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148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在垃圾储存库内设有隔墙,隔墙将垃圾储存库底部分成A垃圾池和B垃圾池;A垃圾池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卸料门前设有卸料大厅,卸料大厅内设有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与栈桥连接;B垃圾池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焚烧炉进料平台上设有一排进料斗;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桥式起重设备上设有抓斗。本实用新型有利于垃圾的发酵和脱水,垃圾储存库屋顶耐腐蚀,且密封性很好,渗沥液收集槽简单实用,整个系统建造成本低、运行与维护费用低、环保效益好。
【专利说明】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垃圾焚烧处理厂的每个主厂房都设置有一个垃圾储存库,目的是将原生垃圾堆放在垃圾储存库的垃圾池中5?7天进行发酵脱水。然而,现有的垃圾储存库中都只设置有一个垃圾池,垃圾池的前墙上设置有垃圾卸料门,因此垃圾池堆放垃圾的有效高度只能到达卸料门的底部标高处,此标高与垃圾池后墙上方的焚烧炉进料斗安装平台标高之间具有约14米的高度差,该高度差的空间容积绝大部分无法用来堆放垃圾,垃圾池中可用有效堆放垃圾的容积只占整个垃圾池可用容积的约65%,为了满足5?7天的垃圾堆放容积,常规垃圾储存库的垃圾池宽度都设置在18?24米之间,加上焚烧炉进料斗安装平台的宽度,储存库屋顶宽度尺寸在27?33米之间,储存库屋顶若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的话,建造成本将会很大,所以现有的储存库屋顶绝大部分采用网架结构,极少部分采用轻型钢结构。
[0003]现有垃圾储存库至少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储存库屋顶的网架或轻型钢、以及屋面彩钢板腐蚀很严重,维护成本很高;(2)网架结构或轻型钢结构的储存库屋顶本身密封性不好,加上屋面彩钢板腐蚀后密封性更差,容易导致储存库内的垃圾臭气外溢污染环境;(3)垃圾渗浙液输送槽长度较长,坡度小,渗浙液流速较低,导致渗浙液输送槽极易沉积污泥;(4)发酵后待烧的垃圾与原生垃圾同池,使发酵后待烧的垃圾容易受到原生垃圾水分的浸湿,导致待烧垃圾热值降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以解决垃圾储存库屋顶极易被腐蚀及密封不严、渗浙液输送槽极易沉积污泥、发酵后待烧垃圾受到原生垃圾水分浸湿的问题和垃圾储存库建造成本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为,在垃圾储存库内设有隔墙,隔墙将垃圾储存库底部分成A垃圾池和B垃圾池;A垃圾池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卸料门前设有卸料大厅,卸料大厅内设有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与栈桥连接出垃圾池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焚烧炉进料平台上设有一排进料斗;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桥式起重设备上设有抓斗。
[0006]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垃圾储存库的顶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整个垃圾储存库为封闭结构;垃圾储存库内的隔墙为半墙结构,隔墙的高度与焚烧炉进料平台平齐或略低于焚烧炉进料平台;所述垃圾储存库顶棚下方的前后墙上设有贯通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轨道,轨道上设有桥式起重设备;桥式起重设备的操纵室设在隔墙一端的正上方。
[0007]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底面为后高前低的倾斜面;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前墙沿水平方向设有上下两排渗浙液排放孔,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底部处于同一标高,上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高于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底部2?3米;渗浙液排放孔为I?1.5米的矩形孔,渗浙液排放孔设有格栅。
