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351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用于自动包装生产线。包括:底板(1)、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底板(1)上开有直径大于桶盖的孔,成叠的桶盖组放置于底板(1)上方;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从上往下设置,内径能变;下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承载桶盖组的所有桶盖;上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承载桶盖组从下往上数第二个桶盖的边缘,从而承载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所述第二个桶盖之上的所有桶盖;上承载组件内径扩大时,所承载的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之上的所有桶盖落下至下承载组件;下承载组件内径扩大时,桶盖组最下侧的桶盖落下。本实用新型兼容性好、调整方便;分盖动作迅速,产能高;由于盖子没有转动及滑动,不会挤伤或划伤。
【专利说明】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型桶的包装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容性好、调节方便的分盖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液体物料包装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中型桶包装),封盖时需要先将叠放在一起的盖子逐个分离开来。分盖机构的兼容性、效率及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封盖机的性能,也影响整条灌装生产线的性能指标。中型桶包装的桶和盖子在材质上分为铁质和塑料两种,成摞的铁质盖子之间结合较紧密,相互间不能自行脱开,塑料盖子相互间的结合较松,能自行脱开。中型桶包装的桶和盖子在容量上又主要分为10升、15升、18升和20升几种,体现在盖子的区别上主要是直径大小和厚度不同。近年来,润滑油、涂料等多个领域的各企业对液体物料包装生产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整条包装线的生产速度、可靠性和兼容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他们希望能在一套设备上生产不同规格的包装类型,并且更换调整要方便。
[0003]目前,应用小包装领域(I升?5升)的分盖机构的形式很多,也相对成熟,有直线往复式的、螺旋式的和旋转往复式的等。但在中型桶包装领域,还主要以手工上盖为主,也有一些企业设计生产并为包装线配备了分盖机构,但都因兼容性差(不能兼容铁、塑盖,甚至不能兼容直径有差别的盖子)、分盖效率低、易伤盖和可靠性差等未能加以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塑盖兼容的分盖机构(以下简称一种分盖机构),以达到分盖机构兼容性好(能兼容铁、塑盖,直径不同的盖,厚度不同的盖),调节方便,易于推广的效果。
[0005]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用于从成叠的桶盖组中分离每个桶盖,其中:包括:底板、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底板上开有直径大于桶盖的孔,成叠的桶盖组放置于底板上方,桶盖分离时穿过所述孔,到达底板下方;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设置于所述孔的上方,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为内径能够改变的承载机构;下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承载桶盖组的所有桶盖;上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承载桶盖组从下往上数第二个桶盖的边缘,从而承载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所述第二个桶盖之上的所有桶盖;上承载组件内径扩大时,所承载的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所述第二个桶盖之上的所有桶盖落下至下承载组件;下承载组件内径扩大时,桶盖组最下侧的桶盖落下,穿过所述孔,实现桶盖分离。
[0006]如上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中:所述上承载组件包括:3个条状、且头部在水平面上均布于同一个圆周上的上刀架;所述上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3个上刀架头部聚拢;
[0007]所述下承载组件包括:3个条状、且头部在水平面上均布于同一个圆周上的下刀架,所述下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3个下刀架头部聚拢。
[0008]如上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中:所述上承载组件还包括:安装在上刀架头部的3个分盖刀。
[0009]如上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中:所述上承载组件还包括:上动圈和上动圈气缸;上动圈为圆环状结构;上动圈气缸一端与上动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上动圈气缸通过伸缩推动上动圈转动;
