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容器的混合闭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0999阅读:845来源:国知局
用于容器的混合闭锁装置的制造方法

上述类型的闭锁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闭锁装置用于封闭容器、例如饮料瓶,并且同时提供用于单独存储液态或粉末状的配料、例如茶叶提取物的腔室,从而配料只有在闭锁装置从容器上去除的瞬间才被加入容器中,并且配料在容器中例如与水接触和/或混合。这通常是使用者例如想要饮用容器中的饮料的时刻。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闭锁装置通常由盖件和内壳体构成,在盖件上布置有腔室。闭锁装置通常作为整体、也即完全预组装地旋拧在容器上。出于该目的,内壳体具有与容器的螺纹形状配合地对应的第一螺纹。此外,盖件和内壳体通过形状配合地对应的第二螺纹相互连接。在打开容器时,也即拧开盖件时,盖件相对于内壳体运动。在此,盖件从闭锁位置移动至排放位置,在排放位置中,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能够排放至容器中。

文献WO 2008/017890 A1涉及这样的闭锁装置,其在盖件从被盖件封闭的容器上拧下来时将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释放到容器中。就闭锁位置而言,腔室被隔膜封闭。隔膜在排放位置中通过布置在内壳体上的打开元件、也即具有集成式排放通道的锥刺被刺穿。通过隔膜的开口,处于腔室中的介质能够经过锥刺的排放通道流入容器中。借助锥刺对隔膜的刺穿通过盖件从布置在容器上的内壳体的拧开运动实现。通过盖件的拧开,布置在该元件上的腔室原则上从锥刺远离。然而通过布置在盖件与锥刺之间的左旋螺纹,还同时导致锥刺朝隔膜方向运动,直至锥刺冲破隔膜。为此,锥刺纵向运动,然而抗扭固定地支承在内壳体上。借助布置在容器与内壳体之间的螺纹可以使闭锁装置最终从容器上拧下。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闭锁装置的弊端在于,为了锥刺朝隔膜方向的运动,必须在保持抗扭固定性的情况下实现在盖件内部的轴向活动性。由此提高了可活动地布置在闭锁装置中元件的比例,这一方面导致闭锁装置的复杂制造,并且另一方面还可能引发可活动地支承在盖件中的锥刺被卡住,因此妨碍闭锁装置的完好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对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闭锁装置进行改进,从而使闭锁装置能够通过少量的构件且成本低廉地制造,并且尤其降低可活动部件的数量。同样,总体上还应实现闭锁装置的完好的功能。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建议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闭锁装置,其中,布置在内壳体与容器之间的第一螺纹和布置在盖件与内壳体之间的第二螺纹相互反向地构造,从而在向排放位置运动时腔室进一步运动到内壳体中。

与现有技术不同地,由于上述在内壳体与容器之间的螺纹和盖件与内壳体之间的螺纹的反向性,左旋螺纹安设在容器外部的区域中,也即优选安设在容器开口的外壁中。由此还同时省去了在现有技术中所需的打开件在内壳体上的可活动的支承。事实上,打开件根据本发明直接与内壳体一体式地构成。因此所述闭锁装置的制造特别简单且成本低廉。此外不会出现可活动支承的打开件在腔室的排出口内出现不期望的卡住。

根据建议,对应地布置在盖件和内壳体上的第二螺纹被设计为左旋螺纹,相较而言,构造在内壳体与容器之间的第一螺纹被设计为右旋螺纹。通过该设计,盖件能够在逆时针旋转运动时沿左旋螺纹朝着内壳体运动,从而使布置在内壳体上的打开件能够冲破布置在腔室上的关闭件,并且由此使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能够排入容器中。闭锁装置的使用者能够如常地通过逆时针的旋转旋拧容器。在此,盖件首先进行朝向内壳体方向的运动,也即在容器静止不动的情况下盖件向下运动,与此同时,旋转运动随之传导至布置在容器与内壳体之间的第一螺纹中,从而使闭锁装置能够整个地从容器上拧下。通过对右旋螺纹的操作使闭锁装置、也即准确来说使内壳体从容器上拧下。

