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塑料托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4125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空塑料托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板材,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塑料托板。
背景技术
托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辅助材料,比如建筑模板、水泥混凝土预制品托板等,因其产品耐酸、耐碱、耐腐蚀等特殊性能,也可用于化工行业。目前市场广泛使用的托板为钢板、木板或实心塑料板;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空心塑料板结构的托板应运而生,这种空心塑料托板包括相平行的上层板和下层板,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通过一定结构、形状排布的加强筋进行连接,由于不同加强筋之间存在间隙,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塑料的用量、降低了整个托板的重量。目前市场上的空心塑料托板,内部的加强筋结构主要有三角加强筋结构(相邻两个加强筋形成V字型,加强筋为与上层板和下层板成一定倾斜角度的倾斜筋)、梯形加强筋结构(相邻两个加强筋形成梯型,加强筋为与上层板和下层板成一定倾斜角度的倾斜筋)、X型加强筋结构(加强筋为交叉结构的X型筋)等。上述的加强筋结构中,单个的加强筋与上层板和下层板均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增加了加强筋的定型难度,因此难以保证所有加强筋的倾斜角度合适至上层板或下层板受力均衡,因此上述各种结构的空心塑料托板均存在膨胀不均匀、膨胀系数大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结构稀疏,混凝土浇制面本身就容易出现凹凸,这进一步加大了空心塑料托板膨胀不均匀情况,直接影响空心塑料托板的再次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针对膨胀不均匀情况,有些 空心塑料托板,在前述的不同加强筋或加强筋组之间增加了垂直于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垂直筋,由于垂直筋的定型较为简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膨胀不均匀、膨胀系数大的问题,但是改善的效果十分有限,空心塑料托板的再次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另外,由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直接通过加强筋(和垂直筋)连接,上层板或下层板在工作时承受的压力通过加强筋(和垂直筋)直接传递给下层板或上层板,因此上层板或下层板的膨胀不均匀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到下层板或上传板。

实用新型内容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塑料托板,能够有效改善膨胀不均匀性、降低膨胀系数,以提高空心塑料托板的再次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空塑料托板,包括上层板、下层板、缓冲板和加强筋结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位置平行,所述加强筋结构连接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所述缓冲板位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并与加强筋结构相交。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与上层板和下层板位置平行并均存在间隔。[0010]本案中,相对于现在的各种中空塑料托板,增加了缓冲板以及缓冲板与加强筋结构相交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上层板或下层板受到的压力在通过加强筋结构向下层板或上层板传递时,首先经过缓冲板进行缓冲,然后再进行扩散,有效改善了整体结构的膨胀性,能够提高空心塑料托板的再次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所述中空塑料托板包括建筑模板、货物堆码托板、水泥混凝土预制品托板等。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垂直于上层板和下层板的若干垂直筋,所述缓冲板与所有垂直筋相交。这里,所述缓冲板为一片或位置平行且相互存在间隔的两片以上。另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为若干交叉结构的X型筋,所述缓冲板与所有X型筋的交叉位置相交。这里,所述相邻X型筋之间存在间隔彼此不相交、或者相邻X型筋端部相交形成直线排布的、连续的菱型。又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形成直线排布的、连续的六边型结构,相邻六边型结构存在一个共用面,所述缓冲板与所有共用面相交。再一种具体的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对应的上层板垂直筋、下层板垂直筋和环形缓冲筋,所述上层板垂直筋的一端与上层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环形缓冲筋上端连接,所述下层板垂直筋的一端与下层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环形缓冲筋下端连接;所述缓冲板包括上层板缓冲板和下层板缓冲板,所述上层板缓冲板与上层板垂直筋和环形缓冲筋相连位置处相交,所述下层板缓冲板与下层板垂直筋和环形缓冲筋相连位置处相交。这里,所述环形缓冲筋为圆型缓冲筋或椭圆形缓冲筋。一般中空塑料托板的整体厚度在l(Tl8mm范围,本案中,设计上层板和下层板的板厚为2 5mm,所述缓冲板和加强筋结构的板厚为f4mm。