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板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31617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排板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排板器,包括:开槽底板,所述开槽底板沿纵向方向开设多条等间距钉状电子件悬挂槽;横向定位推板,所述横向定位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的横向方向的一端;抛光板,所述抛光板上设置有多排用于放置具有凸棱的钉状电子件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孔呈阶梯状且横纵间距相等;所述抛光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的正下方,所述配合孔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间距相等。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排板器,能够提高排板效率,减小劳动强度和伤害。
【专利说明】排板器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排板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板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生产的钉状电子件,由于技术原因总会存在一些金属毛刺,由于钉状电子件尺寸较小,抛光机抛光效果达不到使用标准,需要手工打磨抛光。手工打磨抛光一般是采用排板的方法、用砂纸进行打磨,即:将钉状电子件一个个插入带有孔的抛光板,由于钉状电子件中部靠上的位置具有凸棱(非对称的阶梯轴类小零件),能够悬挂在抛光板的阶梯状的配合孔(沉孔)中,这样一次能够打磨抛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产品。
[0003]然而,这种方法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钉状电子件生产过程中从车床加工出来后要进行防氧化处理,钉状电子件上面会沾满防氧化的油剂,而工人因需要将钉状电子件一个个插入抛光板,带上保护手套后效率大大下降,不带保护手套会会损害人体健康;第二,钉状电子件上带有金属毛刺,经常划伤工人手指;第三,人工一个个排板,效率低下;第四,人工排板,每天需要排3至5万个,工作量大,极易损伤工人指甲,也容易产生职业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板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排板器,包括:
[0007]开槽底板,所述开槽底板沿纵向方向开设多条等间距的钉状电子件悬挂槽;
[0008]横向定位推板,所述横向定位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的横向方向的一端;以及
[0009]抛光板,所述抛光板上设置有多排用于放置具有凸棱的钉状电子件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孔呈阶梯状且横纵间距相等;
[0010]所述抛光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的正下方,所述配合孔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间距相等。
[0011 ] 优选的,还包括纵向定位板,所述纵向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纵向方向的两侧边缘。
[0012]优选的,所述横向定位推板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纵向定位板之间且与其滑动配合。
[0013]优选的,所述排板器还包括翻板机构,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翻板和枢转件,所述翻板通过所述枢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纵向定位板的与所述横向定位推板相对的另一端。
[0014]优选的,所述翻板上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一端的配合阻挡条。
[0015]优选的,所述排板器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抛光板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底部且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横向定位推板固定连接;所述开槽底板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滑动槽。
[0016]优选的,所述排板器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开槽底板在设置有所述横向定位推板的一端设置有导柱孔,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导柱孔。
[0017]优选的,所述导柱孔内固定连接有导柱导套,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导柱导套且与其滑动配合。
[0018]优选的,所述开槽底板上设置有所述导柱孔的一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横向手柄。
[0019]优选的,所述配合孔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间距均与所述钉状电子件的凸棱的直径相等或是其直径的2倍。
[0020]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排板器,能够带来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开槽底板与抛光板配合,能够快速的进行排板,不再需要人工一个个排板;第二,横向定位推板能够使悬挂在开槽底板内的钉状电子件排列更加紧密,保证排板的效果;第三,纵向定位板能够防止排板器工作时,钉状电子件从旁边散落;第四,排板器能够快速排板,提高生产效率;第五,减少生产过程中对工人身体,尤其是手的伤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俯视示意图(不包含底座);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立体示意图(不包含底座);