[0010]3个上刀架尾部可转动地固定于上动圈,且在尾部之外,在上动圈内部,通过刀架转轴组可转动地固定于底板;
[0011]所述下承载组件还包括:下动圈和下动圈气缸;下动圈为圆环状结构;下动圈气缸一端与下动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下动圈气缸通过伸缩推动下动圈转动;
[0012]3个下刀架尾部可转动地固定于下动圈,且在尾部之外,在下动圈内部,通过刀架转轴组可转动地固定于底板;
[0013]在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导向轴承组,所述导向轴承组与上动圈和下动圈在上动圈和下动圈的内圆周方向上相切。
[0014]如上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中:所述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还包括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通过摆臂转轴连接在底板上的摆臂组,固定连接在摆臂组上的吸盘组支架,安装在吸盘组支架上的吸盘组,尾部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前端连接摆臂组的摆臂气缸,通过摆臂气缸的直线运动使得吸盘组沿摆臂转轴的转动。
[0015]如上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中:所述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底板上的3个“L”形导盖支架,3个导盖支架竖直部分相对围成一个圆柱形的腔作为储盖仓,储盖仓的上方为进盖端,下方为出盖端。
[0016]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方法,用于从成叠的桶盖组中分离每个桶盖,其中:包含如下步骤:
[0017]步骤1、对于桶盖组整体进行支撑;
[0018]步骤2、对于桶盖组从下往上数第二个桶盖的边缘进行支撑,从而支撑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所述第二个桶盖之上的所有桶盖;
[0019]步骤3、取消对于桶盖组整体的支撑;
[0020]步骤4、桶盖组最下侧桶盖脱离;
[0021]如果桶盖分离完成,结束本方法;如果没有完成,继续步骤5 ;
[0022]步骤5、恢复对于桶盖组整体的支撑,然后取消对于桶盖组从下往上数第二个桶盖的边缘进行支撑,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所述第二个桶盖之上的所有桶盖下落,作为新的桶盖组整体;返回步骤I。
[0023]如上所述的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方法,其中:在步骤4中,最下侧桶盖脱离时,使用吸盘组件对最下侧桶盖进行吸附的方式来辅助分离。
[0024]本实用新型的分盖机构工作时,在初始状态,上、下动圈气缸都处于缩回状态,上刀架(含分盖刀)处于摆出状态,下刀架处于摆入状态,位于“储盖仓”内成摞的盖子被三个下刀架托住,分盖刀刃部与盖子边缘脱开;首先,上动圈气缸伸出,下动圈气缸保持缩回不动,上刀架(含分盖刀)摆入,分盖刀刃部与由下往上数第2个盖子边缘下部相接(铁盖为分盖刀托住第2个盖子边缘底部,塑盖为分盖刀切入第1、2个盖子间的缝隙);其次上动圈气缸保持伸出不动,下动圈气缸伸出,下刀架摆出并与第I个盖子的边缘脱开,相邻两塑盖结合较松,第I个盖子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第2个盖子脱离下落至下方的输盖滑轨上,而相邻两铁盖间结合较紧,相互间的摩擦力大于第I个盖子的重力,第I个盖子不能自行与第2个盖子脱开,这时,摆臂气缸动作带动吸盘组摆上来与第I个盖子下面接触并吸住该盖子后再摆下去,把第I个盖子脱离开第2个盖子并平稳的放置在下方的输盖滑轨上;再次,下动圈气缸缩回,待下刀架摆入到位后上动圈气缸缩回,上刀架(含分盖刀)摆出,与第2个盖子脱开,第2个盖子及以上的成摞盖子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第I个盖子的位置(即回到了初始状态);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分盖周期。
[002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生产企业上盖慢、上盖难的问题,也使得中型桶包装生产线由半自动型升级为全自动型成为现实。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分盖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分盖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分盖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底板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刀架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刀架示意图;
[0032]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盖刀示意图;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盖支架主视示意图;
[0034]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盖支架俯视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动圈示意图;
[00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下动圈示意图;
