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101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矿山矿物运输设备,特别是涉及对矿物进行自动运输和分选处理的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以及通过该装置对矿物进行处理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矿山采矿过程中,对矿物的运输都是采用带式输送机,用来运送大量的散装矿物,具有运输量大,容易控制,能够长距离运输的特点,从而被大量运用,但是带式运输机存在其不可避免的缺陷,其运行是通过运输带自身的摩擦力带动矿物运行,极易磨损,更换不方便,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在矿物运输量大,矿物运输过程中对运输带冲击较大的情况下,极大的限制了其运输量和运输的连续稳定性,特别是在个别工段存在矿物堆积的情况下,或是倾斜工段更是磨损极大。另外,对于矿物的运输以及后续的处理,运输带只能起到输送的作用,并不能在输送的过程中对矿物进行分选,以便在输送完成之后能够快速的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还需要另外设置更多的工序,使工段更加复杂。不能分选的矿物在处理的过程中也会对后续的设备造成加工困难,能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矿物运输效率以及与后续工段衔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以及通过该装置对矿物进行处理的控制方法,采用该装置和方法,能够对矿物进行快速运输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对矿物进行及时的分选处理并与后续工段连接,减少运输环节且节省整个工段的能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一端连接动力控制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根输送条,每两根输送条为一组,每一组的两根输送条平行设置且相互之间间隔开,每一组输送条之间间隔开形成输送间隙,输送条下方设置有由动力控制装置驱动的循环传动装置,循环传动装置上设置有由其带动的推动齿条,推动齿条下端连接在循环传动装置上,上端穿过每一组的两根输送条之间,沿矿物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间隙呈现逐渐增大的放射状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推动齿条与循环传动装置弹性连接,推动齿条能以其与循环传动装置的连接部位为中心旋转且具有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功能。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每一根推动齿条上设置有多根支条,推动齿条自身可自转从而带动支条转动。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输送条上方设置有挡块,且挡块的下端低于推动齿条的顶端,当推动齿条运动到挡块的位置,挡块阻挡推动齿条的上端,推动齿条下端随循环传动装置前进并转动,待推动齿条顶端绕过挡块后,挡块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输送条下方设置有多个传送带,传送带用于将从输送条上落下的矿物输送到后续的相应工段。

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推动齿条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受力状况的传感器一,输送条侧边设置有用于感应输送条上矿物堆积状况的传感器二,所述传感器一和传感器二与动力控制装置连接。

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矿物被运送置于输送条上;

动力控制装置启动并驱动循环传动装置,循环传动装置带动推动齿条运行,推动齿条推动矿物沿输送条运行;

推动齿条在推动矿物沿输送条运行的过程中,当运行并通过有挡块的位置时,推动齿条自身被动转动并回弹,推动齿条上的支条在推动齿条和矿物推动的带动下转动,从而搅动矿物使其翻转,使较小的矿物下落被移动到后续工段;

运行的过程中,较小的矿物从输送间隙下落到传送带被转移到后续的相应工段,较大的矿物沿输送条继续运行,小于输送间隙的矿物继续下落,大于输送间隙的矿物继续运行并沿输送条运送至相应工段。

进一步的方案中,当矿物下落到传送带的量较大的时候,输送条下方的对应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推动齿条运行的方向相反,当矿物下落到传送带的量较少的时候,输送条下方的对应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推动齿条运行的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方案中,推动齿条在循环传动装置的控制驱动下,每根推动齿条可以以不同的速度前进,动力控制装置根据传感器一和传感器二检测到的数据,从而控制循环传动装置,循环传动装置驱动推动齿条对输送条上的矿物进行及时的处理。

从本发明的各项结构技术特征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区别于传统的带式运输,采用主动推送,主动筛选的方式,保证在矿物运输的整个过程中不存在矿物堆积的情况;而且,本发明将矿物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输送间隙对矿物大小进行筛选,避免堆积,可以通过对不同大小的矿物采用不同的传送带进行处理,能有效控制其输送方向和输送速度,进而可以根据不同大小的矿物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手段,节省后续工段的时间和能源;推动齿条和支条的运用使得整个运输过程的筛选更为快速和完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输送条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是动力控制装置 2是输送条 3是输送间隙

