带状粘贴材料存在抓握区域,能够用手或手指抓住抓握区域而将带状粘贴材料拉出,因此,处理性特别良好。另一方面,在构成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背面的整个面上形成有临时胶粘层、但不存在抓握区域的情况下,整个剥离衬垫背面与布基材背面借助临时胶粘层进行胶粘,因此,即使在使用时要拉出粘贴材料,也无法获得用于拉出粘贴材料的抓头,从而难以容易地拉出粘贴材料。为了设置用于用手或手指等抓住粘贴材料的足够尺寸的抓握区域,优选至少在距带状粘贴材料的两侧边缘部小于5mm的区域设定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在距带状粘贴材料的两侧边缘部小于5mm的区域形成临时胶粘层时,用于用手或手指抓住粘贴材料的抓握区域变窄,因此,不易拉出粘贴材料而难以使用。优选临时胶粘层的涂布形状为点状、格状或沿带状粘贴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状。线状的涂布形状表示包括直线状、曲线状、波浪线状等具有特定宽度的连续线或不连续线的涂布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从能够容易地形成临时胶粘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临时胶粘层的涂布形状为沿带状粘贴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状。为了防止在卷绕带状粘贴材料时产生卷绕错位,优选临时胶粘层的形成区域以带状粘贴材料的宽度中央为基准实质上呈轴对称。将临时胶粘层的形成区域偏离了以带状粘贴材料的宽度中央为基准实质上呈轴对称的带状粘贴材料卷绕成卷状时,会卷绕成所谓的竹笋状,从而可能产生卷绕错位。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偏离了轴对称的情况是指偏离了相对于带状粘贴材料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0%以上的情况。
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可以通过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带状粘贴材料在卷绕到卷芯上时能够固定、卷绕到卷芯上而不滑落,优选在带状粘贴材料与卷芯之间具备胶粘层。带状粘贴材料借助形成在带状粘贴材料与卷芯之间的胶粘层而容易地固定、卷绕到卷芯上,由此得到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通过在即将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到卷芯上之前并且在卷芯与带状粘贴材料之间形成胶粘层后,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隔着上述胶粘层轻轻地按压到卷芯上,能够容易地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由此,可以省略粘贴粘合带等操作,从而使用于将带状粘贴材料固定到卷芯上的操作性大幅提高。另外,不仅可以省略粘贴粘合带这一操作本身,而且,卷芯附近的带状粘贴材料不会变形为通过粘贴粘合带而固定到卷芯上时的粘合带的形状(映印),因此,能够得到外观良好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此外,在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卷芯与带状粘贴材料的细微的对位,因此,能够在将带状粘贴材料固定到卷芯上时防止粘贴错位。而且,由于直至在卷芯上卷绕带状粘贴材料之前未形成胶粘层,因此,在保存卷芯时不可能附着灰尘,也不会粘到进行操作的手或手指上等,因此,处理卷芯时的操作性特别优良。 作为本发明的胶粘层中使用的材料,优选使用显示出通过加热或挤压而产生流动性的特性并且与卷芯和粘贴材料的胶粘性显示出良好特性的材料。作为显示出上述特性的材料,优选使用与临时胶粘层和第二临时胶粘层使用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从对卷芯和粘贴材料的胶粘性以及防止粘贴材料因胶粘层而产生变形(映印)的观点出发,将胶粘层的厚度设定在适当的范围内。即,胶粘层的厚度优选为I μ πΓ40 μ m,更优选为2 μ πΓ30 μ m。胶粘层的厚度小于I μ m时,对卷芯和粘贴材料的胶粘性不充分,有可能无法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胶粘层的厚度超过40 μ m时,根据构成粘贴材料的布基材的种类和厚度,有可能在粘贴材料的表面产生凹凸而产生映印。需要说明的是,与作为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层叠体的普通粘合带不同,本发明中使用的胶粘层通过挤压而产生变形,因此,即使胶粘层的厚度稍厚,也不易因胶粘层引起粘贴材料的变形(映印)。为了牢固地将带状粘贴材料固定到卷芯上,本发明的胶粘层具备具有一定面积的平面形状。即,优选胶粘层的平面形状为由卷芯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W)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形成的近似矩形,卷芯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W)是满足相对于卷芯表面的总宽度(Wtl)为509Γ100%的长度,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是3mm以上且满足相对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总周长(Ltl)为f 100%的长度。