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099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泵塞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式的排出器,特别地,涉及一种在排出器的喷嘴头和安装盖之间装卸自如地插嵌的泵塞。



背景技术:

已知存在一种泵式排出器,该泵式排出器包括:在收容了内容液的容器主体的口筒部所安装的安装盖、在下部安装有抽吸管的泵、以及在泵上部安装的喷嘴头,通过按下喷嘴头,使抽吸管吸取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并将内容液从喷嘴头的喷嘴口排出。

已知在这样的排出器中,为了防止在运输、保管时或者贩卖陈列时,为了防止由于故意或不小心地施加的外力而导致内容液排出,通过在喷嘴头和安装盖之间插嵌泵塞来阻止喷嘴头的按下,防止容器主体内的内容液不小心而排出(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80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640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然而,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排出器当在使用时取下泵塞时,取下的泵塞就没用了,因此就这样被扔掉,或者如果计划再次使用则需要另行保管。

并且,当在既存的排出器上添加手指座时,由于需要新的部件,不仅增加了产品成本,还由于增加了部件数量而增加环境的负担。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排出器,可以考虑将手指座与安装盖一体化,但当与安装盖一体化时,存在对不需要手指座的使用者来说,比较碍事的问题。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塞,对排出器而言,在运输时必不可少的泵塞在使用时无需扔掉,能够保持插嵌在排出器上的状态而使用,不增加部件数量,还能够同时作为手指座而使用。

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泵塞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结构,即,泵塞能够装卸自如地插嵌于排出器,上述排出器具有: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口筒部的具有顶壁的安装盖;安装于安装盖的泵;以及安装于泵的上端,并具有朝向下方而竖直设置的筒体的喷嘴头,泵塞具有以俯视为C字状的方式形成有侧方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塞主体,塞主体在插嵌至安装盖的顶壁与喷嘴头的筒体之间时,在上端侧或下端侧的任一侧具有阻止喷嘴头的筒体向下方移动的限制部,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容许喷嘴头的筒体向下方移动的空间部。

作为泵塞的具体的实施方式,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结构:泵塞具有从塞主体向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的手指座。

另外,作为塞主体的具体的实施方式,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结构:塞主体具有内筒壁和外筒壁,上述内筒壁基于圆筒形状沿周向由两侧端面开口而成,上述外筒壁与内筒壁隔开一定距离而与内筒壁的外周侧连接地设置,且基于圆筒形状沿周向由两侧端面开口而成,在内筒壁与外筒壁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并且内筒壁和外筒壁的上端侧或者下端侧的任一侧由限制部连接。

作为泵塞的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采用了具有以下特征的结构:限制部由连接内筒壁端部和外筒壁端部的至少一个连结片构成,或者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结构:在塞主体朝向与侧方开口相反一侧的径向外侧延伸地设置有捏持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泵塞具备以俯视为C字状的方式形成有侧方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塞主体,塞主体通过在插嵌至安装盖的顶壁与喷嘴头的筒体之间时,在上端侧或下端侧的任一侧具有阻止喷嘴头的筒体向下方移动的限制部,并且在另一侧具有容许喷嘴头的筒体向下方移动的空间部,从而当将泵塞上下翻转,并以塞主体的限制部一侧与安装盖的顶壁对置的方式插嵌于排出器时,由于喷嘴头的筒体在形成于塞主体的内筒壁和外筒壁之间的空间部能够向下方移动,因此能够以泵塞插嵌于排出器的状态使用。

另外,本发明的泵塞通过具有从塞主体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手指座,从而在运输时能够作为通常的泵塞起作用,在使用时通过将泵塞上下翻转然后插嵌至排出器,从而能够转用为手指座。

由此,无需重新制作手指座,能够为降低成本以及降低环境负担做贡献。

进一步地,由于限制部由连接内筒壁端部和外筒壁端部的至少一个连结片构成,因此与内筒壁端部和外筒壁端部遍及周向整体相连的情况相比,内筒壁与外筒壁容易变形,在将泵塞插嵌至排出器时,能够容易地插嵌。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在运输时将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泵塞插嵌至排出器的状态的图,(a)为俯视图,(b)为主视半剖视图。

图2为示出在运输时将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泵塞插嵌至排出器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3为示出在使用时将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泵塞插嵌至排出器的状态的主视半剖视图。

图4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泵塞的立体图,(a)为示出作为塞而使用的状态的图,(b)为示出作为手指座而使用的状态的图。

图5为示出在运输时将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泵塞插嵌至排出器的状态的图,(a)为俯视图,(b)为主视半剖视图。

图6为示出在使用时将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泵塞插嵌至排出器的状态的主视半剖视图。

图7为示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泵塞的立体图,(a)为示出作为塞而使用的状态的图,(b)为示出作为手指座而使用的状态的图。