使用者不需改变盖件的旋转运动的旋转方向。事实上,不同的螺纹导致在盖件的同一个旋转运动中首先导致盖件下降,随后盖件相对于容器抬升。

根据本发明的建议,第二螺纹能够在时间上先于第一螺纹被操作。由此闭锁装置在真正从容器上拧开之前首先占据排放位置,在所述排放位置中,存储在腔室中的介质能够排出至容器中。确切地说,介质在整个随后的拧开过程中就已经从容器中排出。由此,腔室在闭锁装置相对于容器的最终有效分离时可以被完全清空。由此使源自腔室的泄露最小化。这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关键的优点,因为在现有技术中同时起动沿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的运动。由此不利地缩短了用于使介质从腔室排出至容器的有效时间。

根据建议,所述腔室具有设有关闭件的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能够借助布置在内壳体上的打开件被打开。由此布置在盖件上的腔室和内壳体具有适配的元件、也即关闭件和打开件,根据本发明所述关闭件和打开件在盖件朝内壳体方向运动时共同作用。在盖件沿第二螺纹旋转运动时,腔室朝着打开件的方向运动,直至最终打开件作用在关闭件上并且进而使关闭件开放构造在腔室中的排出口。

根据一种实施方案,打开件可以设计构造为锥刺。相结合地,关闭件可以构造为封闭排出口的隔膜。在此,锥刺和隔膜有利地相互作用,从而使锥刺刺穿或切割隔膜。所述隔膜可以例如是金属薄膜、例如铝箔。作为备选,隔膜也可以由塑料、例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成,从而使隔膜有利地由与腔室相同的材料制成。优选地,隔膜焊接在腔室上。锥刺例如可以针状或刀刃状地构成,其中,隔膜通过盖件的旋转运动在锥刺上旋转,从而有利地不仅形成点状的刺穿点,而且还尽可能大面积地损毁隔膜,从而尽可能大面积地开放排出口。如果锥刺针状地设计,根据建议,锥刺应该布置在隔膜的旋转轴线以外。

有利地,在关闭件的背离腔室的一侧上布置有密封件。由于腔室在闭锁位置时被关闭件密封,可以在腔室外部布置额外的密封件。就此,对密封件材料的要求比当密封件直接接触存储在容器中的介质时更低。有利地,密封件是热塑性弹性体。热塑性弹性体(TPE)的优点在于,热塑性弹性体能够被焊接,以便形成防水的连接。有利地,密封件在此布置在腔室与打开件之间,其中,尽可能无缝隙地密封所述腔室和打开件。打开件在此尤其可以在从闭锁位置到排放位置的运动过程中持续地与密封件连接,其中,打开件具有排放通道,布置在腔室中的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排放通道流通,以便从腔室到达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建议,所述关闭件是与所述打开件一体式地构造的堵塞元件。在此情况下,作为隔膜封闭排出口的独立的关闭件是多余的。事实上,排出口的形状和堵塞元件的形状可以相互适配地构成,从而使堵塞元件在从闭锁位置向排放位置的运动过程中首先完全封闭排出口并且随后开放排放通道,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排放通道从腔室排出至容器。

除了上述用于容器的闭锁装置,本发明同样还建议了一种具有上述闭锁装置的容器,其中,所述容器的容器开口具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内壳体的第一螺纹形状配合地对应地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建议了一种将介质从闭锁装置释放到容器中的方法,所述闭锁装置尤其是上述类型的闭锁装置,其中,所述闭锁装置具有用于关闭容器的容器开口的盖件、内壳体和布置在所述盖件上的腔室,其中,所述盖件在闭锁装置从闭锁位置转变到排放位置时朝向所述容器的方向运动,由此使布置在所述盖件上的腔室朝着布置在所述容器上的内壳体的方向运动,其中,布置在所述内壳体上的打开件开放布置在所述腔室上的关闭件,由此使处于所述腔室中的介质能够从所述腔室排入所述容器中。由此根据本发明建议一种方法,其中,在容器的正常打开运动时、也即当盖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盖件朝内壳体方向、也即朝容器方向运动,由此最终使布置在内壳体上的打开件与布置在腔室上的关闭件相互作用,在此情况下,关闭件开放排放通道,从而使处于腔室中的介质能够排出至容器中。在此尤其建议,所述盖件沿左旋螺纹朝着所述容器的方向运动。

