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及其收放线方法

文档序号:418880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及其收放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放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及其收放线方法。
背景技术
收放线设备在电线电缆行业当中是用途最为广泛的一大类设备,几乎每条生产线都要用到。根据不同的线径、材料、工艺及自动化要求的不同,所配备的收放线设备也各不相同,因而其种类也异常繁多。一般在较大线径线缆生产线(090mm以上挤出机生产线)上,多采用端轴式、龙门式、A字型收放线设备。但是,对于线盘宽度范围很大、或要求绕线长度特别长时(如海底电缆),各类普通收放线机均不能满足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巧妙,不受线盘宽度限制,适用范围广,且操作简便,收放线速度快的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前述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收放线方法。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包括地轨、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和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和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相对、活动设置在所述地轨上,并能相对作靠拢或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夹紧或松开,所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包括第一行车和第一顶锥升降机构,该第一顶锥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车上,所述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包括第二行车、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和绕线机构,所述第二绕线机构通过第二顶锥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二行车上,并受该第二顶锥升降机构驱动相对第二行车作升降动作。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行车包括横梁、四个车轮及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横梁的底面四个角上,其中两个车轮上设有限位边,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对称设置在横梁的顶面两侧,并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位于其下方的车轮相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顶锥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减速电机、升降器、顶锥头、滑架和滑动块,所述滑架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架上,所述升降器设置在横梁上,并能驱动滑动块于滑架上作升降动作,所述顶锥头固定在所述滑动块上,并朝向第二顶锥升降机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行车包括横梁、四个车轮及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横梁的底面四个角上,其中两个车轮上设有限位边,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对称设置在横梁的顶面两侧,并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位于其下方的车轮相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减速电机、升降器、顶锥头、滑架和滑动块,所述滑架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架上,所述升降器设置在横梁上,并能驱动滑动块于滑架上作升降动作,所述顶锥头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块上,并朝向第一顶锥升降机构。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减速机、爪式联轴器和绕线离合装置,所述爪式联轴器包括相咬合的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设置在所述顶锥头上,主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减速机上,该减速机通过绕线离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绕线电机设置在该减速机一侧,并通过链条与该减速机相连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绕线离合装置包括导轨、滑座、丝杆、丝母、摩擦式刹车、联接器和离合减速电机,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丝母设置在滑座的底部,所述丝杆旋入所述丝母,所述离合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横梁上,并通过联接器与所述丝杆相连接,所述摩擦式刹车的中部贯穿滑座,两端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一种上述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收放线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在装盘时,控制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相对行走,实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作相对靠拢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夹紧;(2)第一顶锥升降机构和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同步启动,将宽线盘提升至上止点位置;(3)绕线离合装置启动,使绕线机构上的爪式联轴器的主动部件与位于所述顶锥头上的从动部件相咬合;(4)绕线机构上的绕线电机启动,驱动宽线盘转动,实现收线或放线动作;与此同时,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同步同向往复行走进行排线,直至收线或放线完毕;(5)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停止行走,绕线离合装置启动,使绕线机构上的爪式联轴器的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相分离;(6)第一顶锥升降机构和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同步启动,将宽线盘下降至地面;(7)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反向行走,实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作相对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松开,完成一轮收线或放线动作;(8 )重复步骤(I)至(7 ),进入下一轮收线或放线动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采用两活动升降绕线装置于地轨上作靠拢或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夹紧或松开,不受线盘宽度的限制,适用范围广,采用两行车进行独立承载,可以根据线盘大小设计承载负荷和升降负荷,满足宽线盘所承载负荷和升降负荷的需要,而且顶锥升降机构能实现自动升降动作,操作方便,省时少力,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收放线方法的工艺简易,成本低,易于实现,能快速、平衡、连续实现收线或放线动作。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包括地轨1、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2和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3,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2和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3相对、活动设置在所述地轨I上,并能相对作靠拢或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4夹紧或松开,所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2包括第一行车21和第一顶锥升降机构22,该第一顶锥升降机构22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车21上,所述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3包括第二行车31、第二顶锥升降机构32和绕线机构33,所述第二绕线机构33通过第二顶锥升降机构32设置在第二行车31上,并受该第二顶锥升降机构32驱动相对第二行车31作升降动作。所述第一行车21包括横梁211、四个车轮及两台行走减速电机212,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横梁211的底面四个角上,其中两个车轮上设有限位边,两台行走减速电机212对称设置在横梁211的顶面两侧,并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位于其下方的车轮相连接。所述第一顶锥升降机构22包括升降减速电机221、升降器222、顶锥头223、滑架224和滑动块225,所述滑架224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梁211上,所述滑动块225滑动设置在滑架224上,所述升降器222设置在横梁211上,并能驱动滑动块225于滑架224上作升降动作,所述顶锥头223固定在所述滑动块225上,并朝向第二顶锥升降机构32。所述第二行车31包括横梁311、四个车轮及两台行走减速电机312,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横梁311的底面四个角上,其中两个车轮上设有限位边313,两台行走减速电机312对称设置在横梁311的顶面两侧,并分别通过联轴器314与位于其下方的车轮相连接。