[002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不包含底座,含导柱);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侧面示意图(包含底座,不包含抛光板);
[002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另一个侧面的示意图(主要显示底部构造,包含底座,不包含抛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
[0027]本申请提供的排板器,旨在提供一种工具,降低钉状电子件抛光工人排板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伤害。
[0028]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俯视示意图(不包含底座)。
[0029]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排板器,包括:开槽底板1、横向定位推板2和抛光板3。
[0030]开槽底板I沿纵向方向开设多条等间距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横向定位推板2可滑动地设置在开槽底板I的横向方向的一端,抛光板3上设置有多排横纵间距相等的用于放置钉状电子件的配合孔30,抛光板3可移动地设置在开槽底板I的正下方(此状态图中未显示),配合孔30之间的间距与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的间距相等。
[0031]钉状电子件9之所以能够悬挂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内,是因为钉状电子件9具有凸棱,类似于圆柱贯穿圆饼的结构,而且是非对称的,一头长一头短,在摇晃的过程中,长头由于没有凸棱存在,会落入槽内,而整个钉状电子件9会悬挂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内。
[0032]配合孔30是一种阶梯状的孔,上端直径与凸棱直径相当或略大,下端直径与钉状电子件9的圆柱结构的直径相当或略大。由于钉状电子件9凸棱的存在以及配合孔的阶梯状设置,使得钉状电子件9能够落入配合孔30内且仅仅露出很少一部分用于抛光打磨。
[0033]抛光板3的厚度要小于钉状电子件9的长度,使得钉状电子件9能够穿过配合孔30,当钉状电子件9卡在配合孔30内时,可以翻转抛光板3,将钉状电子件9从另一面敲出来。
[003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立体示意图(不包含底座)。
[0035]如图1、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板器还包括纵向定位板4,纵向定位板4固定设置在开槽底板I纵向方向的两侧边缘。
[0036]在一个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横向定位推板2设置在两侧的之间且与其滑动配八口 ο
[0037]可选的,横向定位推板2和纵向定位板4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可以是倾斜的,也可以是垂直平面。
[003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不包含底座,含导柱)。
[0039]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板器还包括翻板机构,翻板机构包括翻板50和枢转件51,翻板50通过枢转件51枢转连接在纵向定位板4的与横向定位推板2相对的另一端。
[0040]如图2、图3所示,更为优选的,翻板50上设置有能够嵌入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的一端的配合阻挡条52。图3所示状态是翻转到开槽底板I上方的状态。
[0041]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侧面示意图(包含底座,不包含抛光板)。
[0042]如图4所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板器还包括底座7,底座7上设置有导柱70,开槽底板I在设置有横向定位推板2的一端设置有导柱孔11 (见图1、图2),导柱70贯穿导柱孔11。
[004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柱孔11内焊接有导柱导套71,导柱70插入导柱导套71 (即:将整个开槽底板I托起,通过导柱孔11和导柱导套71,套设在导柱70上)。
[0044]导柱导套71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证开槽底板I以及已经悬挂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内的钉状电子件9能够水平下降并能够最大限度的落入抛光板3上的配合孔30内,提高排板的准确度和效率。
[0045]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开槽底板I上设置有导柱孔11的一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横向手柄8。横向手柄8的设置是为了便于抬起整个装置,尤其是需要将开槽底板I套设在导柱70上时,会十分方便。
[004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板器的另一个侧面的示意图(主要显示底部构造,包含底座,不包含抛光板)。
[004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排板器还包括用于定位抛光板的定位块6,定位块6设置在开槽底板I底部且通过连接部与横向定位推板2固定连接;开槽底板I设置有与连接部配合的滑动槽60 (其他图中未予示出;滑动槽60为通槽,因为开槽底板I夹在横向定位推板2和定位块6之间,其连接部要贯穿开槽底板I)。
[0048]定位块6的主要作用是,将放入开槽底板I下方的抛光板3定位,使其能够与开槽底板I上悬挂的钉状电子件对准。其原理在于:横向定位推板2在滑动过程中会使得悬挂着的钉状电子件紧密排列,从而使横向定位推板2的前方排列有一排排的钉状电子件,而由于定位块6随着横向定位推板2滑动,能够与横向定位推板2保持相应的位置,也就能够定位抛光板3,使得抛光板3与钉状电子件最大程度的对齐,进而最大限度地保障钉状电子件下端落入配合孔30内,以便于将开槽底板I移开时,最大数量的钉状电子件落入配合孔30内,提高排板的成功率。
[0049]为了保证落入配合孔30内的钉状电子件的数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合孔30之间的间距与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的间距均为钉状电子件的凸棱的直径的2倍。