[0037]图中:1.底板,Ia.导向轴承组孔,Ib.导盖支架孔,Ic.刀架转轴孔,Id.摆臂孔,
[0038]Ie.摆臂气缸连接孔,If.动圈气缸尾座组孔;
[0039]2.摆臂转轴;3.摆臂组;
[0040]4.上动圈,4a.相切面,4b.上动圈气缸安装轴孔;
[0041]5.上动圈气缸安装轴;6.上动圈气缸;7.动圈气缸尾座组;8.导向轴承组;
[0042]9.导盖支架,9a.导盖支架长孔;
[0043]10.上刀架,10a.分盖刀安装孔,10b.刀架转轴孔,10c.相切圆周;
[0044]11.分盖刀,Ila.分盖刀安装孔;
[0045]12.下刀架,12a.刀架转轴孔,12b.相切圆周;
[0046]13.刀架转轴组;14.下动圈气缸安装轴;15.下动圈气缸;
[0047]16.下动圈,16a.下动圈气缸安装轴孔,16b.相切面;
[0048]17.吸盘组;18吸盘组支架;19.摆臂气缸;2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5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分盖机构,包括:底板1、摆臂转轴2、摆臂组3、上动圈4、上动圈气缸安装轴5、上动圈气缸6、动圈气缸尾座组7、导向轴承组8、导盖支架9、上刀架10、分盖刀11、下刀架12、刀架转轴组13、下动圈气缸安装轴14、下动圈气缸15、下动圈16、吸盘组17、吸盘组支架18、摆臂气缸19、机架20。
[005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底板I安装在机架20上,底板I的摆臂孔Id处通过摆臂转轴2与摆臂组3的尾部相连接,在摆臂组3的中部固定连接吸盘组支架18,吸盘组支架18上设有吸盘组17,同时在底板I的摆臂气缸连接孔Ie处设有摆臂气缸19,摆臂气缸19的另一端与摆臂组3的首部连接。
[0052]使用摆臂气缸19控制摆臂组3摆动,使用吸盘组17对桶盖进行吸附。
[0053]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10、图11所示,在底板I的导向轴承组孔Ia处设有6个导向轴承组8,在底板I的上方设有下动圈16,在下动圈16的上方设有上动圈4,上动圈4与下动圈16同心并且其内圆面与导向轴承组8相切并能沿6个导向轴承组8所包络的外圆面转动。在上动圈4的上动圈气缸安装轴孔4b处设有上动圈气缸安装轴5,在下动圈16的下动圈气缸安装轴孔16a处设有下动圈气缸安装轴14。
[0054]在底板I的动圈气缸尾座组孔If处设有动圈气缸尾座组7,动圈气缸尾座组7上分别安装有上动圈气缸6和下动圈气缸15。上动圈气缸6的另一端连接上动圈气缸安装轴5,下动圈气缸15的另一端连接下动圈气缸安装轴14。
[0055]上、下动圈气缸6 (15)的直线运动转化成上、下动圈4 (16)的转动。动圈4 (16)在气缸6 (15)的作用下转动,分别驱动刀架10 (12)转动。刀架10 (12)转动,使得分盖刀11以及刀架10 (12)自身摆入。
[0056]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8、图9所示,在底板I的导盖支架孔Ib处设有3个导盖支架9,3个导盖支架9围成一个圆形的腔,亦即“储盖仓”,桶盖整体放置于其中。
[0057]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6所示,在底板I的刀架转轴孔Ic处设有下刀架12和上刀架10,上、下刀架10 (12)分别在刀架转轴孔IOb (12a)处通过刀架转轴组13安装在底板I的刀架转轴孔lc。上、下刀架10 (12)分别在相切圆周IOc (12b)处与上、下动圈4 (16)的相切面4a (16b) “相切式”动连接。上、下动圈4 (16)转动时驱动上、下刀架10 (12)围绕刀架转轴组13转动。
[0058]如图5和图7所示,在上刀架10上设有分盖刀11,并在分盖刀安装孔IOa (Ila)处通过螺钉组合连接。
[005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刮盖式上盖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0060]在初始状态,上、下动圈气缸6 (15)都处于缩回状态,上刀架10 (含分盖刀11)处于摆出状态(注:使分盖刀11远离“储盖仓”中盖子中心的为摆出,反之为摆入),下刀架12处于摆入状态,位于“储盖仓”内成摞的盖子被三个下刀架12托住,分盖刀11的刃部与盖子边缘脱开;
[0061]首先,上动圈气缸6伸出,下动圈气缸15保持缩回不动,上刀架10 (含分盖刀11)摆入,分盖刀11刃部与由下往上数第2个盖子边缘下部相接(铁盖为分盖刀11托住第2个盖子边缘底部,塑盖为分盖刀11切入第1、2个盖子间的缝隙);
[0062]其次上动圈气缸6保持伸出不动,下动圈气缸15伸出,下刀架12摆出并与第I个盖子的边缘脱开,相邻两塑盖结合较松,第I个盖子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与第2个盖子脱离下落至下方的输盖滑轨上,而相邻两铁盖间结合较紧,相互间的摩擦力大于第I个盖子的重力,第I个盖子不能自行与第2个盖子脱开,这时,摆臂气缸19动作带动吸盘组17摆上来与第I个盖子下面接触并吸住该盖子后再摆下去,把第I个盖子脱离开第2个盖子并平稳的放置在下方的输盖滑轨上;
[0063]再次,下动圈气缸15缩回,待下刀架12摆入到位后上动圈气缸6缩回,上刀架10(含分盖刀11)摆出,与第2个盖子脱开,第2个盖子及以上的成摞盖子在重力作用下回落到第I个盖子的位置(即回到了初始状态);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分盖周期。
[0064]如上所述,在切换铁盖和塑料盖品种时,只需旋开分盖刀安装孔IOa (Ila)处的螺钉组,换上相应的分盖刀11,再旋紧上述螺钉组即可。并且在用塑盖分盖刀11进行生产时,控制上保持摆臂气缸19为伸出状态不动作;在用铁盖分盖刀11进行生产时,需要摆臂气缸19带动吸盘组17进行辅助“分盖”。
[0065]通过导盖支架9上的导盖支架长孔9a可调节三个导盖支架9所围成的“储盖仓”的大小,能储存直径不同的盖子。