所述第二顶锥升降机构32包括升降减速电机321、升降器322、顶锥头323、滑架324和滑动块325,所述滑架324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梁311上,所述滑动块325滑动设置在滑架324上,所述升降器322设置在横梁311上,并能驱动滑动块325于滑架324上作升降动作,所述顶锥头323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块325上,并朝向第一顶锥升降机构22。所述绕线机构33包括绕线电机331、减速机332、爪式联轴器333和绕线离合装置334,所述爪式联轴器333包括相咬合的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设置在所述顶锥头323上,主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减速机332上,该减速机332通过绕线离合装置334设置在所述横梁311上,所述绕线电机331设置在该减速机332 —侧,并通过链条与该减速机332相连接。所述绕线离合装置334包括导轨、滑座、丝杆、丝母、摩擦式刹车、联接器和离合减速电机,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丝母设置在滑座的底部,所述丝杆旋入所述丝母,所述离合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横梁上,并通过联接器与所述丝杆相连接,所述摩擦式刹车的中部贯穿滑座,两端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本发明提供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采用两活动升降绕线装置于地轨I上作靠拢或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4夹紧或松开,不受线盘宽度的限制,适用范围广,采用两行车进行独立承载,可以根据线盘大小设计承载负荷和升降负荷,满足宽线盘4所承载负荷和升降负荷的需要,而且顶锥升降机构能实现自动升降动作,操作方便,省时少力,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一种上述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收放线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在装盘时,控制第一行车21和第二行车31相对行走,实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2、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3作相对靠拢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4夹紧;(2)第一顶锥升降机构22和第二顶锥升降机构32同步启动,将宽线盘4提升至上止点位置;(3)绕线离合装置334启动,使绕线机构33上的爪式联轴器333的主动部件与位于所述顶锥头上的从动部件相咬合;(4)绕线机构33上的绕线电机331启动,驱动宽线盘4转动,实现收线或放线动作;与此同时,第一行车21和第二行车31同步同向往复行走进行排线,直至收线或放线完毕;(5)第一行车21和第二行车31停止行走,绕线离合装置334启动,使绕线机构33上的爪式联轴器333的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相分离;(6)第一顶锥升降机构22和第二顶锥升降机构32同步启动,将宽线盘4下降至地面;(7)第一行车21和第二行车31反向行走,实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2、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3作相对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4松开,完成一轮收线或放线动作;(8)重复步骤(I)至(7),进入下一轮收线或放线动作。本发明提供的收放线方法的工艺简易,成本低,易于实现,能快速、平衡、连续实现收线或放线动作。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地轨、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和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和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相对、活动设置在所述地轨上,并能相对作靠拢或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夹紧或松开,所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包括第一行车和第一顶锥升降机构,该第一顶锥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行车上,所述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包括第二行车、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和绕线机构,所述第二绕线机构通过第二顶锥升降机构设置在第二行车上,并受该第二顶锥升降机构驱动相对第二行车作升降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车包括横梁、四个车轮及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横梁的底面四个角上,其中两个车轮上设有限位边,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对称设置在横梁的顶面两侧,并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位于其下方的车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锥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减速电机、升降器、顶锥头、滑架和滑动块,所述滑架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架上,所述升降器设置在横梁上,并能驱动滑动块于滑架上作升降动作,所述顶锥头固定在所述滑动块上,并朝向第二顶锥升降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车包括横梁、四个车轮及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四个车轮对称设置在横梁的底面四个角上,其中两个车轮上设有限位边,两台行走减速电机对称设置在横梁的顶面两侧,并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位于其下方的车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减速电机、升降器、顶锥头、滑架和滑动块,所述滑架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在滑架上,所述升降器设置在横梁上,并能驱动滑动块于滑架上作升降动作,所述顶锥头活动设置在所述滑动块上,并朝向第一顶锥升降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电机、减速机、爪式联轴器和绕线离合装置,所述爪式联轴器包括相咬合的主动部件和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设置在所述顶锥头上,主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减速机上,该减速机通过绕线离合装置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绕线电机设置在该减速机一侧,并通过链条与该减速机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离合装置包括导轨、滑座、丝杆、丝母、摩擦式刹车、联接器和离合减速电机,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滑座滑动设置在导轨上,所述丝母设置在滑座的底部,所述丝杆旋入所述丝母,所述离合减速电机设置在所述横梁上,并通过联接器与所述丝杆相连接,所述摩擦式刹车的中部贯穿滑座,两端设置在所述横梁上。
8.一种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收放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在装盘时,控制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相对行走,实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作相对靠拢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夹紧; (2)第一顶锥升降机构和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同步启动,将宽线盘提升至上止点位置; (3)绕线离合装置启动,使绕线机构上的爪式联轴器的主动部件与位于所述顶锥头上的从动部件相咬合; (4)绕线机构上的绕线电机启动,驱动宽线盘转动,实现收线或放线动作;与此同时,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同步同向往复行走进行排线,直至收线或放线完毕; (5)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停止行走,绕线离合装置启动,使绕线机构上的爪式联轴器的主动部件与从动部件相分离; (6)第一顶锥升降机构和第二顶锥升降机构同步启动,将宽线盘下降至地面; (7)第一行车和第二行车反向行走,实现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作相对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松开,完成一轮收线或放线动作; (8)重复步骤(I) 至(7),进入下一轮收线或放线动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其包括地轨、第一活动升降绕线装置和第二活动升降绕线装置;还公开该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收放线方法,本发明提供自行走式大宽度重型收放线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巧妙,采用两活动升降绕线装置于地轨上作靠拢或分离动作,以相应将宽线盘夹紧或松开,不受线盘宽度的限制,适用范围广,采用两行车进行独立承载,可以根据线盘大小设计承载负荷和升降负荷,满足宽线盘所承载负荷和升降负荷的需要,而且顶锥升降机构能实现自动升降动作,操作方便,省时少力,不仅降低劳动强度,还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本发明提供的收放线方法的工艺简易,成本低,易于实现,能快速、平衡、连续实现收线或放线动作。
文档编号B65H75/44GK103086210SQ201310031748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谭良明 申请人:东莞市精铁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