以下借助实施例更详尽地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在闭锁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闭锁装置;

图2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在闭锁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闭锁装置;

图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在闭锁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闭锁装置;

图4示出在排放位置中的根据图1的闭锁装置;

图5示出在从容器上拧开的过程中根据图1的闭锁装置;

图6示出与容器完全分离的根据图1的闭锁装置。

图1至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闭锁装置的不同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区别一方面在于布置在盖件上的腔室的构造,另一方面在于关闭件和打开件的类型。

图1示出闭锁装置1,所述闭锁装置布置在容器2、例如饮料瓶上。闭锁装置1旋拧在容器2上的容器开口3的区域中。闭锁装置1具有盖件4、内壳体5和布置在盖件4上的腔室6。腔室6至少部分布置在内壳体5中,其中,腔室6的沿竖直方向位于上方的部分区域从内壳体5突伸出来。在腔室6内具有介质,所述介质例如可以是液体或粉末。腔室6在其下端部上具有排出口8,所述排出口借助关闭件7、在此是铝箔被封闭。有利地,关闭件7焊接在腔室6上。内壳体5具有打开件9、在此是锥刺。打开件9在闭锁装置1的闭锁位置中伸进排出口8,然而在必要时仅突伸得不至于使打开件9接触关闭件7,或仅突伸得使打开件9仅接触但不损伤关闭件7。接触但不损伤在此表示,关闭件不出现损伤,从而不会使介质意外排出。然而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接触。排出口8可以相对于打开件9被密封件12密封。密封件则环形地嵌入排出口8中。打开件9此外还具有排放通道13,在关闭件7的打开位置中,存储在腔室6中的介质能够通过所述排放通道从腔室6流进容器2中。

在制造图1所示的闭锁装置时,腔室6被薄膜件14封闭。该薄膜件14有利地在边缘区域中焊接或粘接在腔室6上。此外,薄膜件14有利地同样焊接或粘接在盖件4上。为了将闭锁装置1连接在容器2上,首先将具有集成式的打开件9的内壳体5旋拧在容器2上。为此,内壳体5具有U形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在朝向容器2的外壁的一侧上具有第一螺纹10。容器2具有形状配合的对应的第一螺纹10,从而使内壳体5能够旋拧在容器2上。随后盖件4连同布置在盖件上的腔体6旋拧在内壳体5上(并且由此也同时旋拧在容器2上)。为此,布置在盖件4的内侧上的第二螺纹11与内壳体5的侧向边缘的面向外的第二螺纹11相结合。盖件4螺纹连接在内壳体5上,直至布置在盖件4上的卡锁件16嵌入布置在内壳体5上的凸起部15内。这所对应的位置是,打开件9嵌合进腔室6的排出口8中,但不至于损坏嵌合在排出口8中的关闭件7。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闭锁装置1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闭锁装置不具有被薄膜件14封闭的腔室6,而具有从排出口8开始被完全封闭的腔室6。该腔室6由盖件4的材料筒状地注塑而成,从而使腔室6和盖件4相互牢固连接。此外还示出如以上根据图1所示的闭锁装置1的设计。