所述中空塑料托板的材料可以为PC、PP、PVC、ABS、PE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塑料托板,相对于现在的各种中空塑料托板,增加了缓冲板以及缓冲板与加强筋结构相交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上层板或下层板受到的压力在通过加强筋结构向下层板或上层板传递时,首先经过缓冲板进行缓冲,然后再进行扩散,有效改善了整体结构的膨胀性,能够提高空心塑料托板的再次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中空塑料托板,包括上层板1、下层板2、缓冲板3和加强筋结构,所述上层板I和下层板2位置平行,所述加强筋结构连接在上层板I和下层板2之间,所述缓冲板3位于上层板I和下层板2之间并与加强筋结构相交;一般设计缓冲板3与上层板I和下层板2位置平行并均存在间隔。[0024]如图1、图2所示为本案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垂直于上层板I和下层板2的若干垂直筋4,所述缓冲板3与所有垂直筋4相交;在图1中,所述缓冲板3为一片,在图2中,所述缓冲板3为位置平行且相互存在间隔的两片。如图3、图4所示为本案的另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加强筋结构为若干交叉结构的X型筋5,所述缓冲板3与所有X型筋5的交叉位置相交;在图3中,所述相邻X型筋5之间存在间隔彼此不相交,在图4中,相邻X型筋5端部相交形成直线排布的、连续的菱型。如图5所示为本案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形成直线排布的、连续的六边型结构6,相邻六边型结构6存在一个共用面,所述缓冲板3与所有共用面相交。如图6所示为本案的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对应的上层板垂直筋71、下层板垂直筋72和环形缓冲筋73,所述上层板垂直筋71的一端与上层板I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环形缓冲筋73上端连接,所述下层板垂直筋72的一端与下层板2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环形缓冲筋73下端连接;所述缓冲板3包括上层板缓冲板31和下层板缓冲板32,所述上层板缓冲板31与上层板垂直筋71和环形缓冲筋73相连位置处相交,所述下层板缓冲板32与下层板垂直筋72和环形缓冲筋73相连位置处相交。具体的,所述环形缓冲筋73为圆型缓冲筋或椭圆形缓冲筋。一般设计中空塑料托板的整体厚度在l(Tl8mm范围,本案设计上层板I和下层板2的板厚为2 5mm,所述缓冲板3和加强筋结构的板厚为l 4mm。为了方便裁剪使用,还可以在本案的基础上设计出裁剪区。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下层板、缓冲板和加强筋结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位置平行,所述加强筋结构连接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所述缓冲板位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并与加强筋结构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与上层板和下层板位置平行并均存在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垂直于上层板和下层板的若干垂直筋,所述缓冲板与所有垂直筋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为一片或位置平行且相互存在间隔的两片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为若干交叉结构的X型筋,所述缓冲板与所有X型筋的交叉位置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X型筋之间存在间隔彼此不相交、或者相邻X型筋端部相交形成直线排布的、连续的菱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为形成直线排布的、连续的六边型结构,相邻六边型结构存在一个共用面,所述缓冲板与所有共用面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对应的上层板垂直筋、下层板垂直筋和环形缓冲筋,所述上层板垂直筋的一端与上层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环形缓冲筋上端连接,所述下层板垂直筋的一端与下层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环形缓冲筋下端连接;所述缓冲板包括上层板缓冲板和下层板缓冲板,所述上层板缓冲板与上层板垂直筋和环形缓冲筋相连位置处相交,所述下层板缓冲板与下层板垂直筋和环形缓冲筋相连位置处相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缓冲筋为圆型缓冲筋或椭圆形缓冲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塑料托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板厚为2飞mm,所述缓冲板和加强筋结构的板厚为f 4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空塑料托板,包括上层板、下层板、缓冲板和加强筋结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位置平行,所述加强筋结构连接在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所述缓冲板位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并与加强筋结构相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塑料托板,相对于现在的各种中空塑料托板,增加了缓冲板以及缓冲板与加强筋结构相交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上层板或下层板受到的压力在通过加强筋结构向下层板或上层板传递时,首先经过缓冲板进行缓冲,然后再进行扩散,有效改善了整体结构的膨胀性,能够提高空心塑料托板的再次使用质量和使用次数。
文档编号B65D19/22GK203113775SQ20132007747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19日
发明者朱民 申请人:朱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