[0008]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前墙底部外侧设有渗浙液收集槽,渗浙液收集槽的底部为波峰波谷形状,波谷处设有集污坑,集污坑内设有潜污泵,通过潜污泵将集污坑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
[0009]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中,所述A垃圾池的右端墙上方设有抓斗检修平台,抓斗检修平台上设有抓斗吊装孔,抓斗吊装孔上设有密封盖板。
[0010]采用前述双池垃圾储存库进行垃圾处理的方法,装有原生垃圾的汽车直接通过栈桥开至卸料大厅内的卸料平台,将原生垃圾从卸料门倒入A垃圾池;原生垃圾在A垃圾池内存放2?4天进行初步发酵脱水;然后通过桥式起重设备的抓斗将初步发酵脱水后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进行二次发酵脱水5?7天;再由桥式起重设备的抓斗将二次发酵脱水后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斗进入垃圾焚烧系统进行焚烧。
[0011]前述垃圾处理的方法中,所述垃圾储存库内至少配置两台桥式起重设备,两台以上的桥式起重设备根据垃圾转运量单独作业或协同作业,共同完成A垃圾池和B垃圾池内的垃圾倒运作业;或将A垃圾池内初步发酵脱水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或将B垃圾池内二次发酵脱水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平台上的进料斗。
[0012]前述垃圾处理的方法中,所述A垃圾池和B垃圾池里的垃圾产生的渗浙液从设在A垃圾池和B垃圾池前墙上的渗浙液排放孔排入渗浙液收集槽并流入集污坑,通过设在集污坑内的潜污泵将集污坑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的垃圾储存库中只有一个垃圾池,堆放垃圾的有效高度只能到达卸料门的底部标高。此标高低于垃圾池后墙上方焚烧炉进料斗约14米,这14米的高度空间无法用来堆放垃圾,堆放垃圾的有效容积只占整个垃圾池的65%左右,空间利用率低。由于现有的垃圾储存库空间利用率低,因此只能加大垃圾储存库的宽度来满足垃圾池的堆放量,由于垃圾储存库的宽度增加,使得垃圾储存库的封顶较困难,所以现有的垃圾储存库大多采用网架或轻型钢结构,屋面腐蚀很严重,维护成本很高;本实用新型通过隔墙将垃圾储存库底部的垃圾池隔成两个A、B两个垃圾池,因B垃圾池侧墙上未设垃圾卸料门,B垃圾池内的垃圾一直可以堆放到隔墙高度,隔墙高度基本与焚烧炉进料平台平齐,大大增加了垃圾的堆放厚度,更有利于垃圾的发酵和脱水。由于两个垃圾池可以将原生垃圾与发酵后待烧的垃圾分开堆放,避免了发酵后待烧的垃圾受到原生垃圾水分的浸湿,可提高待烧垃圾的热值,有利于节能减排。另外,由于垃圾堆放厚度增加,提高了垃圾储存库的利用率,因此可减小整个垃圾储存库的宽度,便于采用钢筋混泥土构筑垃圾储存库顶棚,不但可降低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密封性很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画桥式起重设备和轨道);
[0015]图2是垃圾储存库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0017]图4是图2的B-B剖面图;
[0018]图5是渗浙液排放孔下方渗浙液收集槽的示意图。
[0019]附图中的标记为:1-垃圾储存库,2-隔墙,3-A垃圾池,4-B垃圾池,5_卸料门,6-卸料大厅,7-卸料平台,8-栈桥,9-焚烧炉进料平台,10-进料斗,11-桥式起重设备,12-抓斗,13-操纵室,14-轨道,15-渗浙液排放孔,16-渗浙液收集槽,17-集污坑,18-抓斗检修平台,19-抓斗吊装孔,20-潜污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在垃圾储存库I内设有隔墙2,隔墙2将垃圾储存库I底部分成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 ;A垃圾池3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5,卸料门5前设有卸料大厅6,卸料大厅6内设有卸料平台7,卸料平台7与栈桥8连接;B垃圾池4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9,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设有一排进料斗10 ;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上设有抓斗12。所述垃圾储存库I的顶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整个垃圾储存库I为封闭结构;垃圾储存库I内的隔墙2为半墙结构,隔墙2的高度与焚烧炉进料平台9平齐或略低于焚烧炉进料平台9 ;所述垃圾储存库顶棚下方的前后墙上设有贯通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轨道14,轨道14上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 ;桥式起重设备11的操纵室13设在隔墙2 —端的正上方。