图3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闭锁装置1。该闭锁装置1具有如图2所示的腔室6,也即从排出口8开始被完全封闭的腔室。该腔室6由盖件4的材料筒状地注塑而成,从而使腔室6和盖件4相互牢固连接。与独立的关闭件7和独立的打开件9不同,根据图3的闭锁装置1具有一体式构成的堵塞元件,所述堵塞元件既具有关闭件7也具有打开件9。所述堵塞元件布置在内壳体5上,其中,至少关闭件7作为堵塞元件的上端部区域突伸进所配属的排出口8的腔室6中。在排出口8中布置有密封件12,所述密封件根据关闭件7的位置贴靠或不贴靠在关闭件上。在图3中示出闭锁装置1的闭锁位置。在该位置中,关闭件7利用扩宽的端部区域贴靠在密封件12上并由此封闭排放通道13,从而使存储在腔室6中的介质不能流出。在闭锁装置1的未示出的排放位置中,关闭件7进一步朝腔室6内部移动(在图3中“向上”移动),从而使关闭件7的扩宽的端部区域不再贴靠在密封件12上并且由此释放排放通道13。

以下借助图4至图6更详尽地阐述闭锁装置1的工作原理。图4至图6涉及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4所示的闭锁装置1处于排放位置中。从图1所示的闭锁位置开始实现所述排放位置,在所述排放位置中盖件4朝容器2的方向运动,其中,腔室6进一步向内壳体5中移动。这通过盖件4沿着构成在盖件4与内壳体5之间的第二螺纹11的旋转实现,所述第二螺纹构成为左旋螺纹。由于第二螺纹11是左旋螺纹,盖件4在正常的容器2打开运动时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在容器2上旋拧。然而对于使用者来说在沿逆时针方向打开时是通常的操作方式,从而由此不必留意不同的操作。通过盖件4朝容器2的运动还同时使布置在盖件4上的腔室6进一步朝容器2内移动。由此,布置在腔室6的排出口8中的关闭件7实现与布置在内壳体5上的打开件9的接触。打开件9如上所述是切割元件,所述切割元件具有中央的排放通道13,如果嵌合在排出口8中的关闭件7被损毁,介质就能够通过所述排放通道从腔室6流进容器2中。通过盖件4的旋转还同时使关闭件7相对于打开件9旋转,从而得到在腔室6的排出口8内的大面积的基本上圆形的开口。盖件4在所述排放位置中尽可能最大程度地旋拧在内壳体5和由此容器2上。

在所示图中,腔室5的向外突伸的螺纹凸起部的位置在图1与图5之间没有变化。这使得腔室5朝图1与图5之间的旋拧和拧开方向也不改变其位置。事实上,螺纹凸起部仅通过旋转而被盖件4的内壁上的相应凹陷超程,这相应地在同一个剖视图中始终导致相互间相同的相对布置。

图5示出在从容器2上拧开过程中根据本发明的闭锁装置1。通过盖件4沿逆时针方向的进一步旋转,内壳体5和由此布置在内壳体5上的盖件4从容器2上拧开。由于构成在内壳体5与容器2之间的第一螺纹10被实施为右旋螺纹,闭锁装置1整体上从容器2移除。在拧开过程中,存储在腔室6中的介质能够完全外泄至容器2中。

最后,图6示出处于闭锁装置1完全与容器2分离的状态下的闭锁装置1。在此,闭锁装置1的所有部件、也即尤其盖件4连同布置在盖件上的腔室6和内壳体5都相对于容器2分离。

本发明与图2和图3所示闭锁装置1类似地发挥作用。然而其中应分别指出,闭锁装置1始终通过相同的螺纹机构从闭锁位置导引至排放位置。该螺纹机构包含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所述左旋螺纹用于盖件4朝内壳体5方向的运动,而右旋螺纹最终用于闭锁装置1、尤其内壳体5相对于容器2的分离。

根据图3,排出口8的打开不通过构造为隔膜和锥刺的适配的关闭件7和打开件9作用,而是通过一体式构成的堵塞元件作用,所述堵塞元件既具有关闭件7的功能也具有打开件9的功能。根据堵塞元件在排出口8内的位置的不同,构造在堵塞元件与密封件12之间的排放通道13要么封闭要么开放。

附图标记清单

1 闭锁装置

2 容器

3 容器开口

4 盖件

5 内壳体

6 腔室

7 关闭件

8 排出口

9 打开件

10 第一螺纹

11 第二螺纹

12 密封件

13 排放通道

14 薄膜件

15 凸起部

16 卡锁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