进而,从将带状粘贴材料固定到卷芯上时容易进行固定位置的微调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是3mm以上且满足相对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总周长(Ltl)为f 40%的长度。具有上述平面形状的胶粘层可以在卷芯的表面形成多个。卷芯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W)相对于卷芯总宽度(Wtl)小于50%时,胶粘面积过小,因此,有时可能无法妥当地将带状粘贴材料固定到卷芯上。同样地,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小于3_时,也有时无法妥当地进行固定。另一方面,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相对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总周长(Ltl)超过100%时,超过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总周长而形成胶粘层,因此,在经济方面不利。优选本发明的胶粘层在即将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到卷芯上之前形成。胶粘层可以形成在带状粘贴材料上,也可以形成在卷芯上,从操作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形成在卷芯上。另外,在卷芯上形成胶粘层后,将带状粘贴材料固定并卷绕到卷芯时,可以使构成带状粘贴材料的布基材或剥离衬垫中的任意一者为外侧来进行卷绕,可以考虑带状粘贴材料的用途和材料等而适当确定。本发明中使用的布基材包括机织布、针织布、网状物、无纺布等,一般为透气性、伸缩性优良的布基材。并且,也可以使用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对布基材实施了防水处理的基材。需要说明的是,通常,与薄膜相比,布基材的表面的凹凸更大,因此,与临时胶粘层的I父粘面积增大,从而使布基材与临时I父粘层的I父粘性提闻。这样,通过提闻布基材与临时胶粘层的胶粘性,表现出抑制卷状皮肤粘贴材料的横向滑动而防止卷绕错位的效果。作为布基材的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棉、丝、麻等天然纤维;聚酯、聚酰胺、丙烯 酸树脂、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醋酯纤维等半合成纤维;人造丝纤维、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等。在使用布基材中的机织布、针织布、网状物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将对布基材的原材料实施特殊加工而使其具有伸缩性的弹力丝、变形丝、复合丝或伸缩性大的合成纤维丝单独织成的机织布和针织布或网状物;或者将上述合成纤维丝与伸缩性小的纤维混合而织成的机织布和针织布或网状物等。另外,作为编织方法,可以为包括特里科经编、拉舍尔经编、米兰尼斯经编的经编以及包括平型纬编、圆型纬编的纬编等一般的方法,具有能够良好地发挥医疗卫生领域和运动领域等使用的材料所需的跟随性和固定性的效果的弹性和伸缩性。布基材的厚度优选根据材质、用途等适当确定,在机织布、无纺布等布帛或纸等的布基材的情况下,优选5(Γ500 μ m,更优选10(Γ300 μ m。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布帛、纸的布基材的情况下,有时难以测定绝对厚度,因此,优选使用基重为8 200g/m2的布基材。用于本发明中的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使用医疗卫生领域和运动领域等的皮肤粘贴材料中使用的通常的粘合剂。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天然橡胶类粘合剂、合成橡胶类粘合齐U、丙烯酸类粘合剂、有机娃类粘合剂、乙烯基醚类粘合剂、乙烯基酯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齐U、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等粘合剂,这些粘合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将多种以上组合使用。在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和运动领域等的粘贴材料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对作为被粘物的皮肤的刺激小的材质。除了上述粘合剂以外,粘合剂层中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列举例如增塑剂、交联剂、增粘剂、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成核剂、阻燃剂、颜料、染料、药剂等,粘合剂层中可以单独含有上述添加剂或者含有多种以上。作为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使用部位、粘合剂的种类而适当确定,优选为10 μ πΓ300 μ m,更优选为20 μ πΓ200 μ m。