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93791阅读:1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包括一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一端耳轴与设在地基上的平台支撑座相铰接,在承载平台紧靠平台支撑座的位置设有若干个与车轮相配合的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在承载平台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人字架,人字架的两端内侧分别通过斜拉承载板与承载平台侧壁固连,人字架的两端外侧分别固连一加强辅梁,两加强辅梁的底部分别与各自固连的人字架一端的底部相齐平,一固连在斜拉承载板上的人字架承载板分别与加强辅梁及人字架一端的底部垂直固连。它不仅大大减少了用人数量,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用人成本,卸车吨位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大大的节省了卸车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运输行业的发展,大量的散装物料都依赖重型运输汽车进行运载,目前,重型运输汽车将散装物料运载到达目的地后,卸车一般是以人工卸车为主,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增加了用人成本,而且工人卸车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差,速度慢,效率低,经常会造成装载物料的重型运输汽车排队等候卸车。现在虽然也有一些用于重型运输汽车的自动卸车平台,但是其整体强度低,运输吨位小,结构稳定性差,安全性低,不能满足目前重型运输汽车的卸车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机器代替工人对重型运输汽车的散装物料进行自动卸车,不仅大大减少了用人数量,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最为重要的是降低了用人成本,卸车吨位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大大的节省了卸车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包括一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一端耳轴与设在地基上的平台支撑座相铰接,在承载平台紧靠平台支撑座的位置设有若干个与车轮相配合的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在承载平台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人字架,人字架的两端内侧分别通过斜拉承载板与承载平台侧壁固连,人字架的两端外侧分别固连一加强辅梁,两加强辅梁的底部分别与各自固连的人字架一端的底部相齐平,一固连在斜拉承载板上的人字架承载板分别与加强辅梁及人字架一端的底部垂直固连,在人字架承载板的下方固连一腹梁承载板,腹梁承载板的内端与斜拉承载板固连,在腹梁承载板的底部固连一加强连接块,在承载平台下方对应两人字架相同端底部的位置分别固连一腹梁,腹梁的两端分别伸至承载平台外侧与固连在两人字架相同端底部的腹梁承载板底部的加强连接块固连,在腹梁与腹梁承载板之间设有一腹梁斜拉加强板;人字架顶端中部与一举升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顶端相铰接,举升液压油缸的底部与设在地基上的油缸支撑座相铰接,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中的升降液压油缸以及与人字架顶端铰接连接的举升液压油缸分别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站相连接,液压泵站与电气控制装置相连。
[0006]在承载平台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摆锤式平衡装置,所述摆锤式平衡装置包括一与承载平台底部固连的壳体,在壳体内通过摆绳设有一竖直悬挂的摆锤,两接近开关对称设置在摆锤的两侧,两接近开关分别与电气控制装置相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机器代替工人对重型运输汽车的散装物料进行自动卸车,不仅减少了用人数量,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最为重要的是降低了用人成本,卸车吨位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大大的节省了卸车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001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0011]图4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2]图5为本实用新型摆锤式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承载平台,2、平台支撑座,3、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4、人字架,5、斜拉承载板,6、加强辅梁,7、人字架承载板,8、腹梁承载板,9、加强连接块,10、腹梁,11、腹梁斜拉加强板,12、举升液压油缸,13、油缸支撑座,14、液压泵站,15、摆锤式平衡装置,16、壳体,17、摆绳,18、摆锤,19、接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15]如图1-5所示,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包括一承载平台1,承载平台I的一端耳轴与设在地基上的平台支撑座2相铰接,在承载平台I紧靠平台支撑座2的位置设有若干个与车轮相配合的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3,所述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3包括挡车板以及与挡车板相连的升降液压油缸,在承载平台I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人字架4,人字架4的两端内侧分别通过斜拉承载板5与承载平台I侧壁固连,斜拉承载板5可增大人字架4与承载平台I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升人字架4与承载平台I之间的连接力,人字架4的两端外侧分别固连一加强辅梁6,两加强辅梁6的底部分别与各自固连的人字架4 