4是循环传动装置 5是推动齿条 6是支条 7是挡块

8是传送带 9是 传感器一 10是传感器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一端连接动力控制装置,该动力控制装置控制整个分流装置运行,分流装置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多根输送条,每两根输送条为一组,每一组的两根输送条平行设置且相互之间间隔开,此间隔是用于推动齿条运行,类似于导轨,推动齿条沿着导轨前进,每一组输送条之间间隔开形成输送间隙,输送间隙用于使小于间隙大小的矿物下落到下方设置的传送带上,输送条下方设置有由动力控制装置驱动的循环传动装置,循环传动装置带动推动齿条,推动齿条下端连接在循环传动装置上,上端穿过每一组的两根输送条之间的导轨。矿物沿着输送条以及输送间隙运行,小于输送间隙的下落传送带,大于输送间隙的,在推动齿条的推动下前进。由于矿物较多且混杂在一起,为了保证小于输送间隙的矿物能够快速的下落,在运输的过程中,我们会对矿物进行翻转和震动,其采用的手段是将推动齿条与循环传动装置弹性连接,推动齿条能以其与循环传动装置的连接部位为中心旋转且具有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的功能,另外还在每一根推动齿条上设置有多根支条,推动齿条自身可自转从而带动支条转动,甚至在输送条上方设置有挡块,且挡块的下端低于推动齿条的顶端,当推动齿条运动到挡块的位置,挡块阻挡推动齿条的上端,推动齿条下端随循环传动装置前进并转动,待推动齿条顶端绕过挡块后,挡块自动回复到初始位置,通过推动齿条本身的弹性,以及支条的转动,以及挡块的设置,可以充分的对矿物进行翻转筛除。本发明的输送条以及推动齿条以及支条和挡块等等,可以采用耐磨材料或是其他金属合金材料制作而成,并且可以尽量减少其与矿物的摩擦面积,减少摩擦的同时使输送更为快捷。

另外,在输送条下方设置传送带的目的是为了对分选出来的矿物进行输送,在传送带输送与传统的带式运输机有本质区别,结构和材料都可以类似,但是在本发明中,其运输的矿物是经过分选的,矿物大小差别不大,相互之间冲击和摩擦较小,对传送带也能降低损坏,大幅延长传送带的使用寿命,另外,传送带可以直接将矿物运输到下一个加工工段进行直接加工,加工工段也可以根据传送带输送过来的矿物有针对性的进行加工,降低加工难度和较少能源浪费,根据不同矿物大小设置不同的传送带,根据矿物量的多少设置传送带的传输方向和速度,提升输送的效率。另外,沿矿物输送方向上的输送间隙呈现逐渐增大的放射状结构,如图2所示,沿运输方向每组输送条之间的输送间隙逐渐增大,该设置可以更好更明确的对传送带上的矿物进行分选和收集,每一根传送带上不会存在有大小差异明显的矿物。

为了监控整个矿物输送过程并保证正常快速运行,我们在推动齿条上设置有用于感应受力状况的传感器一,其作用是为了及时的掌握推动齿条所处位置矿物的运行情况,进而控制推动齿条的前进速度和动力,输送条侧边设置有用于感应输送条上矿物堆积状况的传感器二,所述传感器一和传感器二与动力控制装置连接。

采用本发明的矿山用放射状自动分流装置,其在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矿物被运送置于输送条上;

动力控制装置启动并驱动循环传动装置,循环传动装置带动推动齿条运行,推动齿条推动矿物沿输送条运行;

推动齿条在推动矿物沿输送条运行的过程中,当运行并通过有挡块的位置时,推动齿条自身被动转动并回弹,推动齿条上的支条在推动齿条和矿物推动的带动下转动,从而搅动矿物使其翻转,使较小的矿物下落被移动到后续工段,挡块和支条以及推动齿条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的保证小于输送间隙的矿物被及时筛除到下方的传送带上;

运行的过程中,较小的矿物从输送间隙下落到传送带被转移到后续的相应工段,较大的矿物沿输送条继续运行,小于输送间隙的矿物继续下落,大于输送间隙的矿物继续运行并沿输送条运送至相应工段。当矿物下落到传送带的量较大的时候,输送条下方的对应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推动齿条运行的方向相反,当矿物下落到传送带的量较少的时候,输送条下方的对应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推动齿条运行的方向相同。推动齿条在循环传动装置的控制驱动下,每根推动齿条可以以不同的速度前进,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的输送段,特别是在输送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矿物的堆积,所以每根推动齿条能够独立且随时调节的速度和动力,将有助于各个输送部位保持畅通,动力控制装置根据传感器一和传感器二检测到的数据,从而控制循环传动装置,循环传动装置驱动推动齿条对输送条上的矿物进行及时的处理。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