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931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行业,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科技不断用到各类产品之中。垃圾桶是公共场所、家庭等必备的东西。对于对卫生条件要求较高 的办公场合或者家居环境,人们往往需要垃圾桶也能够做到智能,比如,当人们靠近时,垃圾桶可以自行开启,投递垃圾后,人离开,垃圾桶可以自行关闭,这无疑更加卫生、环保。目前,市场上的感应垃圾桶存在着高耗能和结构复杂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感应垃圾桶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结构简单,同时,利用了两端平衡的杠杆原理进行设计,使作为翻盖动力的伺服电机耗能更少,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包括垃圾桶体、垃圾桶盖、中轴、齿轮、伺服电机、红外传感器、红外感应电路、控制电路、电源,其中,中轴横向贯穿于垃圾桶盖的正中间,形成一整体;中轴与垃圾桶体通过轴承相连接;伺服电机与中轴通过齿轮相连接,通过中轴带动垃圾桶盖旋转,可以使垃圾桶盖旋转90度,实现垃圾桶盖的打开和关闭;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垃圾桶体的前端,与红外感应电路相连接;红外感应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电源与控制电路相连接;控制电路与伺服电机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衡原理,在垃圾桶盖正中间安装一根横向贯穿的中轴,用来固定垃圾桶盖。在垃圾桶的前端装有红外传感器,当有人靠近垃圾桶扔垃圾时,红外传感器接收信号,并通过红外感应电路、控制电路发送给伺服电机,电源驱动伺服电机带着垃圾桶盖转动90度,打开垃圾桶盖;人离开时,红外传感器再次接受信号并发送给伺服电机,垃圾桶盖回到原位。本实用新型低成本的红外传感器技术以及杠杆原理,在垃圾桶盖结构上做出创新,使其更简单、高效、节能。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垃圾桶体、2垃圾桶盖、3中轴、4齿轮、5伺服电机、6红外传感器、7红外感应电路、8控制电路、9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垃圾桶体I、垃圾桶盖2、中轴3、齿轮4、伺服电机5、红外传感器6、红外感应电路7、控制电路8、电源9,其中,中轴3横向贯穿于垃圾桶盖2的正中间,形成一整体;中轴3与垃圾桶体I通过轴承相连接;伺服电机5与中轴3通过齿轮4相连接,通过中轴3带动垃圾桶盖2旋转,可以使垃圾桶盖2旋转90度,实现垃圾桶盖2的打开和关闭;红外传感器6安装在垃圾桶体I的前端,与红外感应电路7相连接;红外感应电路7与控制电路8相连接;电源9与控制电路8相连接;控制电路8与伺服电机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衡原理,在垃圾桶盖2正中间安装一根横向贯穿的中轴3,用来固定垃圾桶盖2。在垃圾桶体I的前端装有红外传感器6,当有人靠近垃圾桶扔垃圾时,红外传感器6接收信号,并通过红外感应电路7、控制电路8发送给伺服电机5,电源9驱动伺服电机5带着垃圾桶盖2转动90度,打开垃圾桶盖2 ;人离开时,红外传感器6再次接受信号并发送给伺服电机5,垃圾桶盖2回到原位。本实用新型低成本的红外传感器技术以及杠杆原理,在垃圾桶盖结构上做出创新,使其更简单、高效、节能。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包括垃圾桶体、垃圾桶盖、中轴、齿轮、伺服电机、红外传感器、红外感应电路、控制电路、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中轴横向贯穿于垃圾桶盖的正中间,形成一整体,中轴与垃圾桶体通过轴承相连接; 所述的伺服电机与中轴通过齿轮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垃圾桶体的前端,与红外感应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红外感应电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电源与控制电路相连接; 所述的控制电路与伺服电机相连接。
专利摘要对于对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的办公场合或者家居环境,人们往往需要垃圾桶也能够做到智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外智能感应垃圾桶,包括垃圾桶体、垃圾桶盖、中轴、齿轮、伺服电机、红外传感器、红外感应电路、控制电路、电源,其中,中轴横向贯穿于垃圾桶盖的正中间,形成一整体;中轴与垃圾桶体通过轴承相连接;伺服电机与中轴通过齿轮相连接,通过中轴带动垃圾桶盖旋转,可以使垃圾桶盖旋转90度,实现垃圾桶盖的打开和关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同时,利用了两端平衡的杠杆原理进行设计,使作为翻盖动力的伺服电机耗能更少,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文档编号B65F1/16GK202784462SQ20122033481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5日
发明者肖伟, 任文永, 李真真, 王武巍, 朱佳运 申请人:肖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