[0050]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配合孔30之间的间距与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的间距也可以与钉状电子件的凸棱的直径相当,即两个配合孔30的边缘之间间隔很小,使得两个配合孔30的圆心间距与钉状电子件的凸棱的直径几乎完全一致。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落入配合孔30内的钉状电子件的数量。
[0051]在解释排板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之前,要再次强调所排布的钉状电子件的结构。钉状电子件整体呈柱状,在其周向方向上有凸棱,该凸棱靠近需要打磨抛光的一端。正是由于凸棱的存在,使得其能够悬挂在槽道之中。
[0052]整个排板器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0053]1.将适量的钉状电子件倒至开槽底板I上,然后手动晃动开槽底板I ;为了防止晃动过程中有大量的钉状电子件9掉落,设置纵向定位板4和翻板机构。此时,如图1所示,横向定位推板2处于纵向定位板4的最上端,翻版机构中的翻板50处于开槽底板I下方且配合阻挡条52嵌入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中,阻挡钉状电子件9掉落;
[0054]2.由于凸棱设置在靠近需要打磨抛光的一端,因此,需要打磨抛光的一端会朝上悬挂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中;待多数钉状电子件9悬挂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中以后,将设置有横向手柄8的一端抬高,将未能悬挂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内的钉状电子件9倾倒掉,最终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内留下一排排的排列疏松的钉状电子件9 ;
[0055]3.将抛光板3预先放置在开槽底板I下方;然后将倾倒后的开槽底板I通过导柱孔11套设在导柱70上,并在导柱导套71的作用下,水平平稳的下落;通过定位块6等调整抛光板3的位置,实现抛光板3和开槽底板I的对接(注意,此时不要将开槽底板I放到底);
[0056]4.将翻板50通过枢转件51翻转到开槽底板I上方(如图3所示),推动横向定位推板2向翻板50 —侧运动,推动钉状电子件9紧密排列;
[0057]5.此时,再次放下开槽底板1,由于配合孔30之间的间距与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间距均为钉状电子件9的直径的2倍,所以紧密悬挂在钉状电子件悬挂槽10内的钉状电子件9的下端会隔一除一(即1、3、5、7落入,2、4、6、8挤出)的准确落在抛光板3的配合孔30内;
[0058]6.向设置有翻板50的一端的反方向整体拖动开槽底板I及其附属件,下端落入配合孔30的钉状电子件9会整体落入并悬挂在配合孔30内,下端未落入配合孔30的钉状电子件9则散落在抛光板3上;
[0059]7.最后,将未落入配合孔30内的钉状电子件倒掉,此时,排板完成。然后按照现有方法,打磨抛光落入配合孔30内的钉状电子件9即可。
[0060]使用本申请提供的排板器,能够有效地提高排板、打磨抛光的效率,减少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劳动伤害。
[0061]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排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开槽底板,所述开槽底板沿纵向方向开设多条等间距的钉状电子件悬挂槽; 横向定位推板,所述横向定位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的横向方向的一端;以及 抛光板,所述抛光板上设置有多排用于放置具有凸棱的钉状电子件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孔呈阶梯状且横纵间距相等; 所述抛光板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的正下方,所述配合孔之间的间距与所述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间距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定位板,所述纵向定位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纵向方向的两侧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定位推板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纵向定位板之间且与其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板机构,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翻板和枢转件,所述翻板通过所述枢转件枢转连接在所述纵向定位板的与所述横向定位推板相对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上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一端的配合阻挡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定位所述抛光板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开槽底板底部且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横向定位推板固定连接;所述开槽底板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滑动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开槽底板在设置有所述横向定位推板的一端设置有导柱孔,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导柱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孔内固定连接有导柱导套,所述导柱贯穿所述导柱导套且与其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底板上设置有所述导柱孔的一端边缘处固定连接横向手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孔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钉状电子件悬挂槽的间距均与所述钉状电子件的凸棱的直径相等或是其直径的2倍。
【文档编号】B65G65/00GK203998066SQ20142050211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刘军, 刘勇 申请人:刘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