符号说明

A 容器主体

B 安装盖

C 泵

D 喷嘴头

E、F 泵塞

1 口筒部

2 筒身部

3 外螺纹

5 顶壁

6 导引筒

7 侧周壁

8 卡合突条

9 卡合部

10 内螺纹

15 空气用气缸

16 液体用气缸

17 空气用活塞

18 液体用活塞

19 阀杆

20 安装筒部

21 管保持筒

22 抽吸管

23 气液混合室

24 发泡部件

25 喷嘴

26 头部

27 安装筒体

28 筒体

29 流通路径

30 排出路径

31 喷嘴口

32 卡合部件

35 塞主体

36、43 手指座

37 捏持部

37a 防滑凸部

38 侧方开口

39 内筒壁

39a、40a 两侧端面

39b、40b 上端侧

40 外筒壁

41 连结片(限制部)

42 空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考附图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在图1、图2中,A为收容内容液的容器主体,B为安装在容器主体A的安装盖,C为安装在安装盖B的泵,D为安装在泵C的上端的喷嘴头,E为装卸自如地插嵌在喷嘴头D和安装盖B之间的泵塞。

应予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的(b)来看,将上方向设为“上方”,将下方向设为“下方”。

通过组装安装盖B、泵C和喷嘴头D而形成排出器。

容器主体A具备口筒部1和筒身部2,在口筒部1的外周设有拧接安装盖B的外螺纹3。

安装盖B具备顶壁5、贯通顶壁5的中心部而竖直设置的导引筒6和从顶壁5的外周缘向下方竖直设置的侧周壁7。

导引筒6在其内周对后述的喷嘴头D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引,在外周上端设有卡合突条8。

在侧周壁7的内周上端设有与泵C卡合的卡合部9,在其下方设有与容器主体A的外螺纹3拧接的内螺纹10。

泵C如图2所示,在大直径的空气用气缸15的下部,以同心圆状竖直设置小直径的液体用气缸16。该大直径的空气用气缸15利用卡合部9安装在安装盖B的侧周壁7的内周上端。

相对于安装盖B向上方被施力的阀杆(stem)19形成上下端开口的筒状,将液体用活塞18嵌合于下部,并且在外周上部与在空气用气缸15内滑动的空气用活塞17联合,能够上下移动地被安装在液体用气缸16内以及空气用气缸15内。

液体用气缸16从底部与管保持筒21竖直设置为一体,在管保持筒21连接有抽吸管22。

在阀杆19与安装筒部20之间,形成有来自液体用气缸16的液体与来自空气用气缸15的空气汇合的气液混合室23,在与气液混合室23相连的安装筒部20内安装有两个发泡部件24。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有一对将网眼大小不同的网状物(mesh)绷紧设置而成的环状体作为发泡部件24,但也可以安装一个或三个以上将网状物绷紧设置而成的环状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在阀杆19上端安装有安装筒部20,并且后述的喷嘴头D的安装筒体27的下部也嵌接于阀杆19上端。

泵C内的结构为已知的结构,只要是将空气与内容液一起输送到气液混合室,并通过发泡部件将混合后的气液泡状化,能够从喷嘴排出泡沫的结构即可,不做特别地限定。

如图1、图2所示,喷嘴头D具备在一侧设置有喷嘴25的头部26,以及在头部26的下方竖直设置的安装筒体27和筒体28。

安装筒体27内部成为与阀杆19连通的流通路径29,与流通路径29相连,且直至喷嘴25的前端,贯穿设置有排出路径30,前端成为喷嘴口31。

在筒体28的下端内周安装有卡合部件32,在卡合部件32与安装盖B的导引筒6(卡合突条8)的外周之间设有微小缝隙。

如图4所示,泵塞E以俯视为C字状的方式形成有侧方开口38,并具备插嵌于安装盖B的导引筒6外周的大致圆筒形状的塞主体35;从塞主体35外周下端侧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两个手指座36;以及从塞主体35外周上端侧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捏持部37。

捏持部37配置在与塞主体35的侧方开口38相反的一侧,两个手指座36分别以与捏持部37呈大约90度的角度的方式配置。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手指座36,但也可以不设置手指座,如果设置,可以适当选择其形状和/或设置位置。

另外,捏持部37在本实施例下设为从塞主体35外周上端侧沿水平延伸设置的平板形状,在其上表面形成有防滑凸部37a,但能够适当地选择捏持部37的形状,例如,也可以为纵向长的平板形状。

塞主体35具备内筒壁39、外筒壁40和俯视呈扇形的平板状的连结片41。内筒壁39基于圆筒形状沿周向由两侧端面39a开口而成;外筒壁40与内筒壁39隔开一定距离而连接于内筒壁39的外周侧,且与内筒壁39相同地,基于圆筒形状沿周向由两侧端面40a开口而成;连结片41在三处将内筒壁39的上端侧39b与外筒壁40的上端侧40b连接。

在内筒壁39与外筒壁40之间,从下端侧朝向上端侧的连结片41,形成有容许喷嘴头D的筒体28向下方移动的空间部42,并且三个连结片41作为阻止将喷嘴头D按下的限制部而起作用。