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面为后高前低的倾斜面;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前墙沿水平方向设有上下两排渗浙液排放孔15,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部处于同一标高,上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高于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部2?3米;渗浙液排放孔15为I?1.5米的矩形孔,渗浙液排放孔15设有格栅。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前墙底部外侧设有渗浙液收集槽16,渗浙液收集槽16的底部为波峰波谷形状,波谷处设有集污坑17,集污坑17内设有潜污泵20,通过潜污泵将集污坑17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所述A垃圾池3的右端墙上方设有抓斗检修平台18,抓斗检修平台18上设有抓斗吊装孔19,抓斗吊装孔19上设有密封盖板。
[0022]采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双池垃圾储存库进行垃圾处理的方法为,该方法可以将装有原生垃圾的汽车直接通过栈桥8开至卸料大厅6内的卸料平台7,将原生垃圾从卸料门5倒入A垃圾池3 ;原生垃圾在A垃圾池3内存放2?4天进行初步发酵脱水;然后通过桥式起重设备11的抓斗12将初步发酵脱水后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4进行二次发酵脱水5?7天;再由桥式起重设备11的抓斗12将二次发酵脱水后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斗10进入垃圾焚烧系统进行焚烧。所述垃圾储存库I内至少配置两台桥式起重设备11,两台以上的桥式起重设备11根据垃圾转运量单独作业或协同作业,共同完成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内的垃圾倒运作业;或将A垃圾池3内初步发酵脱水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4 ;或将B垃圾池4内二次发酵脱水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的进料斗10。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里的垃圾产生的渗浙液从设在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前墙上的渗浙液排放孔15排入渗浙液收集槽16并流入集污坑17,通过设在集污坑17内的潜污泵20将集污坑17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
实施例[0023]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储存库如图1-5所示。垃圾储存库I内设有隔墙2,隔墙上不设置有任何连通孔洞。隔墙将垃圾储存库底部长度方向一分为二分成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A垃圾池的前墙上设有一排卸料门5,卸料门外面设有卸料平台7,卸料平台与栈桥8连接,装有垃圾的汽车可经栈桥开到卸料平台,将垃圾从卸料门倒入A垃圾池内。卸料平台7周围设有实体围墙,卸料平台7上方设有顶棚,构成密闭的卸料大厅6。设置卸料大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卸料时垃圾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B垃圾池的后墙上部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9,焚烧炉进料平台9下方空间为垃圾焚烧设备的安装空间,占据了 B垃圾池下部一定的宽度空间。焚烧炉进料平台9的标高约为21米。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设有一排进料斗10,进料斗10的数量根据垃圾焚烧炉的数量来确定,一台焚烧炉对应设置一个进料斗