粘合剂层的厚度小于IOymWM能因皮肤面的粘合力不足而使粘贴材料在粘贴中剥离。另一方面,粘合剂层的厚度超过300 μ m时,粘合剂可能会从粘贴材料的端部渗出而产生胶糊污溃。作为粘合剂层的涂布形状,可以在上述基材的单面上整面设置或者可以部分设置。在为了提高透气性以减轻皮肤面的焖捂而部分设置粘合剂层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为点状或条状等涂布形状。在粘合剂层上设置条间空间时,可以为直线状、波状、山状、锯齿状等中的任意一种涂布形状。一般而言,作为涂布形状,从条间空间的截面积的经时变化少的理由出发,优选波状,可以根据使用的粘合剂的特性、本发明的皮肤粘贴材料的用途而适当确定。本发明中使用的剥离衬垫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剥离衬垫,如果考虑与临时胶粘层的胶粘性和经济性,则优选使用纸制剥离衬垫。作为纸制剥离衬垫,可以列举例如在无木浆纸(上質紙)、玻璃纸、羊皮纸的表面上涂布有机硅树脂或含氟树脂等具有剥离性能的剥离剂而得到的剥离衬垫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剥离衬垫上形成的临时胶粘层形成在剥离衬垫的未实施剥离处理的面上。另外,为了使拉出粘贴材料时临时胶粘层不残留在基材背面,将形成在剥离衬垫上的临时胶粘层的胶粘力设定为对剥离衬垫背面的胶粘力高于对基材背面的胶粘力。另外,在借助胶粘层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侧固定到卷芯上的情况下,采用单面进行过剥离处理的剥离衬垫,使未实施剥离处理的面抵接到胶粘层上,由此能够牢固地进行固定。作为一例,如下制作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将粘合剂溶液涂布到基材·的单面上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以覆盖粘合剂层的方式贴合剥离衬垫后,卷绕成卷状的卷筒。接着,将卷绕成卷状的卷筒抽出并切分成产品宽度,然后,在剥离衬垫背面形成临时胶粘层,以使基材成为卷状形态的外侧的方式进行卷绕,由此,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本发明中的临时胶粘层例如通过使构成临时胶粘层的材料在软化点以上的温度下加热熔融、然后将熔融的材料涂布到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背面而形成。在剥离衬垫背面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方法可以采用普遍使用的涂布方法。可以列举例如模缝涂布机涂布和棍涂机涂布等接触涂布方法,喷涂、点涂等非接触涂布方法。本发明中,从涂布的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利用喷涂等非接触方法的涂布方法。为了借助临时胶粘层提高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的胶粘性,优选将在剥离衬垫背面形成有临时胶粘层的带状粘贴材料在形成临时胶粘层后至临时胶粘层的温度降低至常温的期间内进行卷绕。因此,优选在即将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成卷状形态之前形成临时胶粘层。另外,在卷绕带状粘贴材料时,可以以不会使粘贴材料过度变形的程度施加适度的张力。通过施加适度的张力,例如在使用布基材作为基材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的情况下,使临时胶粘层与布基材背面的凹凸形状适应(馴染 >),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由横向滑动引起的卷绕错位、卷绕开散。此外,可以将卷绕得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在卷状形态下直接进行加热老化。即,通过以卷状形态对粘贴材料进行加热老化,能够使临时胶粘层与布基材背面的凹凸适应,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卷绕开散。加热老化的条件在不损害带状粘贴材料的特性的范围内适当调节,例如在60°C ^lOO0C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施例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应用。(实施例I)
使95重量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5重量份丙烯酸的单体混合物在惰性气体气氛下的乙酸乙酯中进行共聚,得到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将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涂布到对无木浆纸实施有机硅处理而得到的剥离衬垫的有机硅处理面上,使干燥后的厚度达到80μπι,在120°C下干燥3分钟,形成粘合剂层。在该粘合剂层上贴合将75旦尼尔聚酯丝利用双罗纹织法以伸缩的方式织成的伸缩性针织布作为布基材,由此,得到具有布基材/粘合剂层/剥离衬垫的构成的带状粘贴材料。