一端的底部相齐平,一固连在斜拉承载板5上的人字架承载板7分别与加强辅梁6及人字架4一端的底部垂直固连,可最大程度的提升人字架4的承受力,使人字架4与承载平台I之间的连接更加安全可靠,在人字架承载板7的下方固连一腹梁承载板8,腹梁承载板8的内端与斜拉承载板5固连,在腹梁承载板8的底部固连一加强连接块9,在承载平台I下方对应两人字架4相同端底部的位置分别固连一腹梁10,腹梁10的两端分别伸至承载平台I外侧与固连在两人字架4相同端底部的腹梁承载板8底部的加强连接块9固连,在腹梁10与腹梁承载板8之间设有一腹梁斜拉加强板11 ;人字架4顶端中部与一举升液压油缸12的活塞杆的顶端相铰接,举升液压油缸12的底部与设在地基上的油缸支撑座13相铰接,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3中的升降液压油缸以及与人字架4顶端铰接连接的举升液压油缸12分别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站14相连接,液压泵站14与电气控制装置相连。
[0016]在承载平台I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摆锤式平衡装置15,所述摆锤式平衡装置15包括一与承载平台I底部固连的壳体16,在壳体16内通过摆绳17设有一竖直悬挂的摆锤18,两接近开关19对称设置在摆锤18的两侧,两接近开关19分别与电气控制装置相连接。
[0017]不使用时,举升液压油缸12的活塞杆收缩,承载平台I处于水平位置,此时,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3的举升液压油缸也处于缩回状态,使用时,先将重型运输汽车开至承载平台I上,打开车后门,然后通过电气控制装置控制液压泵站14使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3的举升液压油缸工作,将挡车板升起,使重型运输汽车的后轮与挡车板配合相抵,然后再通过电气控制装置控制液压泵站14使两举升液压油缸12同时工作,两举升液压油缸12的活塞杆伸长将承载平台的一端慢慢升起,在承载平台I升起的过程中,摆锤式平衡装置15内的两个接近开关19可根据摆锤18的摆动方向发出相应信号至控制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可根据信号操控相应的举升液压油缸12动作,使两举升液压油缸12保持同步上升,提高了安全性,在承载平台I 一端上升过程中,重型运输汽车内的散装物料便会自动卸下,当承载平台I上升至所需角度时,电气控制装置控制液压泵站14使两举升液压油缸12停止工作,待散装物料卸完后电气控制装置再控制液压泵站14使两举升液压油缸12复位,同时控制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3的举升液压油缸缩回使挡车板下降复位,整个卸载工作完成。
[0018]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机器代替工人对重型运输汽车的散装物料进行自动卸车,不仅减少了用人数量,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最为重要的是降低了用人成本,卸车吨位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整体强度高,稳定性好,运行安全可靠,大大的节省了卸车成本。
[0019]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平台,承载平台的一端耳轴与设在地基上的平台支撑座相铰接,在承载平台紧靠平台支撑座的位置设有若干个与车轮相配合的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在承载平台的另一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人字架,人字架的两端内侧分别通过斜拉承载板与承载平台侧壁固连,人字架的两端外侧分别固连一加强辅梁,两加强辅梁的底部分别与各自固连的人字架一端的底部相齐平,一固连在斜拉承载板上的人字架承载板分别与加强辅梁及人字架一端的底部垂直固连,在人字架承载板的下方固连一腹梁承载板,腹梁承载板的内端与斜拉承载板固连,在腹梁承载板的底部固连一加强连接块,在承载平台下方对应两人字架相同端底部的位置分别固连一腹梁,腹梁的两端分别伸至承载平台外侧与固连在两人字架相同端底部的腹梁承载板底部的加强连接块固连,在腹梁与腹梁承载板之间设有一腹梁斜拉加强板;人字架顶端中部与一举升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顶端相铰接,举升液压油缸的底部与设在地基上的油缸支撑座相铰接,液压垂直升降挡车装置中的升降液压油缸以及与人字架顶端铰接连接的举升液压油缸分别通过管路与液压泵站相连接,液压泵站与电气控制装置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平台自动卸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承载平台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摆锤式平衡装置,所述摆锤式平衡装置包括一与承载平台底部固连的壳体,在壳体内通过摆绳设有一竖直悬挂的摆锤,两接近开关对称设置在摆锤的两侧,两接近开关分别与电气控制装置相连接。
【文档编号】B65G69/34GK203682666SQ201420043730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杨军 申请人:杨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