10。可通过桥式起重设备将B垃圾池内的垃圾投入焚烧炉进料斗10进入垃圾焚烧系统进行焚烧。隔墙为半墙结构,隔墙2的高度与焚烧炉进料平台9平齐或比焚烧炉进料平台9略低,隔墙2上方留有足够桥式起重设备11的运行空间。在A垃圾池和B垃圾池的上方,垃圾储存库I的顶棚下方安装有至少两台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架在垃圾储存库前墙和后墙的轨道14上,可沿垃圾储存库长度方向双向运行。桥式起重设备11上设有抓斗12,抓斗可沿垃圾储存库宽度方向双向运行。桥式起重设备的操纵室13设在轨道下方的前墙上,并位于隔墙2 —端的正上方,操纵室13的地面标高高于安装在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的进料斗10的顶端标高,操作人员坐在操纵室内可以清楚的观察到两个垃圾池的垃圾堆放情况,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桥式起重设备的运行情况。A垃圾池的右端墙上方设有抓斗检修平台18,抓斗检修平台的标高也与焚烧炉进料平台相等,抓斗检修平台上设有抓斗吊装孔19,桥式起重设备11上的抓斗12小修时可在抓斗检修平台18上进行检修,大修时可从抓斗吊装孔19放至抓斗吊装孔下方的检修平台进行检修。为了防止垃圾臭味从抓斗吊装孔外溢污染环境,抓斗吊装孔上设有密封盖板,需要将抓斗吊出检修时打开密封盖板,平时关闭。抓斗检修平台下方大约占据了 A垃圾池下方长度方向7-8米的空间。两个垃圾池的底面均为后高前低的倾斜面;在两个垃圾池的前墙底部设有两排渗浙液排放孔15,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两个垃圾池的底部处于同一标高,上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高于两个垃圾池底部2?3米;渗浙液排放孔为I?1.5米的矩形孔,渗浙液排放孔内设有格栅,格栅可以挡住垃圾,防止垃圾从垃圾池内流出。渗浙液排放孔外侧设有渗浙液收集槽16,渗浙液收集槽的底部为波峰波谷形状,波谷处设有集污坑17,集污坑内设有潜污泵,通过潜污泵将集污坑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
[00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2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26]垃圾转运车将收集到的原生垃圾从垃圾转运站运到垃圾焚烧处理厂后直接通过栈桥8开到卸料大厅6内的卸料平台7,从卸料门5将原生垃圾倒入A垃圾池3,通过桥式起重设备11上的抓斗12将卸下来的原生垃圾按规划进行堆放。原生垃圾在A垃圾池内存放2?4天,进行自然挤压脱水和初步发酵脱水,使垃圾脱掉大部分水分。然后通过桥式起重设备上的抓斗再将自然挤压脱水和初步发酵脱水后的垃圾抓到B垃圾池内按规划进行堆放,存放5?7天进行自然挤压脱水和二次发酵脱水。由于垃圾在B垃圾池内堆放高度较高,接近焚烧炉进料平台9的高度,且存放5?7天时间,因此二次发酵脱水后的垃圾脱水率较常规垃圾储存库的垃圾脱水率高。本例中配备有两套桥式起重设备,两套桥式起重设备共用一对轨道。每套桥式起重设备的运行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垃圾储存库I。靠近A垃圾池一侧的桥式起重设备和抓斗主要负责将由垃圾转运车卸下来的原生垃圾进行抓取倒剁和按规划堆放。A垃圾池内靠卸料门侧的垃圾堆放高度最高只能堆至与卸料门5底边平齐,再高垃圾及垃圾渗浙液就会从卸料门漫出。靠近B垃圾池一侧的桥式起重设备和抓斗主要负责在B垃圾池范围内对已发酵脱水好的垃圾进行抓取倒剁、配料和向焚烧炉进料斗投料;当A垃圾池内的垃圾完成初步发酵脱水后,两台桥式起重设备和抓斗协同作业,共同将A垃圾池内的垃圾倒运至B垃圾池指定区域堆放。在垃圾从A垃圾池向B垃圾池的翻倒堆放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垃圾表面蒸发脱水和质量调匀,可提高垃圾在焚烧炉内的燃烧效率。
[0027]A垃圾池的右端墙上方设有垃圾抓斗检修平台18,抓斗检修平台18上设有检修吊装孔19,检修吊装孔19上设有密封盖板。检修吊装孔19下方空间直通卸料平台层。当桥式起重设备的抓斗出现故障需要大修时,可将抓斗从检修吊装孔吊到检修吊装孔19下方的卸料平台层进行检修,改善检修人员的工作环境。桥式起重设备的操纵室13设在轨道14下方的垃圾储存库I上部前墙上,操纵室13的地面标高高于所述焚烧炉进料斗10的顶端标高,操纵室13位于隔墙2—端的正上方,操作人员可清晰地观察到两边垃圾池的情况,同时在向焚烧炉进料斗投料时,可直观地判断桥式起重设备11和垃圾抓斗12与焚烧炉进料斗10的位置,以便于投料。
[0028]本实施例中,B垃圾池的有效宽度为12?15米,加上焚烧炉进料斗安装平台的宽度,垃圾储存库屋顶宽度尺寸在20?24米之间,所以垃圾储存库屋顶主要承重梁采用型钢混泥土组合结构较易实施,且成本较低,进而垃圾储存库屋顶面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也较易实施,且成本较低。垃圾储存库屋顶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后很耐腐蚀,且密封性很好,与常规的网架结构或轻型钢结构屋顶相比可省掉高额的维护费用,同时避免储存库内的垃圾臭气外溢污染环境。
[0029]两个垃圾池的前墙上沿高度方向分别设有上下两排渗浙液排放孔15,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A垃圾池的底部处于同一标高上,上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A垃圾池的底部标高差为2?3米,渗浙液排放孔的宽度为I?1.5米、高度为I?1.5米,渗浙液排放孔设置有挡垃圾的格栅。两个垃圾池前墙底部外侧设置有渗浙液收集槽16,所有渗浙液排放孔排出的渗浙液都直接流进渗浙液收集槽,渗浙液收集槽的底部设成带有一定坡度的几个波峰波谷形状,波谷处设置有集污坑17,集污坑里设有潜污泵20,潜污泵将渗浙液收集槽里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直接输送到本系统外的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里。