利用喷涂在直径为25mm、宽度为50mm的卷芯的表面上形成包含苯乙烯-异戍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树脂类热熔材料(二夕〃卜H-6789B,新田明胶公司制造,软化点为104°C )的胶粘层,以形成涂布厚度为25 μ m、卷绕方向上的长度(L)为10mm、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为50mm(相对于总宽度为100%)的近似矩形,然后,借助上述胶粘层将切割成宽度为50_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侧的始端边缘部以使带状粘贴材料的布基材为外侧的方式固定到卷芯上。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成卷状时,利用喷涂沿长度方向直线状地连续形成两条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树脂类热熔材料(二夕〃卜H-6789B,新 田明胶公司制造,软化点为104°C )的涂布宽度为5mm、涂布厚度为25 μ m的临时胶粘层,使得临时胶粘层的中心线分别位于距剥离衬垫背面的两侧边缘部各自为15_的位置处,由此,得到图I所示的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实施例2)除了在实施例I中设置一条涂布宽度为20_的临时胶粘层使得临时胶粘层的中心线位于距剥离衬垫背面的一侧边缘部为25mm的位置处以外,通过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得到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实施例3)除了在实施例I中设置两条涂布宽度为5mm的临时胶粘层使得临时胶粘层的中心线分别位于距剥离衬垫背面的一侧边缘部为15mm和30mm的位置处以外,通过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得到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实施例4)在直径为25mm、宽度为25mm的卷芯的表面上,利用喷涂在卷绕方向上相隔长度为30mm的间隔而形成两处涂布厚度为25 μ m、卷绕方向上的长度(L)为10mm、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为25mm(相对于总宽度为100%)的近似矩形的胶粘层,然后,借助上述胶粘层以使切割成宽度为25_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布基材为外侧的方式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侧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成卷状时,利用喷涂沿长度方向直线状地连续形成一条涂布宽度为5mm、涂布厚度为25 μ m的临时胶粘层,使得临时胶粘层的中心线位于距剥离衬垫背面的一侧边缘部为12. 5mm的位置处,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得到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实施例5)在直径为25mm、宽度为150mm的卷芯的表面上,利用喷涂在卷绕方向上相隔长度为30mm的间隔而形成两处涂布厚度为25 μ m、卷绕方向上的长度(L)为10mm、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为150mm(相对于总宽度为100%)的近似矩形的胶粘层,然后,借助上述胶粘层以使切割成宽度为150mm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布基材为外侧的方式将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侧的始端边缘部固定到卷芯上。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成卷状时,利用喷涂沿长度方向直线状地连续形成两条涂布宽度为5mm、涂布厚度为25 μ m的临时胶粘层,使得临时胶粘层的中心线分别位于距剥离衬垫背面的两侧边缘部各自为15_的位置处,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得到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比较例I)除了在实施例I中未设置临时胶粘层以外,通过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得到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比较例2)除了在实施例I中在整个剥离衬垫背面设置临时胶粘层以外,通过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得到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比较例3) 除了在实施例I中使用聚乙烯薄膜(25μπι厚)代替布基材以外,通过与实施例I同样的方法得到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实施例6)将实施例I的带状粘贴材料切割成25mm的宽度后,在以使布基材为外侧的方式固定到直径为25mm、宽度为25mm的卷芯上并卷绕成卷状的工序中,在带状粘贴材料的剥离衬垫背面,使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树脂类热熔材料(二夕〃卜H-6789B,新田明胶公司制造,软化点为104°C ),如图10(b)所示,相对于宽度中央轴对称地形成涂布厚度为25 μ m、卷绕方向长度为10mm(相对于卷绕体的露出的卷绕方向总周长为5%)、宽度为IOmm(相对于总宽度为40%)的近似矩形的第二临时胶粘层作为第二临时胶粘层,然后,在自第二临时胶粘层的形成端起朝向卷绕终点的方向间隔为3_的位置处将带状粘贴材料切断,同时将切割后的末端边缘部固定到卷绕体上,由此得到本发明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实验例I)卷绕错位、卷绕开散的评价通过目视判定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后的卷绕体的形态。