[0066]通过调整动圈气缸尾座组7可调整上、下动圈气缸6 (15)的初始位置(亦即上、下动圈气缸6 (15)与底板I的相对位置),从而可调节上、下刀架10 (12)绕刀架转轴组13的极限摆角,也就是三个上、下刀架10 (12)包络的圆的直径大小,这样就可以适应直径不同的盖子。
[0067]对于厚度不同的盖子,可根据盖子的特性设计相应的分盖刀11与之适应,并和上述的方式一样在上刀架10上更换相应的分盖刀11即可。
[0068]分盖过程中盖子与上、下刀架10 (12)及分盖刀11之间没有相对的转动及滑动,不会挤伤或划伤盖体。
[006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盖机构兼容性好(能兼容铁、塑盖,直径不同的盖,厚度不同的盖);更换产品类型时调节方便;三点支持、分盖平稳,可靠性高;分盖动作迅速、产能高;掉盖和伤盖率极低;易于推广,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070]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可以采用现有技术。
[0071]例如,本实用新型虽然举例说明了以多个刀架作为承载组件,但是也可以使用可变内径的圆环形的承载组件,即取消刀架结构,而将所述的动圈设置为非连续圆环,使得其内径可变,并能够进一步缩小,起到承载组件的作用。
[0072]而吸盘组件也没有限定为上述实施例,只要是在需要吸盘辅助分盖时,能够将吸盘摆入桶盖下侧,进行吸附,然后摆出即可。
[0073]对于分盖刀的结构也没有限定,只要是对应于所需要分离的桶盖的形状特性,能够起到上述分离的效果即可。
[0074]此外,本实用新型虽然描述了可以用于铁、塑料盖,且描述了能够应用的桶体的容积,但这些描述均不是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用于从成叠的桶盖组中分离每个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底板(I)上开有直径大于桶盖的孔,成叠的桶盖组放置于底板(I)上方,桶盖分离时穿过所述孔,到达底板(I)下方;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设置于所述孔的上方,上承载组件和下承载组件为内径能够改变的承载机构;下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承载桶盖组的所有桶盖;上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承载桶盖组从下往上数第二个桶盖的边缘,从而承载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所述第二个桶盖之上的所有桶盖;上承载组件内径扩大时,所承载的所述第二个桶盖以及所述第二个桶盖之上的所有桶盖落下至下承载组件;下承载组件内径扩大时,桶盖组最下侧的桶盖落下,穿过所述孔,实现桶盖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组件包括:3个条状、且头部在水平面上均布于同一个圆周上的上刀架(10);所述上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3个上刀架(10)头部聚拢; 所述下承载组件包括:3个条状、且头部在水平面上均布于同一个圆周上的下刀架(12),所述下承载组件内径缩小时,3个下刀架(12)头部聚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组件还包括:安装在上刀架(10)头部的3个分盖刀(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载组件还包括:上动圈(4)和上动圈气缸(6);上动圈(4)为圆环状结构;上动圈气缸(6) 一端与上动圈(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I)固定连接,上动圈气缸(6)通过伸缩推动上动圈(4)转动; 3个上刀架(10)尾部可转动地固定于上动圈(4),且在尾部之外,在上动圈(4)内部,通过刀架转轴组(13)可转动地固定于底板(I); 所述下承载组件还包括:下动圈(16)和下动圈气缸(15);下动圈(16)为圆环状结构;下动圈气缸(15) —端与下动圈(1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I)固定连接,下动圈气缸(15)通过伸缩推动下动圈(16)转动; 3个下刀架(12)尾部可转动地固定于下动圈(16),且在尾部之外,在下动圈(16)内部,通过刀架转轴组(13)可转动地固定于底板(I); 在所述底板(I)上还设置有导向轴承组(8),所述导向轴承组(8)与上动圈(4)和下动圈(16)在上动圈(4)和下动圈(16)的内圆周方向上相切。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还包括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通过摆臂转轴(2)连接在底板(I)上的摆臂组(3),固定连接在摆臂组(3)上的吸盘组支架(18),安装在吸盘组支架(18)上的吸盘组(17),尾部固定连接在底座(I)上、前端连接摆臂组(3)的摆臂气缸(19),通过摆臂气缸(19)的直线运动使得吸盘组(17)沿摆臂转轴(2)的转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兼容铁、塑盖的分盖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底板(I)上的3个“L”形导盖支架(9),3个导盖支架(9)竖直部分相对围成一个圆柱形的腔作为储盖仓,储盖仓的上方为进盖端,下方为出盖端。
【文档编号】B65G47/88GK203568470SQ201320754628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曹瑞, 古田 , 李红果 申请人:北京航天斯达新技术装备公司,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