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瓶提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653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酒瓶提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酒瓶提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啤酒装运中经常需要将啤酒箱中的啤酒瓶从一个箱移到到另一个箱中,尤其是在大批量的倒运啤酒瓶的过程中,更是麻烦,需要搬运人员不断的逐个拿起酒瓶进行搬运,在酒瓶的移动过程中同时提起或放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由于受到人员限制,无法实现高效率工作,影响了啤酒的运输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新型的一种酒瓶提起装置,通过下压上支架,使固定钩与移动钩贴近瓶口,通过拉动手柄使固定钩与移动钩相互靠近,固定钩与移动钩形成的小圆孔将啤酒瓶口卡住,利用弹簧的弹力下支架的圆孔将啤酒瓶扶正,做到同时提起多个酒瓶方便了运输人员的搬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酒瓶提起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底部设有圆孔,下支架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一侧铰接手柄,所述下横梁下部设有固定拉钩,所述固定拉钩中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设有移动横梁,所述移动横梁一侧通过转轴铰接拉力杆,所述拉力杆另一端铰接手柄,所述移动横梁下部设有与固定拉钩对应的移动拉钩,所述移动横梁与上支架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下横梁两端通过套管套在支撑柱上端,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所述圆孔设有9-24个。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构思巧妙新颖,使用简单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酒瓶提起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支架;2_下支架;3_圆孔;4_支撑柱;5_复位弹簧;6_上横梁;7_下横梁;8-手柄;9-固定拉钩;10_连接环;11_移动横梁;12_转轴;13_拉力杆;14_移动拉钩;15-拉力弹簧;16_套管;17_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酒瓶提起装置,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所述下支架2底部设有圆孔3,用于固定酒瓶瓶体。所述圆孔设有9-24个,最佳方案为12个,正好同时提起半箱啤酒,下支架2两侧设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上设有复位弹簧5,利用弹簧5的弹力下支架2的圆孔3将啤酒瓶扶正。所述上支架I包括上横梁6、下横梁7,所述上横梁6 一侧铰接手柄8,所述下横梁7下部设有固定拉钩9,所述固定拉钩9中部设有连接环10,所述连接环内设有移动横梁11,所述移动横梁11 一侧通过转轴12铰接拉力杆13,所述拉力杆13 —端铰接手柄8,通过手柄使移动横梁11移动,所述移动横梁11下部设有与固定拉钩9对应的移动拉钩14,通过拉动手柄8使固定钩9与移动钩14相互靠近,固定钩9与移动钩14形成的小圆孔紧紧的将啤酒瓶口卡住,利用弹簧弹力,下压上支架1,使固定钩9与移动钩14更加靠近瓶口。所述移动横梁11与上支架之间设有拉力弹簧15,使移动横梁11能够复位,所述下横梁7两端通过套管16套在支撑柱4上端,并通过限位螺母17固定,做到同时提起多个酒瓶方便了运输人员的搬运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使用时,下压上支架I拉动手柄8,固定拉钩9与移动拉钩14形成的小孔就会将啤酒瓶口卡住,利用弹簧5的弹力下支架2的圆孔3将啤酒瓶扶正,做到同时提起多个酒瓶。这种新型 酒瓶提起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提高了搬运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酒瓶提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底部设有圆孔,下支架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一侧铰接手柄,所述下横梁下部设有固定拉钩,所述固定拉钩中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设有移动横梁,所述移动横梁一侧通过转轴铰接拉力杆,所述拉力杆另一端铰接手柄,所述移动横梁下部设有与固定拉钩对应的移动拉钩,所述移动横梁与上支架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下横梁两端通过套管套在支撑柱上端,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
2.如 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酒瓶提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设有9-24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酒瓶提起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酒瓶提起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底部设有圆孔,下支架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上支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所述上横梁一侧铰接手柄,所述下横梁下部设有固定拉钩,所述固定拉钩中部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内设有移动横梁,所述移动横梁一侧通过转轴铰接拉力杆,所述拉力杆另一端铰接手柄,所述移动横梁下部设有与固定拉钩对应的移动拉钩,所述移动横梁与上支架之间设有拉力弹簧,所述下横梁两端通过套管套在支撑柱上端,并通过限位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构思巧妙新颖,使用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B65G7/12GK203127588SQ20132017675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于国彬 申请人:于国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