[0030]本实施例中的渗浙液收集槽底部的最低处为集污坑的底面,集污坑的底面比垃圾池池底低3米,渗浙液收集槽底部的最高处为波峰顶面,波峰顶面比垃圾池池底低1.5米,渗浙液收集槽的有效容积大于100立方米,具有一定的储渗浙液能力,加上集污坑里流量为40?80立方米/小时的潜污泵的轮流工作,所以从渗浙液收集槽往系统外的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里输送垃圾渗浙液和污泥的工作是很稳定可靠的,可保证渗浙液收集槽里的渗浙液液位处于设定范围内。另外,渗浙液收集槽底部的坡度大于10%,斜坡长度小于9米,所以渗浙液里的污泥较易于汇集到集污坑里,从而被潜污泵输送到系统外的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里。因此,本实施例省去了垃圾渗浙液收集池,避免了常规的垃圾渗浙液输送槽存在的严重沉积污泥的问题。[0031]本实用新型的双池垃圾储存库有利于垃圾的发酵和脱水,垃圾储存库屋顶耐腐蚀,且密封性很好,渗浙液收集槽简单实用,整个系统建造成本低、运行与维护费用低、环保效益好。
[0032]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池垃圾储存库,包括垃圾储存库(I),其特征在于:在垃圾储存库(I)内设有隔墙(2 ),隔墙(2 )将垃圾储存库(I)底部分成A垃圾池(3 )和B垃圾池(4) ;A垃圾池(3 )前墙中上部设有一排卸料门(5 ),卸料门(5 )前设有卸料大厅(6 ),卸料大厅(6 )内设有卸料平台(7 ),卸料平台(7 )与栈桥(8 )连接;B垃圾池(4)后墙上方设有焚烧炉进料平台(9 ),焚烧炉进料平台(9)上设有一排进料斗(10);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上方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上设有抓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池垃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储存库(I)的顶棚为钢筋混泥土结构,整个垃圾储存库(I)为封闭结构;垃圾储存库(I)内的隔墙(2)为半墙结构,隔墙(2)的高度与焚烧炉进料平台(9)平齐或略低于焚烧炉进料平台(9);所述垃圾储存库顶棚下方的前后墙上设有贯通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轨道(14),轨道(14)上设有桥式起重设备(11);桥式起重设备(11)的操纵室(13)设在隔墙(2) —端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池垃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面为后高前低的倾斜面;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前墙沿水平方向设有上下两排渗浙液排放孔(15),下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与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部处于同一标高,上排渗浙液排放孔的底边高于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底部2?3米;渗浙液排放孔(15)为I?1.5米的矩形孔,渗浙液排放孔(15)设有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池垃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所述A垃圾池(3)和B垃圾池(4)的前墙底部外侧设有渗浙液收集槽(16),渗浙液收集槽(16)的底部为波峰波谷形状,波谷处设有集污坑(17),集污坑(17)内设有潜污泵(20),通过潜污泵将集污坑(17)内的垃圾渗浙液和污泥输送至污水处理站的污水调节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双池垃圾储存库,其特征在于:所述A垃圾池(3)的右端墙上方设有抓斗检修平台(18),抓斗检修平台(18)上设有抓斗吊装孔(19),抓斗吊装孔(19)上设有密封盖板。
【文档编号】B65F1/02GK203529217SQ20132069828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7日
【发明者】潘老省 申请人:潘老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