在此,对本实施例的使用形态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安装盖B、泵C、喷嘴头D进行组装的制造排出器时等情况下,当将泵塞E插嵌至安装盖B的导引筒6时,如图1和图4的(a)所示,以具备作为塞主体35的限制部的三个连结片41的上端侧与喷嘴头D的筒体28的下端部对置的方式,在塞主体35的侧方开口38朝向导引筒6的状态下,捏住捏持部37并向径向内部按入。

这时,首先,塞主体35的内筒壁39的两侧端面39a与导引筒6的外周面抵接,当在该状态下将塞主体35向径向内部按入时,两侧端面39a通过内筒壁39的弹性变形而展开,与此伴随地,由连结片41连接的外筒壁40也弹性变形并插嵌至导引筒6。

如上所述,能够将泵塞E插嵌至导引筒6。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例中,由三个连结片41将内筒壁39的上端侧39b与外筒壁40的上端侧40b连接,但连结片4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减,也可以由一个连结片遍及整周进行连接。

优选由至少一个连结片进行连接,与内筒壁39的上端侧39b和外筒壁40的上端侧40b遍及周向整体相连的情况相比,内筒壁39与外筒壁40容易变形,在将泵塞E插嵌至排出器时,能够容易插嵌。

另外,在不需要泵塞E的手指座36的情况下,也可以从塞主体35省略外筒壁40,而仅设置内筒壁39、以及从内筒壁39的外周上端侧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连结片41和捏持部37,能够简化泵塞E的结构。

如此,在泵塞E插嵌于导引筒6的状态下,由于作为塞主体35的上端侧的限制部的三个连结片41与喷嘴头D的筒体28的下端接近或抵接,塞主体35的下端侧位于安装盖B的顶壁5上,因此能够阻止喷嘴头D向下方移动。

接下来,在使用排出器时等情况下,当从导引筒6取下泵塞E时,若将捏持部37向径向外侧(图1的箭头方向)拉,则塞主体35的内筒壁39的两周端缘弹性变形并展开,与此伴随地,由连结片41连接的外筒壁40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将泵塞E从导引筒6取下。

接下来,如图3所示,使从导引筒6取下的泵塞E上下翻转,以三个连结片41位于安装盖B的顶壁5上的方式插嵌于导引筒6。

如此,当按下了喷嘴头D时,筒体28的下端缘能够在塞主体35的空间部42内向下方移动。

进一步,在使用手指座36的情况下,也能够将手指贴紧而以单手进行操作。

在排出泡状的内容液时,当按下喷嘴头D时,嵌合于安装筒体27的阀杆11被按下,通过向液体用气缸16内的液体以及空气用气缸15内的空气加压,从而将这些液体和空气提供给气液混合室23并使其汇合,穿过发泡部件24进行发泡后,通过流通路径29和排出路径30,从喷嘴头D的喷嘴口31向外部排出。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排出器,示出了从喷嘴排出泡状的液体的、即所谓的起泡泵(foamer pump),但取代该起泡泵,也可以是不使液体起泡而从喷嘴排出的泵,或者可以是所谓的气雾式(aerosol)的排出器。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对改变了手指座的结构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对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部分付与相同的符号进行图示,因此省略详细说明,重点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图5中,A为收容内容液的容器主体,B为安装在容器主体A的安装盖,C为安装在安装盖B的泵,D为安装在泵C的上端的喷嘴头,F为装卸自如地插嵌在喷嘴头D和安装盖B之间的泵塞。

图7所示,泵塞F具备插嵌在安装盖B的导引筒6外周的塞主体35;从塞主体35外周上端侧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两个手指座43;以及捏持部37。

捏持部37配置在与塞主体35的侧方开口38相反的一侧,两个手指座43分别以与捏持部37呈大约90度的角度的方式配置。

在此,对本实施例的使用形态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泵塞F改变了第一实施例的泵塞E中的设置手指座36的位置,并且还改变了其径向的长度。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将手指座43设置于塞主体35外周上端侧,并且使手指座43比安装盖B的外缘更向外侧延长。

因此,本实施例的泵塞F在用于比第一实施例小的排出器的情况下,在使泵塞F上下翻转而使用时,通过扩大手指座43与头部26之间的间隔,从而能够设定适当的间隔。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可以简化泵塞F的结构,从塞主体35省略外筒壁40,而仅设置内筒壁39、从内筒壁39的外周上端侧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连结片41、手指座43和捏持部37。

在该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地,能够设置手指座43。

其他的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泵塞不限于具有将内容液制成泡状从喷嘴排出的起泡泵的排出器,也适用于将内容液保持为液状不变进行排出的排出器,将内容液制成雾状而进行喷雾的喷雾式的排出器,或者气雾式的排出器等,在运输时作为通常的泵塞起作用,在使用时通过将泵塞上下翻转插嵌至排出器,从而不需要另行保管泵塞,或者在必要时能够转用为手指座,因此能够作为泵式的排出器的泵塞更广泛地使用,特别适用于材料或化妆品等的、需要按下排出器的喷嘴头而使用的、填充了内容物的容器的泵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