卷绕错位的判定中,将卷绕后的带状粘贴材料相对于带状粘贴材料的宽度的错位为0%以上且低于5%的情况记作〇,将错位为5%以上且低于10%的情况记作Λ,将错位为10%以上的情况记作X。另外,卷绕开散的判定中,将卷绕后的卷绕体的末端边缘部被固定成卷状且未开散的情况记作〇,将末端边缘部的固定不充分而开散的情况记作X。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实验例2)操作性(抓握性、胶粘性)、外观(临时胶粘层的锚固破坏)的评价通过目视判定从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上拉出粘贴材料时的操作性(抓握性、临时胶粘层的胶粘性)和拉出后的外观(临时胶粘层的锚固破坏)。操作性(抓握性)的判定中,将容易地抓握粘贴材料的边缘部的情况记作〇,将难以抓握的情况记作X。另外,操作性(胶粘性)的判定中,将临时胶粘层的胶粘力适当且容易将粘贴材料拉出的情况记作〇,将临时胶粘层的胶粘力强而难以将粘贴材料拉出的情况记作Λ,将临时胶粘层的胶粘力弱、借助临时胶粘层未使剥离衬垫背面与布基材背面充分胶粘的情况记作X。此外,外观(临时胶粘层的锚固破坏)的判定中,将从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上拉出粘贴材料时临时胶粘层未产生剥离(锚固破坏)的情况记作〇,将临时胶粘层产生剥离(锚固破坏)、临时胶粘层分别附着在布基材背面和剥离衬垫背面的情况记作X。将评价结果示于表I中。需要说明的是,比较例I的产品不具有临时胶粘层,因此,未进行操作性(胶粘性)、外观(锚固破坏)的评价。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通过将布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依次层叠而成的带状粘贴材料卷绕而形成,其特征在于, 在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的界面处具有形成有临时胶粘层的临时胶粘区域和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在剥离衬垫背面具有形成有临时胶粘层的临时胶粘区域和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抓握区域位于带状粘贴材料的两侧边缘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抓握区域位于带状粘贴材料的末端边缘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从卷绕体上拉出带状粘贴材料后,露出的临时胶粘层实质上没有表面粘性。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构成临时胶粘层的材料为热熔材料。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临时胶粘层的形状为点状、格状或沿带状粘贴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线状。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临时胶粘区域以带状粘贴材料的宽度中央为基准实质上呈轴对称。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通过将带状粘贴材料卷绕到卷芯上而形成,其中,在卷芯与带状粘贴材料之间具备胶粘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其中,胶粘层的平面形状为由卷芯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W)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形成的近似矩形,卷芯表面的宽度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W)是满足相对于卷芯表面的总宽度(W0)为509^100%的长度,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上的胶粘层的长度(L)是3mm以上且满足相对于卷芯表面的卷绕方向的总周长(Ltl)为f 100%的长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所述卷绕体能够在不产生卷绕错位和卷绕开散的情况下保持卷状形态,并且在将粘贴材料拉出时能够在不粘住手或手指的情况下容易地拉出。该带状粘贴材料的卷绕体通过将布基材、粘合剂层和剥离衬垫依次层叠而成的带状粘贴材料卷绕而形成,其特征在于,在布基材背面与剥离衬垫背面的界面处存在形成有临时胶粘层的临时胶粘区域和未形成临时胶粘层的抓握区域。
文档编号B65H18/28GK102910473SQ2012102723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氏家贵史, 镰田浩二, 西村纯也, 石川达巳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